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1)

做为女工不好的代表人物,怀着孩子的苏莹一直都觉得越是到最后,她就越是闲人一个,现在好了,弘昭见到了她都开始轻手轻脚了,就怕横冲直撞的把她给撞着了!这一点,苏莹觉得她实在是——你说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能把她怎么着?可惜,弘昭被他阿玛抓着‘谈心’几次之后,就是认定了他母亲是个易碎品,能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把这一点记到心里,苏莹也是服气了!

弘易把笔杆从嘴里拿出来,叹口气,看了看对面看着他乐的娘亲,更是发愁,“娘,您儿子正在烦恼功课呢!”

苏莹继续笑眯眯,“你烦你的,唉!儿子你是不知道为娘在家里有多无聊,你阿玛把咱们家老苏的故事会都给我停了,偶尔去绣房转一下,所有人都是胆战心惊的,弄得我哪里都不敢去了,我这还没多走一步路呢,一群人就围上来了……”

弘易抖着嘴角赶紧找手帕给他这个说着说着就伤感起来的娘,“您想看就看吧,儿子这就是被师父布置的课业给难住了。”

苏莹难过的神情瞬间消失,“什么课业?”

“……”弘易无语一瞬,叹口气,把纸墨笔砚往娘亲的身边挪了挪了,看了眼凑过来的乌日宁贵,指着他的那本他翻了好几遍从头到尾都是手抄本的书,“师父把他修的书——就是明史——那个明熹宗以及那个上吊的崇祯的部分抄了给我送了来,让我写读后感。”

苏莹点点头,示意然后呢?

“……这读后感我写过,但是师父还让我总结他们哪一点做错了,怎么做才是对的,”弘易觉得他这些家长太不靠谱了,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呢,他们……算了,“但是,娘,您不觉得让我这么小就看这些失败的皇帝有哪点不对吗?”

苏莹摸了摸肚子,“这要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确实是不大合适,但是你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啊,你可是皇帝的孙子,亲王的儿子,你读书又不用考状元,读书嘛,明理之余,也只能研究一下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不犯同样的错误,从中悟到一些道理就更好了。”

弘易摸摸有些发凉的脖子,有点庆幸是师父教自己了,看他娘亲的意思,戴师父只是让他总结一下,到他娘这里,都升级成悟出道理了,果然对着他娘,还是提问题好了,想到这里,弘易干脆把他的读后感拿出来,“娘,你看,师父让我总结错误不能低于五条,我写了重文轻武,朝中内斗过于严重,银子不用在正地方,我大清勇士所向睥睨,没好好治理民乱,还有一条,实在是想不出来了?娘,您给帮忙想想,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苏莹眨眨眼睛,把这本书拿起来很快的大略翻了一遍,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几行字,虽然少但是能被记到这专为皇帝写的传记里,也算是不易了,“你看这里,瘟疫,知道瘟疫是什么吗?还记得堪舆图上的这几个地方在哪里吗?”

弘易不解的点头,“知道,瘟疫就像是天花那样的病,我听人说过,皇玛法就得过天花,天花是满人最害怕的东西之一,至于这些地方,先生说过,富饶之地。”

“是的,”苏莹点点头,“你想想这些地方得了天花,死者不计其数,人都没有了,哪里来的人管民乱?”

天花的可怕是弘易从小听到大的,现在乍然听闻还有比天花更可怕的,想了想那场景,不禁抖了抖,“????那我写天灾?”

苏莹摇了摇头,“那可是你祖上的死对头!你要写太医院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弘易嘟着嘴摇了摇头,“十一叔说过了,医书上很多大病小病都有治疗的方法的,就是天花医书上也有,就是咱们满人不信那一套,不然也不会畏它如虎,既然如此,瘟疫也应该有,可是乡野间能有个识字的都不容易,哪里来的那么多医士,而太医院在京城,等太医院赶到……唉可怜了那么多百姓了!”

苏莹努力让微笑和蔼一点,“哦,那你写天灾吧!”

“……我写太医院没尽到职责!”

第138章

苏莹觉得这个儿子不能要了, 太没骨气了!

胤禛发现他的福晋又开始写计划书了, 大着肚子写字,看得他眼疼,让他忙不迭的上前把特制的炭笔拿到手中,把福晋扶到旁边铺着厚厚垫子的椅子上坐好, 走回到桌前,拿起毛笔放到一边, 一边给自己磨墨, 一边和苏莹说,“想写什么?你说,爷帮你写, 保证一字不差!”

苏莹上下打量胤禛一番, “也不会挑我毛病?”

胤禛想了想福晋那一点也不注意用词,通篇和白话没什么差别的计划书, 硬着脖子点点头,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反正意思表达很清楚, 不改就不改吧!

苏莹这才满意了,然后就开始沉思。

胤禛对福晋这状态熟悉,趁着这个时间开始看这个计划书的开头——太医院与百姓!这两者能有什么关系?总不至于是让太医院去给百姓治病去吧?满头雾水的胤禛继续看那个只写了个开头的一段话。

这接着看下去,虽然是短短几行字, 但是胤禛确是越看眉头皱的越紧,上面写着,“上一次瘟疫横行, 导致十室九空之惨景,刚刚过去不足一甲子,纵观史书,瘟疫之疾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来到人间横行一段时间,此为大自然之力,无法抵挡,人力不及,唯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医道,那么,身为这片土地上医道的代表太医院,怎么才能在瘟疫到来之时快速反应过来,并做出行之有效的选择,把瘟疫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呢?”

苏莹早几年写计划书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的用毛笔写字的,但是当她发现她的白话文写法因为不够精炼而导致了她写出来的东西永远是很长——非常长,占用的纸张总是厚厚一叠的状态之后,她总算是把脑子动到了她的那些眉黛上,专门做了两块合起来圆柱形的指肚粗的两个夹板,把眉黛夹到里面,把每个字都写成了最小,比蝇头小字更小,让偶然见到了福晋写计划书的胤禛黑线不已。

——他就说福晋为什么写计划书都开始避着他了!他为此还心中不适了好几天,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这有什么好避的?这要是福晋是他的女儿的话,少不得要盯着她好好的练字,至于福晋嘛,字写的不好也罢,写出来的字缺胳膊少腿的也罢,他都习惯了,反正现在到最后都是他誊写一遍,给外人看的时候,看的也是他誊写的!

嗯,所以,苏莹的原件都是被锁在雍亲王府雍亲王的书房里的!照胤禛的说法就是,这几年福晋的字迹越来越退步了,每次写完之后查漏补缺,把简体字重新改成繁体字的工作被胤禛接了,练字机会就基本不存在了,苏莹能怎么办?

这让本来觉得自己字写的不错,就是忍不住总写简体字这一点确实需要克制一下哈,除了习惯问题,放到后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家的苏莹一直很疑惑到底哪里写的不好?是没风骨?还是什么?唉,来到一个会写字的都是书法家的时代也是很让人头疼的啊!

不过,这用铅笔写字写久了,毛笔字确实越来越不好了,这铅笔字也确实不好见人,所以老大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至于苏莹的字到底如何——反正整天接到各种批示指示的李三姑娘、王南表示很好!

扯远了!

对于瘟疫,身为下过江南,巡过黄河,祭过孔庙,走过泰山的胤禛来说,上一次从前明延绵到顺治皇帝才算是收尾的大瘟疫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留有着痕迹,还别说,他在知道那大片大片的鬼村的由来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也是惶恐不安的,不过,在和一个大和尚谈过之后,知道这是天地运行的规律之后,才算是好多了。

瘟疫造就了很多医术高超的名医的出现,可惜的是,这些名医太医院一个也没有,唉,其实就是有,皇上也不敢用啊!看看因为一个天花就让大清皇室所有人惶惶不安的样子!

“瘟疫的来源、原因,如何预防,如何阻断传染?”

然后就没下文了!

好长时间都没听到继续,胤禛把手中的毛笔放下,微微活动两下因为长时间悬腕造成的微微不适,看向福晋,“接下来呢?”

“接下来——”苏莹放下托着下巴的手,无奈的摊了摊手,“我也不知道了,对于医道我只学了个皮毛,瘟疫的规律啊什么的,就是祖母都不通的,祖母曾经说过,她最精的妇人科,不过,防瘟疫点艾是一个方法我还是知道的!”

胤禛无奈的坐到苏莹的对面,“那依福晋看,想要把这个计划书写好,还需要什么?”

“需要一个很好很好的医士!”苏莹想了下,又补充道,“最好可以知道瘟疫发展的规律的那种。”

“我倒是知道一本书,《瘟疫论》,就是脱胎于前面的那场瘟疫写就的。”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康熙皇帝专门让人刊印过。

苏莹摆摆手,“医术是医士需要研究的,我这个半吊子还是算了,就我这个水平,除了宫里的太医,什么医士都不认识,咱们还是先找个内行的人询问一下——计划书的完善来自于了解的程度。”

苏莹和胤禛对视了一眼,内行的人,皇室还真有一个——据说正式拜了个师父学医的十一皇子!

十一阿哥被苏培盛亲自请到雍亲王府的时候,脑子还有点蒙,这可是对外代表着他九哥嘴里的‘小心眼的’那个四哥的态度的苏培盛啊,这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可不是说说而已的,真是难得见他对人恭敬有礼,这份恭敬的对象还是他本人,虽然不知道四哥这里找他有什么事,但是向来在皇室里以不学无术闻名的十一阿哥这一刻觉得,他在自己的小伙伴面前,腰板都挺直了几分,那叫一个春风得意!

等他直接坐在四哥的书房里的时候,十一阿哥简直都要觉得自己升天啦,这可是他五哥九哥都没有的待遇啊!他九哥可是说过,他只去过那个处理各种生意,充满了各种文档的书房,这个一看就和他九哥的那个不一样,十一阿哥心里美滋滋的同时,警报也拉了起来!

对于自己的兄弟,胤禛向来不玩虚的,直接问道,“胤禌,听说你去学了医?”

十一阿哥赶紧正襟危坐,点头道,“是的,四哥,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吗?”

轻声咳了咳,胤禛继续问,“医术怎么样?能给人开方治病了吗?”

“这个嘛——”十一阿哥摸了摸把帽子拿掉之后头顶长出来头发之后学着小孩子们剪出来的时髦发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师父说啦,我这个人悟性还可以,独自给人看个风寒之类的小病还行,不会害人性命,比起师父来说,就差远了。”

苏莹挑了挑眉,“那你学得不错,我祖母说过,能自己给人开方用药,就算学出来了。”

“咦,四嫂也懂医吗?”十一阿哥惊奇不已,前些天他专门去见了苏祖母,这老人家七十多岁了,身体还那么硬朗,回去了和师父提了提,师父给了很高的评价。

苏莹可惜的摇摇头,“小时候觉得会医的都是满地跑的,再加上身体一直很好,就只是听祖母讲了几篇《内经》。”

最为主要的是她的心思太过驳杂,什么都想做,背书又觉得太枯燥而背不下去,到最后自然是什么也没学好,唯一算是学好了的,也就是练武这件事了,这个靠的也是天分和对武侠的那种追求,当然了,练武练到她这种能对自己身体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了若指掌,对外部都产生感应的境界的,绝对让修道的很多人都艳羡不已,其它的,苏莹自己不得不承认,全都是在啃上辈子的老底!

十一阿哥认真点点头,“那确实学不好,为了学医,可是把《内径》倒背如流,我自从十几岁遇到我这个师父,我师父觉得我特别有这方面的慧根,才找我做徒弟。”

苏莹对于这个时代是个秀才都能把所有的四书五经什么的背下来这种情况早就麻木了,现在又来了个打击她的学医的,她觉得不能再聊下去了,再聊下去,做为连背个《三字经》都会卡壳的她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太打击人的自信心自尊心了。

苏莹忍住自己不淡定的心情,淡定的道,“这么看来十一学得不错,五运六气能推吗?”

十一阿哥摸了摸鼻子,默默地往四哥的方向看了一眼,怀疑他四哥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不?当然了在兄长面前他还是很怂的,所以他很诚实的摇摇头,“这个还真不会。”

苏莹敲了敲桌子,“你的师父会吗?”

十一阿哥与有荣焉的抬起下巴,“我师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世上,就没有他老人家不会的东西,只是一个五运六气而已,这有什么难的。”

“好吧,”苏莹点点头,“其实会不会推五运六气不重要,我和你四哥请你来是想问一下瘟疫这个东西的有关问题!”

十一阿哥,“…………”耍我呢!

第139章

胤禛看向一边, 忍笑忍得挺辛苦的, 实在是——他福晋这人吧,时间久了他也才摸到她这一点不自知的小毛病,那就是只要不是面对一看就慈眉善目、德高望重、胡搅蛮缠,咳, 或者他们家老爷子这样实在惹不起的,她就会有一个小毛病, 那就是给人挑毛病, 胤禛喜欢称这种行为为找茬,而经过胤禛的观察,他福晋称之为抬杠。

更可悲的是, 他家福晋其它还好, 偏偏就是知道的比现在大部分人多了那么一点点,而能激发她找茬欲望的, 放眼大清,也没有几个,大部分时候她都是和所有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认真算起来的话,他其实就是一个他福晋的长期找茬对象,做为一个长期被找茬的,想要被避免被找茬, 一,不要在哪一方面表现得很专业,要不然你就是真的专业, 福晋一般来说进入这个状态之后还是很讲道理的,也绝不会不懂装懂,能把她说服了,一般来说,就是真有本事的,二嘛,找到福晋的弱点,一击必中,打击了福晋的气焰之后,她会在一段时间之内都绕着你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胤禛一般会采用第二种,省事啊什么的都是其次,主要是那个时候的福晋特别好欺负!

唉,对于一个有武力值不用,偏偏要和人搞辩论的福晋在一起那种安全感绝对是超乎寻常的!

当然了,在面对的是其他人的时候,他福晋还是占上风好了。

面对着十一弟幽怨的目光,胤禛很淡定的把他重新写了一份的计划书开头拿给他看。

大凡学医的人心中都有着一种救民济世的情怀,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就更为明显一点,毕竟有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这种深入所有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的共同认知,在这个时代,有很多出名的医士都是曾经把科举考通关曾经做过官的人,这些人大体都是家有余财,学的就是一个兴趣,也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

换一个残酷点的说法就是,穷人想学个医是一没门道,二没那个资本,连书都没得读,学医何其难?而存在于民间的那些只为周边的百姓治病的那些人的秘方,哪一个不是几代积累下来的?换个说法,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谁,没几个治愈的例子,谁敢用?秘方秘方,其中蕴含了多少心血无人可知。

存在于这个时代大部分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有了银子就应该读书,读了书做什么?当然是做官,也只有做了官,见识了民间疾苦,心有慈悲的人,才会去学医,不然的话,就只能是家传或者其它传承了。

真要说的话,那些都当了官了,还跑去学医的有人引路吗?这个还真是不一定,因为这些人家中藏书甚丰,完全可以自学啊,反正能把书读到考过进士的,一个国家每三年也才出这二三百个,就是扩大到举人,整个国家也没多少,这些脑子都差不到哪里去的人,谁敢说他们的自学能力差?再加上自古以来医和传统文化是分不了家的,能把四书五经掌握的人,学医真的只是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已。

身为曾经体弱多病的一员,十一阿哥想学医最主要的是有自身的身体原因,拜了师之后,师父先是给他调理身体,他没少借着出门画画的借口跟着他师父在外面跑,再加上跟着师父练气功强身健体,他曾被太医判为难有子嗣,现在呢,他家里的儿子都多大了?想想当初那群太医的表情,十一阿哥到现在都记得他从小到大心中的那口郁气慢慢出来的那个过程。

跟着他师父学医时间长了,见识到了他师父那种专往没钱治病的人那里走,给人治病分文不收管饭就行,还偶尔倒贴的行为之后,在他心里,医士就应该是一个崇高的高大的,就如同他师父那样的形象,高标准的结果就是,十一阿哥对自己的要求也挺高。

自从他会给人治病之后,他去给人治病的时候,他身为皇子的娇矜高高在上爱洁这些全都是不存在的,当然啦,除了那些不知道身份的平民百姓,也没人愿意让他给瞧病啊!

医术这东西,那是越研究就越是感觉它的奇妙,十一阿哥是知道自己的资质只能算是普通的,就看他跟着师父学了这么久,只能给人治个小病,他师父可是真正的活死人肉白骨的老神仙级别的,还好师父他老人家不嫌弃他资质驽钝。

瘟疫,十一阿哥也听他师父说过,据他师父的说法,他老人家还曾经亲自去了山东治病救人,十一阿哥当时看着他须发皆白的老神仙模样,最后还是忍住了好奇心,没问他到底活了多长时间!

对于瘟疫知道点的十一阿哥自然知道这东西的可怕,而历朝历代即使知道它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的特性,也没办法去防治,因为谁也不敢说哪个时间点肯定会出现,这一点就是他师父也不敢百分百的打包票。

按照他师父的说法,这瘟疫的产生和天地的运行,以及星辰对天地的影响都有关系,其中的影响就和大海要受月亮的影响而出现潮汐是一样的道理,他们这些凡人只能坦然接受,他们医士的作用就是把瘟疫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让更多的人得以保全,但是想把它的规律弄清楚,然后预防,还真是第一次看到。

十一阿哥看向对面的夫妇俩,“四哥四嫂的意思是专门为了预防下一次以及以后的瘟疫像想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苏莹点头,“怎么样?”

十一阿哥实话实说,“有点难,要真实的预测瘟疫的出现其实不是那么难,百姓都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是那么绝对,这还要考虑其他很多东西,要我说啊,这东西应该是钦天监的职责范围,可是咱们大清的钦天监,连咱们的四书五经、天干地支都不懂的洋人都有,想让他们预测雨水干旱问题都难,更别说……唉,不提也罢!”

胤禛听明白了,这瘟疫还是可以预测的,这就够了,能预测,只要找到能预测的人就可以了,大清这么大,总不至于连这么个人都找不到吧!

这个问题心中有数了,胤禛看向苏莹,“福晋,这个原因、预防,如何阻断传染都是医士们的事,要不就把这事交给太医院来办?”

“别——千万别!”苏莹还没说话,十一阿哥先急了,“四哥,太医院那群人那医术,弟弟我吃了他们那么长时间的药,都没好,这件事要是交给太医院,哼——”

苏莹笑了,“能进太医院的都是有本事的,你是贵人,他们给你用药自然是要慎之又慎,就怕给治坏了,他们可是医官,讲究的自然是先管自己的官位,先保自己的命!”

“嘁,”十一阿哥闻言更生气了,“保了他们自己的命,把别人治死了,他们最后还是太医?我当时要是死了,是我自己的身体不好,命薄吗?我不管,这件事交给他们我不放心,四哥四嫂,要不交给弟弟来做?”

苏莹挑眉,“可以是可以,不过太医院有很多太医,你来做的话,你靠什么?”

十一阿哥卡壳了,他什么也靠不了,他倒是可以直接去管太医,让太医给他办事,但是,他又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十一阿哥是气哼哼的离开的,胤禛看着他的背影好笑的摇摇头,回了书房就看到福晋开始拿着笔接着在桌面上写着什么。

胤禛走过去,就看到福晋换了张纸,重新开头,上书‘医院的规划’,朝中有太医院,到了这里就成了医院,看来福晋这是想好了要怎么做了。

当然想好了,在苏莹看来,在这片土地上,缺的从来不是好的医士,如果缺的真的是医士的话,也就不会每次大疫都会出现一批医士力挽狂澜,远的华夏医学的奠基人黄帝就不说了,被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不就是因为大疫而做出了被后世尊崇几千年的《伤寒论》?

而几十年前的那场大瘟疫也应时出现了吴又可等一批医士,确切地说,他们本就存在,只不过灾难性的大瘟疫让他们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并为世人所熟知,他们为了总结在这灾难之中的经验教训,才会写出这些经典给后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