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3)(1/1)

对了,说到这点,北方的那些蛮人毫无伦理道德可言,近亲乱伦极为常见,当真淫乱不堪。

所以他们孩子生得快啊,哪怕女人不多,就是能生。

众人一番嘀咕后,都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对于北边的人居然都有些了解,顿时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明初尚武之风极盛,和后世的文武对立不同,如今的大部分学子并不会觉得武官粗鄙不堪,反倒是极为钦佩北驱外敌的一应武将。

毕竟在大部分大明人眼中,洪武帝所率领的军队都是赶走外族的民族英雄。当然,这主要也是和大明的军队出战通常不会加重百姓负担有关。

既不要自己出钱,又动不动就能听到自家大军的捷报,多好的事啊!听着捷报想象之前那些不可一世的北元老爷如今屁滚尿流的模样,都能下好几碗饭。

自家国家的军队那么争气,只要脑袋不出问题的都不可能不喜欢吧?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自然也是极有血性且极其自信的,加上如今大明边关未平,即便是他们这些文官预备役也相当关心领兵作战之事。

众人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各自知晓的北方战况,气氛一时极其热烈。木白没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一边呼着热水一边听他们说话。直到有人发现他很久没发言扭头试图将他拉入聊天群的时候,木白才开了口:

我长于云南,那儿的元军亦是极其信奉佛教尤其是密宗教派的,只是兵士们对佛教教义的了解并不深,现在他们又被赶去了北部草原,日后可以想见,他们会离【真理】的源头越来越远,这难道不是一个遗憾吗?少年轻声道。

他手中把玩着已经喝完的茶水杯,一双乌眸在漫天雪色中像是深不见底的潭水般静静流淌:既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帮助他们补习一番如今的佛学界的流行趋势呢?

众人皆是愕然。那位分享了不少小故事的广东学子手一抖,将茶杯摔落在了垫子上,随即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惊叹一声:妙啊!

若是能够引导北元民众修习汉地佛法,或者像是现在南边那些国家一样,鼓励家中男丁出家为僧,那么游牧的人会越来越少!

生不生娃,生多少娃,其实不是由女人的数目决定的,而是由男人。

只要男人们都将夜间活动的力放在研习佛法上,哪怕北边游牧的女人再多也没有用啊!

而且,修习佛法也可降低其争斗性。一个青年直接蹦了起来,我几乎未曾听闻南方的那些国家有打仗,一定是佛法的缘故。

不,这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其实南边那些国家也会打,只是比起北边的他们来说那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佛教信奉者都是和平派,只不过中原地区的汉地佛教为了适应当地人的神世界进化得比较温和,会劝你忍耐劝人知足,南边的那些光教派就分了好多种,彼此间也没少见他们为了争夺信众和土地发生摩擦。

想着想着,住在南边、信息来源比较多的木白眼神微微漂移下,不过这个时候他是不会说出来打击大家的积极性的。

但是,我们要怎么让残元都去信奉南地佛教呢?他们原来好像主要是以喇嘛教和藏传佛教为主的吧?一个学子直接将之前的北元改成了残元,并且一脸认真地看向了提出建议的木白。

这个字改得就很妙,似乎已经将对方未来的命运看透了一般。不过也的确如此,因为恐惧于嗷嗷待哺喊着军功的明军,如今北元所占据的基本都是些只能种一季青稞小麦的不毛之地。

稻谷还能靠抢劫西亚的小国,但铁器和盐巴才最麻烦,北方的草原没有铁器,而如今所有的盐矿都有草原势力把持,北元皇室退回草原必然会侵犯他们的一部分利益。

此前,北元皇室还有一道名为云南的补给线,云南产出的稻谷、铁器和盐巴可以借由梁王之手送到北部,不少部落看在这条补给线的份上也要给皇室一点面子。

但现在这条线被傅友德和蓝玉切断了,以后北元势力只能完全靠自己了。衰弱的北元皇室是否还值得草原部落效忠?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草原民族可从来都是一个慕强的民族。

木白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在众人的热切注视下,他轻声将这些想法说出:所以,我想,到时候无论是憋屈的部落首领们,还是由盛转衰的北元皇帝,都会很需要佛法的抚慰吧?

毕竟,要论治愈性,佛法说自己是第一,没哪个宗教敢说自己是老二。

当然,以上的想法都只是一个假设,要怎么实施、什么时候实施、让谁去做、要花多久、是否值得都是一个个巨大的问号。

或许在未来某个人身居高位又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有人想起来这时候的灵光一现,又或许这次讨论只会被埋藏在众人的记忆深处,也有可能有谁写小作文的时候会把这个当做爽文段子写进去,然后给了后世的某个人一些灵感,总之,这些原本都只是中二少年们的一次基于假设的头脑风暴而已。

但他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有一个将大家一起yy当做是认真讨论的中二少年将这番假设写在了春闱的试卷上,而他们春闱的考官恰恰也是个激进派,因此看到抄录后的试卷时直接拍案叫绝,捧着卷子一撒腿就将事情捅到了洪武帝面前。

由此,这位脑洞奇大的考生之名,在还没有发榜的时候就在阅卷官们嘴边传开了。

这个中二少年,正是木白。

没有读懂当时小伙伴们那名为【我们就是想想,夸夸其谈又不犯法】空气的木白:

我果然还是搞不太懂你们人类。

作者有话要说:无责任小剧场

香杉书客之一:我真的就是随便说说

香杉书客之二:我也是,我就是被那气氛一拉动,就,有些小激动。

香杉书客之三:我是当哄小孩,小白师弟看起来对这个很感兴趣的样子,所以我就顺着

香杉书客之四(给一二三一人一下脑袋蹦):早就和你们说过了不要把小白师弟当小孩,小孩子才是最可怕的人啊啊啊!

香杉书客之五: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快现在想想该怎么办,小白师弟当真了!!

木香杉书客之六白一脚踢开浴室,揪出瑟瑟发抖的一二三四五:呵呵,来不及了!!真男人就别推诿,既然说出来,哪怕哭着也要和我一起把它完成啊啊啊!

第74章

阳春三月,北方地区虽然大多还处于一片封冻之中,但地处长江以南的应天府,此时已经是草长莺飞之季。

洪武十六年,三月初一,大明建国十六年来的第二次科举正式拉开帷幕。

因为已经多年没有科举,不光是考生以及礼部官员,就连应天府的居民们都对此十分关注。哪怕被拦在小吏组成的人墙外,这些居民也十分热情地顶着寒风,齐齐在举办本次考试的应天府官学门口给参考的学子们加油。

呃就是加油词有些微妙。

耳力比较出众的木白可以清晰听到人群中那些个当地居民津津有味的相互分享哪些小帅哥很有嫁女儿的前途,哪些一定是家里有老婆的,哪些看上去定能高中的很有投资前途,快趁着人家金榜题名前抓住做女婿

别看这些人还没有考中,但是他们既然能参考本身就已经是当地的佼佼者,含金量本身就已经很高,闺女嫁过去一定不会吃苦哒!

啊这

由于个子矮小并没被人关注到的木白,抬头看了眼周围尚且一无所知的伙伴们,他们正因周围应天府居民的助威而有些小高兴呢,他决定还是不将真相告诉他们了。

小白师弟,你之后是不是还有武举要考?一学子忽然开口问道。这句话引得正在排队候场的几个考生都回过头来看着木白。

一大早就抵达应天府学门口的考生有不少都是和木白他们一起住在仓库里头的,共同居住了三个月,大家彼此间也已经相当了解,因此有不少人都知道木白是文武双科的参考生。

有些不知道的现在也被朋友们科普了一下,顿时看着木白的眼神都有几分诡异。

不是他们大惊小怪,主要是同时参加文武科两科还都通过了,这举动自打有了文武举之后就没人操作过吧?

感觉有种莫名的帅气呢!

哎呀!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有些自恃有些功夫的考生们不由生出了几分懊悔,但当他们被边上的学子科普了一把武举的考题后,顿时什么都不敢想了。

武举的题目也太难了!在这么难的题目下,木白这么个才到他们胸口的小孩居然能在举石锤射箭等项目中通过乡试,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呀。

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有着不同的思路。

这小孩有石锤重吗?而且他个子还那么矮,举石锤的时候真的不会失衡吗?一学子和边上的同窗嘀嘀咕咕,对了,他可是云南的考生,你说是不是其中有些

说着,他还挤眉弄眼,未尽之语显然不是那么友善。

我听得到哦。

木白阴恻恻地看了过去:举重和体重可没有关系,倒是这位师兄看着可有些瘦啊,看起来也没石锤重,要不要让师弟我举举看啊

木白剩下的话全被捂在了嘴里,当人师兄的王绅将小师弟一把搂到了身边,小声劝道:算了算了,大过年啊不对,大科举的,这时候你举人,后边写字时候手酸了可怎么办?不值得不值得。

木白咂咂嘴,投过去了一个不那么友善的眼神之后,少年扭过头,有些小生气。

你可以攻击我的年龄,但你不能攻击我的身高!

对于做器的时候就不太长,尤其比起后来原型差不多的那些器具就更显娇小的妖来说,身高绝对是死穴,谁戳捅谁。

而且个子矮怎么了?身材和战斗力有关系吗?哪怕个子矮,他也是同类型中最强的神兵。

师弟,平心静气。王绅按住气势蓬勃的小师弟,眯眼看了那边一会之后轻声道,师兄的认人本领你是知道的,那人有些眼生,从未出现在香杉书社附近。

自香杉书社建立至今的数月时间内,大部分进京赶考的学子都到香杉书舍那儿晃过,这些人或是因为有人推荐,或是自己打听到,也有单纯因为好奇的。

一些不差钱的考生也被他们那儿的学习氛围感染,觉得住下来可以有效督促自己学习,索性就也搬了进去。

而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在香杉书舍附近的就只有想到这里,木白眼神不由一闪,再看过去,果然见到那人身上的衣服色低调,粗看起来和周围的几个学子没什么不同,但仔细一打量就能发现其料子却为上品,那布料的光泽起码比他们身上的粗布亮了好几度。

如此,对方的身份已经很明显了是那些不差钱却缺德的江东学子啊!

但问题是,为什么来挑衅他?

他长得很好欺负吗?

你年龄最小,容易沉不住气,若是因一时脾气上涌发挥失常便是顺了他的意。蹇瑢也靠了过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木白看过去的视线,当然,他们若是再不择手段一点,激得你生气出手打人那效果更好。考前失仪,一个不好你现在的功名都要被夺了。

少年闻言反倒是抽了下嘴角,不怒反笑道:我看起来有那么傻吗?而且谁会在考试前去揍人啊!真男人当然要在对方最得意的东西上击败他啦!

他的背后燃起了熊熊烈火: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定要给他们好看!

静心,静心。王绅忙将他捏起的小拳头掰松,答卷时候一定要心情平静,过于亢奋容易出现审题错误或是答题激进,此二者皆会为考官不喜。师弟,你可一定不要被人影响。

木白反过来拍拍他的手,以示知晓。他闭眼沉淀片刻,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眸中已经恢复了冷静,少年冲着身侧的几个小伙伴一揖:诸位放心,答题时候我会谨慎的。

那就好。众人还有些不放心,但眼见远方已经有官吏摆出了开门敲钟的架势,只能拍拍木白的肩膀,以示鼓励和支持。

还没等所有人都拍完木白的肩膀,考场门口的铜钟便被敲响。在钟声的余韵之中,这场为期九天的春闱正式开场。

大明的科举制度传承于唐宋,和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宋朝相同,会试的考试时间也是三天一场,一共三场。

不过,比起后世更为人性化的是,此时考试的小房间也比后世的小隔间宽广得多,而且每人都发了一个小火炉取暖。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会试还是包饭的。所以,木白并没有遇到论坛中有位匿名前辈所吐槽的不得不在考场烧饭结果引得考生们群起而攻之的情况。

当然,木白觉得以自己的手艺,哪怕给了他这个发挥的机会,他恐怕也是那个嗅着别人的饭香流口水的人。

考试的标准餐是很普通的两个大白馒头配榨菜。

为了让考生不要饿着肚子,馒头都有成人的拳头一般大。不过,因为运输以及防备作弊等原因,木白拿到手的时候,馒头已经冷掉不说,还都是被压扁的,看上去就特别不好吃。

如果是木文看到这个馒头估计小眉头已经要皱起来了,但对于木白来说这可完全不算什么哦!

生活经验丰富的木小白毫不犹豫地用筷子插着馒头放到炭火上烘烤。给他们取暖的火炉所散发的热量完全比不上火灶,但馒头恰好是一种特别容易被烤焦的食材,小火炉反而降低了烹饪难度。

只过了一会,冷硬的馒头表层便出现了褐色的焦痕,并且散发出比起蒸馒头更浓郁的面食香气。

谷类中的氨基酸会在高温情况下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醛、酮等物质,而这些化学成分就是食物主要的香味和风味来源,加上褐痕的视觉刺激以及人类刻在dna里对于烤物的好感,烤馒头比起蒸馒头来说要有吸引力得多。

当然,烤馒头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必须要掌握好烘烤技术,外层酥脆里层绵软滚烫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灵魂。

然后趁着柔软的内芯还热乎的时候迅速剖开塞上冰凉的榨菜,只要趁着榨菜将将被焐热却还保持爽脆口感的时候,将其迅速塞入口中。

酥脆的馒头外衣、清爽咸鲜的榨菜以及柔软的内芯就可以带给人一出三重美食享受。

啊!做人类真好。

木白捂着嘴,满足地叹了口气。

馒头显然用的是新的白面,麦香味很浓,榨菜可能是考虑到冬春之际人的口味重稍咸了些,但配合在一起极其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