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1)

薛宝钗的话一出, 梓莘还未曾回答,却见薛王氏依然下跪。梓莘转头,身边两个伶俐丫头已然一边一个扶起了薛王氏,只听她言,

“姐儿所出狂言,还望郡主见谅。着实是这孩子一心上进。我本想着若是在京里落脚了,也要寻一个女红上头的好老师。只是论起女学……”

薛王氏欲言又止,瞧着薛宝钗,眼里忽的浮起了泪水,

“这官中女学我家老爷也着人打听了,皇商听着虽好, 却是染了一个商字, 平白的连累姐儿,想要一个名额也是难上加难。我昔日在闺中, 本以为也是学些女子应有便好,可是如今上头对女子……”

“妹妹这说的都是什么!”王氏骤然打断了薛王氏之言, “如今各处女学盛行, 也是告诉咱女子应学的也不该只有管家理事针黹女红。要一个女学的名额也是不难, 何必非要盯着官学。”

薛王氏瞧了王氏, 想着两人之约,脸上便摆出了些许委屈之色, 嘴里却是说道,

“妾身也知我们这种人家出生着实不配与姐儿一同处着, 可想着姐儿不能因是皇商之女就耽误了前程。”

王氏还欲说话, 却听那贾母轻笑,“好了,老二家的。都是做母亲的,哪个不是一心为了儿女,若是你易地而处也是一样的。亲家姨奶奶也不必见外。如今上面重视皇商大伙也是知道。我一个老婆子天天在二门内待着,也是知道这个。再者若不是有你们,成天的哪里有新鲜物件进府。又都是自家亲戚,还说什么配不配的话。实在见外。”

薛王氏顿时脸色不好看,可还是打起了笑容,“老太太说的极是。也是妾身心急乱言,这是索性是在老太太面前。若是旁人还不知会如何拿去作伐。老爷的生意多少人乌鸡眼一样盯着。妾身以后定然当心。”

贾母笑着点了点头,转脸瞧向了梓莘,倒是一句不说。王氏也跟着贾母拿眼瞧着梓莘。梓莘细细看着宝钗,若是按书中记载,她年长宝玉一岁,如今也是有八岁了。一张团团的圆脸白皙如盘,眼眉生的确实有几分元春的模样,与其余三春比起,到底要美上三分,举手投足也是有了几分日后的模样。

“伯母,元春也想要为妹妹说几句话。”元春款款站起,慢慢走到宝钗面前执起她的手,走到梓莘跟前,“这个妹妹虽是我今日第一次见,却也喜欢的紧。妹妹举止大方,虽不大讲话却也瞧着是姨母精心教导的。元春得了家里好处,有兴陪着几位郡主在官学里待了些时日,素日虽不语那些平民女子交往甚多,却也只她们不易。只是人单轻微帮不了她们什么。如今瞧着自己家也有个妹妹,不免心里有些难过。所以还请伯母给妹妹一个机会。”

这些年梓莘与元春见面时日着实不多,今日瞧了心中倒有几分说不出的意味。梓莘笑道,

“母亲说的是,都是自家亲戚,哪里有什么配不配的。再者这官中女学也是不计这商不商的。好先生难求。姐儿若是有了心思,我哪有拦着不允的。许我几日与先生说了,姐儿来府里读书便是。”

宝钗惊喜连忙就要下跪,却是被梓莘身边的丫头拦住了,梓莘瞧着宝钗身边元春,她的嘴角浮起了似有若无之笑。再想着她的年纪,不由感慨她也不知会花落何处。这厢才想着,那头又传来了贾母声音,

“这日日跑来跑去姐也怪累的。若是亲家姨奶奶放心。过些时日送姐过来住便是,跟着她们姐妹几个一处待着,一同上下学也好有个照应。”

王氏,薛王氏脸上一滞,还是那元春轻轻击掌,赞道,“老祖宗说的极是。”

王氏本意宝钗若是捞不到一处院子,也要与那黛玉同住,怎得如今贾母发言,她也不好多说。那几个到底是她的庶女。想着她便去瞧梓莘。

梓莘微愣随即想要大笑,却是生生憋住,只是对着贾微微欠身,“母亲说的极是,也是我思虑不周。若是亲家姨太太放心咱家。几个姐儿住一起自然是顶好的。”

宝钗还在发愣却觉元春碰了碰她,她立即展了笑颜,“多谢伯母垂爱。宝钗感激不尽。”

贾母满意笑了笑,对着元春道,“你带你妹妹出去逛逛,等你几妹妹们也该下学了,也认识认识。亲家姨太太,我瞧着今日这宝钗便不要走了。这头什么都不缺,她用惯东西,用惯的人,你差人送来便是。”

薛王氏已从刚刚震惊中回神,哪怕不满也不好宣之于口,只得笑道,“是是是,全都依着老太太的。”

贾元春对着贾母梓莘见了礼,便牵着宝钗出了贾母住所,吩咐了贴身丫头,二人在廊下站着,元春轻笑道,

“妹妹稍等,她们去安排滑竿。从我们这里去芷园虽无需出二门也有不少路。夏日里我们便是坐滑竿进出的。”

薛宝钗点头腼腆的笑着。目光到时打量起贾母小院,对于贾家许多事儿都是父亲对她亲自提起。可是如今瞧着又似是许多不同,耳边又响起了元春的声音,

“其实若是妹妹求一求伯母,给一个官学名额也是顶好的。”

薛宝钗转头看向身边女子,她有着几分跟自己想象之处,也是通体却是她无法比拟的贵气。薛宝钗心生羡慕,又想到她方才提醒自己,才想要感谢,只听那元春放低了声音道,

“妹妹,既然已是安排了你的住所,我就不带你去我那儿小坐了。如今迎春三人住着蓼风轩,倒是有些远离贾璎与我姑母的女儿林黛玉各自的院子。”

薛宝钗当然知道谁是贾璎何人又是林黛玉,她点了点头,细细琢磨着元春的表情。又想到父亲对她提及这府里两房之间的往事,心里倒是有了几分了然。她再瞧元春的时候,心里倒是没了几分敬畏。她想了想,还是咬住了舌头,不吐一言。

元春等着宝钗发货,如今见她闷葫芦的样子,倒是起了几分高看的心思。她想着王氏的盘算,又想起素日里宝玉的种种,再看宝钗时眼里倒是多了几分亲近。此时,滑竿已然备齐,两人在各自贴身丫头搀扶下上了滑竿。两人一路往芷园去了。

薛宝钗虽是生为女儿身,也是深得薛盛的看重,薛盛时常感慨若是膝下儿子女儿换个个儿便是心满意足,在无所求了。也是因为如此,打宝钗小时候便是亲自教导。宝钗五岁之前,薛盛更是但凡可以便是时时带宝钗在身边,去哪里都不会忘了她。宝钗跟着也是开了不少眼界。这两年她虽不曾好好请了先生,倒也日日不忘看书。着实也看遍了不少美景,可自从进入了芷园她还是倒吸了一口气,深深的明白这其中差异。皇上亲封的郡主到底不一样。想着她转过头,只是那一瞬,她还是瞧见了元春脸上闪过的不甘。

且说那薛王氏瞧见了时候差不多,便推说回去安排薛宝钗的进府的事情。老实说,事情远比她想的顺遂。虽只是与王氏几个庶女同住,但她也不好直直的指出。再是庶出,也是老国公的孙女,侯爷侄女。如此,贾母跟前也只剩了王氏与梓莘二人。贾母端起茶杯细细喝了口,不经意的说道,

“元春也是年纪不小,也该是定亲的时候。你们一个伯母,一个母亲的也不知道准备的如何了。”

王氏笑了,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说起这个,我这里倒有一桩喜事,这珠儿的婚事如今已有着落了,订的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本事想着我与那李夫人通气了才来回禀母亲,好定日子请了官媒上门提亲。母亲觉着我们请何人为媒才好?”

贾母放下茶盏,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着王氏道,“珠儿婚事有落甚好。珂儿与珠儿同岁,可有合适的人家了?”

“有劳母亲烦心。老爷的意思是带他们下场之后,珂儿有了功名在身也好说亲。哎,虽我是嫡母,珂儿也为人伶俐,可到底是庶出。老爷向来器重珂儿也是想要为他寻一门好亲事的。”王氏低头轻轻的叹着气,“也望着他们下场一举可考上功名。”

贾母点头,又瞧向梓莘,“你这儿,琛儿如何了?他的身份贵重,切不可轻视了去。我那些老姐妹时时问起,我这个当老祖宗也不知道如何说。”

梓莘紧了紧帕子,面上的笑意更深,“看母亲说的。琛儿是顶顶孝顺的。哪儿也不会忘记您。这才到了南边,已是安排人送了好些特产来,只是信件远比物件快些。算着日子也是这几天了,到时候,母亲也要让几家的老祖宗一起尝尝鲜。”

贾母紧盯着梓莘,眯起了眼睛,片刻又是展开笑颜,问道,“琏儿这次没与你们回来,在扬州切不要耽误了功课。虽他们姑父学问极好,可也是公务繁忙。若是耽误了,怕是不好,我瞧着不如回来跟着宝玉一起念书。”

梓莘执起帕子掩嘴而笑,“母亲,琏儿如今也十二了。宝玉比贾珞才大了一岁。两人年岁相差甚多,怎好一起读书。”

贾母愣住,随即哈哈笑了起来,“人老了这脑子转不过弯来,总觉着琏儿还是那小儿模样,也罢了……”

贾母敛色道,“倒是我还有一桩事儿,你们且一起听听。元儿今年十三,我朝却又不兴早婚,本该是定了亲,待到十八再嫁。可是这几日,齐国公的老夫人跟我提及,说是太子妃小月了。如今甚是伤心,想要各家寻些女儿去府里相伴。我想着倒是与宁府那头说说说,媛姐入太子府也是无所出,不如这个时候把元春送去太子,你们瞧着如何。”

梓莘微惊,这两年宁府安宁,郭氏康健,贾珍出息,两年前贾敬幼女贾媛选秀入了太子府。她还曾与贾赦笑言,换了一个未来的贵妃倒是不错。不想贾母居然存了这份心思。

王氏亦是瞠目,她虽想要元春有个好前程,也是想着王公贵族家做个嫡妻。如今太子妃心思难定,元春心高气傲,怎得又肯屈就。她微微一想,面上扯出笑容,

“怕是不好。那头的媛姐儿论辈分还要叫元春一声姑姑,怎可一起入了太子府。想必太子妃也是不愿的。”

贾母脸上笑意更深,瞧着王氏似是早有准备,

“你且放心。齐国公的老太太又怎的连这都不知道。也是那里面传出了话,太子妃可是细细查看了官学女子,一个个挑了的。如今咱们跟宁府虽是同宗,却是分的清清楚楚。这京城内那家不是盘根错节,若是连这个都要顾及,怕是谁家都不用嫁娶了。”

梓莘瞧着贾母,又看向王氏,定了定心,心底生出几分无奈来。

王氏思想向后,咬了咬牙,对着贾母俯身,“一切单凭母亲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