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71(1/1)

对于竹雕,他也是跟人交游后才接触的,虽然接触的时间尚短,可他好歹也算是见识过不少文人亲自雕刻竹木的,根雕、浮雕、透雕以及留青雕,他都有所了解。可宋玉延送给他的臂搁,并不太符合以上所说的雕刻技法。

他觉得这臂搁倒是有点像留青雕,可是他所接触过的留青雕,一般是只留下刻有图案的那层青皮,若想具体展现该图案,也只是在图案上采取阴刻的办法,划出线条来。

而眼前的臂搁呢?

上面也是只留下了一支梅花范围的青皮,可是真正令他眼前一亮的是,这支梅花雕刻得玲珑有致,它没有用阴刻的线条来展现枝节的坚硬、梅花的花瓣,反而是利用青皮的厚度来表现梅花的层次关系……

若说青皮的厚度是三分,那么宋玉延在雕刻枝节时,有些地方留了三分,一些地方留两分,还有些地方只留一分。而这三分关系中,也不是突然变化的,而是层层递进,让这支梅花一下子形象了起来、灵活了起来!

上面的竹刺也已经被磨掉,他忍不住拿在手里摩挲,仔细地感受臂搁上的纹路。

这若是一幅画,倒还不至于让他产生如此情绪,因为在他看来,这“画”的功夫还是可以再精进一下的。

可是这臂搁的精致以及层次关系,足以遮盖画工的不足!

而且他听闻宋玉延从未学习过书画,可要想刻出这样的作品,那必定得有不浅的绘画功底才行。所以在他的心里,宋玉延必然是在族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一直默默地努力学习绘画。

“即使生活环境再恶劣,也从未失去学习和进取之心,这孩子性格坚韧,对生活也拥有一片赤忱之心,如同当年的我!”杜衍心中感慨万千,都忍不住为他跟宋玉延的坚忍不拔而感动了。

可惜,他比较擅长的是书法,不然可以跟她交流一下。不过,既然宋玉延不曾学习过书法,那他为何不能指点一下她呢?若是能趁机跟她探讨一下竹雕也是极好的!

想到这里,杜衍倒十分期待与宋玉延的下一次相见了。

_____

不知道杜衍脑补了这么多的宋玉延拿着书辞别了他就回家了。她白天就干活,每日抽出一个时辰来雕刻,看书的时间都是从吃完饭后去散步消食的功夫里挤出来的。

不过宋玉延虽然会写繁体字,但是对于没有标点符号,又是竖版文言文的书,要完全读懂读透还是稍微有些难度的。

好在她从小被爷爷敦促学习书法和国画,倒间接习读了一些古籍。加上杜衍有个很好的习惯,便是在自己的书上会注释一些自己的见解,这就方便了宋玉延在反复咀嚼消化这些内容的时候,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唐浩根来找她的时候,对于如何治理害虫,她恰好有些眉目了,只是她还未实验过,也不好主动去找唐家要菜田当试验田。

现在唐浩根也希望能有更加经济实惠的办法来代替生石灰,那她正好可以拿唐家的田试验一下。

“除了深耕翻土外,还可取兔粪二十斤,加水三斗,沤制十几天,再喷洒,能灭地根虫等长在地里的害虫。另外也可以用新鲜黄瓜蔓两斤,捣烂后加几合水喷洒,能防治菜青虫和菜螟。”

唐浩根:“……”

他的本意是敦促宋玉延多读书来着,为什么宋玉延不按套路出牌?

“你认真的吗?”唐浩根想了很久,憋出这么一句话来,他想知道宋玉延是不是忽悠他的。

若是在以前,他肯定立马就信了七分。

也难怪他不太信任宋玉延,主要是他现在是以挑选妹婿的眼光来看她的,对她的态度就微妙了起来:他是不希望宋玉延当他的妹婿的,可是他妹妹要真对这人动了心,他也无可奈何啊!

宋玉延拿出《氾胜之书》以及《齐民要术》,很认真地推荐给他:“我们要相信科学,但是这些先人累积下来的经验之道,也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

书是不可能借给唐浩根的了,毕竟还得还给杜衍,但是唐浩根在衙门当差,还是有很多机会借阅衙门里的藏书的。

不过,唐浩根是不可能真的去看这两本书的,因为他平日里已经够忙的了,闲暇时都拿来读《论语》、《春秋》跟《礼记》了。

于是他去衙门借了这两本书回来扔给唐枝,“宋大郎说这两本书里有解决害虫之法,他已经找到了,不过你若是信不过的话,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唐枝道:“大哥你怎的真去找她了?”

唐浩根摸了摸后脑勺:“先前我们也谈过了,矿灰还是有些贵的,你也快及笄了,所以嫁妆的事情还是得早做准备,所以能省的钱还是省一下。”

唐枝愣了一下,道:“大哥,我的婚事还早着呢,无需这么早提。”

“我自然不会让你这么早嫁出去,但是大哥也希望你将来能找一个好夫婿,带过去的嫁妆多一些,你便能多几分底气,才能活得跟在家一般恣意。”

不管怎么样,都得比宋家的家底丰厚许多,这样一来,他妹妹才能压得住宋大郎……虽然从目前俩人相处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宋大郎被他妹妹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身为大舅哥,他是怎么都嫌不够的!

在唐枝略感动的时候,唐浩根又叮咛道:“这两本书我就不看了,你自己好好琢磨!”

虽然识字,但是文化程度实在是没有兄长那么高的唐枝看着两本书也有些发愁,或许等她从里面找到宋玉延所说的解决之道时,她家的菜估计都得被虫子啃没了。

若是请宋玉延帮忙吧,可兄长都已经麻烦了人家一次,她不应该再去麻烦人家。最后她左思右想,秉着邻里和谐友好相处的原则,还是厚着脸皮去找宋玉延了。

宋玉延没察觉出她心里的别扭,不仅为她讲解了防治害虫这部分的知识,还将其余的耕种之道也一并说了。

经过短短几天系统的学习,唐枝发觉原来种地也能有这么多门道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