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女国相12(1/1)

出了点异变的曲江宴终究还是完美落幕了。荣平的故事迅速被一众进士传遍了大街小巷。那红颜少女, 神情疏朗,言辞锋锐, 学识渊博,机变畅达,真乃世间少有的精彩人物,不少人纷纷感慨荣平身上有当年老宰辅的风范。

女皇陛下的心情倒是很不错,她回宫的路上连着看了荣平好几次。

荣平诧异的摸摸自己的脸:“难道我沾染了什么东西吗?”

女皇笑了:“这场热闹终究还是没白看, 我发现了个人才。”

荣平不说话,心道陈子良这样的,算什么人才, 陛下未免也太不挑食了。正想着, 女皇的手指再次出现在她额前,荣平下意识的想躲,但硬生生控制住了自己的条件反射,女皇的手指再次落在了她的额头上。轻轻一点……

“我是你呀。心思细腻,学问通达, 为人正直又静气。我还真想在前朝给你封个官儿做做, 只留在内廷,可惜了了。”

荣平垂首,谦逊的笑了笑。

“不过你有一点不好”

荣平忙请女皇指点。

女皇慢悠悠的道:“挑男人眼光太差。”

她话音刚落, 陪在旁边的林渺就嗤的笑了。荣平立即扭头看他,林渺摆摆手:“不好意思,我刚想起来我的母孔雀生蛋了。”

荣平:“……”

她低声道:“回陛下的话,当年他与臣相交时, 确实悟性极佳又勤奋刻苦,他得了我的书,又有三年时间学习,这次竟然还落了第,我也挺意外的。”

“求学求学,学问是要求的,所以同样一册书,借来的往往会比自有的看着有意思,而读书要花十年寒窗,也不是十年温床,若为了富贵而读书,那富贵后就不容易读进去了。朕可是赐了他一千金呢。”

荣平恍然,确实是这么个理。

不过落第举子这么多,也没见哪个跟他一样,闹出这么多故事的。女皇当日就觉得不对,后来派人索查,果然是那个老黄头搞的鬼。幸而荣平是把陈子良压下去了,若不然,只怕其他落第举子都会趁机闹事,他们的弹劾随后跟上,那就是荣平的改制不合理,以后就废用了。那可真是如了黄老头的意。

女皇生气了,她当即下了道旨意:“既然黄老病着,那就继续养病吧。”

从此让他退休了。

以往每次科举结束,士子往往会去答谢主考官,感谢知遇之恩,提携之情,拜见一下前辈,好为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可这次科举,那么多寒门子弟因为她的忽然改制而中举,她非但不趁此拉拢人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还把自己隐形了起来,将所有的功德荣耀全都交给了女皇。

女皇对荣平这种低调非常满意,考虑着老黄的职位既然空出来了,要不干脆把荣平放到前朝去?

眼下她声名远播,刚好是个机会。只是能不能站稳了,还得看她的本事。

很快,机会就来了。

——

皇朝边境有个部族小国,兵强马壮,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时不时就派兵掳掠,皇朝每年都派大量军队驻守,边疆得战士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打断他们的进攻,可常年累月下来,军费开支靡剧,伤亡惨重。

这天边疆来报,说对方又强兵犯境,女皇当即派遣将领带兵抵挡,但往年牵头的将领这次却撂挑子了,宣称自己身体不大好,不堪任用。

女皇闻言大怒:“他哪里身体不好了,昨天晚上才刚睡了他第十三房小妾。”

一众人跪在地上,噤若寒蝉。女皇却又冷笑:“说什么身体不舒服,我看是心里不舒服,不就是科考推举改制让他们不高兴了嘛,这是要逼着我收回成命呢。”

荣平闻言跪在地上垂下了头。在她声震京城之后,女皇顺理成章的把她派到礼部,接管了科考大事,而且其他官员推举的孝廉之类人才也会送到她那里,让她把把关。这是女皇对她能力肯定,操守的信任,大家都知道她简在帝心,一言九鼎,但也有不少人因此衔恨于她。荣平心道她担忧的一幕还是发生了……边疆安慰至关重要,现在又军情如火,即便是为了搪塞敷衍那些勋旧,女皇也要把她暂且打压下去了。

我会被放到哪里呢……荣平脑子里冒出一句不怎么合乎时宜的诗:“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正想着,脖子一凉,荣平浑身一抖,这才发现是女皇戴着长长护甲的手指轻轻抚过她的脖子,然后强迫她抬起了头。

“看着朕”

荣平不动声色的平复着呼吸,尽量让自己显得镇定。

“你猜朕在想什么?”

荣平:嘤……我不想猜。

“当年先帝在时,时常说一句话,受国之垢乃为社稷主,受国不详,乃为天下王。朕早已体会到了。但朕也早已告诉自己,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可限也。你知道你跟父亲差在了哪里吗?你有宰相之才,却无宰相之器。”

荣平大惊,俯身请命,顷刻间脊背一层冷汗:“臣,多谢陛下指点。”

“起来吧。”

荣平敛袖站起,却听女皇道:“这么多年,那部落年年犯边,朕就不得不用先帝在时那帮勋旧进行压制,因为他们久经沙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击退那帮悍贼。敌寇大将图骨墨骁勇强悍,也只有他们才能抵挡,他们凭借这件事跟朕板杆子也不是一回两回了。那这次,朕还偏不依了。”

荣平心念电转:“回陛下,那既然战争带不来和平,我们就用和平来换和平。”

“议和?”

女皇的脸色变得不大好看。她登基以来,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现在的国家没有先帝在时好,先帝在时,对外素来采用强硬政策,这会儿忽然议和,必然伤害她的政声。

“陛下,上兵者伐谋,臣的意思并非妥协以求安稳,而是不战屈人之兵。”

“详细说来。”

“臣这两日也查访过,图骨墨是能征善战,但他毕竟是臣子,再强悍的臣子也无法自行决断和与战,他头上还有一个君。我们多年杀伐劳民伤财,对方蕞尔小国,更经不起折腾。他们掳掠是为了财宝,我们就直接把财宝献给部落的王。只要王有议和之心,那图骨墨再善战也没有用。而他本性好战,若不听号令,必然再次于边疆生事,边民流血,王上疑心,他就会自寻死路。”

荣平叩首:“既然派兵压制是扬汤止沸,那我们就釜底抽薪。”

女皇鼓掌:“说得对嘛,这才像个样子。”

荣平看着女皇恍然大悟,她早有这个想法了,只是自己不好说,所以要让荣平来说。

“那你看议和的人选呢?”

荣平张了张嘴,“臣愿请命”

女皇这才满意的笑了。

荣平奉诏出宫当了安边宣抚使,她捧着圣旨不由得心生感慨:平生走这最远的路,就是女皇的套路。

而朝堂中已经炸锅了。不打了嘛?真的不打了。要议和?我们皇朝建立这么久了,从来没做过这么憋屈的事,当初万千健儿的血不是白流了?皇朝的威名这就堕落了?!还有这荣平怎么会做宣抚使?扳着指头往前数,皇朝好几个宰相都有过外事履历,外能安一方边界,内能参谋国事辅弼国君者,可谓相。

女皇这用意,有点引入遐想啊?

荣平在异邦一呆就是半年,她陈述了皇朝的诚意,并跟对方的王细述了他打仗的代价,还有边境人民对和平的期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方终于动心。

她接连不断送上珍宝游说包括王室在内的众多高层,使他们坚定和平信念,而图骨墨却抗命不尊,多次在边疆挑衅滋事,久而久之,兵民生恨,怨声载道。大王弃而杀之。

从此皇朝进可攻退可守,边境无忧,以和平换和平,计成。当初的非议早已无声消弭,万民欢歌以谢太平。

她再次归来,女皇升殿迎接,表彰其功勋,调其入省,很快,就封其为相。

——

荣府大宅,宾客盈门,华盖如织,大家都来恭贺刚上位的女宰相。

荣平身穿红袍,头戴官花,对镜自照,自我感觉良好。这时却见身后呼啦啦一物飞过,扭头一看却是林渺的母孔雀飞到她这院子里来了。

那绿冠大鸡一样的短尾孔雀正在跟自家大鹅争食,于是荣平赶紧看着免得它跟大鹅打架。

啧,既不善舞又不能歌,就会混吃混喝。

要你何用?

后又三年大开科举,荣平被女皇钦点为主考官,她带领同僚进入贡院。紫案香暖,窗明几净,年轻的女官站在走廊上俯瞰院中考生鱼贯而入。

陈子良回家以后,沉寂多时,终究不甘寂寞,他改了个名字,又跑到别的州府买房置地获得资格,偷偷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好不容易过关,却在贡院里一仰头看到那么熟悉的身影,赭红莹润,光彩照人,恰似天边那抹朝霞。

主考官竟然是荣平?

陈子良只觉五雷轰顶,胸口一闷,眼前一黑,啪唧一下晕在地上。

荣平忽见起了骚乱,急忙派人去询问状况,稳定秩序,结果一回头又看到林渺在笑。

“林大人?”我怎么觉得你这笑有点不厚道呢?幸灾乐祸的情绪还能再明显点嘛。

林渺轻咳一声:“不好意思,我刚想起来我的母孔雀孵出崽崽了。”

荣平闻言,双眼一亮,凑过去悄声问:“你说的那个崽崽,它可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