第20节(1/1)

在自己的小声叨叨被苏莹听到之后,可能是苏莹正式开始插手船队的事情的原因,王南一改他恭谨有礼面面俱到的形象,给苏莹说了不少船队不为人知的事情,其中李三姑娘的逆袭人生就是其中最励志的。

大概意思是,在船队没分家之前,属于每个人的船想顺便做点生意,那是被允许的,李三姑娘的爹也是想借着这股风赚钱点的一个,可惜运气不好,干什么都是垫底的那个,虽然不至于赔,但是也没赚多少,李三姑娘和她爹刚好相反,跟着她爹出海,她爹做大生意赔钱,她自己捎带着做什么赚什么,最后李老爹干脆就把他船上的生意交给了这姑娘管。

然后等到船队拆分的时候,众人才发现,这李家的资产已经位列整个船队前五了。

不管过程如何,李家也就在海商之中有了坐席,而李三姑娘就是李家的代表,颇受最大的一股势力周长老倚重和猜忌。

“倚重、猜忌?”苏莹念了两遍这两个词,看了眼低着头的王南,“你继续讲。”

“三姑娘和葡萄牙人自立的总督家的小姐关系好,这次,她就是通过她们把东西给卖了出去。”王南也算是跟着这位大小姐从天津到了澳门,再加上这些时候的跑前跑后,这还是第一次觉得这位大小姐气势如此厉害。

苏莹点点头,虽然这小子有私心,但是这位李三姑娘也确实值得一见,能在一群男人里混出头来的女孩子,苏莹只要想想就觉得真好,在这个时代,虽然满族的姑奶奶很厉害,但说来说去都没脱离开后院后宅的范围,要不是有茉雅琪这个不拘一格的小姑娘,苏莹觉得她都要心理出问题了。

现在好了,海上有个算是特立独行的李三姑娘,不管这位李三姑娘是什么目的,苏莹觉得,就凭她的这份能力就可以见一见。

她振奋的心情可能确实有些外露了,连沉浸在书籍的胤禛都察觉到了。

对于察觉这一点,胤禛觉得他也没敏锐到这程度,他之所以能接收到这个信号,实在是他这个福晋为了去见一个女人,比平时见他还要隆重,平时见他,那是要多随意就有多随意,衣服还得让他来选。

自从上了船,他才发现他家福晋对衣服那个随意,可以说穿搭方面一点讲究也没,没吧,还对别人的建议当作耳旁风,这一点在穿旗装的时候还好,没那么多的配饰,可是上了船之后,她就喜欢每天一套汉服,这毛病可就大了。

为了避免出现穿衣不得体的情况出现,胤禛不得不研究了一下汉服的各种讲究,可以说,在汉服着装上面,胤禛在苏莹面前绝对是大师级的。

大师级的汉服搭配师看不下去小学生级都算不上的苏莹的随意穿搭,就劳心劳力的一套一套搭配好——就这,他福晋还整天丢三落四的,还嫌弃他要求高。

嫌弃他要求高的人突然找鸿雁帮忙穿好了整套待客的衣服,那么一个和平时判若两人的人在那里,他又不是瞎的,不过,这种好奇心在知道苏莹是要见一个赚钱很厉害的女孩子之后,他就没什么兴趣了,毕竟有苏莹这珠玉在前,其他人再厉害又能厉害到哪里去?

胤禛觉得他就是不明白一点,他这福晋见一个女人都比见他要穿的正式,他这算不算夫纲不振啊?

穿戴好之后,苏莹看了镜子,第一次觉得自己还是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来着,虽然眉眼之间还是有着孩子气,但是美女那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为什么见一个女孩子要穿的这么正式?苏莹也没觉得多正式,就是衣服穿了件平时绝对不会穿的比较繁琐的成套的那种,头发不再是简单的发型,而是由着鸿雁给折腾了好长时间,再戴上了几件首饰,再无其它,就是没想到,这么一折腾还真挺好看的。

穿正式一点,自然是为了第一印象,在王南简单介绍了李三姑娘之后,苏莹又找属于她的人问了下这位李三姑娘的信息,最终才定下了这一次的会面。

这一次见面就相当于面试了,见自己未来的下属自然要气场足一些,气场足了,才好发号施令啊!

要是在京城,那一排做门面的宫女往前面一站,气场自然就起来了,现在,看看鸿雁,再看看旁边的小豆丁海燕,还是靠自己吧!

第57章

人们都说, 世人看人,都是先敬罗衫后敬人, 苏莹觉得,她身为皇子福晋, 虽然不用太在意这些,但是也不能表现的太落魄, 前几天见的都是男人, 穿的整齐就行, 现在见的是一个少时就出去行商的女孩子, 那就得注意一点了。

苏莹现在所在是一处由王长老提供的宅子,据说是花大价钱弄来的,虽然地处海边,但是台风也好, 涨潮落潮也罢,都波及不到这里, 宅子里有一个三层的纯木制阁楼, 通风良好, 身处此地,既能观赏到美丽的海景,又感觉不到外界的种种烦扰,是一处读书的好地方。

苏莹和胤禛带的人少, 所以除了宅子附近的房间,其它地方照旧。

阁楼是苏莹和胤禛的住处,自然不会用来待客, 待客之事苏莹也没打算在别人的地盘做,作为新来的,在澳门也没置下什么房产,唯一算得上自己地盘的,也只有船了,所以这次待客就在船上进行。

李三姑娘是由王南带上船,然后被海燕引入船舱。

并不是不能在甲板待客,但是甲板这地方,在海上的时候,容易被抢戏,试问你在和客人谈话的时候,一只鱼飞跃过去,一只海鸟突然飞过来,你的注意力绝对都跟着走了,那还谈什么?谈如何钓鱼或者这只鸟叫什么吗?

在这个海洋还未被污染的时候,这种事绝对只多不少。

最主要是来的路上这种事见多了。

所以还是船舱好。

和苏莹想象中不一样的是,李三姑娘年纪偏大了些,约有二十岁上下,在这个时代算是大龄女青年,看发式听称呼都是未嫁的姑娘,让苏莹这个年纪轻轻就成了人家媳妇的人颇为羡慕。

像是和苏莹约定好的,李三姑娘这次也是盛装出行——至少和她平时的一身戎装相比,绝对算得上盛装了。

看到对方的衣着,苏莹和李三姑娘不约而同的在心中松了口气。

李三姑娘先行了礼,出乎苏莹意料的,她是跟着海燕行的礼,苏莹一想也就明白了,示意鸿雁扶了人,让了座,上了茶。

“李三姑娘,你想要见我,是对船队有什么想法吗?”苏莹从小到大都没有学会的就是客气,干什么都喜欢开门见山,喝了口茶就直接开口,不过看李三姑娘惊讶的样子,明显对这种情况很少遇到。

遇到这种不按理出牌先客套几句的上司,李三姑娘应对也很快,“没想到大小姐知道是我相见您,我确实是有些想法。”

苏莹挑眉,示意继续。

“我不知道王长老他们是怎么和大小姐您说的,我现在只能说我知道的,”李三姑娘苦恼的皱皱眉毛,“现在船队说是一分为四,事实上就是分成了三部分,渔民就不说了,他们本就是依附船队的,之所以去打鱼是因为船队不出海的时候,他们就是以打鱼为生,您的那部分,是船队专门负责战斗的,王长老那一部分因为有王长老在,他老人家就可以决定大部分事情,只有我们这群要做海商的,实数一片散沙。”

“一片散沙?有这么严重吗?我看你们挺团结的,这一次卖东西卖的挺好啊!”

“其实当初老太太传话来说要把船队给分了,王长老就不同意,我们这群人先是靠着老太太活了下来,在海上积攒实力,后来老太太成了皇宫里的女官,我们靠着这一层关系,在海上的日子不算难过,在海上靠拳头,靠了岸靠着老太太的势个也得了不少好处,”李三姑娘捏捏手指,看着苏莹继续道,“说起来您可能不知道,船队的财富前些年靠抢海上的洋人,这些年主要靠走私和正常行商,这些年下来,赚了不少银子,有了银子之后,人心也就不齐了,老太太可能也察觉到了,所以才有了后来。”

“其实当初我对老太太的提议很赞成,也是年高气盛,船队出一半的船让我们这些想自己单干的人用银子买,我家也买了,然后就发现,在海上,几条船真的什么也不是,在岸上没有人买我们这些人的账。”

“你们反悔了?”

“是啊,还没一个月,我们这些人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至于只能在夹缝里生活,我带着一群日子同样不好过的海商,不想依附王长老周长老这些长老,只能找坚决不离开老太太的冷眼旁观的赵大叔,”李三姑娘抬眼看了苏莹一眼,看她对此毫不在意,才继续道,“后来因为王长老和周长老用不太好的手段拿了被买走的海船,甚至波及到了渔民,为了不让闹出人命,赵大叔和渔民中的几个老大出来调解,这才开始了扯皮,然后,就传来了您的事。”

苏莹听完不由失笑,“我还以为你们要粉饰太平到底呢,你怎么就站出来了呢?”

李三姑娘无奈,“大小姐,我们这些人就是想过几天太平日子。”

苏莹点点头,这活脱脱就是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之后不想再回归公有制给别人打工的情况呗拍,苏莹觉得她完全可以理解,只不过这个时代,朝廷势大,海盗猖狂,洋人遍海洋,这一切都导致了没有一个庞大的势力不可能在海洋之中平安归来。

“你呢,不管你的本事有多大,现在这个时候呢,拳头不够大,这样是没办法在海上混的。”就是几百年后没有国家的力量护航,私人都不敢在海上航行,怕遇到海盗,就更别说现在了,“说了这么多,三姑娘想怎么做?还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李三姑娘微笑,“大小姐,您也说了,拳头不够大,在海上没什么前途,我又实在喜欢海上的生活,我自荐为您在海上赚银子如何?”

苏莹沉默了,她仔细看了眼李三姑娘,有些不解,“你这么辛苦的保全你的船不就是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吗?现在怎么要来我这里?”

李三姑娘抿了抿嘴,“大小姐,您可能不知道,船队的几个长老其实都心黑手狠着呢,我不敢在他们手下,是因为,我怕没了老太太的约束他们肆意妄为,在大小姐手下,自然没有这种忧虑,而且,以我给您卖一批货,您就给我这批货的十分之一分成看来,给您办事,我绝对吃不了亏。”

第58章

李三姑娘跳下船, 回头看船往远处驶去,有些愣神。

“姐?大小姐为难你了?”一直等在这里的李家小弟李洋看着李三姑娘的脸色不太好, 不由也跟着看向那艘船。

李三姑娘苦笑不已,“我本来想着借大小姐的势来改变咱们处于劣势的情况, 倒是没想过大小姐为什么要借给咱们。”

想到大小姐的那句问话,“你来帮我办事, 你是不会吃亏了, 可是, 你如何能保证我也不吃亏呢?”, 也是,她确实想得过于简单了,她从头到尾都是在为自己赚银子,现在遇到困境了, 就想到找靠山抱大腿,还真是挺没有骨气的。

想到临走前, 大小姐身边的侍女传的话, 李三姑娘握了握拳, 顺着衣袖上的力看向眼神中带着惶恐不安的小弟,想到床榻之上躺着的父亲,知道比起其他人给的条件,这其实已经是所有选项之中最好的选择。

就是她自己想的那个也是后患重重, 她自己本事再大,依然要在岸上生活,在岸上自己当家做主就会有人找麻烦, 这一次要不是大小姐成为皇子妃的消息传来的及时,她早就在四周的压力之下成为市舶司官员的第五房小妾了。

现在想想,他们这群人开始是靠老太太,现在靠的老太太孙女,还想着让大小姐承他们的情,确实挺可笑的,现在能成为大小姐的直系,她当然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海燕送走了李三姑娘一回头,就看到她家福晋已经把身上的各种首饰摘了一桌子,再看鸿雁姐姐,正一脸无奈的把那一桌子的首饰小心翼翼的收进专门的首饰盒子。

苏莹看着鸿雁动作之中的小心翼翼也很无奈,上辈子,这些首饰任何一个给了她,她都会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弄不好还要专门在银行租个保险箱保存。

可是,现在的她已经不是上辈子的她了,对于这些东西,她感受到的不是这些东西多么好看,多么珍贵,现在就是给她一个拳头那么大的宝石,苏莹觉得她感受到的也是那个宝石的重量。

首饰已经需要用箱(那种大木箱)的苏莹觉得她现在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她不戴首饰纯粹是因为首饰这东西,一沉二不经摔三数量太多带着麻烦,可是她新上任的丈夫却老是觉得她不戴的原因是她首饰少,在宫里的时候就不说了,内务府被他跑了好几趟,他皇阿玛和额娘知道后,紧跟着就赐了好些在宫里都属于上乘的精品首饰——成套的。

这到了宫外,到一个地方,人家是为了补充补给停的船,他是趁空让当地的首饰店老板直接带货上船,直接结果就是,苏莹再也不敢在胤禛面前什么也不戴,从原来的什么都不戴,到了现在的日常三件首饰。

就是现在把头上的,脖子上的,手上的,手腕上的首饰都摘了下来,头上还留着一串指头大小的红珍珠穿成的珍珠链子盘头发,脖子上有一个吉祥如意项圈,上面镶嵌着红宝石,手腕上也还留着一对品质上佳的红玉镯子,就是耳朵上,都还有一对简单的红珊瑚耳坠。

这些东西可没一件是苏莹挑的,全是胤禛弄来的,小时候,有祖母管着这一块,现在终于嫁人了,又有人接手了!

苏莹看胤禛对她穿戴上面的认真程度,有时候都要自我怀疑一下,不过,大部分时候,为了不惹大爷生气,苏莹都很按照胤禛的意思来,嗯,就是结果不太美好,这以苏莹一路上增加的首饰论箱装和每天不重样的衣服作证,苏莹唯一的想法是,幸好他们没有带一个专业做衣服的出门,据说,胤禛读书读累了,都已经开始自己画图让人做首饰了。

这要是放到几百年后,绝对是被人追捧的国际型的永远引领世界潮流的风流人物,不过为了让自己轻松一点,苏莹觉得她还是给胤禛找些事做,不然像今天这样,顶着好几斤重的首饰出门,压得人脑袋发涨脖子疼肩膀发酸,真心不是人干的。

苏莹觉得,回去之后,还是要给胤禛找点事干,身为一个皇子,必须体察一下民情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子。

说做就做,苏莹回了住处,找了王南来,询问了这里的各种生活习惯之后,就在又一次涨潮落潮的时候拉着胤禛去顺应潮流赶海去了。

这一天阳光晴好,苏莹头发扎成了麻花辫,身上就剩了一个项圈,手腕上带了一个用来看时间的手表,一身青色的布衣,把同色系的布衣放到练完晨练准备换衣服的胤禛面前。

听说是要体察民情的胤禛欣然换上了他平时绝对看不上的衣服,直到到了海边,看到一群人站在海边看着无情翻涌的大海,然后手里就被塞了一个竹筐,一个长夹子。

胤禛马上就知道,赶海这件只存在听说中的事,被他遇上了,不过也行,这还真是不折不扣的体察民情了。

赶海这事情,在生活在海边,靠海吃海长大的人看来,那就和吃个饭喝口水一样,抬下手弯个腰而已,但是在胤禛这个从小到大最艰难的事是练武,以及日夜不停的练箭的皇子来说,海边潮湿的沙子,乱跑的螃蟹,奇奇怪怪的八爪鱼,甚至那些奇形怪状的鱼都给他造成了莫大的困扰。

遭遇这种困扰的当然不只是他,苏莹也一样,其它一样下手的鸿雁海燕苏培盛以及几个侍卫也是手忙脚乱地,。

唯二游刃有余的就是充当向导和指导老师的在海上长大的王南和李三姑娘了,不过这两人也看出来了,这一群人来赶海纯粹就是为了玩,就是哇哇大叫被螃蟹夹到手指哭的稀里哗啦的海燕也玩得挺开心的。

整个赶海过程就是在这种手忙脚乱嘻嘻哈哈之中结束的,赶海结束,一群新手的整体收获还没王南和李三姑娘任何一人的多,惨!

被胤禛瞪了的苏莹把所有人的收获收到一起,看筐子里动来动去的各种海产品心理乐开了花,然后,就拉着胤禛跟着王南去了海产品交易市场。

说是海产品交易市场,实际上是渔民们自发形成的一个地方,赶海的收成和出海打鱼的收成都在这里被卖出去,而客人大部分都是洋人。

从小受精英教育长大,在宫里有几个洋师傅的胤禛还是懂一点洋文的,至少他知道洋人和洋人也是不同的,他的洋师傅有荷兰的有法国的有葡萄牙的……所以他甚至知道洋人和洋人之间也是有诸多矛盾的,所以看到洋人各自行事也没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甚至还和苏莹讲解了下洋人和洋人之间的区别。

——请恕苏莹的观察力一点也不好,啥也没看出来!

胤禛介绍的时候其实挺心虚的,但是看福晋一脸迷茫的样子之后,他就放心了,实在是他在听了洋师傅对他们国家的描述和其他国家的描述之后,感觉就是一家分成两家分成三家分成好几家,然后这几家相互联姻——据说沙俄都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就这么几家还把语言也弄成了好些种,再然后,互相之间还整天打来打去的???

胤禛的感觉就是,洋人有毛病!

再来的感觉是,他们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的收获才值那么点钱吗?

在发现胤禛听到旁边的渔民把赶海的收获以几百个铜板卖掉,还乐呵呵的说“今天运气好”之后脸色都变了,苏莹赶紧示意王南把属于他们的竹筐收好,然后拉着胤禛赶紧走人,她可不想让堂堂未来可能的皇帝因为不到一两银子和别人起什么争执。

胤禛回去的路上还是气哼哼的,走到半路,看向苏莹,“福晋,我决定了,咱们不是要帮渔民吗?就从明天开始吧!明天就让人去把赶海的出海的东西收了,咱们来卖!”

“……好、好啊!”苏莹觉得,胤禛真的挺帅的!

第59章

皇子胤禛的帮民项目, 就这样静悄悄的启动了,启动资金来自于他自己和他福晋, 原因是这位大爷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贱卖了——虽然他的劳动成果事实上都被他自己吃了。

说是要收东西,但是胤禛和苏莹都知道这不现实, 胤禛苦恼了两天之后,在一次午饭面对着桌子上的海鲜大宴, 就大彻大悟了。

然后他专门抽出时间找了个风水不错的地方建了个饭馆, 然后由他们的厨子开了个培训班, 房子建成之后厨子就带着徒弟们到饭馆上班去了, 胤禛还亲自为这个饭馆提了名字——澳门第一鲜。

虽然有点大言不惭,但是考虑到掌厨的是御膳房出来的,而澳门这地界也不会有第二个,这第一也不算是名不符实。

在这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年代, 想要学到师父的独门绝技的困难程度,绝对不是几百年后报个班就可以学到任何技能的人可以想象的。

苏莹专门挑出来的这个善海鲜的厨子虽然在御膳房里不算什么, 甚至都不够格给有名有姓的贵人做饭, 但是在这个洋人遍地走, 贫民百姓只卖不吃的地界,他要教人做菜,简直是闻风而动——船队以及周边知道点消息的渔民就已经把名额占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