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1/1)

鉴于以上,苏莹觉得她做生意还是挺好的,至少每年都让老爷子的私库增加了不少收入,同时也给国库贡献了不少税银。

就是有一点不好,除了这些兄弟们的福晋和宫里面金字塔顶端的娘娘们,苏莹基本就不认识什么贵族太太了,有时候苏莹觉得她对京城贵族圈的熟识度靠的全是海燕的存在。

说起海燕,就不得不说一下这姑娘的私人问题了。

这个姑娘是清朝宫女之中少见的不婚主义者,要说,从她十几岁鸿雁回家嫁人的时候起,她就成了苏莹身边侍女的领头。

苏莹自认为对身边人还不错,给的俸禄绝对是侍女这一行的好几倍,海燕这姑娘在她身边这么些年也早就成了小富婆一枚,可是偏偏就是不提婚事。

这姑娘也是有意思,苏莹刚刚有这个疑问,都还没提这一茬呢,她自己就到苏莹这个福晋面前表达了不愿意成亲的意愿。

苏莹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要说,这姑娘从八九岁就到了她身边,也算是见证了苏莹从成亲到现在的所有经历,不是苏莹她自夸,雍王府绝对算是京城难得的后院清净,夫妻之间也少有矛盾的所在了,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不是应该对家庭生活有比较美好的向往的吗?为什么这姑娘就反其道而行的成了一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了呢?

海燕对此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她看来,像她们主子这样的,满京城也找不到第二个,唯一能比一下的也就只有直郡王的嫡福晋了,可是大福晋不也是为了生个儿子活活的把身体给折腾垮了,最后给别人腾了位子了吗?

她们福晋的心实在是太宽了,当初对着催生大军都能不动如山,要不是王爷不知道哪里让福晋动了心,海燕觉得她们福晋绝对会继续不动如山下去。

看过了她们福晋这样硬气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是王爷也宠着——海燕觉得她实在是过不了她额娘那样的一辈子,也别说她太悲观什么的,鸿雁姐姐多好的人,样貌本事哪样都不缺,嫁了人之后不是照样受欺负吗?就是有福晋的帮忙,鸿雁姐姐最后也还是郁郁而终。

鸿雁姐姐的教训历历在心,还有她家里自从有了点银子之后,她那个就纳了妾的阿玛,只要想想,海燕就觉得呕得慌,所以这些年,她连那个家都不怎么愿意回了。

听了这姑娘的诉说,想想那个斯人已逝的鸿雁,当初鸿雁嫁的还是青梅竹马长大的人呢,思及此,苏莹除了叹息一声,也只能由她去。

不过,苏莹转念一想,按这姑娘的身家,干嘛非要找个人嫁了?完全可以找个入赘的啊!想她当初不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吗?入赘足以避免很多麻烦!

苏莹这么想了,也这么和海燕说了,嗯,海燕简直被她们福晋的想法雷的不轻,就是这个话题被来看弟弟的弘易和乌日宁贵给听到了——尤其是后面还跟着一个雍亲王的时候,苏莹觉得那场面还真的挺尴尬的。

第98章

这次谈话虎头蛇尾, 却也给海燕了一个新的思路,总算是有所得。

就是后来给弘易和乌日宁贵两位小朋友解释什么是入赘的时候, 苏莹觉得她很头疼,果然是不同的世界, 相同的十万个为什么小朋友,最可恨的就是那个在一边看笑话的雍亲王了。

弘昭出生在八月底, 正好抓住了秋老虎的尾巴, 对于一个正在做月子的老母亲而言, 最为庆幸的就是这孩子没有出生在三伏天之中。

三伏天对于身有寒毒之人绝对是一个排毒最好的时机, 但是如果让一个人在这个时间段里坐月子,那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一件事。

弘昭满月,苏莹也总算是脱离了坐牢的困境。

和洗三一样,弘昭的满月宴依然盛大, 胤禛那些兄弟,除了太子和老大, 能来的都来了, 苏莹也被打扮的富丽堂皇美艳动人的出去待客。

和儿子一样身为被参观的对象, 苏莹全程保持了微笑,不安管是夸自己的还是夸儿子的,就一个字,“笑”就行了, 连话都不用说,说了很有在这些妯娌之中炫耀的嫌疑,就连八福晋郭络罗氏那些挑刺的言论都能微笑以对——苏莹保证, 她就只是微笑而已,如此低调,如此中规中矩,可惜,八福晋好像想的有点多,那眼圈瞬间就红了,要不是十福晋从小打架出身,单靠九福晋绝对是拉不住八福晋的。

为了八福晋的身心着想,苏莹只能带着主角弘昭快速退场。

还好这次满月宴胤禛只宴请了兄弟们,来的妯娌们也只来了正妻,这些妯娌们对于互相之间家里的那点糟心事简直是门清,身为活的最让人羡慕嫉妒的四福晋走了,留下的都是各有各的不如意的,八福晋很快就平复了心情。

还好主人虽然不在,流程却都是已定的,回去给弘昭喂了奶,把小奶娃交给祖母照看,苏莹继续去待客,八福晋闹了那么一下也能平静以待,接下来的吃吃喝喝总算是平平静静的,饭后观赏了从歌舞剧苑请来的歌舞表演、戏曲表演赢得了满堂掌声,总算是让弘昭小朋友的满月宴圆满结束了——此处应有掌声!

这一次的满月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宴饮所用的酒。

胤禛这些异口同声的夸赞好酒的兄弟们可能不知道,他们大口的喝的酒是胤禛为了他的女儿专门花费了几个月,找最好的酿酒师,用最新下来的最好的粮食,找最好的泉眼所酿出来的,一切就是为了女儿出生之后能埋在花园里的桂树下——没错,就是鼎鼎有名的女儿红!

所以,苏莹其实很能理解胤禛对于小儿子的怨念。

这事满月宴之前不知怎么的就被康熙皇帝知道了,还专门把这个儿子叫到了宫里,最后的结果就是,胤禛准备自己慢慢喝完的这些好酒少部分送到了宫里,大部分被用来待客,他自己却只能留了那么一两坛,可怜的不行。

还好康熙皇帝还是很心疼这个刚出生就被阿玛嫌弃的孙儿的,给了好些赏赐。

——四儿子嫌弃不是女儿的消息就是传出去了,有他这个皇玛法的看重,小孙儿也不会被人看轻!

说起来,弘昭的出生也算是这几年少有的让这群兄弟们齐聚一堂的机会,其它机会不是没有,就是没有今天这么高规格,来的这么齐罢了。

皇室子弟本就是一群最现实不过的人,这早已从出生就被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也让他们对此没有任何不适。

“四阿哥,你们兄弟之间这样和唱大戏一样不累吗?”苏莹凑到把所有的兄弟都送走了才放松的坐下来的胤禛身边,让他靠的更舒服些,顺便给他按按脑袋。

胤禛闭上眼睛,“这不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吗?你累了?”

苏莹叹着气低下头,和怀里的脑袋凑到一起,“四阿哥,我生了你家老二之后,好像变笨了。”

胤禛好笑的睁开眼睛,轻柔的摸了摸福晋的头发,“哪里变笨了?”

“我感觉苏培盛白给我更新了那么多后院密录了。”今天她坐在那里突然发现福晋们说的话她是一句也没听懂。

胤禛这次是真笑了,“就你那整天听故事一样的态度,唉,福晋,咱保持这样就行了,你把她们那一套学了准备用在谁身上?我整天跟着你听故事你知道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听宅斗除了学习宅斗,苏莹表示她只明白了不要和太多的女人争男人,子嗣问题,她觉得她和后宅女子的观念差了好几条鸿沟,“你的收获是什么?”

“越是关系亲近的,不涉及大事,平时相处还是直接点的好,皇阿玛和太子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双方之间有了心结却放任不管,到后来他们关系变坏不是因为朝政分歧,而是为了权力之争,最后变成现在这样,隔阂无法修复,只能渐行渐远。”胤禛想起小时候他曾经那么羡慕过因为生病被皇阿玛抱在怀里的二哥,心情不禁低落了下来。

胤禛看看安静的听他说话的福晋,“福晋——苏莹——”

苏莹偏头看胤禛。

“我想坐上那个位置。”

苏莹微微点头,“好啊!”

胤禛拉住苏莹的手,“你怎么不劝我多想想?”

苏莹笑,“这个不用劝,你的兄弟里没有比你更好的。”

胤禛看着福晋自信满满的样子,“我都没有这么充足的自信心,我输了怎么办?”

苏莹拍拍胤禛的肩膀,“那也没事,海外那么大,大不了出海。”

胤禛闷笑,最后一把抱住福晋,“也不至于,就是最后得不了那个位置,我也能弄来个铁帽子王。”

“行吧,你高兴就好!”

胤禛不满,“太勉强了!”

苏莹伸出手指戳戳胤禛的胳膊,“四阿哥,你真厉害!行了吧!”

胤禛和苏莹对视片刻,勉强点了点头,“福晋,你现在越来越敷衍我了啊,还没对弘易认真,这一点,你要改!”

“改改改!四阿哥,你三十而立了,整天还和你九岁的儿子比,羞不羞啊!”

“哼,我又没和弘昭比——你刚刚说你要改的。”

这还有和小儿子比的打算,苏莹心累的拉住胤禛就走,“……好,四阿哥,你也累了一天了,要不要小的给您推拿一番松松筋骨啊?”

“行吧,准了!”

这事总算是这么过去了,相比起来,苏莹觉得还是弘易比较好哄。

弘昭的满月宴举行的盛大,和他的周岁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因就是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间的关系再次恶化。

经过了被废,复立,再次成为太子,胤礽由最高处跌落,在被幽禁的过程之中,住在马棚之中,吃着残羹剩饭,要不是老三老四去看了他,和看守他的大阿哥据理相争,他可能早就被折磨死了,在那个他以前连看都不看一眼的地方呆的那段时间,恐惧害怕都不足以形容他心中的惶恐,他在那里深深地明白了何为君臣,康熙皇帝用最残忍最快速的方法教会了胤礽什么叫天家父子。

受苦受难几个月,胤礽深切的感受到了太子之位的不确定性以及局限性,即使离开了那个地方,造成他受苦受难的结果的大阿哥也被圈禁,也无法泯灭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安以及不安之下充满了毁灭欲望的野兽,复立太子,只是加深了这种不安,和给这个野兽松开枷锁的机会。

复立太子之后,康熙皇帝对皇太子一派的再次严惩,更是让太子胤礽对康熙皇帝的感情一再消减,也让太子胤礽坚定了反抗之心。

但凡太子想要干什么对皇帝不利的事,首先需要的是银钱和充足的人手,所以,太子胤礽开始了大肆敛财,可惜的是,这些敛财行为,被人上报到了康熙皇帝那里,本来就对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审视的康熙皇帝对此更是怒不可遏。

其实,就局外人看来的话,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的种种限制其实都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就是当初一废太子之时对太子那种堪称严酷的惩罚方式,都代表着康熙皇帝对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的那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浓厚感情。

对康熙皇帝而言,他愿意去限制太子,去打压太子的势力,这都是无言的在要求太子老老实实的呆着,可是这个儿子就好像感受不到他任何的好心,还全部报以最激烈的反抗。

这样的不孝子,让康熙皇帝在积了足够的失望之后,终于开始不再以一个父亲的眼光来看他,而是以一个帝王的眼光来审视胤礽是否会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一个处于偏激、疯狂、不理智的太子,如果成为这个王朝的皇帝的话,只会让几代人奋斗出来的大清断送在他的手中。

而这,是一辈子都在为大清而奋斗的康熙皇帝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既然如此,这个儿子就只能被舍弃掉!

第99章

太子胤礽耗尽了康熙皇帝对他的期望, 最终让康熙皇帝把他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外。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一个皇帝儿子太多的麻烦之处了。

康熙皇帝到康熙四十九年为止,除去夭折的儿子, 现存十七子,因为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二十阿哥皆年纪幼小, 相对于已经成年,在前朝势力已成的兄长们, 什么优势也无, 且他们的母亲在后宫之中皆是没什么地位的出身于汉军旗的低位嫔妃, 所以, 这四个皇子阿哥可以说直接出局。

没了四个,再减去出局的大儿子和太子,还有十一个,康熙皇帝陷入了沉思。

清朝建立之后, 出现的两位皇位继承人顺治皇帝福临和康熙皇帝玄烨,他们能坐上皇位靠的都是偶然又必然的捡漏。

福临是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妥协之中, 在孝端文皇后和多尔衮组成的联盟的支持下成了唯一的继承人, 深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所谓的另一个选择博穆博果尔,从来都不是孝端文皇后一系的对手。

福临和博穆博果尔之争,其实也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和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之争,显而易见, 在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所出的六个女儿为纽带形成的大清的忠实盟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面前,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根本没有抗争的本钱。

如果说福临和博穆博果尔是满清、蒙古内部的势力之争的话,康熙皇帝玄烨百分之九十靠的是他曾经熬过了天花之灾, 有了寿命保障,才得以成了皇帝。

在这样的两代帝王都是少年登基的情况下,也无怪乎康熙一朝的皇太子培养成了历代太子之中培养失败典型了。

太子胤礽的失败,也让现已五十六岁的康熙皇帝陷入了困境之中。

康熙皇帝现在的问题是年事已高——从历代皇帝的平均年龄来看,康熙皇帝的五十六岁绝对是高寿——却没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他最担心的就是他哪一天突然逝去,大清陷入混乱而让他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在康熙皇帝露出了要再次废掉太子的风声之后,胤禛在书房之中也在为怎么让老爷子选择他而苦恼。

到现在也没见到胤禛身边有什么靠谱的谋士和幕僚的苏莹总算是得以完成了她很久以前的愿望。

苏莹铺开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下了从三阿哥到十四阿哥之内有资格竞争皇位的所有阿哥,然后拉着胤禛来看。

苏莹点点纸上面的包括胤禛在内的十一个阿哥,“四阿哥,你来看看你能看出什么?”

胤禛观察良久,摇摇头,表示什么也没看出来。

苏莹撇撇嘴,把笔塞到胤禛手里,“要不这样,你把这些阿哥的额娘、额娘所属派系,还有这些阿哥本身所代表的势力,然后,你再想一下如果你身处老爷子的位子上,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一一对应一下,然后排除掉不合格的,剩下的就是老爷子所关注的。”

说完,自觉已经尽到了谋士和幕僚义务的苏莹直接抱起在旁边铺着的羊毛毡子上摔了一个跟头的弘昭出去晒太阳去了。

胤禛心情复杂的看着母子俩的背影,合着福晋这谋士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要是谋士都是这样的话——还是算了,要是谋士都是这样的话,谋士这个词就是一个笑话了!

谋士出去了,身为谋主的胤禛只能勤勤恳恳的继续干活。

胤禛曾经帮着苏莹处理过账册,自然知道归纳表格,所以他按照表格的模式把他们这些阿哥以及娘娘们写下来,写完之后,看着表格,胤禛豁然开朗,将这张纸找了个火盆烧掉,他从此再也没为此事烦恼过。

不过,他的福晋果然还是不适合做谋士!这世上哪个谋士不是把自己的本事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就他家福晋这种谋士,呵呵,饶了他吧!

在有了康熙皇帝欲再次废掉太子的风声之后,对皇位有心的、无心的皆是闻风而动,朝堂之上皇太子一派也好,还是单纯的保皇派也好,都是动作频频,力图阻止皇上,而身在局中,认为废了太子之后,身为皇子皆有机会的阿哥们的动作就更多了。

其中动作最大的是接收了大阿哥胤褆手头的势力的八阿哥胤禩。

当年康熙皇帝为了联络交好蒙古王公贵族,直接建了皇家书院,从那以后皇室、宗室子弟格格皆和蒙古王公子弟们一同上课。

书院最初是起于现任皇后娘娘的私心,为自己的女儿选一个佳婿,当然了,康熙皇帝考虑过后觉得书院的建立对大清来说好处多多,最终形成了一个校区一分为二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