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十一章(1/1)

“福气?”曹望瞪大眼睛, 像听见笑话一样, 气了个仰倒,“狗屁的福气!就他?就姬英那个鸟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

夏真真默了默,道:“曹世子慎言。”事及太子, 这话不好在她面前讲的。

“哎, 我……”曹望被慎言两个字堵得一口气闷在胸口,折扇啪一下拍在桌面上, 反手支了个下巴斜靠在茶桌上,一副我懒得和你说的样子,一脸嫌弃道:“林四,你这样的,我跟你说不明白。”

“我这样的?我哪样的?”夏真真好奇的问了句。

曹望上上下下扫了她一眼, 摇着头,声音从鼻子里哼出来,又翘了嘴角, 带着三分认真七分随意,道:“你这样的, 不曾涉世, 天真烂漫,最多有一点儿坏心眼儿。”

“看人长得不错的你就觉得是个好的,人家表面上对你好一些,你也觉得对方不错, 嗯, 你这样的小姑娘, ”他咂了咂嘴,“从小一直困在后宅,看问题就欠了点儿火候,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来龙去脉,我现在和你说不明白,得,你也不用明白,你只要知道本公子今儿做的都是对你好就成了。”

曹望说话的语气,一副得高望重的前辈指点初出茅庐小辈的架势,让夏真真听得好笑。

她又不是真的九岁小姑娘,真实年纪说不定赶曹望一个半还多,又生长在那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空和时代,再骇人听闻的事儿,也听多了看多了麻木了,又有什么不明白的?

曹望说她说得头头是道,但他眼睛里看见的她,何尝不是一个表面?说到底,有几个人能看穿另一个的伪装。

就如曹望,他今天的举动也很超乎她对他的认识,给她的感觉和前两次大不一样,可要说清楚他哪里不一样了,她又说不出来。

但无论如何,他话里话外流露的好意,她不会误会就是了。

这份好意她心领了,但面儿上,夏真真只能敬谢不敏。

她不需要别人帮她把事情都兜着,别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她兜了,她总得弄清楚今天在杨家闹的是哪一出,才好防备人家的后手不是。

“既然曹世子和我说不明白,那我就不在这儿耽误曹世子的时间了。”她笑眯眯起身,福了一礼道:“这儿的茶点不错,曹世子慢用,小女先告辞了。”作势就要走。

曹望立马跳起来,叫道:“哎哎哎,你这人,你怎么这么急性呢!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别走,别走,林四你坐下,我慢慢说,说到你明白为止!”他话都没开始说呢,林四怎么这样啊!

夏真真回头看他,小脸儿上闪过犹疑,“真能说得我明白?”

曹望点头如捣蒜,“能,一定能!”

夏真真方才满意的坐了回去,捻了块红豆糕放进嘴里,一副等着听故事的神情。

曹望赶紧跟着重新坐稳,既觉得面前这小姑娘蔫坏蔫坏的可恨,又觉得像林四这样好看极了的小姑娘,就该是这么个蔫坏任性的性子。

说起来,还是法安寺第一次见面时,夏真真给曹望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他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她这种蔫怪的性子,还就吃她这一套。

曹望清了清喉咙,想着从哪里说比较合适。

“今天这事儿,表面上看着简单,就是你去了一趟杨家,太子也去杨家,你们两个恰巧在杨家碰上了,任谁知道了,也不能说什么。”曹望眼睛微眯又舒开,“但实际上说来话长,背后扯着不少人的利益,当然,全都是不可说……”

他讪笑,“按理儿,这事不该你知道,我也不能和你说得太清楚,是吧。”

夏真真一阵无语,她能说什么,合适不合适,能不能说,他都说了这么多了。

她只能斜着看向曹望,不带好气地说道:“曹世子说的对。”

“咳,说得直白点儿,林四,太子今天就是奔着你才去的杨家。”大概曹望也觉得自己说话遮遮掩掩地不怎么地道,撇开那些不能说的,他把后一句话说得相当干脆明了,“姬英大概是想要纳你为他的太子妃。”

夏真真心一沉,心道果然如此,就算时间提前了,这个主线剧情还在。mmd。

“我?”

她假作一副不明白的神情,伸手指着自己,张了张口,又沉默了一会儿,才一脸惊喜中带着不解道:“太子好好的,怎么会注意到我?”

曹望顿了顿,道:“自然有人会和他提起。”

夏真真呆了呆,又像是在思索什么的样子,忽然话锋陡转,道:“若能当上太子妃,固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是,我与太子的年龄并不相配啊,他……若要我做太子妃,他可要等上好几年呢。”

剧情提前了,总有些漏子可以给她钻吧。

“是啊……咦,对啊!”曹望先是不自觉地点头,反应过来后,眼睛猛地一亮,差点又跳起来,“林四,你的年纪不行啊!哎哟,我怎么没早一点想到!哈哈,差点儿给他绕进去!”他一高兴,又笑出三分猥琐,“林四你说的太对了,他等不起你!”

夏真真暗暗舒了口气。

等不起最好。

*

陆敬亭在家中已经担心了两天。

镇国将军府那边,他是偷偷的去了消息,但宋行武回京的事儿,牵扯的太大,皇帝又上了心,宫里的口风捂的很紧,到现在都没人知道宋行武醒了没有。

就是镇国将军府里,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来,涉及前方军务,宋老太君也不便出面。

陆蘅之推了书房的门进来,看见的就是眉头紧紧拧在一起,在房内来回踱步焦躁不安的兵部侍郎大人。

“二叔找我?”

“进来说话。”

陆敬亭将陆蘅之拉进书房,关了房门,面色凝重道:“蘅之,你可有宋小将军的消息?”

陆蘅之面色平静道:“他已经醒了。”

陆敬亭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又紧张起来,“你怎么知道的?谁告诉你的?”

“有个认识的人,认识太医院里的太医。”陆蘅之道:“那个太医,正好负责救治宋行武。”

“那就好,醒了就好。”陆敬亭放下一半的心来,心口还提着另一件事情,“那……”

“该说的,宋行武都说了。”陆蘅之面色也不轻松,“这事知道的没有几个,除了龙椅上的那位,就是几个各有渠道的朝中大臣知道。”

陆敬亭一抬眉,“李松恺那儿这两天没有动静,不过我估计沈家的人就要动手了。”

毕竟,李松恺这些年一直为沈家人做事,他知道得太多了,这次事情闹得这么大,谁都救不了他,沈家不会对他放心的,沈家信的,是不说话的死人。

陆蘅之垂了漆黑的眸子:“二叔放心,那位既然说了要三司会审,这事就不会轻易让沈家得逞。”

扮猪吃老虎的事情,那位可真没少做。

陆敬亭沉默片刻,还是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林家那位老太爷,不简单,昨儿个我在太英殿瞧着他和那位之间,关系似乎不太一般。”

陆蘅之眉头动了动,视线落在陆敬亭身上,道:“不一般?怎么个不一般法?”

“表面上倒没有什么能让人起疑的,但我总觉得,那位,对林家老太爷信任颇多。”陆敬亭回想着当日太英殿里的情形。

“沈家这几十年深得帝心,连出了两任皇后,一个是沈玉的妹妹,一个是他的女儿,沈玉又任着大将军一职,把持朝政多年,独断专行惯了,任何人都不放在他眼里。昨日,沈玉和姜雁鸿为着宋小将军的事情各持一词,久久争执不下,后来是林文瀚出面调的停,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陆敬亭道:“姜雁鸿虽是内阁三相之一,但他这个相爷的分量,在沈玉这位国舅兼国丈面前,还是不够看的,从来也没有讨过什么便宜,姜雁鸿行事素来圆滑至极,没有十分把握的事情不轻易做,昨日却偏要出头与沈玉力争,这点说不通,这是其一。”

“再有,沈玉一心要从宫里带走宋小将军,姜雁鸿拦他不住,怎么换了林文瀚出面,和了一手稀泥,就把人给保下来了?就算林文瀚是正一品的内阁首辅好了,这官职难道在沈玉面前有用?沈玉会给他面子?这点也说不通,这是其二。我思来想去,姜雁鸿和林文瀚联手是肯定的,但若没有那位在背后暗中支持,他们两个在沈玉面前怕也讨不到好。”

陆蘅之面上闪过嗤笑,“沈玉会负气离开太英殿,自然也是因为他看出了里头的猫腻。那位既有心要留下宋行武,不过是借了林文瀚和姜雁鸿的手用一用罢了。”

“那……”

陆蘅之摆手,道:“二叔暂且什么都不用做,宋行武那边,自然有人会出面保他,镇国将军府,并非虚名。”

陆敬亭心头一亮,随后语重心长道:“好,这件事情我就不插手了,你心中有数就行。宋大将军远在关外御敌,宋行武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他绝对不能出事。这件事你千万要仔细盯着,一个不慎,说不得会危极大乾三百年的祖宗基业……战祸若起,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陆蘅之移开目光,道:“二叔的话,蘅之谨记在心。”

陆蘅之走出陆侍郎的书房,才出了外头的游廊,远远地,就看见脊背挺得笔直的陆侯爷正一步一步朝他走过来。

他侧身站定,抬手行礼,规矩道:“儿子见过父亲。”

陆侯爷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停步,面上不悲不喜,道:“这几日不见你,去了哪里?”

陆蘅之目光淡然,倒没有隐瞒行踪的意思,道:“听说金极城里避暑庄子里头的荷花开得甚好,儿子去了金极城几日。”

“没和你母亲说一声?”

陆蘅之敛了眉目,“儿子走前去母亲院子里问安,祝嬷嬷说母亲需要静养,不方便去打搅她,儿子想着和二叔说一声也行,就没和祝嬷嬷交待去向。”

陆侯爷皱起眉头,厉声道:“交待?你需要和一个下人交待什么?胡闹!你身为长恩侯世子,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和府里的下人交待,听清楚了!”

陆蘅之道:“多谢父亲教导,儿子受教了。”

陆侯爷哼了一声,面色稍霁,“你自去忙吧,我有事找你二叔。”

“是。”

陆蘅之目送陆侯爷背影远去,招手叫过单迟道:“去打听一下,看看侯爷是从什么地方回来的。”

单迟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