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4)(1/1)

至于大明王朝的第三代,也就是如今大明名正言顺的皇位第二继承人木小白嘛洪武帝也不是很担心这小子,从大孙子回到应天府开始之后的各种表现来看,这小子也是个不省事的。

洪武帝看人很准,是龙是虫他看几眼就知道,几乎都不带错眼的,他孙子这个人啊,是一把剑,只不过是一把藏在了剑鞘里的剑。

不惹他的时候嘻嘻哈哈,惹到了他,这小子一准一的炸毛。

别看他现在和这些王叔们亲戚热热,若是到了时候真有什么事,这小子绝对立刻翻脸,下手绝对都不带半分犹豫的。

关于这点,看他孙子这两年倒腾的怎么对付日本国的手段就能看出来了。

从洪武十六年开始,日本国就进入了争相讨好大明的状态。

北朝希望大明承认其正统地位,摆脱三神器的束缚,南朝则是希望大明能够出兵攻打北朝,甚至于帮助有正统地位的南朝倭王夺回天下。

大明原本是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毕竟说好的不干涉藩国内政嘛,而且大明这些年在大量采购日本国内的白银,由于被争相讨好的关系,也的确是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洪武帝自觉自己没有派人去搅浑水以谋取更多利益已经是很有良心了,让他派兵平乱?不好意思,他又不傻,这种好大喜功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绝对不做的。

对大明而言,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大家维持如今的状态。日本继续南北独立,大明也不必搞战队,而且两边都是政府,都能和大明做贸易,但是整个明朝君臣都没想到日本这个小国行事作风竟都带着股戾气。

在察觉明政府无意站队后,日本国对大明开启了骚扰模式。

他们的骚扰手段就是派出海贼到大明边境进行劫掠,一通烧杀劫掠之后再假借对方之名,可谓是做了x还要立牌坊,不要脸到了极点。

起初不明真相的大明还向对方政府发出了训斥,但是大明的海防也不是吃素的,在某一次倭寇行动前没擦亮眼睛,撞到了正布防的汤和手里后,真相顿时大白。

洪武帝顿时大怒,但怒归怒,大明对于日本除了发文训斥外的确没有太多的办法,派兵攻打?两国之间的海域风波不断,以此时刚刚从湖河作战转为沿海演练的水兵实力,船还没到日本估计就要因为晕船倒下一批。

而且日本国所在的位置十分微妙,它靠近大明的西侧海岸多为礁石浅滩,大船很难靠近,虽不至于完全没有良港,但那多有重兵把守,要攻入,对于远道而来的大明海军来说确实有些压力。

而其东部地区多为深水良港,宝船可轻易入湾,但那处洋流活动剧烈,风信顺遂之时也会撞上多飓风之季,即便是现代的钢铁大船也难挡飓风,遑论如今的木制船了。

这个时候的日本有多难打?从全盛时期的元帝国两次派兵,都拜倒在了其自然环境中就可看出。

正是仰仗着自己易守难攻,又有天然地理环境作为庇护的优势,日本才敢屡次来捋洪武帝的虎须。

但这不代表大明要吃下这个闷亏。

洪武二十年,皇长孙来到了福建,亲自主持海防工作,这位年仅15岁的小皇孙一到地方,就把以防守为主的政策扭转为了防守反击= =。

在祖父和父亲的默许,皇长孙登上大明战船在附近海域一番观察后,十分大手笔得将彼时多为福建移民的大湾岛(即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全数移回泉州、漳州,而空置的台湾岛则是被当做了海军训练的大本营。

台湾岛和福建之间的直线距离与大明的属国高丽和日本岛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水文环境和气候也颇为相似,在此处演练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大部队在此驻扎后吸纳了大批本地的渔民和弄潮儿、海女作为有生力量,就连无法上战场的老渔民也被聘请来为士兵传授掌握水上平衡的方法以及应急状况的处理。

大明的强项在于陆军,比起陆军,海军不能说是瘸腿,那是根本就没有腿。

别看大明的军队打了不止一场水战,谋取天下的决定性一战鄱阳湖大战也是水战,但大明的水兵大部分都是陆军冒充的,对兵哥的要求那就是只要上船不晕还能射箭砍人就成,至于游泳啊、观察天气、如何在浪涛中睡着这些要求都基本不需要。

但是这套技术拿到海上就完全不行了,别的先不说,单单在海上睡着,以及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兵哥们就练了足有一个多月,这点和经年累月生活在海上的渔民小孩完全不能比。

那些小娃稍作锻炼就能在船上如履平地,至于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在洪武帝海禁后的现在依然适应海上生活咳咳,这个问题就不用去追究了。

在政策支持以及有钱有闲的小皇孙指挥下,大明海军的规模和质量以非同一般的速度迅速增长,物资、人力的需求吸引了商队,很快,被招募的民兵、民兵的家人、前来送粮的商人、搬运的驿夫、朝廷官员以及学子们让这个地方热闹起来。

为了修筑海防,在请示过洪武帝后,木白将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迁往了一座名为嘉禾屿的独立岛屿,并且以此作为大明防御的第一线以及指挥点,筑城名为厦门。

如此,一年后,洪武二十一年,大明以福建、台湾、澎湖列岛为中心,以厦门为指挥点的第一条东南向防守岛链修建完成。

此处布置民兵十万,山城十六座、巡司四十五间、镇海边卫五所、探照灯十台,战船、弓弩不知凡几,每当进行海军演练之时,声如海啸。

海军刚建成时曾有不知情况的倭寇前来侵扰,被大明海军像是狐狸撵着兔子一样一路追回了老家,当大明的海船犹如海上巨兽一般浩浩荡荡出现在日本国的海面上时,悬挂着巨大金龙旗帜的明字号国旗以及身着朱红袄衫的大明兵士在很长一段时间间都成为了日本国民的噩梦。

尽管那一次追击最后并未真正踏入日本国领土,日本国的两位国主也很快送上了请罪文书,但洪武帝还是将孙子召了回去。

让你去修建防御设施的,不是让你现在就去打人家,洪武帝顿了顿,对着有些小生气的孙子悄声补充:要畏畏缩缩屡次伸手试探乃小人所为,我等大丈夫,就当在能一鼓作气将其全灭时再动手。

史官记录的手一顿,默默将视线转开,大明的皇帝怂恿小孙子在把人全灭时候再出手什么的,他没听到啊。

木白有很大的不同意见,他立刻表示海军体量庞大,训练项目繁杂,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动弹不得啊!

洪武帝顿时表示你当爷爷我没练过水军吗?水军能要多大地盘?然后他就接到了大孙子沿途连夜写好的训练项目清单,从上头有些仓促的字迹来看,明显是速成为了应付他的版本。

洪武帝好气又好笑之余展开一看,顿时就觉得脑仁发疼。

训练队列旗语什么的还算是个正经事,你让人练习抢滩登陆干什么?让水军练习急行军干什么?让人学习怎么画地形图又是要干什么?

这目的还能更明显一点吗?

虽然一肚子的槽点,但在大孙子的坚持下,洪武帝还是满脸无奈的答应了木白的请求,当然,不是没事就去日本晃悠的那个,而是重建福建的泉州港,将招待外来使节团的部分任务交给了泉州港。

此后,东洋的使者入刘家港,而西洋以及南洋的使者直接入泉州港。

考虑到泉州距离应天府颇为遥远,洪武帝更是大手一挥,十分友善得表示以前招待商人都是走陆路,耗时长又疲累,以后改为海路得了,大明的官船会沿途护送,等各位离开的时候也会像宋时一样,护卫你们一段时间。

当然,以上的服务可不是的,也不需要额外交,以后大明会从外来船只的货物进行估价,抽出三成作为入港的服务,希望各位亲们主动申报,若是发现有躲避缴纳税款的情况,直接没所有货物哦!

等这些名为使者,实为商人的各邦来客在武船的护卫中仔细研究大明的新法令之后,他们惊喜得获得了一个重要讯息洪武帝开放了部分民间采购模式,允许大明的商人在官方的监督以及调控下和外国使节团进行接触,并且在规定的区域内和外国商人交换货物。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商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买货物,而不是每次和开福袋一样等着洪武帝的赏赐啦!以后可以买买买买到爽啦!虽然说要缴纳服务,但是赚头反而比以前更大啦!

不,不能随意买买买哦,大明还是有些商品是禁止私下购买的,只能从官方渠道限量采购。

通译将一张列了一排禁止售卖货物的名单送给了对方,在那些商人看到上头居然写着茶叶、丝绸勃然变色时,又将另一张单子递了过去:这是官方鼓励采购的货物,各位如果将这些东西带来,可以得到一些特殊的优惠。

特殊的优惠?几个南洋来的商人有些疑惑,但当他们和通译意味深长的表情一对上,又看到对方用手指轻点禁售名单后,顿时恍然大悟,立刻也露出了和通译一样的表情,表示自己已经心领神会。

不过让他们纳闷的是,大明要的东西怎么都奇奇怪怪的,硝石、火碱、玻璃,甚至连大米小麦棉花都要,大明咋回事?不至于此吧?

不过商人们转念一想,又有些乐呵,大明要的这些东西都比较重,往日来大明做生意的时候这些船只通常都是空仓或者是半仓来,满仓回。现在大明需要这些东西正好可以让他们赚两笔钱,而且这些货物都比较沉,也可以做压仓,无形中也降低了海运的成本。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明这样的操作也保证了远道而来的商人能够旱涝保,只要平安抵达大明,就能有赚头。

当然,更有赚头的还是大明官方,为了拉动各地入,也为了鼓励这些商人消,这批洪武朝来到大明的商人们有幸享受到了八百多年后的现代人才有的待遇一种挂着旅游的名头,实际是为了让人购物的特色旅游。

从泉州港沿途北上的商人们在被护送的过程中停靠了他们所能靠泊的全部港口,每一处都有当地的特产商品和美食在等待着他们,就连常见的棉布布料饭碗瓷器都带当地特色的,有些是花纹,有些是诗歌景色,总之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这些印染着漂亮花纹的商品被放在花纹致的纸质包装内,还用色的草绳打上了漂亮又繁复的绳结,商人们觉得这些货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漂亮到带回去所有看到的男人女人都会为大明的商品而疯狂。

因为港口的售货区都需要和官方预约的缘故,能够参加活动的商户多数都是当地名声、纳税较优的店铺,当然,带来的货物也有数量限制,所以到港先后是十分有讲究的。

运气好的商人可以挑挑拣拣,运气不好的只能捡漏了。

多来几次后,这些商户直接学会了后世一个大户专用词all in:这些这些和这些,请全都给我包起来!

这次商旅,除了往昔常见的丝绸茶叶瓷器外,大明还多出了些全新的货物,譬如一种叫做墨镜的东西。

此刻的国际船只造型大多不流行像大明这般的楼船,多为隐于甲板下的设计,大部分的商户都和他们的货物一样,在船只的航行过程中躲在船仓内。

他们躲避的主要对象就是海上毫无遮挡的烈日,在海面上由于没有遮蔽物,加之海水反光的原因,日光的强度远胜于大地,也因此,大部分的水手眼部都多少有些疾病。

而大明这种戴上后可以有效隔绝日光的眼镜对他们而言简直是神器啊!再大的太阳也能稳稳睁开眼睛,更不说它还能挡风了,只要戴上他你就是船上最靓的崽!

除了它的材质比较脆,很容易摔碎以及昂贵外没有任何缺点。

当然,贵也不是它的问题。

其实这种墨镜咳咳,算是镜片在配置镀银液制作过程中的一种失败品,它的覆盖层达不到镀银液的程度,只是极薄的一层,完全达不到反光的效果,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捣鼓的,不说反光了,甚至还有吸光效果。

如今也算是废物利用,嘘,这个就不用说了。

看着大明户部官员呈上的税负数据,洪武帝从没有感觉自己那么富有过,而从如今的局势来看,他还会越来越有钱。

这些全都是大孙子为了在海岸边布置海防、以及为了支撑海军花销不让他撤军所做出的努力。

洪武帝:= =

可以说执念也好,行动力也罢,都相当的可怕。

被大孙子的执念惊到的洪武帝思来想去后,为了维护家庭和谐,为了避后代子孙去戳孙子的底线,他想出了现在这个办法。

老爷子发现大孙子对于幼崽的耐心和忍耐度极高,盘算了半天,决定教育从娃娃抓起。

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些抿着小嘴紧张又期待的小皇孙们离开父母身边抵达大明皇宫之后,先迎接他们的不是自己的亲戚而是这条名叫大白的狗。

这里必须要解释一下,大白的名字并不是叫大白,虽然是被弟弟送过来的负担,但木白也是想要好好养的,他起初给这条狗起了不少高大上的名字,问题是怎么叫这条汪都没反应,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刚回说话的小皇子指着大狗咿咿呀呀叫出了大白,不知道这两个字为什么戳中了这条大狗,大白汪自此开启了和他的主人漫长的抗争史。

木白的本名有白,他自然不愿意和狗子分享自己的名字,但大白汪对此太过于执着,除了大白这个名字,其余的称呼一律忽略,为了获得冠名权,它甚至可以忽略叫它吃饭的指令,对于一个饭桶来说,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

加上爷爷(洪武帝曰:你大名朱雄英不还在吗,朱雄英不好听吗?)和父亲(太子曰:虽然朱雄英真的不太咳咳,爹以后肯定给你取个好听的字。)的连翻劝说下,木白被深深的感动了,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得将名字分给了大白一半。

有了名字后的大白汪没有辜负它的血统,靠着威武霸气的外表以及和外表完全不相符的孩子气成功打入了孩子群体,并且成为了大部分小朋友的梦中情犬。

除了因为小时候总是被御花园的鹅子跳起来啃耳朵以及被大明皇宫里偶尔出没的猫咪挠过屁股,以至于对这两种动物生出心理阴影外,总体来说大白还是一条相当威武的狗子。

但再威武的狗子遇到孩子的时候都是不可能不吃亏的。

汪呜!大白继续舔了舔腹部的毛毛,确保自己的斑秃能够全方位的展示后,它继续用哀怨又可怜的眼神看着木白,疯狂暗示:这里好冷,汪要去床上睡嘛!

作者有话要说:白柴可夫科索洛维斯:我是一条来自北方的哈士奇和我在南方被冻成狗有关系吗?那必然是没有啊!

第129章

应天府的冬天确实很冷,南方的冷是散在空气中,无论在房间的哪个角落,都能感觉到这股子刺骨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