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1)

可惜后来明朝不存在了,郑成功也掌握了海上老大的地位,苏家祖父要是不死的话,可能也会成为海上的一代霸主,可惜,在对荷兰之战之中苏祖父牺牲了,留下了孤儿寡母以及几条破破烂烂的船只、一船老弱病残以及老弱病残的家人们。

苏祖母没有选择视而不见,接手了这个烂摊子,用所有的银子修了船,安顿好了这些船员的家人,这些举动,获得了这些人的忠心,然后拍板开始海上行商之旅。

在海上做生意,不是赔死就是赚死,而苏祖母在做生意一途上,向来是运气极好,再加上船上的人都是经历了战火洗礼的,也没啥人惹——保护费那东西连郑成功都没收到一个铜板,更别提其他人——结果就是,苏祖母越来越有钱,生意越做越大,船只越来越多,可惜,康熙帝成功收了台湾之后,并不怎么重视海上这一块,不然苏祖母觉得她还能挣更多。

苏莹看着一脸这都不是什么事的说出了这一番苏家发家史的苏祖母很想哭,她要是早知道她们家在海上这么厉害,她就拉着苏祖母跑路了呀,海上那么大,在哪里不是混?

可惜,现在是已成定局,说什么都晚了,再说,这么大的生意,看样子是要自己这个皇家儿媳妇接手,这代表着什么?

嗯……………………………………

苏莹觉得,首先还是要让自己未来的夫君以及未来夫君他爹意识到海上贸易有多挣钱,值此马上就要再次发兵和噶尔丹大战一场之际,缺钱的皇帝绝对不会拒绝这块肥肉的,不吃白不吃啊!

不过,怎么提倒是一件值得思考一下。

这么一思考,一年也就过去了,苏莹迎来了自己的婚礼。

在皇子之中,大阿哥、太子以及三阿哥都已经成亲,四阿哥到八阿哥都算是已经订亲的,其中五阿哥七阿哥虽然定亲,但是一方面年龄还小,另一方面不能越过上面的兄长,所以婚事定在了两三年后,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婚事指的是娶福晋。

在清朝,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嫡庶不分,长幼不分,就不说皇位继承人这些大事了,只说皇子们的后院,身为高级妾的侧福晋敢和正妻嫡福晋打擂台,生孩子更是比着生,抢着生,根本就没有什么嫡妻不生就不允许其它人生之类的规矩。

这种规矩说白了源头还是在男人身上,清朝上到皇帝下到皇子们的后院,哪一个不死上几个孩子,才是奇事一桩。

康熙皇帝学儒家的那套做派,学的也是不伦不类,导致的结果也是比较混乱,就像他给儿子找媳妇上那是严格遵守长幼有序,但是在其他方面偏偏又讲究想偏爱谁就偏爱谁,导致的结果是,这几年太子越来越多疑,行事也多失其分寸。

太子都这样了,下面的阿哥们只会更乱,据说,五阿哥都已经有了格格,苏莹算了一下,今年五阿哥也才十三岁啊,这就已经有格格了,这一刻,苏莹看胤禛简直都像是看到了国宝,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能保持着这样的节操,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四阿哥是皇子之中的大龄未婚男青年,所以在几个吉日之中,康熙帝和皇后娘娘一起选了春天的吉日。

在看到送来的婚服之后,苏莹深深地感谢他们的先见之明,要是大夏天的结婚,就这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都给人这是受罪的感觉。

苏家虽然有钱,但是人口实在太少,苏莹又拒绝了祖母找自家买人的建议,所以,陪嫁侍女什么的都是由看不下去的皇后娘娘准备的。

到了现在要举行婚礼了,苏莹才看出皇后娘娘指派的人的好处来,这些出自内务府的宫女们别的可能不行,但是规矩以及宫中行事那是最基本的要求,再加上两个国公府的帮忙下,一切流程都顺顺当当的走了下来。

苏家觉得挺好,周边的街坊倒是意见挺大,例子就是这排场还没人家王府娶媳妇规模大。

苏祖母只当没听到,继续招待,苏祖母想得很通透,她们家人口少已经是事实,要那么多庆贺的人干什么?送礼都是想求办事的,她一老太太能让那些当官的求什么?她是一个女官也只是多了见皇后娘娘的特权罢了。

因此,苏莹的婚礼成了皇子福晋之中最低调的一个——低调不等于简陋!

苏莹觉得,和一个皇子成亲,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用带脑子,只要各种动作足够标准,听人家的就是了,让抬步就抬步,让行礼就行礼,你问苏莹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她只能回答,不知道。

——谁也不能指望听人指挥,盖着盖头,希望自己不出错的人知道这都发生了什么是吧!

坐了一天木偶人,在坐在床上之后,这总算是可以安心的喘上一口气了。

皇子之中,除了大皇子和太子之外,其余皇子都在阿哥所里,成亲亦是在这里,三阿哥也在阿哥所,所以,坐了没几分钟,苏莹就迎来了她的三嫂子,没过一会儿大嫂和太子妃也带着一串姐姐妹妹们来了。

这是娶福晋,所以来的都是嫡福晋,而这些姐姐妹妹就是康熙帝的女儿们了。

幸好是盖着盖头,不然,放眼望去,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算得上是成年人,普遍十八岁以下,这简直是进了女校,可惜这些同学说个话都要拐弯抹角一下——还都是统一针对她的,可能是文化修养不好的原因,苏莹觉得自己有点听不懂,再说,新娘子嘛,就是要不动如山视一切为无物,于是最后,把这些当蜜蜂的嗡嗡叫,听得苏莹差点睡着了。

还好,救星很快到来了。

第41章

这个救星当然不会是正被一群兄弟安慰灌酒的四阿哥,但是分量可一点也不轻。

在这大清的皇宫之中,能称得上一霸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一霸要是熊起来连太子都只能避其锋芒,而康熙皇帝见了不仅不训还要夸赞两声。

这个人当然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女茉雅琪。

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熊孩子的威力都是堪称□□□□级别的。

茉雅琪一来,屋子里面立马变了一个气氛,友好和乐,和刚刚的刀光剑影相比,变化不可谓不大,苏莹都想为这些还是孩子的人们的演技拍手叫好。

听这些福晋在茉雅琪进来之后一边奉承茉雅琪,一边夸赞新娘子,刚刚虽然听不懂,但是刚刚被言语攻击过的苏莹很无语。

而刚刚几乎没发过声的公主们也围在了茉雅琪身边开始叽叽喳喳的说话。

这些福晋和公主们明显还没有历练出来啊!

不过这种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以前,她即使和茉雅琪关系再怎么好,却依然是低她们好几头的——简称不是一个牌面上的人,现在好了,成了皇子福晋了,以后再不济也是一个王妃,身份变化太大,总的给人一个适应的空间。

理解归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苏莹制定以后的妯娌之间的应对方针。

什么方针?就这么不咸不淡的处着呗,能怎么办?

其实,苏莹觉得她最应该庆幸的是,她上面就这三个嫂子,下面却有一串弟媳妇,这三个不管是什么原因处不来,下面这么多人,总有一个是处得来的吧!

身为家财万贯,现在权势也有了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茉雅琪这一刻的英姿她是看不到啦,古代的盖头质量太好了,往前看那是什么都看不到。

胤禛现在觉得自己排行为四挺好的,身为没有开府的皇子,来参加他的婚礼也就是自家的兄弟堂兄弟们,而敢灌他酒的也就自己上面的三个,今天还美名其曰安慰他让他多喝点,今天被这三个灌那是没办法,但是他下面还有一排弟弟等着被灌,这群就知道起哄的弟弟们就等着吧!

等胤禛走到后院的时候,苏莹已经坐了一个时辰了,还好茉雅琪把那群她来了之后尬聊的青少女们送走了,让苏莹轻松了许多,再听下去,她都要学会怎么让人身心愉悦的接受别人的吹捧了。

苏莹觉得能成为皇子福晋的都是人才,别的不好说,但是交际上一定很厉害,只看茉雅琪来了之后,那话里话外无一丝对她这个四福晋的嫌弃,要不是有盖头挡着,她的表情绝对是她们嘲笑的对象。

在皇家,尤其是皇子家里,不管夫妻之间内里如何,对外那态度是永远要一致的——也就是说皇子的态度是如何,那么福晋也就是如何,看这些福晋就可以知道前面三个皇子都不怎么看得上她这个弟媳。

苏莹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这些人再怎么看不上她,当着她的面的时候,就是风凉话都不能说,毕竟他们皇阿玛指的婚,要是表露了不满,不就是说他们皇阿玛识人不清吗?

和这个道理相同的,还有动手——身为她的强项,她挺期望的,可惜这些皇子敢动,第一个抽他们的绝对是他们的皇阿玛。

这样一想,茉雅琪能变成皇宫加书院一霸简直是理所当然啊,但凡她是个皇子,绝对霸不起来。

胤禛的出现算是解救了苏莹,至少把她从木偶的状态解脱了出来。

掀了盖头,听了满耳朵的吉祥话,这个婚礼才算是完整的结束了,幸好这个时代没有吃生饺子的习惯,不然苏莹觉得她一定会把那些饺子整个吃完。

等茉雅琪坏笑着带着一群人下去,苏莹和还带着醉意的胤禛对视一眼,由苏莹发话叫了清粥和几碟小菜。

作为一个特权阶级,还是新上任的四福晋,她发话叫的第一顿饭菜,不仅非常受重视,还被超额完成了。

苏莹看着桌上七八种粥,十几个小菜,也只能感叹特权阶级的堕落了,看来以后只能自己限定饭菜的数量了。

吃饭之前先灌胤禛一碗醒酒汤,等他缓过劲来,两人对坐着喝粥吃菜,用过饭,洗漱过后面面相觑了一会儿,经历了一天的折磨的两个人直接躺下呼呼大睡了。

新婚之夜就这样过去了。

圆房什么的当然是没有的,作为一个中医三代,《黄帝内经》做为日常课程的必修课,上面第一篇讲得很清楚,‘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苏莹觉得虽然不至于真的要等到二十岁以后生孩子,但总是也要等到十五六岁的。

如果苏莹是从医学从人体的生长需要来考虑的话,胤禛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对苏莹的想法持支持的态度。

在这一方面保持了默契的两人就这样开始了同吃同住的生活。

但凡结婚第二天,首先要做的就是拜见长辈,这皇宫里面有着四大巨头,皇太后、苏麻喇姑、皇后以及整个皇宫的所有者皇帝。

剩下的嫔妃在这四大巨头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春天的早上依然有些寒凉,苏莹早早被拉了起来,梳妆打扮好,吃了点点心,就由胤禛带到了承乾宫。

承乾宫此时已经坐满了莺莺燕燕,个个打扮的端庄有礼却又不失其本身的美丽。

在这么多的目光之下,苏莹给皇后娘娘行了大礼,接了皇后娘娘给的双份赏赐,这才算是把流程走完——幸好昨天已经在拜天地的时候拜过皇帝了,不然还要到皇帝所在再来一遍。

这皇帝有太多房子太多小老婆就是有这样的烦恼,不过这一次康熙皇帝倒还真是因为太忙而没有和皇后一起接受新人再一次的跪拜。

皇后娘娘这里拜完了,见过了妃位的娘娘们——温僖贵妃因身体原因没有到场,无独有偶享着妃位的赫舍里氏同样因为身体原因也未到场——又和三位嫂子互相行过礼,把这一家子的主要女人认了个遍,才在皇后娘娘的带领下,去给皇太后磕头。

第42章

太皇太后是康熙皇帝的亲祖母,她一生过的波澜壮阔,堪称精彩,她见证了后宫皆是蒙妃的辉煌时刻,也经历了自己亲侄女被废的全过程,虽然又扶持了另一位侄孙女,但是她清楚,大清皇帝的后宫不再会是蒙妃掌控,这一点,只看她给康熙皇帝选的元后是赫舍里氏,就知道这里面虽然有政治意图,但终归是老太太想通了。

康熙皇帝身为皇帝其他都好,就是有一个喜欢移情的毛病。

这一点,看他对佟家女子的态度就知道了,他少年失了亲母,就把亲母家的女儿接近宫来,皇后娘娘现在身康体健,也就没有了佟贵妃的存在,据说皇后娘娘的这位妹妹嫁的还不错。

再看宫里面,前元后赫舍里氏的妹妹平妃,继后钮钴禄氏的妹妹温僖贵妃——就是十阿哥的母亲,还有来自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这位是皇太后的妹妹。

在太皇太后逝去之后,在宫里,称得上是康熙皇帝的长辈的,也就是皇太后和苏麻喇姑,但是我们看皇太后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就知道,皇太后是康熙皇帝的嫡母——从血缘上来说是他的表姐,而这位皇太后的妹妹,康熙皇帝的表妹则是他的妃子。

这关系也够乱的。

总之,虽然血缘上是表姐,但是名分上是母亲的皇太后还是很得康熙皇帝的敬重的——尤其是需要联络和蒙古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这种敬重那更是要做的方方面面都要人称赞的地步。

实际上要是真的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宫里的满蒙妃子,大半以上都和康熙皇帝有点血缘关系,对着这一堆姐姐妹妹,康熙皇帝也是不容易啊!

皇后娘娘带着一众直属她管的小老婆们来到皇太后宫里的时候,康熙皇帝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已经在太后宫里呆着了。

对于这个宫里的特殊存在,皇后娘娘的态度向来是保持好关系,不得罪,有事能帮一把是一把,所以两人的关系还不错,而皇太后因为这个原因,对皇后娘娘也更加和悦。

这个博尔济吉特氏也知道她这辈子也不会得宠于皇帝,也就向来不掺和后宫里的那些事,一向我行我素,在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庇护之下,过的也是逍遥自在。

宫里的这些事,做为在一个在宫里长大的人,苏莹知道个大半,因为是在皇后娘娘的承乾宫里里长大,大部分也都见过,就是皇太后,也在和茉雅琪一起的时候见过,不过,宫里面的娘娘们应该是不认识她的。

皇后娘娘给太后请安的时间里,康熙皇帝领着诸位阿哥以及一个茉雅琪也来了。

互相见过礼,作为今天的主角,四阿哥胤禛和苏莹也就出来磕头了。

这一次才是正式的认亲,还好的是,只用在皇太后皇帝皇后面前过一下,其它的人,就是在一边当见证者的感觉。

拜过了,就没他们的什么事了,听上面的大佬们母慈子孝一会儿,康熙皇帝公务繁忙先走了,太后接着也一副累了的样子,皇后娘娘也就带着一群人顺势告退。

告退过后,身为今天的主角还有一个人要拜,这个人在皇太后宫里一直安静的茉雅琪自告奋勇的要带路。

皇后娘娘失笑,摆摆手直接走了。

苏莹看茉雅琪一脸莫名的样子,想叹气,“咱们三个小时候,也没少到苏麻喇奶奶那里玩啊!有时候你闯祸了,还专门跑那里住两天,你都忘了吗?”

茉雅琪嘿嘿直笑,“忽略掉忽略掉,自从十二弟长大去书院读书了之后,苏麻喇奶奶整天就是念经,想让她出来走走都不太容易,我也好久没去啦!”

对于苏麻喇姑这个睿智的老人,苏莹也颇为敬佩,其实以苏麻喇姑的资历以及康熙皇帝对她的尊敬,她就是张狂一些,满宫上下也是捧着她的份,可是这位老人,从头到尾都是低调的,太皇太后去世之后,更是低调的好像不存在,要不是康熙皇帝记挂着她,她绝对会在一个角落里做一个老宫女老死宫中。

苏莹换位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还真的做不到苏麻喇姑这种境界之后,就也喜欢和茉雅琪一起往苏麻喇姑这里跑了,因为苏莹发现整个皇宫里也就苏麻喇姑这里最清静,在一个清静的地方看萌娃各种搞笑,挺有趣的,茉雅琪也就这样和十二阿哥混熟了。

自从开办了书院,这些后面的小阿哥到了年级就不去上书房而是改去皇家书院——康熙皇帝很快就掌握了书院的正确使用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重视的需要笼络的业绩很好需要奖赏的,都可以让他们的后代去书院读书,这个书院也就这样的从只有满蒙的贵族书院变成了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味的皇家书院。

茉雅琪能成为书院一霸,靠的除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之外,就是那远超书院里面众人的武力水平。

也是在书院里,茉雅琪才知道自己竟然是这么的厉害。

自从书院变成了皇家书院,书院里就多了很多哪儿哪儿的土司的孩子哪儿哪儿的族长的孩子哪儿哪儿老大的孩子——简而言之,一群土皇帝的孩子,指派的先生最低都是学富五车的翰林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