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七第十三节 回眸性观念演变步伐(3)(1/1)

同性恋到底是不是一种精神偏挚,或者称其存在精神误区,目前说法不一。前日子有一篇关于抑郁症的论文,本人觉得很有道理。文章说,就人的精神状态而言,完全健康的只占总人口的9·5%。90.5%人都有某种、某些精神偏差或短缺,但不是病人。有抑郁情绪的人与不抑郁的人比较,还能健康一些。人的头脑具有抑郁功能,人生活在社会上就会有抑郁情绪。抑郁是流动的,是可以缓解的和消除的。只有抑郁情绪严重,又长期得不到疏导和释放(兴奋快乐、悲伤痛哭都是释放),才有可能成为抑郁症。判断是不是抑郁症有三条标准,一是情绪的发生很少,以“面具脸”说话,基本没有表情。二是思维和语言迟钝,问一句话他要想好久才缓慢地回答,严重者还会导致人体器官运转变慢。三是社会功能丧失,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不愿意做事。这就是说,常人都有抑郁情绪,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却极少。能不能这样比喻呢——人群像森林,树干树枝真正标致挺拔的不到10%,多数的树有弯曲、歪斜、岔节、创伤等。但是,树有毛病不等于废材,只有极少数才列入废材档次。废材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起码还可以作燃料发光发热。不知道这个比喻恰当与否,但我觉得同性恋就是精神上存在“毛病”的一种形态,但不构成精神病患者。

随着涉性新现象、新名词的涌现,性学术也热闹起来。2002年10月,中国首届“性存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诞生了首篇“性革命”蓝皮书。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报告称,“婚前性行为”在当今中国人中已经不新鲜了。40岁以上男、女,分别有45·7%和21·4%承认有过这种行为。40岁以下人群的比例,高出40岁以上人群一成以上。其中25—29岁年龄段的男、女,公开承认的分别为72·2%和46·2%。同意“性关系趋向多伙伴”的,40岁以上男、女分别为20·8%和5·5%。而30—34岁的人,这一比例为分别达到36%和19·4%。这说明,层出不穷的涉性新现象,已经向传统性观念、性活动发起了全面冲击。全国人大讨论修改《婚姻法》时,有人提出制止“第三者”现象应该纳入警察职权范围,遭到包括公安部门在内的很多人反对。警方说他们既无能力、也无权力管,这倒是实情。

对于上述新词汇和新动向,我们的社会反映不一。有人说有些性学者舍本逐末,“钻牛角尖”。有的说他们的统计与事实不符。男、女人的婚外性比例相差那么悬殊,是不是意味着一个有婚外性行为的女人必须与多个男人存在***往?那不成了娼吗?

三是“**”来源和寻求方式多样化。比如,网络里的虚拟社区为寻找“**”提供了方便平台。比如,手机短信、qq、email,为“性伴”的沟通大开方便之门。比如,“网恋”、“网络性爱”与现实生活的性生活交替融合,“网络一夜情”应运而生。比如,男“性服务工作者”、“女主男仆俱乐部”出现,均以现代信息,尤其以网络为主要勾通渠道。此外,现在的朋友聚会、同学聚会、同乡聚会、行业聚会,都可能成为“**”诞生的温床。几乎所有社交场合,都可能成为某些人的***往渠道。

四是,青年是性开放的先锋,中老年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比如,过去对婚姻的考量,往往道德因素比重最大,如今已退让于经济因素了。比如,丧偶、离异的中老年人再婚率,比以往大幅度增长,其中相当数量为“闪结”、“闪离”者。比如,大量独身中老年人不选择再婚,而选择同居。据说这是个全国性问题。

我们认为,性现象是人的本源功能之一,没有性人类就不存在了。孟子说,“性无善无不善”,“性犹湍水”。就是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就像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流淌一样。人们不应该把性低俗化、丑陋化、罪恶化,不能谈性色变。适当的性教育,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是,性不应该泛滥无度,不应该商品化。我们的性意识曾长期受到压抑,性观念不够开放,这都是事实。伴随着社会进步,更新以往的陈旧性观念,这也在情理之中。

促使中国性观念变化的原因很多,既有西方性意识渗透的作用,也有从旧的性意识禁锢中冲往另一个极端的“反作用力”。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古语说,饱暖思*,饥寒起盗贼。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些论述的基本道理现在也还是正确的。“助力三轮”解析的那个案件主犯,很可能还不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一定有某种精神扭曲、精神偏差或精神误区。应该说,那是主观、客观条件共同酿造出来的畸形性范例。

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民族,不可能是性生活糜烂的民族。一个***易发达的国家,不可能是世人称道的文明国度。dg市的性行业,是开放的“窗户”没能堵截“苍蝇”的结果,更应该在那里的主事人身上找原因。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人性观念,存在不存在某种误区、偏差和扭曲——同属精神状态范畴里的毛病呢?他们应该认识到,所谓的dg“iso”,是中华文明的疮痍毒瘤,靠那种“名片”招徕的生意即使再兴隆、经济再发达,也被熏人的腐臭所笼罩,绝非人间正道。

去年五月底,中央电视台一位人气很高的“名嘴”说,“我们在人性上,由于yu望而导致的退步和混乱比其他国家更强烈,家庭不稳固比美国还甚。”。他以一句西班牙谚语——“应停下脚步等等灵魂的东西”,来表达中国社会在性方面跳得太快了、太远了的观点。对他这种议论人们怎么评价呢?中新网的网上调查结果是,92·5%的人认同这位“名嘴”的说法,说他“让我听到了一些本不能听到的声音”。反对者当然也有,不过仅为5·4%。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那位“名嘴”说的是实话、真话、良心话、公道话。说明他的话得民心、合民意。这也说明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在深存于民众骨子里!

我和我的几个曾经的学生认为,性行为和思考、运动、劳作一样,是人的基本功能之一。性生活和吃饭、穿衣、住房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对待性的态度应该这样:一是性生活不应该被贬低、被丑化,也不应该被吹捧、被美化,因为它本身是中性事物。只有性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行动的性质结合起来,才有罪与非罪、守德与缺德之分。人是超级生物,人的性行为应该与爱情相伴。爱情有崇高、平凡之分,性行为只有是否和蔼、是否成功之分。性爱是正当男女恋爱应该的走向,家庭生活必备的领域。爱情高尚与否取决于情而不取决于性。

卷七第十三节 回眸性观念演变步伐(3)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