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人间绝色 第23节(1/1)

卫良娣见众人热议的话题此时都放在了秦王和魏檀玉身上,忙道:“姐姐,时候不早了,要不咱们走吧。”

魏檀玉点头,红蓼伸手来扶。

一行人刚走出茶楼,惊枝领着几个下人寻过来,互相撞上。

“太……”惊枝忍住,走过去附在魏檀玉耳边将太子的话转达。

魏檀玉脸色一黯,侧身去看身边的卫良娣,心里同时在想:妹妹你可快点争宠吧。

回到东宫的时辰还早,但因为下雪,天空阴沉沉的,看着像是不早了。

魏檀玉像往常一样走进屋内,没想到太子今天竟然在屋里,这几个月,她和他别说在一个屋檐下说话,就连碰面的机会都很少。太子一直沉心公务,下朝回来不是在大理寺就是呆在书房阅览卷宗。

“太子妃回来了?”

“殿下今日是忙完了公务才回得如此早?”

太子朝她走近两步,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回答:“父皇给孤派了大理寺的差事,孤费尽心思审理了几个月,呈到父皇跟前,父皇竟听得有些厌烦,而在听到四弟要凯旋的消息之后,却龙颜大悦,说母后为他生了个好儿子。孤当时心里不知道是一番什么滋味,父皇也无心听孤继续说下去,孤便出宫了。”

他果然要回长安。魏檀玉顿时觉得不快活了。

“太子妃有没有在听孤说话?”

“有。殿下,陛下当时或许是被喜讯冲昏了头脑,才脱口而出,不是有意要说给殿下听的,殿下不要往心里去。”

“有太子妃这话安慰孤,孤心里便没那么难受了。”太子又说,“太子妃今后,能不能同孤多说几句话,孤心里的愁苦,实在是无人可诉。”

这——魏檀玉灵机一动,回答:“殿下有烦心事,不妨都说出来,妾身和良娣一起商量看看能否为殿下分忧,良娣她见多识广、又善解人意……”

“孤乏了。”太子打断她,“书房的床孤睡得不舒服,今日起,孤还是睡在这屋里,太子妃也早些休息吧。”随后走进东厢。

明明婚前二人之间说得清清楚楚,魏檀玉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和太子相处起来的感觉总是怪怪的,这种关系,不如婚前设想的那般轻松自然。

半月后,秦王率的大军抵达长安,太子领着御林军出城三十里,亲自相迎。

褚厉勒停马匹,和太子对望。

“孤奉陛下之命,来为四弟接风,四弟能平安凯旋,孤和太子妃都甚是欢喜。”

褚厉嘴角轻勾:“皇兄夫妇的心意,臣弟今日,领了。”说罢挥动缰绳,无视太子,继续向前行进。

太子命御林军跟在秦王率领的军队中,自己则骑马去至秦王身侧。

兄弟并肩前行,一路却未再说一句话。

皇帝站在城墙上,竟亲自领着文武百官为褚厉接风。

褚厉和太子下马,身后大军也跟着齐齐跪拜,高呼吾皇万岁。

皇帝当晚在蓬莱殿宴请百官,满朝文武一起为秦王祝酒洗尘。酒过三巡,皇帝已是半醉,毫不掩饰地对秦王说了许多溢美之词,让在场的官员听罢不得不于心底展开揣测,一一轮番去向秦王敬酒。

半朝文武敬罢,终于轮到太傅举樽,皇帝这时笑道:“秦王出征在外时,朕下旨,将太傅嫡长女赐给秦王做王妃,不知太傅和秦王

对朕的安排可还满意?”

皇帝看样子是醉得不轻,作臣子的怎敢对天子的安排置喙?太傅诚惶诚恐地谢主隆恩。秦王却没回答。皇帝又醉着追问秦王。

褚厉面不改色地回道:“父皇,儿臣不敢回答此问。”

皇帝大笑:“我儿为我大越立下赫赫战功,此战足以载入史册,战场上朕听闻你以一敌百,剽悍的羌寇都畏惧你,你竟没胆量回答朕的问题?朕恕你无罪,你但说无妨。”

“太傅之女貌寝,入不了儿臣的眼,儿臣,要得人间绝色而妻之。”

第25章 忍不住想念(二合一)……

秦王这话一出, 群臣不约而同地看向在座的郑国公和太子两人。

生活在这长安的人,谁不晓得郑国公的女儿是公认的美人,被百姓称作“人间绝色”。且秦王出征前有心求娶。

众人没想到的是, 秦王竟在这种场合,当着郑国公和太子的面公开扬言要得人间绝色而妻,这是……意有所指?

郑国公手握酒樽,事先本打算在太傅之后去向秦王敬酒,此刻迎着满朝文武看向自己的眼神,很是不知所措,去打量了秦王一眼,

偏偏这秦王看上去镇定自若,清醒得很, 根本不是酒后戏言。再看离自己座位不远的太子,这位一向从容沉静的女婿此时也暗了脸色。

秦王这话说的太明目张胆了,和长安的流言一作联想,很难不扯到自己女儿身上。女儿都是太子的人了,他还想着自家女儿,当着太子的面也肆无忌惮地说出这番话, 属实是有些居功自傲, 只怕不久的来日,要与太子一起争夺帝位了。郑国公最后抬眼去看皇帝, 怕皇帝动怒怪罪, 牵连到女儿。

哪知醉态醺醺的皇帝听罢不仅没动怒, 反而大笑起来。“自古美色误国,且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太傅之女在殿选中表现出色, 端方贤德,实乃良配。”

众人面面相觑,仍旧是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

没过多久,皇帝醉得扶在案上昏昏欲睡,太子让几名内侍过去搀扶皇帝回寝殿,自己则出来主持场面,结束了这场宴饮。

离席出蓬莱殿的路上,百官议论纷纷,彻底炸开了锅。

太傅避开人群,独自绕路离开了。

郑国公那一杯该敬秦王的酒始终没敬,宴会散场后,也刻意避开秦王。太子这时走过来,给了一个眼神,郑国公会意,紧紧跟上太子的脚步。

百官都散去,褚厉独自一人坐着不动,饮起了闷酒。

韩王褚殷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举着酒樽到身旁道:“四哥凯旋归来,不久又有新婚之喜,怎么一副提不起兴致的样子?”

褚厉一杯酒灌入口中,嘴角一抽:“申将军,勾结羌寇,被我一剑砍了脑袋。”

韩王愣了一下,笑道:“四哥好端端地,怎会提起那申将军?既然他勾结羌寇,那确实该杀,不过四哥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勾结羌寇?怎么不留活口压到父皇跟前审问呢?”

褚厉站起来,看着他脸色无比阴沉:“直接砍他的脑袋也是顾念你我兄弟手足之情,但也仅此一次,你给我记好了。”

韩王敛了笑容,面对他这狠鸷的眼神,心底竟有一丝怵怕。

今夜宫廷举行宴会,皇帝下旨开了通明门,以便宴会散去后百官离宫。

郑国公和太子一道走在出宫的路上。

怕太子胡思乱想,责怪到女儿身上,郑国公忍不住解释道:“殿下,小女从前在闺中时,不曾与秦王私下联系,只是有次秦王来府里找犬子,碰见了小女。今日之事,还请殿下莫要责怪小女。”

“孤明白,不过是秦王一厢情愿罢了,孤不会因为此事误解太子妃,岳丈大人不必担心。”

听太子如此说,郑国公才放下些心,但瞧着太子的脸色仍是灰的,心想,夫妇的感情总是不免要受今夜秦王这言论的影响了。

太子深夜回到东宫。

魏檀玉那时做了个噩梦,刚刚醒来,恰好听到太子推门入内的声音,偏偏那声音竟不是去往东厢,而是往自己房里来。

魏檀玉双手攥住被子捂在脖子上,假装睡着,周身却警惕起来。

太子走到了她的床前。

她嗅到了一些酒气。

太子在纱帐外凝视了一会,拂开纱帐,蹲下身来,伸出手去,欲抚她的脸。

魏檀玉忽然睁开眼睛。

“殿下,你回来了?”她惊坐而起,身子往床里挪了挪,避开太子的触碰。

太子又站起来望向她,喝过酒之后的两眼有些浮肿。“太子妃,孤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来看看你,你不用害怕。”

“时候不早了,殿下早些休息吧。”魏檀玉有一丝惊恐,太子这看自己的眼神不大对劲。

太子笑着点头,转身拂帐离开。

第二日午后,七公主来了东宫,她兴奋地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她的兄长升官了,被她四哥秦王升的。

秦王凯旋归来,皇帝没有马上收回兵权,十六卫听他差遣,升迁也由他决定,他只需将调动升降的结果呈给皇帝就完事了。

魏永安这下,从左金吾卫的中郎将直接擢为将军,接替原来申将军的职位空缺。

魏檀玉听罢不但没有一丝欢喜,脸色却变得凝重了。

“阿嫂怎么不开心呢?”褚楚兴奋地笑道,“逸之哥哥得到我四哥的提拔,不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吗?”

“公主且好好想想,阿兄没有随秦王大军出征,没有功绩,将军职位空缺出来,多少跟随秦王一起出生入死的人都盯着。秦王却给了我兄长,只怕军中人心不服。”

“那又怎么样呢,我四哥是十六卫统帅,想升谁的官就升谁的官。阿嫂是太子妃,逸之哥哥将来也是要做我的驸马的,本来就是自己人,四哥用自己人有什么不可。”

果然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女儿,才会把事情想得太简单。魏檀玉此刻只担心兄长今后会在军中受到排挤,当日便回了趟娘家。

马车里,却听到街头百姓的议论。

“昨日,秦王凯旋,陛下在蓬莱殿宴请群臣,问及秦王和太傅女儿的婚事,秦王竟嫌弃对方丑陋,还说什么‘要得人间绝色而妻之’。”

“那说的可不是太子妃么?看来秦王仍然对太子妃念念不忘。”

“听说太子殿下脸都绿了。”

“太子妃的兄长本是左金吾卫中郎将,这次没随秦王大军出征,秦王竟直接擢升他为将军。”

“你们说说那太子妃从前与秦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私情?”

“难说。”

魏檀玉放下手中的马车帘子,端坐回去,望着马车的门帘发起呆,胸口呼出来的喘息也跟着重了不少。

魏永安早上在军中受封完毕,接了秦王给的将军之印,前脚刚回到郑国公府,便看见妹妹的马车也在门前停下。

魏檀玉从马车里下来,见到兄长,走到他身边问道:“秦王让阿兄接替了那申将军的职位?”

“是啊。为兄事先不知道,今日一早去军中,秦王直接就下了令,为兄接受不是、不接受也不是,这次没随秦王出征立下战功,秦王直接给了如此重要的职位,军中少有人心服口服。”

“他擢升阿兄,至少也要找个理由吧。”

魏永安摇头:“秦王什么也没说,所以惹得军中传出许多纷乱的议论。”

“昨夜蓬莱殿的事情,我在路上听到百姓们的议论了。”魏檀玉从容道,“既然阿兄已经受封,那便好好做这个将军,悠悠众口一时也是堵不住的,阿兄来日再以功绩让他们心服口服。”

“原来玉儿已经听到流言了。”魏永安有些愧疚,“或许是你和太子回门那日,阿兄送秦王出府,给他准备了上路的行头,他感激在心,才有此决定。为兄实在是觉得愧对你,你这些日子也少出门,不要去听那些不真实的传言,以免徒增忧思,阿兄将来一定用功绩堵住悠悠众口。”

魏檀玉点点头,兄妹两人说着话便来到了屋内。

看着嫁出去的女儿出现在家中,郑国公便又想起了昨夜秦王说的那句话和太子青灰的面色,满腹愁思。

“玉儿怎么突然回府了?与太子拌嘴了?”郑国公问。

“没有。”魏檀玉回答父亲,“女儿听说阿兄升了将军,就回来问问情况。”

她一提这个,郑国公头更大了,秦王昨夜刚说要娶人间绝色,今晨便擢升自己这没有功绩的儿子,也不怕军中众人不服,流言肯定是止不住了。

昨夜陛下喝多,今晨许是没起来,早朝也通知免了。不知道醒来后还记不记得昨夜的事情,会不会动怒怪罪下来。即便怪罪下来,秦王是刚立了战功的皇子,陛下眼下对秦王喜欢得紧,自不会拿秦王怎么样,就怕牵连到女儿。

郑国公劝女儿道:“这些时日,玉儿还是少出东宫,省得被外面那些不干净的流言污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