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4)(1/1)

木白在监考人员震惊的目光中将两个馒头全都塞进了肚皮,并且骄傲地表示对于考场的伙食,他可以给八十分不怕他们骄傲。

他之所以可以悠闲地烤馒头是因为第一轮的考题并不算难,显然考官并不打算在开场第一天就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们心理崩盘。

会试和乡试的题型是一样的,第一场考的四书五经,考官会在《四书》中抽题三道,在《五经》中抽题四道,让考生做阅读理解。

别看只有七题,每题还只有三四百字的要求,给了三天,貌似时间很充裕,但是光是阅读题干并且在满脑袋的书籍之中筛选出相关的段落就要花考生大量的时间,有些考生阅读面略广一些,可能还会出现记忆错乱的情况。

破题方向一旦出错,后续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无法挽回了,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每道题他们都需要先在稿纸上完成,然后再三审核自己是不是出现破题失误进行修改后再誊抄,工作量完全不是区区几百字可以搞定的。

因此,科考时经常有学生来不及完成所有题目。而这七题中其实还有一题算是附加题,答对加分、不答不扣分的那种,算是给学生们兜个底。

而破题却是木白的强项,他老家的纸张可贵了,用来写作业都不够,有时候需要他口述,更别说用来打草稿了,所以,他平时破题压根不用稿纸。

但凡有背书经验的都知道,对着老师背书的压力可比默写的压力大多了,脑速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木白早就养成了准破题并且落笔无悔的习惯。

不过,他先生也提醒过他这点,如果一点草稿也不打容易被怀疑作弊或者是过于嚣张。考虑到他的年纪本就容易惹人侧目,木白还是在稿纸上呼啦啦写了一点内容,改掉几个争议词后就誊抄到了卷面上。

七道题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就全都写完,剩下的时间他自然就可以吃吃睡睡啦!

就在木白将烤馒头烤出了花的时候,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了,木白伸着懒腰等人卷。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卷的礼部官员看他的眼神有些诡异。

而等他出考场之后就知道为什么了。

不知道是谁?考试时候烤馒头!烤炉呸,火炉发给他是让他这么用的吗?!被关了三日后面如菜色的沈二愤愤不平道,这么难的题目还有闲心烤馒头,知不知道这样让人很难做的,别让我知道是谁,否则我一定要把他打一顿。

不过,烤馒头真的好香啊我也试着烤了烤,但手艺不佳,焦掉了反而有些苦。

可恶,你也烤了吗?我闻到的是不是就是你?

不不不,我在你下风口,你应当闻不到我烤馒头的味道,而且在下只是有样学样。对了,你们有没有在夜里闻到有人烤馒头?

闻到了,那人最是可恶,这一定是盘外招,故意让人睡不好的。半夜里我本就睡得不熟,那香味搞得我半梦半醒间都心神不宁。

但归根到底,还是那最初之人最是可恶,他才是万恶之源!

木白:谢谢?

而显然,受到烤馒头刺激的学生并不只是沈三他们几个。

三日后,会试第二场,参考的学生考篮中增加了不少奇怪的瓶瓶罐罐。最过分的是有个人直接带了蜂蜜,此人在候场时候便表示在馒头上刷了蜜水之后烤起来更香甜,并且试图将这种方法推荐给别的考生。

只可惜临考在即,没人敢别人的吃食,众人纷纷婉拒,这个考生只能遗憾表示,等谢师宴的时候再请大家试试。

这次倒是有考生笑着调侃:如果你吃了九天烤馒头后还想碰馒头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奉陪。

但考官显然也觉得让考生连吃三天烤馒头不太地道,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杜绝这种考场烧烤的不良风气,这次考官提供的饭食是大米和米制成的米饭饼。

这种米饭饼是用米粉制成,热腾腾吃的时候口感软糯。但如果要说什么食物不适合烤的话,米制品绝对能算是一个。

米制品淀粉含量高,受热后粘性极高,表层却是光滑一片,遇火后非常容易焦,而且考完了特别脆,又脆又粘,极其挑战人牙齿的极限。

啊!很显然,这就是一个受害者。

苦逼的考生正是带了蜂蜜的那个,他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非但自己的牙齿遭受到了重击,还要面对监考严厉的瞪视,只能捂着嘴呻吟。

故意的考官一定是故意的!

可不就是故意的嘛!谁让你们这批考生将考场当做烧烤场的?还带了蜂蜜和刷子,你们以为你们是来干啥的?郊游吗?

巡逻的礼部官员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米饼往炭火上放的考生,内心却乐呵呵地等着看热闹。

但考生中愣是有一个不一样的烟火。

当初第一个烤馒头的小孩这次却没有行动,他将米饼放在了一旁,认认真真地答着题。考官逛了两个来回后,才发现他搁笔合卷,有了吃饭的打算。

但他为什么要撕了一块面巾擦炉子?

这不同寻常的举动立刻吸引了监考的注意。火炉在送到每个考生这儿之前他们当然也有检查过是否有夹带,而且为了避炉灰或者腌臜处刻字等情况,这批火炉全都是簇新的,考生哪怕有什么洁癖也没有必要特地沾水去擦吧?

擦!

随即,监考突然想到了什么,不由暗骂一声。

火炉取暖用当然不需要擦,但是当做食器使用却是需要的。少年将火炉外擦干净又加热一段时间后,就将冷却的米饼沾了水贴上去,滚烫的外壁顿时冒出了一阵水汽。

贴了小半炷香之后,加热后的米饼散发出了米制品特有的浓香。

木白不慌不忙地将黏在火炉上的米饼撕下来,翻了个身继续贴,米饼贴近火炉的那面此刻是一片温柔的焦褐色,看起来

看起来居然还挺美味的!

监考明显看到了周围考生都开始吸鼻子,而坐在木白对面的那个考生也是全程目瞪口呆,连笔都拿不住了。

在看到木白烙完米饼香喷喷地吃起来的时候,那个考生也一脸严肃地有样学样,细细地擦起了炉子。

监考:

你们这群考生有毒吧?是觉得考试太轻松还是题目太简单?

病原体木小白打了个饱嗝后,在蔓延开的一片米香气中重新打开了试卷。

如果说第一场考的是文学素养的话,那第二场考的就是做官的水准了,考验的文体都是官员需要使用到的官方文体,三百字的试论和任选的诏、诰、章、表内科。考题不少都是本朝新创的,更贴合洪武帝纳取实干官员的需求。

而这题,基本也能决定考生被录用之后归于哪个部门,擅长写诏诰的考生肯定会被分到皇帝的秘书处,而擅长写章、表的则多半会被划拉去实干部门或者是礼部这类需要起草大量对外文书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初步就业意向,未来官途如何还得看考生自己的实力,能不能调部门青云直上就看自己啦。

木白的目标当然是有更多外放机会的部门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表。

洪武十六年的题目还比较宽松,可以自己选个题材写,表这个东西就是用来陈情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拍马屁,但是怎么拍马屁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个文人,当然不能一味跪舔,在真情实感的赞叹中如何夹带私货才是【表】这个文体的华所在。

比如表中王者,《出师表》就是其中典范,你说他拍马屁吧也拍了,但其中的信息量却极其巨大,花团锦簇中真心诚意一片,还将自己的诉求和志向说了个清楚,任谁看了都会被这一片赤忱感动。

而木白恰巧有个绝佳的拍马屁的点,他可是云南的考生啊。

在场的几百个考生中,这材料只有他和阿土有资格写,当然不用白不用。

什么?这样写会不会有些老土?当然不会!作为唯二的两个云南考生,他俩的动态可以说是洪武帝去年忙了大半年的工作结果展示,他们要是不写,这个才麻烦呢。

木白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大明解放云南的英武事迹,在写了饱受残元摧残的云南民众有多感谢大明军队上狠狠耗了些笔墨,又写了诸如自己这些学习汉文的学子有多高兴看到大明开科举,只可惜有很多有才的学子来不及参加科考,以后的学生肯定会更多。

他写了一路北上的见闻,最后来了一段华赞颂了大明官民一家亲,大明百姓对官员的尊敬爱护一定是出自陛下的怜爱民众之心以及英明领导云云。

木白在文章最后将感情做了下升华,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在陛下的指导下做个爱民如子、办实事的好官。

自然,其中他还夹带了一些私货。木白含蓄表示自己非常了解云南的情况,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愿意将中原的风土人文和先进知识带回云南,毕竟衣锦还乡不如还衣锦于乡,故乡好才是真的好,他要争取以后给大明输送更多来自云南的人才。

当然,作为一个准公务员,他的一切工作岗位还是要服从朝廷安排,他肯定会到大明最需要的地方去,绝无怨言,但无论到哪里他都会记得自己是云南的第一个考出来的学生,并且为后来者做好表率。

可以说是虹屁中带着真心诚意,诚意中带着朴素的爱,是非常优秀的来自被编地人员的复合虹屁了。

写完后,木白又欢快地干掉了三个米饼,为干饭人干杯!

作者有话要说:洪武帝:

朱标:

奶奶:孙子为什么还满脑子想着回云南? 你们爷俩怎么回事?

从此以后,大明科举就不再包饭了。(误)

一个优秀的干饭人,可以将朴素的食材也烹饪得很美味。

by 不知名论坛坛友留言

第75章

会试第三场,考官们似乎没有打算再让考生们自由发挥,这次在入场的时候,所有自带的调味料食材全都被无情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饭点发放的一碗拌面,用的是应天府最常见的拌面方法,每个人的碗里还放了两个煮鸡蛋。

如此想来也是为了确保万一面条不符合考生口味还能有鸡蛋垫饥,不过很显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部分对食物都没什么要求,尤其是那些在香杉书舍住下的考生,在拌面入口的时候觉得还挺美味的。

咳咳,香杉书舍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存在的,那里的食物供给说实话,只能说是饿不死人。

偏偏宿舍区还明确规定所有的考生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必须下山,不允许买外卖,也不允许将野食带入,更是严禁分享。

就连附近的摊子也不允许出售饭食。

问起理由来也很简单,宿舍统一供应饭食的话可以确保安全,而你们买外面的食物,万一吃坏肚子或者吃出病来谁负责?香杉书舍是绝对不会背这个锅的。

吃东西都不安全,自然不必说分享美食了,万一出了事,你说人家是怀疑你好还是相信你好?

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不给人增困扰也不给自己添麻烦才是君子所为。

被管理人员这么一恐吓,本来满腹牢骚的学子们也只能瑟瑟发抖地放弃拯救自己的舌头,硬是吃了好几个月的学生餐。

现在被养糙了舌头的考生们这些日子以来第一次吃到外食,简直热泪盈眶啊!

给他们烧饭的是御厨吧?一定是御厨吧?怎么这么好吃!

不其实只是普通的礼部伙房的大厨烧的,他们端出来的也是大明公务员的常规配置。

吃得热泪盈眶的考生们看得监考一阵唏嘘,莫名联想到了没做官前的自己,有些感性些的还想起了跟着洪武帝打江山的那些岁月。

他们这代人几乎没有少年时没饿过肚子的,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去战场上拼命。

当时上战场时候,他们想的无非也就是给自己也给后人挣一份活路而已。

再看看这些可以说在他们的努力下成长起来的考生,众监考忽然生出了点怜爱。

不过这份怜爱在经过木白的监舍前时直接跳了过去。

不好意思,对于这个导致他们三番两次开会的少年,他们着实没有太多的好感。

几个负责分饭的监考还特地分了一大份拌面放到了木白的面前。

别误会,这个举动可称不上善意,当今是穷苦人出身,十分爱惜农作物,大明皇宫内的皇子皇女的饭食绝对称得上是历代皇室中最朴素的。

第一家庭的餐桌上一般都是三四个小菜加上一盆米饭。除非事关国家面子的重大活动,一般情况下洪武帝都不允许厨房进行过于奢侈的烹饪,什么鲍鱼海参这类需要耗大量民力去打捞的食材更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上。

所以,洪武帝讨厌有人吃饭剩饭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从小了说,这是考场管饭,往大了说,这就是天子赐宴呐,哪怕是一碗面条也是恩赐,天子赐谁敢剩饭?哪怕撑到平躺也得吃啊!

而且拌面这个东西还不像汤面比较下肚,单纯吃面的话很容易就会腻,如果吃得不够快更是会结块。

他们讨论了好久,每个人都觉得如果面条结块的话以如今的情况是绝对没有挽回余地的,也就是说这小孩最多就是拿热水泡着吃下肚,这次绝对做不了妖了。

在这些监考官的想象中,接下来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小孩剩饭,一个小孩硬塞,无论哪种都能一解他们心头之恨。

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木白在接过饭碗的时候居然露出了一个饶有兴致的神色,随即他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卷起面条就往嘴里塞,一点都没有露出为难之色。

他一定是在强撑!监考心中已经有些慌了。

等他分完所有的饭回头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小子居然将那整整一碗成年人都会觉得多的面条全部吃完了!

全部!

连两个蛋都给吃完了!就留下一层薄薄的酱色汤底。

这怎么可能?他是不是把面条倒进恭桶了?监考立刻用目光向站在原地的同僚求证,哪知他的同僚面色凝重地冲他摇头,表示这考生没有动过任何的小手段,他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木白:咦?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练武人饭量都大吗?其实之前好几次我都没吃饱来着。这次终于能放开肚皮吃了,开心。

幸好,监考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不然未也太可怜了。

一场因为木白此前不慎得罪人而生的欺凌事件在当事人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草草落幕,总体也能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木白吃完饭洗干净手,又整理了下桌面卫生后便开始动笔写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