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1/1)

十阿哥面对来自四哥的死亡攻击英勇的顶住了,坚定的选择了兄弟情,“借了五千两银子,干了什么我可不知道。”

苏莹点点头,“你四哥比你更有钱都只借了五万两,你竟然敢翻倍借十万,你这就更厉害了!从明天开始你不准出去闲逛了,留在京城干活吧!”

“别啊,我这四川才走进去,还没找着四嫂你说的熊猫呢。”九阿哥一听不让出门,那告状成功的得意嘴脸就再也保持不了了。

“也行,但是接下来你的收益要有三成分给你的福晋,这样你可以继续出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九弟,你意下如何?”苏莹可不准备退步,就是可爱的熊猫猫也不行。

九阿哥大惊失色,只用了三秒考虑,就利索的点头,“行,我留下!”

“九哥——”十阿哥这一声吼都破声了。

九阿哥沉痛的看了眼十阿哥,走过去拍拍十阿哥的肩膀,“老十也会留在京城,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商业版图再扩大一倍吧!”

“我不——”

九阿哥死死的捂住十阿哥的嘴,对着坐在上首一动不动看着他的四哥四嫂,“这事就这么定了,四哥四嫂,那弟弟们就走了啊!”

最后还是经常和这俩人相处的苏莹抗压能力强,淡定地继续喝白开水。

胤禛等两个人的人影消失在院子里,才抖着手指着门口,“他们两个一直是这样吗?”

苏莹点头表示——你是对的。

胤禛从喉咙里发出笑声,“老十是怎么受得了老九的?”

“他们俩可是一年生的,从小到大除了睡觉干什么都是一起的,一个人挑下眉头,另一个人都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别看九阿哥好像是在坑十阿哥,实际上,当初出京,可是九阿哥看十阿哥心情不好,硬是拉着十阿哥出去散心的。”苏莹觉得胤禛实在是太不了解他的弟弟们了。

胤禛闻言,看着门口若有所思。

第96章

总算是给自己找到了完善账册的帮手, 心情好好的苏莹起身准备去院子里转一转。

胤禛上前伸手扶好,另一手护着已经大起来的肚子, “福晋,你是不是还有事没问?”

苏莹摸不着头脑的偏头看胤禛, “没有了啊?你怎么这么说?”

“真的没有了?”胤禛不满。

苏莹有点不确定了,“我还应该问什么?”

胤禛摸了摸苏莹的大肚子, “那五万两!你忘了问问我了。”

“这用得着问吗?”苏莹想想胤禛随便给她打个首饰都上千两了, 真心觉得没必要问, 不过, 既然胤禛这么想她问,“好吧,王爷,你呢, 现在也算得上是咱们大清第一富了,弄不好比皇阿玛私库的银子都多, 你借这五万两做什么?”

胤禛忍不住借着身高的优势点了点福晋的额头, “你也不担心我……算了, 你这样也挺好的,前几年你不是老想着要一个竹林,里面的什么用具都是竹子做的地方吗?刚好皇阿玛给了我一块小汤山的地,我就让人在那里种满了竹子, 里面的竹屋什么的也差不多弄好了,等咱们女儿出来了,带你去看看合不合你的心意。”

苏莹翕动了下嘴唇, “……要是儿子怎么办?你就不带我去了?”说完懊恼的低下头,直接把额头靠到胤禛怀里,打死不开口了。

胤禛是真的愣住了,不过看福晋的反应,伸手抱住不好意思了的人,实在是忍不住哼笑了几声,被福晋拍了两下才忍住笑,“儿子就儿子,大不了咱们继续生,直到咱们生出个像福晋一样的女儿,你拍我做什么?反正女儿像福晋才好!女儿不想找额驸怎么办?不找就不找,反正额驸这东西也没什么好的……”

至于胤禛欠的银子,身为大清第一有钱人,自然是早就还了钱,不然康熙皇帝也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去办啊!

这个追缴欠银就这样自上而下的解决了,虽然还有没有还债的,但那些相对于太子亲王这些一欠就是几十万两的,基本可以忽略。

在去向康熙皇帝汇报的时候,胤禛递上了一份计划书——一份由苏莹提议的建立银行,胤禛按照这个时代的特点写了好几个版本之后,挑出了一份算是把方方面面都计算进去之后,算是最周全的一份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在康熙皇帝看来最大的亮点是,把银钱和户部分开,计划虽好,但是,此计划一旦实行,不亚于得罪了整个户部、甚至满朝的官员。

这不符合康熙皇帝的现在的治国求稳的理念,所以,这本折子根本就没出乾清宫的门,直接就被康熙皇帝压箱底了。

康熙皇帝面对来自四儿子殷切的目光沉默了会儿,最终留了饭,对于整天被师傅们告状的弘易以及已经在被弘易带坏的路上越行越远的乌日宁贵发起了全方位的问候,虽然问的是他们的监护人胤禛。

作为曾经的先生嘴里的完美学生,胤禛可没想到他儿子和外甥在书院是这个样子的。

康熙皇帝一看胤禛那黑脸就知道他回去之后两个孩子得不了什么好,“孩子嘛,就要有孩子的天性,这两个孩子就挺好,别看他们经常捉弄先生,偶尔逃课,没事就组队打群架,这课业倒是被先生夸了又夸,你回去可别对着孩子冷着一张脸,弘易把乌日宁贵那孩子带的挺好,那孩子的郭罗妈妈可没少夸弘易。”

“儿子听皇阿玛的!”

“嗯,走之前记得和你额娘说说话。”

胤禛黑线不已,乌日宁贵的郭罗妈妈不就是他的额娘皇后娘娘吗?皇阿玛还专门来个大拐弯,不就是怕他回去找他孙子的麻烦吗?

想想他这个阿玛也是惨,在家里,弘易有麻烦了就找外曾祖母,在宫里就找他皇玛法,哪儿都有靠山,果然福晋说得对,这隔辈亲是无法抗拒的,只能尽量隔开这小辈和长辈之间的距离了。

用了饭,出了乾清宫的胤禛听了梁九功拉着他私下说的话,去和承乾宫,和皇后娘娘围绕着一个还在肚子里的、两个满地跑着找麻烦的三个孩子以及福晋孝敬的东西好不好用说了好一会儿话,这才沉默着回了府。

见了皇上之后,心情不太顺畅的胤禛干脆给自己放个短假,在家陪福晋,顺便和福晋吐槽一下皇阿玛的执政方针。

苏莹很不解,一个银行怎么就会得罪满朝官员?

“银行需要招收专门和银钱打交道的人,官员们都是一路考上来的,他们的目标是当官,可不是数钱,依我看,虽会被部分官员们抵制,但也不至于太严重,会对银行提出异议的是那些官员背后的那些大商人,所谓的与民争利就是与他们争利,皇阿玛这完全是为了避免麻烦做出的决定。”胤禛认为,通过追债一事,就可以看出满朝文武对银子的态度,其实这银行完全是符合官员们的心理的,可惜了这个好时机!

过了这个时机,这些官员们恢复了他们清高的假象,那时候银行才会不好办!

再说,现在大清没有银票,交易用的还是金银铜钱,官方不管,不就是把这个交给民间的商人去办了吗?胤禛可是见过民间已经开始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钱庄,甚至从门人那里听说过去钱庄兑换的银子的情况,甚至亲眼见过银票的样式。

在刑部办差的时候也见过因为印子钱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件,胤禛觉得银行的出现完全可以把这些事避免一些。

苏莹不高兴的看着胤禛,“我们不能自己做吗?”

胤禛摇摇头,“不行,这个可和蒙古的生意还有那些运送特产的生意不一样,没有咱们家老爷子的支持,你想光明正大的做只会以失败收场。”偏偏他们家福晋还坚决只行正道,要不是他们家有权有势,胤禛很怀疑福晋能赚到银子不能!

既然现在不行,苏莹也只好罢手,她踮起脚拍拍胤禛的肩膀,现在只希望这位老兄争气点当上皇帝了,反正看情况,太子确实有点不靠谱,既然如此,苏莹看不出除了胤禛还有谁适合把自己当牛使的去治国的。

胤禛莫名其妙的被拍了肩膀,还得勤勤恳恳继续给念诗经做胎教,也是没谁了。

弘易拉着乌日宁贵缩回头,他本来拉着弟弟在假山后面乘凉,这两个大人就来了,两个小朋友就开始了偷听,这总算是听完了,至于这后面的《诗经》,两个处于学习期的小朋友表示没兴趣!

“你看,你舅舅舅母俩人,他们根本就忘记了咱们今天休沐,上一次休沐都提前说过了,他们竟然也会忘记,太不负责任了!”作为经常就这样被忽视的人,弘易现在总算是有人可以吐槽了,“等会儿咱们坐在一起用膳,他们弄不好还会问,你们怎么在家啊,是不是逃课了?”

乌日宁贵满脸的不信,“哥,你这也太夸张了,我也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遇到过?”

弘易敲了敲乌日宁贵的小脑袋,“那是因为以前咱们回来之前都有人提前禀报,这几天是书院准备往北走的日子,咱们俩都不在其中,提前休沐,现在咱们妹妹还没生下来,阿玛绝对不会带着咱们去的,留在京城是一定的了。”

乌日宁贵歪歪脑袋,“京城好玩吗?”他到北京城这么久了,也只在皇宫、雍王府和书院呆过,还没去北京城转过呢。

弘易对这个问题也说不好,“我好像也没在北京城转过,不知道!”

乌日宁贵不解,“哥,你连北京城都没好好转过?怎么老想着去草原啊?”

弘易嘟了嘟嘴,“因为草原只要有人看着,就可以玩,而在京城,除了府里,就是去书院读书,很没意思啊!”

“哥,你不是说书院往北也是读书去吗?”

弘易伸出魔爪狠狠的揉了揉乌日宁贵的小脑袋,“弟弟,你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啊!咱们这个年纪去总不能和十二岁以上的大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当然是要玩啊!”

乌日宁贵费力的把小脑袋从弘易的手中挣脱出来,“知道了知道了,哥,我饿了!我要吃苏姥姥做的香酥饼!”

弘易小心的探出脑袋看了看亭子里,小心的拉着乌日宁贵在假山之中绕来绕去,等走出了假山,一溜烟的拉着乌日宁贵去找姥姥去了。

做完了每天例行的胎教,苏莹和胤禛携手进了书房,开始各忙活各的,中间夹杂着来自于胤禛的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的声音。

苏培盛的声音在外面响起,也就代表着用膳的时间到了。

胤禛跨进屋门,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等着吃饭的弘易以及他旁边的乌日宁贵。

想到皇阿玛不久前才因为这俩孩子和他说的那些话,心情就极为复杂,“你们两个这会儿怎么在家?这是逃课了?还是因为捉弄先生终于被送回来告状了?我怎么没见到先生?福晋,你见到了吗?”

苏莹摇头,走上前摸了摸两个小朋友的光头脑袋,“你们在书院闯祸了?唉,我这都做福晋了也免不了见老师这一劫吗?”

弘易翻了个白眼,转头对着目瞪口呆的乌日宁贵大声道,“你看吧,我就说什么?他们根本就忘记了咱们今天是正常休沐!”

嗯,做父母的这就很不好意思了!

第97章

时间总是最经不起念叨的, 在胤禛对女儿的期盼之中,苏莹再次生了个儿子。

胤禛失望之下, 给这孩子私下起了个小名‘招妹’,让苏莹哭笑不得, 还好他也就在夫妻俩的时候叫叫,不然传出去让外人以为他这个阿玛不喜欢这孩子, 那还真是一场灾难!

不能大厅广众的叫, 胤禛也有办法, 他为了让他的这个想法具现化一点, 还专门去磨着康熙皇帝给这孩子的名字起成了弘昭,看在名字还可以的份上,苏莹就把这个名字背后的意义给勉强遗忘了。

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到了洗三, 胤禛依然以最欢喜的姿态向众人宣告了雍王府二公子的到来。

九福晋、十福晋因为和苏莹有一同整理账册的情谊,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则感念四哥对他们在皇上面前多有提起, 也是嘱咐多和雍王府多来往, 因此对于雍王府老二的出生四人自然是先众人一步的来庆贺。

其实十四阿哥属于这四个人之中最摸不着头脑的, 一方面他额娘说这是四哥该做的,一方面又嘱托他要好好和四哥相处,问为什么又死活问不出什么来。

这几年,他和四哥关系好的时候曾经好奇的私下问过, 四哥也只是踢了他一脚,不咸不淡的说,“哥哥不就是应该照顾弟弟吗?有些事, 不要多问,知道的多了就是自寻烦恼!”

十四阿哥就知道这里面有事,可惜,在宫里皇后娘娘管的严,他找线索也找不出个一二三来,只能放弃。

苏莹这个人,因为武力值过高,平时又不用她勾心斗角,所以在心计方面这些年是越来越有退化的迹象了,所以她和妯娌之间的相处方式就是——咱们一起做生意吧!

还别说,这一招少有失效的,别看九福晋十福晋来帮着看账本,实际上她们看的可不是她们这些妯娌之间合作的项目。

所以,别看这些妯娌之间都是只在家中坐,实际上,除了大福晋早逝,太子妃位置太高没能合作,苏莹和剩下的三到十四福晋妯娌们都有合作,就是八福晋郭络罗氏都不例外。

这些合作之中,书屋、绸缎庄、成衣店、胭脂铺、酒楼、茶馆、首饰店,甚至还有一个百货商店,甚至因为各府对瓷器陶器的需求,她们甚至还专门买下了个小窑厂,就专门为各府烧制各种特制的器具。

因为这个,还给各家福晋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她们为自己的小爱好开出来了不少小店,就比如十福晋,她专门开了个原汁原味的草原烧烤店,打的招牌都是正宗的来自草原上的牛羊,还别说,生意很不错。

在苏莹看来,她们之所以能不赔,都是因为有靠山和不差那个钱,拿出的东西绝对质量超出市面一截,导致的结果在京城这个不差钱的地买的人很满意,满意就代表着回头客比较多。

说白了,她们做的是有钱人的生意,是奢移品行业,再加上有身份有地位,明眼人知道背后是她们,也就没人刻意和她们抢生意,自然也就赚钱了。

所以,苏莹和诸位福晋最差也是面子情,这一点在合作的项目稳定赚钱之后,苏莹就会寻机抽身,这面子情维持的就更好了。

之所以和九福晋十福晋关系好是因为她本人和九阿哥十阿哥有合作,而十三福晋十四福晋则是胤禛和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关系好,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古时候对夫妻一体看的有多重,别管人家夫妻俩关起门关系多么的差,闹得有多凶,出了门,就绝对是劲儿往一处使,苏莹觉得她在这一点上做的是远远不如,至少,她从来不曾认真帮胤禛经营过什么关系,惭愧惭愧!

虽然惭愧,但是苏莹可没打算改的意思。

在苏莹看来,在清朝这个男权主义发展到整个封建时代最高的地步的社会,女子虽然还能在政治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看看皇帝的后宫的嫔妃们以及公主们,还有前朝的皇子们,就足以发现老爷子的掌控欲非常强。

这种掌控欲从他因为太子一举一动不合他心意,就硬是把太子弄成单打独斗,甚至废掉就可以看出。

——实际上历史上几千年来这么奇特的废太子原因也是独此一例,因为历史上的废太子可能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太子,可能是太子不符合皇帝对继承人的期望,还可能是太子急着上台而有了谋逆,甚至可能是因为外戚实力太强,可惜,这些太子胤礽一个也不符合。

康熙皇帝废太子的终极原因就是他觉得太子不孝顺,不知道心疼老父亲,最信任的人不是他这个老父亲,最终猜疑太子有谋逆之心,其它的所谓骄奢淫逸之类的只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添了把火罢了。

要知道如果比骄奢淫逸的话,康熙皇帝绝对是皇帝之中的翘楚,别看太子整天花费颇多的样子,实际上康熙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知道,即使当初打仗打的最凶的时候,国库最困难的时候,康熙皇帝的后宫也没有停止过进人,他的后宫嫔妃们的工资也是照单全发,从无克扣,康熙皇帝的后宫到底有多少人呢?恐怕康熙皇帝本人也数不清。

就胤禛曾经查过的内务府账本,整个后宫一年的工资加份例加年终奖,绝对有两百万两以上的花费,就这个数目还是保守估计,因为还有嫔妃们过生辰怀孕生子这些事的例外赏赐不在其中。

可以说康熙皇帝本人是十分双标的,他可以仁慈,他的儿子这样做了,就是收买人心,他可以沽名钓誉,他儿子这样做了就是好名,他的好色是为了延绵后代,他儿子这样做了就是淫逸,他可以花费不菲的南巡北巡各种出去转圈圈旅游,他儿子花钱太多了,就是骄奢。

所以说,有一个康熙皇帝这样的老父亲,你就老老实实干活就行了,其它什么小动作最好就别做,免得老爷子看你哪里不顺眼了导致你处处是毛病,弄不好喝个水还嫌弃你一口闷太不符合养生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