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81(1/1)

刺,拔不得,砍不去,只能眼睁睁的看它扎在哪里,嚣张的嘲笑她的无能为力。

“还是母妃考虑的周到。”凌姿涵客套了句,抚摸着翡翠箫的箫身,眼神似笑非笑的看着皇贵妃,转即从她面上掠过,又朝轩辕煌看去,微微一笑。

而就在这时,对皇贵妃拱手算是见礼的太子爷倒挑起了眉梢,转身对刚施完礼的轩辕谦,意味深长的一笑道:“说来,九弟妹身上这管翡翠箫,还是有些来头的。听闻,这翡翠箫乃一位道长,从仙山带回的一整块玉雕琢而成的,极为有灵性。若非有缘之人,是吹奏不出声响的。相传,这东西曾是一对,一箫一笛,被道长分别赠与一对男女,这对男女最终,也终成眷属了,应验了道长为这两管笛箫赐的名字,比翼。而这箫后来几经波折入了宫,现如今在九弟妹手上,只可惜那笛子却不见了踪迹。不过,十多年前,本宫曾有幸闻得这笛箫合奏,刚巧了,也是一男一女。”

轩辕谦不动声色,面上笑容谦和温厚,原本负在背后的双手,此刻抱拳胸前,拱了拱手道:“臣弟未曾听闻,若真有这一箫一笛,九弟还真该早些寻来,与九弟妹合奏一曲。让兄弟们,也能一饱耳福。”说着,轩辕谦转向太后,朝她深深一揖,“太后,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慈祥的笑挂在嘴角,太后微微抬手,嗯了声道:“太子这一说,哀家倒也有些眼馋了。若真能找到这一对,还真想再听一听。”

太后用了个“再”字,看来,她也曾听到过。

但太子或许是长居高位,对这些细微的小事并不注意。似乎因为讨得了太后的欢心,还颇为得意的说:“巧了,孙儿十多年前听闻曲声时,曾见过奏曲之人,正是九弟妹之母国夫人,与国师紫宸先生。不过,那笛似乎不是国师的,而是故去的贤王妃,带入宫中的。”

闻言,凌姿涵心里咯噔一下,好似一根弦绷了起来。但她也算是在江湖上漂泊多年了,这点表面功夫还是做的足的。眼下,既然太子爱显摆,不若就让他多显摆些时候,好歹也能从他口中,在挖到些更实际的证明,而不是这捕风捉影的事儿。

于是,便做出一副极不相信的样子说:“看来,这笛子还真不能去找。原是贤王妃与国夫人拥有,总不能说她们是比翼之人吧。太子爷,您说呢?”

太子眸色微沉,脸色却还挂着笑容道:“不过只是这么一说。至于这应不应验的,九弟妹不如去问国师将那笛子寻来……说不得,贤王妃将笛子赠与了国师呢!”

又是那似笑非笑的模样,说着捕风捉影的事儿,但凌姿涵的心却因此而转了又转。总觉得太子似乎知道什么,说这话的意思,像是在暗示轩辕谦,又好似在玩笑的揭露一桩,王孙贵族中最见不得人的丑闻。不外乎是说明珠和紫宸自己有暧昧,但末了那句,却又好似再说,贤王妃和紫宸之间……不对!凌姿涵突然想到了,之前,太子是看着轩辕谦说的,难道这太子爷知道轩辕谦并非宸帝之子,而是贤王的孩子?

心中一惊,凌姿涵突然有些后悔,光顾着自己想事情了,到没注意到,轩辕谦的变化。心里暗暗有些犯嘀咕,难道,轩辕谦已经知道了?紫七说的并没有假,全是真实的事情?

同样不为人知的心思,还藏在太后、轩辕煌、轩辕谦几人心中。就是皇贵妃,说不得都要为太子的话思量一番,只是那种思量,并不能与他们心中各自隐藏的事情同日而语。

安静了片刻,缓过神的太后不落痕迹的看了眼太子,眼神稍稍顿了下,便转过视线,不紧不慢的说:“好了好了,这没影的事儿,就别再谈了,都坐下说话吧。”略一回眼,归芳立刻走开,不消片刻,便带着一排粉衣宫女上前,为在座之人或上茶、或换茶。

太后及时的止住话题,似乎无心继续,但相信,有点儿经验的人,都能感觉得到,这份随和中带着些许刻意。她是刻意阻止这谈话的,或者说,她在掩饰着什么,并不想提及那段往事。

众人心照不宣,也都不再说话。

等宫人都下去了,太后才再次朝太子看去,并道:“太子,你这心思,若多多放在政事上,你父皇也就不必那么操劳了。”

太子一怔,还未来及接话,太后就已经接着说道:“昨儿,你母后又上表陈情,皇帝正在气头上,你怎么也不去劝劝你母后,让她不要太过急功近利了。诶,年纪也不小了,那毛病,也该改改了!”

太子又是一愣,随即屈膝跪下,“孙儿知罪。”这太后是糊涂了,还是在提醒他什么?母后现在身在冷宫,他虽然也在皇宫中,但无父皇手谕,是无法入冷宫拜见的。别说规劝了,就是想传个信儿,都没以前方便了。更何况,他现在还处于战战兢兢的考察阶段,深怕惹了父皇不快,就是有心管,也要为母亲的将来做考虑,不得不三思而行,给自己与母后留条后路。

太后叹了口气:“昨儿皇帝还和哀家提起,皇后的种种……罢了罢了,不说这个。”太后接过归芳递来的茶,喝了口,视线瞥向一旁的皇贵妃。眼尾一挑,转即又半眯起眼睛,略略拿开茶杯,疑惑道:“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