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1/1)

这么多的学生之中,人数最大的是大清的皇室宗室子弟,其次就是蒙古王公们的孩子,再其次就是土皇帝们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朝中重臣以及身有爵位家的孩子,就是茉雅琪的九阿哥以下的哥哥弟弟们全都被送到了书院——这一群阿哥文化课依然和在上书房一样,体育课就是一群大杂烩一起上了。

苏莹受到了惊吓,就是被□□的这个操作吓得,这么一下子,历史之中有着浓厚一笔的八阿哥就这么直接和他的两个铁杆小弟直接被分开了???!!!

——八爷党什么的还会存在吗?

这样一群孩子凑到一起,都是从小在家里发号施令的,自然是谁也不服谁,在康熙皇帝不允许皇子皇女搞特殊的硬性命令下,在书院里那种谁也不服谁的氛围之下,混乱自然也就来了,而最后以武力一统书院的茉雅琪就这样成了书院里面的老大。

第43章

茉雅琪一战成老大,康熙皇帝知道之后还火上加油的各种夸,而书院里不管是比茉雅琪大还是比茉雅琪小的阿哥们发现他们确实打不过这个妹妹(姐姐),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他们这些皇二代以及土皇帝二代在一起除了武力上的压制,其它还真的没办法确定主导地位——他们爹都说了不能以权压人了!

——老大是自家的妹妹(姐姐),总比花落他家来得好,那可是真正的绝对会被皇阿玛削。

靠着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这些阿哥们私底下更加发奋了,甚至都向练武练得都不想娶福晋的四阿哥请教了起来。

看着一群叫嚣着不能输给一个公主的弟弟们,四阿哥那一瞬间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接下来他就发现他错了,这群弟弟在被茉雅琪揍了一顿之后,胤禛这个知音就被抛弃了,后来再见,对着他那叫一个恭敬,很认真的执行茉雅琪小弟的分内事。

总之,茉雅琪这个老大做的很有口碑,还好的是,越来越大之后,胤禛这个兄长在妹妹面前还是很有威严的,这也是胤禛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了。

这些小弟之中,最为铁杆的正是被苏麻喇姑养大的十二阿哥胤祹。

十二阿哥小时候就被抱给了苏麻喇姑,茉雅琪遇见他的时候,他才三岁,重点——只会蒙语,满语汉语都是差劲的很。

比十二阿哥大了三岁的茉雅琪终于见到了一个可以随便一起玩的弟弟那也是兴奋得很,虽然这个弟弟只会蒙语,那段时间,茉雅琪的蒙语那叫一个突飞猛进,这也为现在她称霸书院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苏莹的蒙语可以拿出去见人正是因为在十二阿哥这里历练出来的,要不然学的再多,没有实践,谁知道对面说的是什么?

——感谢三四岁的孩子词汇量不多,让苏莹可以和他共同进步!

胤裪对于茉雅琪这个姐姐那是相当的崇拜,可惜他不可能跟着茉雅琪随便的浪,不然北京城的大街上又要多一个小不点的身影了。

可以去书院,对于茉雅琪来说是开启了她的雄鹰一样自由飞翔之路,而对于胤裪来说,则是看着他茉雅琪姐姐霸气一生的开始。

而对苏莹来说,则是让她明白了古人不是不能改变,只是这种改变需要适合的土壤、适合的温度、适合的水分,最终才会生根发芽,长出最适应这个天地的样子。

几人一起看了苏麻喇姑,最后是由十二阿哥胤裪送几人出来的。

苏莹看了眼正挥着手小声说什么‘要去比试赛马射箭’,看看不好意思的偷瞄四阿哥的十二阿哥,再看看当自己耳朵被塞住什么也没听到的胤禛,心中突然欢乐了起来——这样的皇室,只要四阿哥别找太多的小老婆给她添乱,也没什么不好嘛。

回了阿哥所,苏莹就指挥着院子里的人把她的嫁妆之中被封条封起来的十个箱子中的七个给抬了出来,并让人给康熙皇帝送去。

四阿哥从头看到尾,看到一个箱子需要八个人抬也没出声,完全一副福晋做什么都对的样子,直到人都没影了才问,“给皇阿玛这是什么?这么大手笔?”

苏莹耸耸肩,“民间有习俗,新嫁娘不是要给公公准备礼物吗?这就是我给公公准备的礼物,几箱金子而已!”

四阿哥先是点点头,然后庆幸自己没喝水,这是当他没看到那箱子吗?因为习武,他这里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这样的一群人,八个人抬一个箱子都觉得吃力,现在告诉他这七个箱子里是金子——“几箱是金子?”

“四箱金子三箱银子,我自己还留了三箱金子,怎么?”

四阿哥觉得他有点呼吸困难,艰难的喝口茶缓了缓,“一箱金子多少?”

看到四阿哥这个样子,苏莹觉得自己的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想当初看到她们家暗室里的财富,她一直觉得她的失态是因为她是一个没见过多少钱的土包子,现在看来,不是啊!

“我查过了,一箱十万两吧,银子一箱也是十万,我祖母说了,皇上要去征伐噶尔丹,我嫁到爱新觉罗家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出份力也是应该的。”苏莹看了下四周,凑近四阿哥继续小声道,“祖母说给两箱金子两箱银子就好了,我想了想就又加了两箱金子一箱银子,算是你的心意,已经写在折子里啦!”

四阿哥木着脸,“皇阿玛知道的,我没有银子。”

苏莹看四阿哥一脸的受打击的样子,扑哧一笑,“我当然知道啦,但是皇上一定会想,这么大的事我总要和他的四儿子商量一下吧!能让我把这些金子银子拿出去送给他就是你的本事啊!”

觉得自己吃了软饭的胤禛依然挫败不已。

苏莹凑到胤禛面前,认真的看着他,“胤禛,我和你现在是一体的,这也是你的银子,你可不能让这些银子白花!总要双倍赚回来才行啊!我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可是很高的!”

从小一起长大,看着苏莹一碗清粥一碟咸菜就养得活的胤禛差点以为他认识的那个苏莹难道和眼前的这个不是一个人!事实会告诉他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吃的少不代表不会花钱!

胤禛看着面前的一叠纸,这熟悉的画面,立马知道,这就是生活之中那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惊和喜的组合拳了,他就应该知道,自己的这个福晋每搞出个事就要有后续的!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搞出来的事也越大!而这一次更是涉及到国策。

这就是胤禛看完这份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在海上赚钱”的计划书的读后感,但是看完之后,胤禛都觉得自己热血澎湃,有了想要去大干一场的冲动,那前景太让人动心了。

胤禛觉得,面对着那几箱金子和银子,他皇阿玛绝对更动心。

康熙皇帝在看到这几个箱子,先是不解,知道是四儿媳送的礼之后,带着看新奇的心情乐呵呵的让人打开,然后就被一片金灿灿晃到了眼睛,全部打开之后,让人清点了数目,知道了具体数字之后,身为见多识广的皇帝也是被吓到了。

他知道四儿媳家里有钱,但是真的没想到,这特么有钱啊!

第44章

康熙皇帝看着老老实实站在下面的四儿子,那是越看越满意,毕竟要不是这孩子,真要是把四儿媳弄成了侧福晋和格格,他即使是皇帝心中也清楚得很,真要是那样,人家可真是不一定奉献出这么一笔军费来——是的,康熙皇帝已经决定了这笔钱的去处了。

胤禛抬头看了一眼皇父,在看到那带着慈爱的目光,心中有了底,直接上前把拿到手中没多长时间的一叠纸给递了上去。

“皇阿玛,儿子福晋说了,祖母就是靠着海上买卖东西赚到了这些银子。”剩下的您就看计划书吧!

康熙皇帝看着手中的这叠纸,脑子之中闪现过给他赚了不少钱的‘歌舞苑’,那个好像也是从一叠纸开始的吧!

怀着复杂的心情,康熙皇帝面无表情的把这叠言简意赅的计划书给看完了——他这四儿媳妇好像很喜欢写计划书啊!

康熙皇帝看完之后没有就这个计划书发表任何指示,只是在关心了四儿子的学习之后就让他退下了。

苏莹听了胤禛说了在康熙那里的情况,丈二摸不着头脑,“你说,皇上是什么意思啊?”

“那是皇阿玛!”

“好吧,你说,皇阿玛这是什么意思啊!”

胤禛在自家福晋面前总算是有点优越感了,“想一想啊,皇阿玛这些年都是在和噶尔丹在蒙古那里较劲,噶尔丹不低头或者不死,这事就没完,海上的事,皇阿玛也是知道一点的,看宫里那么多洋师父就知道了,海上洋人的势力有点大,咱们大清真的要插手,方方面面都是要考虑到的。”

这番话一改苏莹对清朝的认识,要知道,几百年后的人都知道,清朝闭关锁国,错过了赶超西方世界的最好机会,但是现在看胤禛这个正宗清朝皇室教育出来的皇子的说法,他们对于西方世界的发展还是有点概念的。

可惜,不管是什么原因,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胤禛看苏莹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不过嘛……”

苏莹挑眉,“海上的生意可以做?”

“……是的。”

看胤禛被憋住了的样子,苏莹失笑不已,“好啦,四阿哥,咱们这可是得到了皇阿玛默许的做海上生意。”

“咱们?”胤禛回忆了下,“身为皇子……”

苏莹无奈,“你的福晋做了,和你自己亲自做有差别吗?放心,海上势力那么多,普通人活不下去的,所以,这还真算不上与民争利。”

胤禛抖了抖嘴唇,最后只能承认,福晋说的是,但是,总感觉自己这是上了贼船啊!

有些事你做了,皇帝知道是一回事,而你做了,皇帝默许了又是另一回事。

现在,被默许了可以继续海上的生意,苏祖母也没打算扩大经营,他们这一支船队,之所以心这么齐,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当初苏祖母的接手让大家活了下来,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年苏祖母已经成为了这支船队名义上的领导人,就说每次船队的所得,苏祖母只拿十分之一,剩下的都给了船队众人。

为了让大家安心出海,还给每家备了一份意外银子存了起来——在苏莹看来,这就是一份意外险嘛——在最初,这让整个船队心齐,而现在,随着苏祖母失去儿子,年纪渐长,船员们也换了一茬之后,她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船队里面的种种潜在问题,也就是他们这些老人还在,船队还能继续维持。

本来苏祖母的打算是,孙女出嫁后,直接把船队拆分,年轻人怎么折腾都行,现在好了,孙女嫁到皇家了,这样就又是另一种情况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拆分船队,得到的只会是你发达了就把我们抛到一边的评价。

苏祖母可不愿意做这个坏人,所以直接就把这个船队当作嫁妆给了孙女,也算是一个大手笔了。

按苏莹的话来说,这其实就是官商勾结的典型,她家里是没人,但是她可是有一支船队做嫁妆的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船队的问题真的是很多啊!

不说其他,就说这几年送到苏祖母手上的银子,每年呈递减趋势,但是和退下来的老人们通信的时候,也没听说出什么大事,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所以在那些问题没有得到处理之前,就先保持原样吧!

做为苏莹新上任的夫君,胤禛也很快就清楚了自家福晋的产业问题,看到那个船队,他的脑子那一刻都是空白的,知道了船队的情况,苦笑无奈之余,只能跑去问计于额娘。

作为见多识广的皇后娘娘,对于自己的新晋亲家带来的一重又一重惊喜(身为消息灵通的皇后娘娘自然知道自家皇帝表哥那瞬间充足的军费来自于哪里)已经麻木了,现在看看自家儿子那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及后面一脸不知愁滋味还拿着点心一口一个的儿媳妇,皇后娘娘深切的感受到了儿子的不容易。

然后在再次被惊喜惊到了的皇后娘娘就觉得自己这个婆婆当的也很不容易了。

一个船队,再看看下面的具体船只,皇后娘娘觉得她可以晕倒一下表示一下她的震惊,可惜身体太健康,晕不了,那就只能继续看了。

皇后娘娘虽然对前朝的那些事没啥概念,但是对于当初收复台湾的具体情况还是历历在目的——毕竟也没过去几年,那还是茉雅琪出生刚出生时候的事——所以对于大清的海军实力,她也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现在看看儿媳妇的船队规模,都快赶上大清海军一半的实力了,怪不得儿子这么愁。

她身为堂堂皇后,看了也很发愁啊!

不过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儿子的心性,但凡野心大一点,看到这么一个势力,哪个不是欣喜高兴,就她这个儿子竟然发起愁来了。

对于皇后娘娘而言,这后宫里面的事,只要不涉及太子,就没有她解决不了的,但现在这个儿媳妇家的船队已经不属于后宫范畴了,她对此是无能为力了,但是儿子好不容易问计于她这个额娘,那么就只能搬一个她眼中天下之间除了生死没啥事不能解决的人来了。

然后,康熙皇帝就出现在了承乾宫。

第45章

对于自己的四儿媳带来的惊喜,有了那几大箱子的金子银子打底,他很淡定——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能接受儿媳妇有一个舰队的船,商船也不行啊。

作为整个天下最有权势的人,接触到的传教士最多的人,他当然知道欧洲有很多国家,它们是海上的霸主,可是这些国家之中也有很多争斗,更知道那里有一个共同的宗教,对这些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判断是这些国家对大清形不成什么威胁。

有了这样的判断,康熙皇帝对海上自然不怎么上心,毕竟当初差点都不要台湾这个大清的门户了,也不要指望他对大海有什么大野望,毕竟,在康熙皇帝看来,草原都比大海有征服的价值。

虽然这样想,但是经过整个台湾收复过程的康熙皇帝自然不会真的轻视海上的那些力量,能在海上行商的,无一不是黑白两道通吃。

郑成功为什么最后据守台湾?除了他本人厉害,海上来的巨大利益功不可没,而现在,他儿媳妇更是让他真实的看到了这个利益到底有多大。

现在看来,指婚这件事倒是让老四得了大便宜,他这个当爹的也不能抢儿子的东西不是,另一方面,南边基本上属于反清势力最集中的地方,海上也是他们这些马上民族所不熟悉的地方,在短期之内,大清根本没有在海上形成势力的精力,在自己儿子手里也算是一件好事。

现在看这个儿媳妇,在行商之上颇有才能,在前朝之事上,却是一塌糊涂,和四子也算是互补了。

对大海没啥兴趣,但是对海上贸易很有兴趣的康熙皇帝带着四阿哥去了乾清宫。

所有事情全都扔给胤禛的苏莹高高兴兴地陪着皇后娘娘用了饭,一起隔空关心了已经出发去了书院的茉雅琪,直到皇后娘娘赶人,这才回了阿哥所,可惜阿哥所也没什么可以解闷的,只能开始想自己的船队。

苏莹知道家里有个船队的时间也并不长,也就是快要成亲了才知道。

苏祖母本来是没打算告诉苏莹的,本来也是想要把船队拆分了给几个主事人的,这个风声在几年前送来的银子越来越少的时候,苏祖母就透了出去,船队那边对于苏家大小姐一家人就会拆分船队这件事也暗中达成了共识。

可惜阴差阳错的,苏莹要嫁给皇子了,而那些主事人也知道了苏莹要嫁给皇子的事。

人们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那么皇帝的儿子算不算一棵大树呢?混京城的都知道,一个皇子还真不算,他爹才算。

皇子在京城就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没人敢靠的太近,也没人敢招惹。

京城的人知道这个,离京城很远的船队可不知道,在他们看来,皇子这就是一个大靠山,有了皇子做靠山,出海遇到官也好,海盗也好更有底气了,有了皇子做靠山,他们就不用贿赂那些当官的,每年那么多银子,还要防着当官的翻脸不认人,这么想一想,苏大小姐嫁给皇子简直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