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歌唱晚11(1/1)

飞歌唱晚11

两人在二楼一个小包间里坐下,服务生上来点菜,韩江林把菜谱推过去,杨育昌轻轻抹开,说,有野味没有

服务生报上了几种野味。杨育昌说,来一只竹榴,黄焖。服务生下楼后,杨育昌面露得色地对韩江林说,大饭店的菜名好听,料大都是温室育出来的,不像这类小酒馆,菜都是纯天然食品。

黄焖竹榴火锅端上桌,满屋飘香。杨育昌拈了一筷尝味道,满意地点头,嗯,味道不错。又动手调小火,文火慢炖,越炖味道越醇。

韩江林酌满酒,束手坐着,虽然是他做东,白云规矩是主不吃,客不领,客要等主人发话,凡事一旦沾了官,就有了官场规律,一律由职位最高者发话。杨育昌举杯和韩江林轻轻一碰,说了声谢谢,又问,一口焖还是两口

头三杯等不得,后三杯急不得,这是喝酒的规矩。

杨育昌滴点酒敬天地菩萨,说,与其说是规矩,不如说是喝酒的方法,头三杯急酒热身,迅速进入活跃气氛,融洽感情,后三杯嘛,大家已有酒意,慢喝细品,能够尽量把酒意消化在酒桌上。

杨主任不仅是个美食家,还是一个品酒师呀。

杨育昌得到夸奖,得意地笑着,上学时穷,看着人家吃,眼馋心馋嘴也馋,现在下乡别人都当菩萨一样哄着,好吃好喝供着,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汽车,水里游的除了潜艇,什么都品尝过,对吃也就有了一些研究。

韩江林还在为生活为前途奔波,没精力也没能力研究饮食问题,并且一向认为对饮食挑剔和精细讲究是可耻的事,个人的精神颓废自饮食始,民族的沦沉也始于讲究生活享受而失去了进取的勇气,八旗子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心里怀着罪恶感,自然耻于讨论这类话题,杨育昌说,他只是点头回应,并不发表见解。

喝酒讲气氛,地方上招待上级领导,找漂亮的女干部来陪酒,有利于搞活酒桌气氛,咱俩兄弟没什么开放搞活,只有话题活跃气氛,我现在有两个消息,一个是是好消息,轻松,一个是需要研究的话题,沉重,先说哪一个呢

先说沉重的吧,我有心理承受能力。

杨育昌笑了起来,承受能力与喝酒的氛围是两码事,还是说好消息吧,过去我参加的一些论坛,无非会议主持方找个题目,叫相关部门拿点钱,凑几个专家学者,念几个典故摆摆龙门阵,吃吃喝喝游游玩玩,这样的论坛简直就是菜坛酒坛,今天上午我参加了省里举办的一个有关旅游的高端论坛,真正论到了旅游发展的实质问题。

韩江林摒气宁神静听。喝酒就不说那些复杂的东西了,因为省里要加大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物质文化方面,在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核心区域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理整、保护工作,在五六十年代,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保护做了许多挖掘工作,那时主要在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的历史遗存和风情表达,主要在于鲜活的歌、舞、及一些口头语言,现在必须借助影像手段记录下来,不然,随着老一辈乡土艺术人才的离逝,会消失了历史的烟尘之中,从这些信息中,有两点对南江旅游发展有利,一点是南江旅游基础设施立项肯定会开绿灯,二是省里确定以民族歌舞为龙头、为载体,加大对旅游宣传的推介力度,南江穿着华丽的银饰踩鼓活动,气氛雍容华丽、场面之隆重、古朴典雅,唯世界之独一无二,在这上面,作为南江最高长官,你奖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