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竟然暗恋我 第11节(1/1)

若站在顶端,应能俯瞰大半长安城。

红儿说过,点墨阁是王府唯一一处不允许闲杂人等靠近的地方,昨日赵明锦过来时,没有人拦她。今日再来,依旧没人拦。

点墨阁内,景毅正在整理案头的公文,叶濯没在。

听到脚步声,景毅回身:“将军。”

“王爷呢?”

“半个时辰前处理完奏折公文,进宫去了,”说着,他从一堆文书后面取出一个册子来,“王爷临行前,让属下将这个交给将军。”

册子上面写满了官职名讳,她认识的并不多:“这是?”

“年初外邦使臣来朝,鸿胪寺与礼部负责接待,这是官员名册。”

应是知道安神香存在的人,但人数实在太多,果然如叶濯所说,只能做个参考。

她将册子收起来:“王爷不在,我可能在这里等他?”

“自是可以。”

“可能随意走动?”

赵明锦视线有意无意的往上瞟去,景毅会意,依旧点头:“王爷说过,王府之内,没有一处是将军不能去的。”

她挑唇:“多谢。”

赵明锦坐在书桌后,又看了会儿叶濯写给她的名册,仍旧看不出什么来,索性起身往二楼去了。

二楼是藏书阁,阁内放了几个整齐的书架子,赵明锦在书架中逡巡一圈,入目之处不是四书五经,就是治国方略,看得她头大。

以叶濯的身份,确实不可能看些她喜欢的闲书。与其在这里看书书画画装风雅,还不如到阁顶看风景来的实在。

赵明锦懒得继续往上走,直接飞身从窗中掠出,足尖轻点飞檐,几个翻腾过后,稳稳落在阁顶。

暮色四合,最后一丝霞光被彻底吞没,泼墨的夜空中,只余一轮明月,星子两三。

阁顶修建平缓,赵明锦低头向下往,视野极尽广阔。莫说闲王府,整个长安城此刻都在她眼中。

亭台楼阁,勾栏瓦肆,街头巷陌,普通人家,都缩成小小的一团,浸在这无边夜色中,又现于那昏黄的烛灯下。

收回目光,她屈膝坐下,不多时又索性后仰脊背,直接躺在了上面。

闭起眼来,能听得夏夜微风与溪边蝉鸣。

她等的有些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脚步声传来。

脚步声轻缓又平稳,踏着木阶一级级往上,最后来到点墨阁顶。

赵明锦没有睁眼。

身上突然一暖,清淡的檀香味随风入了她鼻间,让她本已静下来的心漾起了一丝波澜。

瓦片发出细微的响动,是那人躺在了她身侧。

点墨阁上的景色,叶濯是早看过无数遍的,即便闭上眼,脑海中都能清楚映出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可是今夜,阁上的景色不一样了。

他躺在赵明锦身旁,目光落在她莹润的侧脸上,一如当年一般,再也移不开眼。

“我脸上有东西?”

清亮的声音打破此间沉寂,叶濯薄唇勾起,淡嗯一声。

“有什么?”

许久没有听到回答,赵明锦睁开眼,偏头对上叶濯的视线。

四目相接,这次是他先移开了目光。

“内宫中的安神香尚在,并未启封。”

她眉心皱起来:“王府内的安神香也没有丢失,晌午时我去了虎啸营,李督元的安神香也在。”

所以,是太后手中的安神香出了问题。

“四月初十乃父皇冥诞,每年母后都会去福云寺斋戒三月,为南渊祈福。”

“如玉同我说起过,当时她与李督元去寺里拜佛时,遇到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还拉着她去禅房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她也是在那儿闻到了安神香的气味,”说到这里,赵明锦猛地翻身坐起,一巴掌拍在自己额头上,“我怎么没想到,去福云寺偷东西可比皇宫内院容易的多!”

她的力气之大,从揍李督元那拳就能看出来,此刻实打实的拍了下额头,啪的一声极其清脆,在一派静寂中更显突兀,连她自己都不由怔住了。

“说话就说话,总动手做什么,”叶濯失笑,伸手落在她额头上,一下一下的轻揉,“母后去福云寺斋戒,守卫是……禁卫统领亲自安排,布防与宫内不相上下,想偷东西不易。”

赵明锦思绪被他带着,也没觉得哪里不对:“你的意思是,那人与太后相识?”

“有这个可能。”

“我明日就去福云寺。”

看她额头上红痕退了些,叶濯将手收回来:“我与你一起。”

“这等小事我自己就可,不必劳烦王爷。”

叶濯若有所思:“你我成亲后,我虽未带你正式拜见过母后,但母后为人亲和,当也不会在意。今次难得见你,应会有许多话要同你说,恐怕还会留你在寺中多住几日。你明日过去,多带些衣物,还有……”

赵明锦听得直抽嘴角。

她与太后又不熟识,能说什么?且她是为了查谢如玉的案子而去,不能在那边住下!

她开口打断:“若王爷与我一道去,是不是明日就能回?”

“朝中事务繁忙,母后自然希望我多上心。”

“那明日……可否麻烦王爷陪我走一趟?”

叶濯偏头看她,眉眼含笑:“不麻烦。”

福云寺在京郊,乃皇室出资修建,据说求神拜佛十分灵验。

平日里皇家无事,寺里也会接待普通香客,但太后祈福这等大事,早一个月就要闭寺门,重洒扫,谢绝香客,虔诚以待的。

李督元能在太后礼佛期间带谢如玉去寺内祈福,应是没少下功夫。

叶濯与赵明锦一早出门,晌午前到得福云寺,寺内住持携众僧在门外恭候,闲话两句,住持又命小师傅引他二人用了斋饭。

直到未时一刻,才终于得到太后娘娘召见。

先皇冥诞,叶濯与赵明锦皆穿了一身素丝单衣,衣襟领口绣有淡金色卷云纹,清贵无华。

赵明锦始终跟在他身后,低头垂眸,看着他衣摆下的云纹图样。

叶濯脚步停下,赵明锦也跟着停下。

“儿臣见过母后。”

赵明锦就在这时上前一步,与叶濯并肩,想起马车上他叮嘱的,行了个四不像的万福礼:“臣……”

“妾”这个字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她将牙一咬:“明锦见过母后。”

第12章 、011

赵明锦低着头,看不到太后的神色,但落在身上的那两道目光却强烈到无法忽视。

那是来自公婆对儿媳的打量,也是来自太后对王妃的审度。

自从五年前她主动请缨出兵长岭,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便再没人敢这般肆无忌惮的打量她。

当年她、季二、齐三和李督元一同喝酒,李督元曾说,将军上过战场后变得冷厉慑人许多,眉宇间的杀气让人不敢直视。

赵明锦觉得自己没什么变化,可季二齐三却一起点了头。

他们说:在刀尖上舔过血的人,骨子里都会散发着血腥味,生人厌弃,鬼神憎恶,没人愿意靠近。

她倒是不需要谁靠近,也不愿被谁当做待价而沽的物品上下打量。

没听得太后开口,赵明锦已准备收手抬头,还没动作,眼前光线忽地一暗,叶濯衣袍下摆的卷云纹又重新映入她眼中。

“母后威仪无双,儿臣还是第一次见阿锦紧张。”

紧张个屁!

“不用多礼了,”太后收回视线,语气极尽淡漠,根本听不出叶濯所说的亲和,“坐罢。”

赵明锦站直身子,手还没收回身侧就被叶濯暗中握住了。

她下意识地往外抽手,竟没有抽出。

“朝中事务繁杂,闲王不在京城辅佐皇帝,到福云寺来做什么。”

“阿锦在边关领兵三年,近日得胜回朝,儿臣自当带她来拜见母后。”

“闲王有心了。”

赵明锦无父无母,自小被师父带大,师父与她虽没有亲缘干系,待她却是极好。

相较之下,太后待叶濯就少了许多温情,话中也透着些疏离。

赵明锦心想,兴许天家的感情就是这般,胸怀天下之人怎么也无法做到至真至纯。

她下意识去看叶濯,叶濯神色如常,唇角勾着似笑非笑的弧度,扣在她腕上的手也是温柔到可以挣开的力道。

“母后,儿臣此来还有一事,想借母后的安神香一观。”

终于说到正题上,赵明锦看向太后,不由微微一怔。

太后是上了年纪的,年轻时的芳华不再,额角鬓间染了霜华,面上也布满了丝丝道道的纹络,就如同世间任何一位老者一般,可她的身份与经历,又注定了她与普通老者截然不同。

她着了件寺内最常见的灰色袍子,鬓发间未戴任何钗环首饰,只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周身透着洗尽铅华后的素雅与平静,不动声色间的威仪与傲然。

听了叶濯的话,太后垂眸敛目,不说话也不动作,若不是手上佛珠还在捻动,赵明锦都要以为她睡着了。

“京城出什么事了。”

叶濯简单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太后听罢仍旧神色淡漠,只语气强硬了些:“出了案子,自有京兆尹调查。若京兆尹解决不了,尚有刑部与大理寺,何需闲王亲自出面?还是在闲王眼中,家国社稷连一个姑娘家的清白都比不过了?”

赵明锦忽然后悔让叶濯同她一起来了,这哪里是来查案,分明是来听训的。

“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