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168(1/1)

这一批竹纸被纸铺相中,按照皮纸的价格给谈了下来。而前两批竹纸则派发给族人使用,或赠送给在读书的友人。

这时候许多人才知道原来竹纸也能造出质量这么上乘的纸。有些造火纸的作坊想知道,明明同样都是用竹子造纸,可他们只能造出价格低廉的火纸,而宋家却能造出质量上佳,能被读书人也喜爱的纸呢?!

可惜宋家的造纸工序并不外传,族长下了命令,谁敢传出去,便是损害了家族的利益,要逐出宋氏。这一招可把那些想为了钱而偷偷告诉外人的族人给唬住了,没人敢再动那样的念头——为了一点钱,被逐出宋氏,连族谱都被除名,那日后还怎么在这儿生活?

且竹纸卖出去后,族人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先是每个月给族人的粮食从糙粮改成细粮不说,还多了婚嫁补贴、丧葬补贴、科举补贴等。

这些补贴里都有详细的领取规定,如婚嫁补贴:若是嫁女儿,可以领五贯钱,若是女儿改嫁,则可以领两贯钱。而男儿娶妻只能领两贯钱,若是再娶则没有补贴。

虽说对男儿娶妻来说很不公平,然而女儿出嫁给多点嫁妆是百姓的通识,没有族人会对此有异议。

而宋玉延这回又恰巧赶上了可以领补贴的时候,虽然只有两贯钱,可也是宋玉延姐弟三人一个月的开支了。族长认为还是少了点,毕竟她的造纸术可是帮族里赚了不少钱的。而且造纸可以作为一项族传的技艺传给后人,让族人也能多一项手艺来谋生,用“惠泽后代”来形容也不为过。

鉴于宋玉延在这事上出的力,每回族里开什么大事的会议都会将她喊上。一开始她还是坐在下座的,也没什么发表意见的机会,可是她帮着族里解决了几次河渠的问题后,渐渐地,开会时有什么难决断的问题时,也会顺嘴问她一遍有没有解决之策。

第74章太孟浪了

河渠的问题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大问题,哪怕是同宗同族,只要自家的田地跟邻家的田地有水源问题,便总是容易引起纷争。比如族中族人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相邻的,而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都会在中间挖一口水塘,这是为了方便族人就近挑水。

然而挑水的时候,水位下降,离得远的人家会认为这是离得近的人家挑水最多,故而才把水用光了,没给别的族人留下。

离水塘近的人家则感到冤枉,相反还认为离水塘远的族人过来挑水时,故意踩坏了他家的田。

这种事情族里能帮忙调解一次两次,却不能次次都调解得让每个人都满意。

宋玉延认为既然是水源的问题,那还是从源头开始解决比较好。慈溪的水源其实并不少,只要各个要地的堰闸设置得当,那灌溉和排泄都能解决了。

宋玉延勘测过地形、水源等后发现,宋家并非没有挖过河渠,直接使得河水流入水塘,只是挖的河渠总是容易令靠近河流的上游农田出现积水,而河渠的水流到下游时又总是不足。

于是她设计了几样以小型农田为主的水利工程。比如根据族人的农田集中的情况,挖灌排的沟渠、置小型灌区、还有抗旱时用的灌溉水网,另外再多挖几口蓄水池,因为设计的合理和恰当,河水会沿着这些沟渠流入蓄水池中,不会再发生沟渠的上游积水,下游没水的尴尬情况。

这不仅能让宋氏族人获利,连带着附近的田地也获利不小,有的人还问宋氏族长为什么以前也有沟渠,却出现那么多问题,如今却没有这种问题?

宋氏的族长也不懂,问宋玉延,可是宋玉延解释了几遍,他还是没听懂。他便自我安慰道,“没听懂没关系,我只需知道山药大概在这方面很有想法就行了。”

所以“有想法”的宋玉延就这么在族会上有了话语权。

在一次总结这次造纸的族会上,宋玉延认为可以造多些品种的竹纸,打响宋氏造纸作坊的名声,比如精细加工打造一部分洁白柔韧、不渗墨、容易保存、不易蛀虫或者变色的精品竹纸。

官府文件以及文人对用纸的要求极高,若是能造出那样的精品竹纸,那必定能吸引到这些人买纸,作坊的名声也会大涨。

宋氏要的可不仅仅是维持眼前的富贵,从族长到族人,无一不希望宋氏能成为望族,故而宋玉延的建议让他们很是意动。只是更精细的造纸工艺只有宋玉延懂,他们只能将这重任交给她。

族长认为宋玉延没道理为这事白忙活,便给她也发了工钱。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要工钱,她知道宋氏族田中有不少肥力不够肥沃的下等田,她想租几亩,而这地的租金可用她的工钱来相抵。

族长微感诧异:“你租那些地做什么?”

他可没听说宋玉延打算回来种田呀!而且那边的地种东西也没什么好收成,他可不希望宋玉延折腾了一通后,最后什么好都没捞着。

宋玉延也不想瞒着族长,便道:“楼家二郎君让人从天竺那边带了些棉花种子回来,我打算种几亩棉花。而棉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肥力还行,排水良好的壤土就行,我看过族田中的那几亩下等田,用来种粮食作物是比较勉强,可种棉花的话便不成问题。”

族长听得一头雾水:“棉花是什么,是木棉吗?可是木棉不是该到林子里去种的吗?”

宋玉延轻拍了一下脑袋,尴尬地笑道:“忘了与您解释,棉花是天竺那边的植物,它结出的棉花就跟木棉一样白绒绒的,能装进被衾保暖,而且木棉无法纺织成布,可是棉花柔软能纺织成布,最重要的是,它结出的棉花可比木棉多许多了。”

族长那双老眼顿时精神了起来:“那这棉花可是好东西呀!你可会种?”

“楼二郎君派去的人在那边学习了如何种植,所以要试种一下才知道结果。”

族长道:“那楼二郎君能将棉花种子卖给你,又肯教你种植,可真是大方,你若是种出了棉花,可得好好感谢他。”

宋玉延笑着应下了,实际上她的棉花种子是楼二给的。楼二的人回来后,他本想拉着宋玉延一块儿种植棉花,可是宋玉延认为出钱又出力的是楼二,她只是提了棉花的价值和位置而已,所以楼二自己种植棉花,她也不会有想法的。

楼二的人虽然会种植棉花,可是如何推广和利用棉花,他们却是不清楚。楼二知道宋玉延肯定有想法,故而他跟宋玉延商量了一下,他给她一些种子,教她如何种植棉花,等棉花成功种出来后,她再教楼二如何发挥棉花的价值。

这是一个两赢的方案,宋玉延没道理拒绝,故而拿了种子,又知道了种植的方法后,她便琢磨着开始试种棉花了。

之所以不买地,一来是她的钱还有别的用处,二来是她不确定棉花能顺利种出来,所以选择采取租田的方式。与其租别人的田,倒不如租族里的田,至少可以选择交租金的方式,而且族田是族里的财产,也没人有胆量到田里来捣乱。

族长不清楚这么多内情,他问宋玉延想租多长时间,宋玉延试探道:“先租三年不知道族里的意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