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夫养成记第63部分阅读(1/1)

兵入场。

两军对垒,刀戟森森。

主帅阵前缓缓抱拳,四目相接,在外人看来倒是平和,阅兵高台上的一干王公大臣也自是不觉异样,唯有这四目相接的两人,才心知肚明,冤家路窄,他们俩结的梁子已深。

这日霍安着黑甲,徐承毓着银甲,双双持半丈长柄刀,刀如下弦月,背厚刃薄。

号角呜呜吹响。

霍安将长刀一背,策马走向一旁,沉声令下,千人队伍立马听命,手里长戟一举,迅速分成三排队形,提马往前齐跨五步。

徐承毓也提提缰绳,策马走向一旁,一声令下,手下兵马排好队形,提马上前五步,持戟迎战。

金鼓三鸣。

因为双方都是骑兵营,两军开始马上格斗,其实这非实战,因而操演的花架子居多,也不必你死我活,但这是天子阅兵,自是不能落了后,兵士们也纷纷全力以赴,招式倒也耍得既快又漂亮,看得阅兵台上一干王公大臣低声议论,精神抖擞。

两名主帅立于阵眼,发号布令,忽然徐承毓目不斜视,用霍安能听见的声音,淡定道,“哑巴,打一架”

霍安缓缓转头,看向他,认真道,“我的确想把你打成哑巴。”

徐承毓竟然灿齿一笑,“其实老子蛮喜欢和你打架。当然把你打死,那是最欢喜的。”

操演场上兵甲相击,喊杀阵阵,他们这番对话,自然是只有他们二人可闻,再说两军对垒,也没规定主帅不能对打,于是二人微提马头,缓缓后退几步,两相对望,俱是右手持刀,一时萧杀无声。

校场观战的其他营队,却有不少人看出端倪,这等严肃的场面,自是不能交头接耳,几名主将眼神交流一番,都充满了看好戏的愉悦感。

宫城近卫军二营中郎将徐承毓,那在当年京城武举选拔中是数一数二的,不知和玉龙广殿中一打成名的北军骑兵九营武德骑尉霍安一比,孰高孰低。

众人正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交流小眼神,猛然耳边听得长声马啸,转头一看,只见两匹披甲战马几乎于同时,高高扬起前蹄,蹄落狂奔,猛力向对方冲去,很有些干柴烈火同归于尽的彪悍。

于是俱是傻眼了。皇帝面前打架还是含蓄点好吧

电光火石间,两匹战马已猛烈相撞,嘭的一声,扬蹄狂嘶,力道之猛,猛得众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哦哦哦马脖子断了吧断了吧

就在两马狭路相逢激烈碰撞之时,马上二人已高高跃起,一黑一银,在半空中绞成一团,砰砰砰打得刀光闪闪。

阅兵台上,原本看操演看得昏昏欲睡的老皇帝,猛然被这一声尖厉马嘶吓得一抖,睁开半眯的眼,“怎么回事”

端王急忙长身而起,行礼道,“父皇,是两军对演。这些军中子弟难免粗蛮惯了,惊了圣驾罪该万死,儿臣这就命人”

没等他说完,老皇帝却眼一眯,兴致勃勃眺望场中,大手一挥,“让他们打。就得这样,才打得有些血性。是何人对阵”

端王急忙道,“禀父皇,是宫城近卫军二营与内城北军骑兵九营对阵。二军主帅分别是中郎将徐承毓和武德骑尉霍安。”

老皇帝唔了一声,不再说话,静静看场中打架。

台上众人马蚤动时,徐承毓和霍安却正打得欢实。二人跃至半空中,脚来刀往,平分秋色,双方坐骑激烈碰撞后,双双后退,甩着尾巴跑一圈,堪堪接住自半空中落下的主人。

战马虽训练有素,可激烈碰撞后难免气血翻腾,不能自抑,驮着各自主人,疯了般跑圈圈,一时校场上尘土翻滚,动静惊得双方人马倒停止了格斗,纷纷去看双方主帅打架。

霍安和徐承毓这时双双落于马背上,扯起缰绳跑马两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打。

这时,老皇帝身前的太监躬身去说,“启禀皇上,这轮操演到时了。”

老皇帝皱眉,“打。”

太监赶紧喏喏而退,向那鸣鼓人使个眼色,示意他不要鸣击金鼓停战。

就在这时,只听得场上砰的一声脆响,只见马上二人长刀相杀,大约是力道太狠,以致于长刀双双自接柄处猛然断裂,刀头落地。

二人一顿,猛然间,银影一晃,徐承毓自半空中一个翻跃,落于霍安马背上,干脆提拳打。

他来得急,下的又是杀手,霍安猝不及防,扔了断刀,身子往后一仰,躲过徐承毓第一股拳风,迅速身子一翻,滚到马肚子一侧,一手吊在马鞍上,一手和徐承毓打。

徐承毓吊在马肚子另一侧,也同是一手吊着马鞍,一手和霍安激打。

那匹战马各种被逼疯,主人面子也不给了,拼命甩蹄狂飙,在偌大的操演场里一圈一圈疯跑,瞧得全场数万人鸦雀无声,甚至有些人在幸灾乐祸,这两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圣驾眼皮子下,如此卖弄,要万一对不上圣意,削官都是小事,失命是大啊。

不想,老皇帝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抚须道,“唔,兵者就当如此血性,否则何以御外敌”

众王公大臣忙起身,纷纷拱手恭敬道,“吾皇圣明我朝千秋大业,万载江山,永垂不朽”

老皇帝被拍马屁拍得爽,哈哈哈大笑,手一挥,“好了,命战停。”

金鼓三响。

正打得脑壳爆血的二人,猛然一惊,顿时想起这还是在御前操演,坏了坏了,二人每逢一打,就打得忘乎所以,这次打出事了

二人于同时惊醒,于同时自马肚子下互相踢一脚,猛然双双弹出,一黑一银,两条身影在空中连连后翻几圈,才堪堪落地,倒退几步,摇摇晃晃停住了。

被折磨疯了的战马狂飙一段路,猛然轰然跪下。侍卫忙跑去牵马,只见那马口吐白沫,奄奄一息。

霍安站稳后,只觉得喉头甜腥极重,硬生生吞下一口血。徐承毓此人练的阴柔内家功夫,拳脚自是比刀枪厉害,他自认出道以来,还未逢如此对手。

徐承毓晃了晃,却忍不住喷出一口血,但他反应快,赶紧以袖挡住,在圣驾面前见血光,恐是有罪。

这死哑巴,他娘的果然就是个老白菜帮子,各种不好啃,当年在桃花村就该趁他寂寂无闻以人海战术斩杀之,也就不会养虎为患到今天了,真是一轻敌成千古恨啊,啊啊啊气死他了

端王在阅兵台上瞧着,眉目间倒是淡然,低声道,“明公公,这二人就这么水火不容”

明公公微俯身,以极低的声音道,“杀父母,弑手足,夺所爱。自古以来,是为男人势不两立三宗罪。”

端王唔了一声,“还好是第三宗罪,否则今日是要死人了。”

这日阅兵后,霍安和徐承毓一并名声大噪。没想到老皇帝毫不介意他们御前失仪,倒是召进宫赐宴褒奖了一番,瞧得旁人眼红,私下感叹说,这两小子歪打正着走狗屎运啊。

又有人说,要走狗屎运也得有那本事啊。

更有好事者不怕死地说,我瞧着这就是端王和邑王之争。

但不管怎样,二人的家门槛都热络起来。

佟蕊前些日子被苏苾那小狐媚子暗度陈仓,度得吐血,气回了娘家,却被她老爹老娘一阵恶训,说她没见识没本事,自己肚子不争气便罢了,居然被侧室气回了家,丢脸丢到河东去了。

她老娘又私下授意她说,侧室扶成平妻,那是极难的,就算能生孩子又如何,指不定是男是女,即便是男丁,就是正房要抢到自己膝下喂养,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到时磕磕碰碰,指不定这孩子养不养得大。

佟蕊冷静下来一想,深以为是。眼下徐承毓膝下无出,自是宝贝这个血脉,天天将那狐媚子护着,这时她的确不适宜在他眼皮子下轻举妄动,万一被他抓住把柄,休妻有出,反而搬了石头砸自己脚。徐承毓这番极得邑王重用,她那四品大员的父亲,已镇不住他了。

这么一想,她又忍气吞声回去了,做出一派大方的主母模样,送问候送补品,一副姐妹情深。

苏苾自是心里有数的,明面上自然还是做小伏低地和正房斡旋。而她最欣喜的是,徐承毓竟然十分看重这胎血脉,对她爱护不少,连着许久也不再提小妖精苏换那档子旧事了,想来是最近仕途顺畅,心情大悦。

这番阅兵,徐承毓又出风头,朝中无人不知。官眷上门来串门唠嗑拍马屁时,苏苾又得知了一个令她幸灾乐祸的消息,那就是武德骑尉夫人苏氏,原本有了二胎,可前几日在自家院子里跌了一跤,伤了胎气,大夫说恐有不保,这些日正闭门在家伤伤心心保胎,一概谢客不见。

哼,那小妖精,还想占尽天下好处了不成

就在苏苾春风得意时,京城刮的风又萧杀了,这次是真正萧杀,据说是阅兵后没两日,老皇帝又开始被头疼病扰得夜不能寐,一日夜里,无限哀伤地和皇后说,看来朕是真的老了。

说罢,连夜传召内辅首臣戎马大将军等六名机要文臣武将入宫,当面亲书立储之诏,准备翌日早朝宣读。

不想,前面洋洋洒洒一番立诏措辞写下来,偏生写到最最关键的时候,老皇帝他忽然吐血了,一口血喷在诏书上,手一抽筋,白眼一翻,昏过去了。

这可吓坏了皇后太监,吓坏了在殿下跪地候旨的一干臣子,兵荒马乱中,据说有人偷眼瞟了那张染血的诏书,说是上面如是写道:

“自朕继位以来,四海安乐,民安物阜,仰先祖之功德,以万民之归心,图四海之安定。

朕殚精竭虑,夙夜兢兢,天下事尽心,不胜劳虑。

立储之事,乃吾朝根本,朕慎之又慎,悉知储君之选,当为天下万民为量,以万年大统为虑,今授以皇”

“授以皇”之后,便是短短一“丿”,再无下文,难辨何字。

而老皇帝,一口血喷出去后,就陷入了昏迷。

当夜,宫中各路流言传出,除了感叹皇帝老子早不昏晚不昏,偏偏在紧要关头昏,搞不好是要山河撼动的啊。

还有一种传言比较热门,那就是皇帝老子有意立皇八子邑王为储,那一“丿”,右侧再添一“乀”,那不是活生生的“八”是什么。

再者皇八子是皇帝甚为宠爱的皇贵妃之子,也素来得皇帝欢心。而皇后嫡出唯有一子,那就是之前所立的太子。自那狩猎兵变后,篡位之罪,罪不可恕,前太子已毫无转圜余地的被废庶人,皇后再无所依,要不是有父兄在朝在军,势力不可忽视,她搞不好连那顶凤印和后位都不好保住。

于是如此一分析,一时间看好皇八子邑王的人简直多如牛毛。

自也有人觉得皇六子端王,近年来倒是颇得圣心,查军饷污腐,破私盐案,壮北方军,出手不凡,每件事都做得他皇帝老子十分满意,让皇帝不止一次在朝堂上夸赞皇六子,行端言正,社稷之才。

都社稷之才了,做储君那也是有可能的。可惜的是,皇六子的母妃不怎么得力,只是一个普通四品武将之女,无甚家世,入宫后因貌美,倒被皇帝宠幸了一段时日,艰难生下皇六子后,身子底薄,熬到皇六子十三岁时,便撒手西去了。

但又有人说,皇六子生母自知势弱力薄,入宫后便十分巴结皇后,皇六子也算是得皇后待见的,至少不像皇八子那样,被视如眼中钉。更何况,这些年除了皇八子,就皇六子的品行深得圣心,指不定这番皇后要扶皇六子,毕竟一旦皇八子上位,她全家族都凄惨了。

这么些日子来,皇帝老子都犹豫不决,未定下诸君,想必定是在权衡朝中势力,也许不立储,只是未到他认为的最好时机,可惜他那身子骨却是不等人。

自然,这些揣测传言都是泡沫,但凡老皇帝醒来,只需他张口说一句话,一切便可大白于天下。

这些错综复杂的秘辛,霍安当然有所耳闻,这几日尤其本分低调,严禁自己所带之兵私下议论,任何同僚相邀,他都忧心忡忡地以内子跌倒胎恐不保为由,遁回家中去。

倒是顾惊风一晚夜半,又偷偷跳墙进来后,和霍安关在书房里,压低声音,把这番八卦秘辛,又兴致勃勃地和霍安捋了一遍,最后总结道,“由此可见,咬文嚼字掉书袋子害死人,要皇帝老子不写前面那些废话,这储君早就明朗了。”

霍安抬眼皮看他一眼。

顾惊风心里一惊,没再说下去,只把明公公交代的一些事,和他说了,末了又神色端肃道,“我看你明日,让覃婶抱着小葡萄出去转悠一下,星宿杀手和我说,这几日有些生面孔的摊贩在巷子口转。你这番风头太劲,又是端王幕下宾,如今长眼睛长耳朵的人都知道,储君之争,当是端王邑王之争,指不定邑王视你如眼中钉,何况还有个徐承毓。”

霍安说,“我知道了。”

顾惊风又说,“我来时都小心躲着,这番出去怕出岔子,今夜就不出去了,明日化成亲兵跟着你出去。”

霍安点点头。

五月中,天气已热起来,可这股萧杀风却愈刮愈烈,原因很简单,老皇帝他还一昏不醒了,真是神仙都被他急死,好在他还有一口气吊着,君仍在,京中自然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五月初五那日,赴京参加大阅兵的地方军,都已在规定的十日之内,纷纷撤离京城。

至少目前,京中见着还是风平浪静的,朝堂也算井井有条,内辅首臣领内阁臣子处理政务,京中八大驻军统领也未有所躁动,这时但凡有行差步错,那都是伤身家性命的。

邑王却似有些稳不住了,以探望父皇床前侍疾之由,频频进宫,大概内心里真恨不能把那一“乀”替他老子添在诏书上。

这些日子,除了皇后在床前侍疾,皇贵妃自也是不甘落后的,见着儿子这毛躁模样,把他狠狠训责了一番,又叮咛他千万别心急去内阁,没的落人话柄,万一他老子这口气不断,醒来得知他所作所为,搞不好想立他为储君都不立了。

又说,何憬那些老匹夫不足为惧,他们的用处在于以正视听,不过是证明承继大统名正言顺,不受朝官质疑,不受文人鄙夷,不受世人乱议,而真正能抢政权的,还是真枪实刀。

五月十七这夜,皇帝老子已昏迷足足九日,皇后皇贵妃都衣不解带地守在床前,正夜深人静,忽然皇贵妃的贴身女侍从殿外轻手轻脚进来,俯在皇贵妃耳边轻语一句,皇贵妃蓦然睁开眼。

皇后睡得浅,也被惊醒了,张眼一看,只见皇贵妃盈盈走她面前来,低声道,“皇后娘娘,臣妾彤期至,污了衣物,有恐冲撞皇上圣体,望娘娘准臣妾回宫换身衣物。”

皇后想想,点点头,“妹妹去罢。”

皇贵妃于是在女侍搀扶下,往殿外去了。

不想刚出殿外,走了不过七八步,身后大殿深处忽然传出太监尖厉欣喜的声音,“皇上醒了,皇上醒了”

旁边暖阁里,即刻有太监双手高举一只金丝楠木长盒,匆匆往殿里去了。

皇贵妃转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那金丝楠木盒,素来是装诏书的,低低和身边女侍道,“快传话出宫。”

说罢,急急提裙裾噔噔噔小跑,径直往殿里去了。

那女侍得令,忙急急右转而去,眼角却已挂着对面已远远走来一群人,见着均是朱红官袍,应是从内阁处赶来。

内阁辅臣这么快就得了消息

于是她撒开脚丫子,赶紧跑到殿后去了。

就在这时,皇贵妃已跑进内殿,只见皇帝果然已醒,只是口角流涎,斜着嘴说不出话来,看着跪在床前的皇后,张嘴啊啊两声,满面通红。

她急忙两步并作一步,往龙床前扑去,“皇上”

可扑到龙床前,她却傻了。

方才皇后跪在床榻前嘤嘤哭泣,倒看得不太分明,这时过去一瞧,皇帝他果然右手握着朱笔,正堪堪划过那册喷过血还待续的立储诏书,划过一笔鲜红如血的长痕,笔倒诏落,卷轴舒展,明黄布帛上“皇六子诸君之位”赫然在目。

最后那个位字,因气力不逮,那最末一横,被朱笔拖得老长老长。

皇贵妃顿时跌坐在地,惊惶摇头,“不不这不是真的”

皇帝喘着粗气,无力倒下,内辅首臣领一干内阁辅臣正疾步进殿,唰唰跪在殿门口,“臣等拜见皇上”

皇帝深深看一眼皇后,嘴唇剧烈哆嗦,可就是说不出话,刚抬手起来,皇后便跪走两步,紧紧抱住皇帝的手,往胸前按,一边泪流满面道,“臣妾知道,臣妾知道皇上想说什么,皇上放心,社稷稳固,千秋万代”

她面带泪痕,转头厉声道,“何憬,皇上诏书已下,还不宣诏”

猛然,皇贵妃扑向那摊在床前地上的诏书,“妖妇,你胁迫皇上”

不料皇后却似有此准备,跪在床前,抬膝猛压住那黄帛诏书,这节骨眼儿上,何憬已听命自殿前起,疾步走过去,眼疾手快抓起那诏书一看,皇六子三字,赫然在目。

是了,“八”字里有一“丿”,可“六”字里照样也有一“丿”啊。

他赶紧捧着诏书,高举过头,双膝跪地,“皇上立储之意,老臣定当诏告天下”

皇贵妃状若疯妇,扑过去就抢何憬手里的诏书,不料皇后这时却已镇定下来,放开皇帝的手,跪在地上,二话不说,一把揪住皇贵妃的头发,将她扯得转过身来,然后啪的一耳光,狠狠抽去,似将多年仇恨,在这一耳光里打得淋漓尽致,倒是把何憬一干老臣惊呆了。

皇后泪容苍白,眸色冷厉,“来人,将这扰乱朝纲的疯妇拿下”

皇帝面色越发赤红,猛然双目圆瞪,噗的一口血喷出,手脚一直,瞪大眼,死翘翘了。

大殿中猛然静了一静,便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哭声,“皇上”

未几,宫中丧钟数鸣,太监尖厉凄长的声音,一殿传一殿,“皇上宾天”

“皇上宾天”

“皇上宾天”

几乎与此同时,重重宫殿内的红灯笼纷纷被取下,挂上缟素白灯笼,一盏盏灯笼点起,像照亮一条森然前路。

就在这森然之路上,一名宫城禁军自东宫门飞骑而入,“报”

五月十七下半夜,皇帝宾天,临终前亲笔立皇六子为储君,皇后皇贵妃皆在场,何憬一干内阁重臣也亲眼见皇帝手握朱笔,当即宣读诏书。

不想诏书尚未读完,宫城禁军却是急报,说是皇八子邑王策反,兵临南宫门,声称诏书有假,宫中魑魅魍魍,他誓要一清君侧,京城驻军八大统领,有五大统领追随其后。

未几,端王率大军抵至南宫门下,与邑王对峙,两军相交,昔日装出来的兄弟情分,彻底撕裂,刀戈相向。

彼时,霍安正统领北军骑兵九营四千精锐骑兵,飞驰东宫门下。

这时何憬等一干机要重臣几乎尽皆在宫中,谁先抢得先机,驻军宫中,再掌控住那一干重臣,自然形势大逆转。

果然东宫门下已是兵马如林。

明公公料想得不错,邑王若要策反,徐承毓所领宫城近卫军必是一支奇军,此人和霍安走同一个路线,官职不算大,在朝中也不算举足轻重,可武力值高,用作奇军,效力不可忽视。

寅时三刻,霍安和徐承毓在东宫门下,狭路相逢。

霍安带着四千铁骑,势如一柄利剑,猛冲向正入宫中的兵马,一时间宫墙上蛰伏好的弓箭手,齐齐开弓,箭矢如蝗,赶来的骑兵群却毫不退缩,纷纷张起黑铁盾牌,冲势不减,轰轰烈烈,张牙舞爪,不断有人马倒下,但不断有人马涌上来,让徐承毓用鼻子猜都能猜到,一定是那死哑巴来了。

打架凶残不要命,是那死哑巴一贯走的路线。

刚念及此,不妨那死哑巴已从天而降,冲过箭雨,一路砍人如砍葱般,直奔他这个主帅,忽然间抡起手里黑铁盾牌,猛力掷向他座下马匹。

人太多,徐承毓虽猛提马,可马匹右后腿还是被盾牌打得一跪,马匹惊嘶,徐承毓往后一仰,只觉得面皮子一凉,霍安一柄长刀已送至。

他立马侧身连翻,躲开霍安咄咄逼人的刀锋,足刚点地,又借力弹起,飞身跳起身边另一匹马,将那马背上的兵士一掌拍了下去,抢过一把长枪,便和霍安对打起来。

宫墙上弓箭手一轮箭矢射完,霍安趁着他们换箭囊这空隙,大吼一声,“给我杀”

他话音一落,手下骑兵纷纷将手中盾牌往墙头上猛扔,从马背上跃起,双足一点马背,便往墙头上飞去。

宫城之墙不比城墙的高达十余丈,只不过二丈有余,墙体窄,又不设兵防,比起攻城,那要容易多了。

一时之间,东宫门下,兵荒马乱,混乱不堪。

徐承毓也怒了,大吼一声,“给老子杀有他们没我们有我们没他们”

正吼着,冷不防霍安手中长刀挽朵刀花,猛然刀势一变,快得如同下雨,他不及应变,肩头一凉,竟已被那锐利刀锋划破甲衣,刮了一条伤口,涌出血来。

他一惊,赶紧提马就走。

早就听说,这小子会一套胡人刀法。不过他们打架多次,倒从不曾见他使用。

霍安忽然一收刀,“徐承毓,老子今晚和你打最后一架”

说完双腿猛夹马肚,手里长刀一挽,刀气如虹,直逼徐承毓。

至此,东南两宫门俱是兵戈相向。

邑王不惧,京畿驻军五大统领都听他调遣,兵力上绝对性压倒他六哥。

正在这时,不想有人于混乱中急急来报,说是南军步兵五营八营、骑兵六营七营前来南宫门的路上,遭遇弓箭手埋伏,射出焰箭,混乱中,统领被高手刺杀,刺客与其同归于尽,群军无首,大乱,被北军步兵营狙杀,大军弃械归降。

还没喘口气,又急报传来,说外城援军被阻于宣武门、正阳门、朝阳门外,一时入不得内。更令人意外的是,外城围有越州保宁、从州阜城等五州九城之地方军,兵骑不下五万,破城门而入。

邑王大惊,险些跌下马。宣武门和正阳门不都是他的人么那些地方军不是离京了么

调兵遣将,自然已不是一日两日了,可今夜之变实在太快,快得容不得他调外城驻军入内,宫中传来他皇帝老子醒恐有变的消息后,还未待他来得及兵临宫门下,又传来晴天霹雳,皇上宾天,立储君为皇六子。

事已至此,那只有以死相搏了。

不想他这六哥果然是条蛰伏的毒蛇,跳起来咬人时专咬人咽喉,伏下高手,狙杀内城援军统领,又派人杀到正阳门和宣武门下,抢过地盘,牢守城门,不放外城驻军入城,断了他两头来路。

这时天已破晓,内城大街上血流成河,正阳门宣武门朝阳门下死人无数,南宫门东宫门水深火热,宫中乱不可言,以致于妃嫔宫女太监奔走呼号。

第一道曙光冲破暗云时,东宫门下的厮杀也终是一分胜负,霍安雷霆一击,将徐承毓一刀砍下马,待他一个翻滚,冷冷刀锋已迫在他喉间。

徐承毓喘气,睁开眼看着头顶上那张面容。霍安额头上一条刀伤翻开骇然的口子,几滴鲜血落下,堪堪坠在他眼皮上,顿时洇得他睁不开眼。

这终极一战,东宫门下尸积如山,连着霍安全身伤也不少,可他笑了,白牙染满鲜血,“徐承毓,我们,谁看相准”

徐承毓也笑了,“对,我看错了。”

他顿了顿,勉力睁开被血糊住的眼睛,“你是鳏夫相。”

霍安又笑了,“徐中郎,你派人去杀的谁呐苏换她在保宁呢。”

徐承毓一僵。

五月十八,天明,艳阳高照。

内城大街上活人没有,死人不少,平常百姓,无不是关门闭户,无人敢出来,这一夜金戈铁马声,早惊醒了大半个内城。

邑王被擒,叛军缴械投降,端王领兵入宫,拨乱反正,皇后一身缟素,领着一干重臣登上宫城正中的祭天台,何憬一抖皇帝遗诏,大声宣读。

端王一步步登上高台,跪下接旨,缓缓站起身来。

很快,祭天台下丢刀弃甲之声哗啦啦此起彼伏,一片片兵士跪成铁甲的海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新皇登基,天光开明。

同是这一夜,远在保宁的苏换,夜里惊醒数次。事实上,自那日,她和非燕小葡萄被裹在绫罗绸缎里,跟随青帮出京城以来,几乎每夜都没睡好。

因她有身孕,马队走得慢,五月十六这夜才不过抵至保宁,住进了蔡襄成蕙家。可她每每夜里做梦,多是梦见霍安满头满脸血,对她笑,问一句,大梨子是男梨子还是女梨子啊

小葡萄熟睡在身边小木床里,脸蛋红扑扑。苏换低头去看她,两滴眼泪落在女儿脸上。

她镇定镇定,抹了泪,下床来倒茶喝,撑着额头看灯烛焰花在静默里微微爆绽。

“苏换,我在桃花村捡回来的姑娘,是个勇敢的姑娘。”

“苏换,你这辈子,踩对一坨狗屎,就是被我捡了回去。”

“苏换,大梨子若是女梨子,你也不要嫌弃,女儿我很喜欢,当然有个儿子也不错,我会教他拳脚。”

苏换拿起银挑子来,慢慢去拨弄灯芯子,笑了笑,“霍安,徐承毓说我寡妇相,他一个白痴会看什么相,其实高人说,我是旺夫相。”

她顿了顿,又自言自语说,“好吧,我是自己这么觉得。”

其实保宁的天和京城的天,没什么两样,五月十九这天,一样的艳阳高照,新皇毫不拖泥带水地举行登基大典,高高兴兴坐稳了位置。

先皇那册喷了他老人家一口血的立储诏书,被史官封存进阁,反正那上面“皇六子储君之位”七个字是明明白白,朝官皆有目睹,更不要说,先皇立储当夜,何憬等一干内阁臣子,无不是有目共睹老皇帝手握朱笔立书。

没有人质疑这么名正言顺的承继大统,更何况夜剿谋逆,血洗宫城,新皇的魄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日,苏换起了个大早,刚洗漱一番,非燕跑进来了,乐颠颠说,“四姐姐,今早上蛐蛐带我去逛集市了。好热闹好热闹,保宁还是那么热闹,一点没变,你猜我看到什么了”

苏换对着妆镜梳头发,漫不经心说,“嗯白衣少侠”

非燕撇撇嘴,“白衣少侠我才不喜欢,白衣容易脏啊,要嫁给这种少侠,指不定每天帮他洗衣服。”

苏换转过头,无言地看着她。

非燕喜滋滋说,“我看到桂芳斋了。”

苏换有些吃惊,“咱们离开保宁时,桂芳斋不是盘给别人了么”

非燕说,“招牌还在呢,不过改卖胭脂水粉了。蛐蛐带我去买了一盒胭脂,那老板娘说,桂芳斋这名字不错,雅致,就继续用着了。”

她说着伸出两只手来,手心里各有一只贝壳状的红色小盒子,“你看,我敲诈了蛐蛐两盒,一盒给你。四姐姐,有好处我都记着你呢。可蛐蛐说,你用胭脂是浪费。”

苏换脸一黑,“他什么意思”

非燕说,“他说你一张桃花脸,再擦胭脂就成猴屁股了。”

苏换:“”

正无语,木床里的小葡萄醒了,咿咿呀呀地开哭,一边哭一边爬起来,扶着小木床的床栏,站在那里啊啊叫,非燕立马搁下胭脂盒,跑去抱她,“葡萄葡萄你醒了呀。”

小葡萄一看她燕燕姨来抱她,立马就不哭了,跺着小胖脚,忽然张口就喊,“得得”

非燕一愣,叹口气,伸手去抱起她,“葡萄,你爹爹在京城呢。”

她抱着小葡萄转过身,只见她四姐姐默不作声别过脸,也忍不住心里一酸,走过去,蹲在苏换身边柔声劝慰,“四姐姐,你别担心。”

正说着,门口忽然传来虎哥奶声奶气的喊声,“妹妹,妹妹。”

苏换和非燕转头一看,成蕙笑眯眯牵了一身翠色小褂子的虎哥,站在门口。虎哥已快一岁半,走路走得不错,虽然走快了时不时要左脚绊右脚,把自己绊个狗吃屎,可他偏不怕,就喜欢快走,越绊越勇。

这时他见着小葡萄醒了,兴奋得两眼发光,挣开他娘的手,抬起小短腿,迈过门槛,屁颠颠地走过来,往蹲在地上的非燕一扑,伸手就去捏小葡萄的两只耳朵。

小葡萄愣了一下,哇的一声哭了。非燕急忙抱着小葡萄站起来,成蕙赶紧走进来,扯开虎哥,气急败坏道,“你这熊孩子,怎么就喜欢捏妹妹的耳朵。”

没错,虎哥小朋友和非燕小女侠一个熊样,很是喜欢捏小葡萄。不过,他不像非燕喜欢捏小葡萄的胖脚,他更喜欢捏小葡萄肉乎乎的耳朵,每次都要把小葡萄捏哭才高兴。

成蕙说着话,目光却瞥见苏换用手背去擦眼角,忍不住道,“小四,怨妇这风格,不适合你吧。”

她说着又一笑,“蔡襄让我来告诉你,外面贴皇榜了。他今儿一早出门,就看见了。”

苏换一抖,抬头看着她,“皇榜”

成蕙笑得十分开怀,“是啊,新皇登基,诏告天下呢。”

苏换猛然站起来,“新皇是谁”

成蕙说,“皇六子端王。”

苏换呆了片刻,又蓦然坐下,久久无语。小葡萄仍然在哭,虎哥被他老娘拽住,却依旧不安分,一蹦一跳地去抓小葡萄的脚,笑嘻嘻喊,“妹妹,妹妹”

六月,新皇整饬朝纲,从京畿到地方,一片升升降降,鼎沸不已,势同骄阳。

邑王以谋逆之罪,被贬为庶民,流放北地,不想前去北地的路途苦寒,还未抵至,便染病身亡。自然,是染病还是没染病,谁也不知,反正邑王身亡是事实,圈于冷宫中的先皇贵妃,闻讯后当夜自缢。

徐承毓及其他参与谋逆的臣子将相,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

徐承毓这等人物,自然是在杀头之列,直系血亲同被牵连,妻妾流放。

徐正风在京城天牢里待了一天一夜后,被提审时忽然提出要见明公公,只说他知道,当年私盐案的源头在哪里,他手中有罪证,藏在东阳城。

未几,如意进牢中来,亲自带走了徐正风。

此后,再不见徐正风回来。

而徐承毓的杀头之罪,却是改判为流放北地为无籍流民。佟蕊之父佟韫及几名老臣因私盐案下狱,佟夫人病亡,不过几日几夜,至亲皆失,佟蕊一时受不住,疯了。

自入狱后,徐承毓一直沉默不语,直至流放途中,有一晚荒郊夜宿时,他忽然开了口,对着跟在身边大腹便便的苏苾低声道,“我路上想点办法,你逃走吧。流放的罪官妻妾不少,不要说走失,就是死个,押解兵卫也不会放在心上。这孩子,你若觉得是拖累,就别留了,我娘说她还在发髻里藏了两颗金豆子,都给你,自己谋生吧。”

苏苾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抬头问他,“徐承毓,你当初真那么喜欢苏换”

徐承毓想了想,“是挺喜欢。”

苏苾说,“现在呢”

徐承毓说,“过去了。我只是咽不下那口气,哪怕我输了。”

苏苾说,“你那时来苏家找我大哥,我见过你两次。后来,徐家来提亲,我就想过,会不会是我。”

她默了一默,“可却是那小妖精。”

徐承毓看着她,眼中微有惊异。

苏苾说,“我们都是庶出。苏换不甘为妾,我也不甘。可如果是你提亲,我也心甘情愿。你们是官家,而我们家不过是有些钱,算不得什么,我又是庶出,自然做不了你的正妻。我心里有数。”

她抬起头来,忽然笑了一笑,“大年夜那晚,我掉下马车,你居然还来接我。其实我好高兴。”

“我一点不喜欢我小妹,看见她好我就恨,到现在都是。可是还好,我总算和她一样,再不必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男人。不必和正房赔笑脸,不必担心有新人来争宠。”

徐承毓看她一会儿,忽然伸过头去,亲了亲她额头,裂开干涸的唇,笑了笑,“你这性子,不装要可爱多了。”

七月,保宁骄阳似火。

苏换已快八个月身孕,肚子颤巍巍,坐在后花园廊子里,和成蕙一边说闲话,一边喂金鱼。蛐蛐这日没事,带了虎哥去粘夏蝉,非燕抱着小葡萄,站在树下仰头看,小葡萄手里玩着一只半死不活的蝉子。

非燕正对蛐蛐颐指气使,“蛐蛐你这个睁眼瞎,明明那树枝上就停了一只蝉,你怎么就看不见”

正说着,忽然怀里的小葡萄一挣,扑腾着胖手,奋力往前扑,“得得,得得”

非燕吓得一身冷汗,急忙抱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