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70(1/1)

这话听得唐浩根心里舒坦,他跟宋玉延闲聊了片刻,便说起了菜园子的害虫之事,还想了解一下宋玉延看过的医书里有没有别的法子。

其实他问办法是假,主要是想知道宋玉延最近有没有看书罢了。

自从得知妹妹可能喜欢宋玉延后,他就忍不住对宋玉延挑剔起来,希望他能积极进取。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个要求有些强人所难了,毕竟宋玉延哪儿来的看书的机会呢?别说书了,宋家怕是连支笔都没有。

不过宋玉延最近还真的有看书,而且看得还是农业相关》与《齐民要术》。

因为她之前虽然给唐枝推荐了撒石灰粉的做法,可那都没考虑过经济效益问题。

后来才慢慢地琢磨过来,如今的石灰可并不比后世工业化流程后生产的那么容易,价格一点也不便民,所以秉着“考虑成本、增进效益”的原则,她就想找别的办法来替代这种烧钱的方法。

既然那是农业相关的,她自然要找农书来了解了。而如今她能找到的农书只有两本,便是汉代的《氾胜之书》以及北魏的《齐民要术》,其中她还得考虑南北差异问题,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而这两本书,其实是她找杜衍借的:

她与唐家联手设局捉拿了偷菜贼的事情也传回到了金川乡族里。因为慈溪就这么大,且唐家用生石灰来捉贼这局设计得十分巧妙,都足以让县官载入断案的案例中了,所以传着传着,也就让宋氏族长知道了。

为此,族长让宋冰去喊宋玉延回乡一趟。宋玉延正好也想回去见他,另外再看看能不能去义学蹭点书回来看一看,也就找了一天空闲回去了。

宋氏族长见了她就又想起了她孤苦的身世,刚想循例劝她两句,希望她积极进取,好好做人,结果又得知她近来安分得不能再安分了,于是说教的话就卡在喉咙里,最后转过头问她,有没有什么困难的。

宋玉延点头:“侄孙还真的有困难。”

族长宋至明一噎,他刚才还在想宋玉延是不是换了个芯,如今看来,是他想岔了,这么厚脸皮,还是那个熟悉的宋大郎。

他的话已经放出来了,不好再改口,得知宋玉延只是想借两本书看,他为自己刚才腹诽她厚脸皮而感到羞愧。这是一个多么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啊!

又因为帮唐家抓偷菜贼之事得知她以前原来并“没有”做偷鸡摸狗的事情,而都是被人冤枉的,还冤枉了这么多年,他发现教训宋玉延的话,便再也说不出口了。

于是他二话不说就把宋竹喊来,让他从自己的藏借给宋玉延。

宋竹拿怀疑的眼神看着宋玉延,宋玉延则一脸真诚地回视他,直把他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然后硬着头皮带她去到他的书房,大手一挥:“想借什么书,随意挑。”

宋玉延看了一圈,没看见有农业相关的书籍,于是叹了一口气:“十三叔,您的书房如此之大,我认为您的书架还可以再多放一些书的。”

言下之意就是他的藏书太少了。

宋竹本来最满意自己的书房的地方就是书多,这里面很多书都是他那位在朝为官的哥哥送的,朋友过来看见他的藏书都十分羡慕他,可是他竟然也会有被人吐槽藏书少的一天?!

他的脸一黑,问:“你想要什么书,我这儿怎么可能没有?!”

“农事相关的书,十三叔也有吗?”

宋竹一噎,他还真的没有。

不过他可不能直说他没有,身为长辈的威严,岂是晚辈能挑战的?于是他又开始教宋玉延做人,说农,身为读书之人,就该看四书五经……

宋玉延道:“可官家不是三番五次下劝农令,认为农业才是国之根本吗?”

宋竹惊悚地发现,怎么他好像比不读书的宋玉延还要孤陋寡闻了?!

他跑去找杜衍求证,杜衍想了想,道:“确实有这么回事,明启二年,官家便置劝农使,并且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其实汉唐也已经置劝农使了……”

宋竹觉得脸有些疼,被他侄子的“博学”打疼的。

杜衍说完才追问他缘由,他怎么可能会告诉杜衍真相呢?只说是宋玉延要找农书。杜衍便笑说:“恰好我有《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他要,我便借给他。”

宋竹惊奇道:“世昌还随身携带农书?”

不过随即一想,他这位友人酷爱读书,所以涉猎很广,他有这些书也不足为奇。他又暗自感慨,难怪自己的学识比不上对方,是因为自己学的还是不够多啊!

杜衍把书借给了宋玉延后,宋玉延十分感激,毕竟这时代还没有活字印刷术,市面上流通的书多是人力手抄的,数量少又贵。很多读籍当成命根子一样爱护,能把书借出来,那说明对方是真心与她结交的。

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宋玉延就把一件刚刚刻好的梅花臂搁送给了对方。

杜衍当时看见那臂搁,眼睛都直了:“这是你刻的?”

第33章小丫头

杜衍四处游历是以增进见闻为目的的,想着日后入朝为官后好做到不被外物所蒙蔽耳目,所以走过那么多地方的他也算是见多识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