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1)

崇德十一年秋,对元庆帝而言,是个多事之秋,秦王之案尚未尘埃落定,就有宠妃母族上诉冤情。一时间,大魏举朝上下都在议论着发生在崇德八年的一桩冤案,闹得沸沸扬扬。

半月前,圣宠正隆的兰妃兄长周宗南,陈书上表为父伸冤,称三年前周顾两家卷入杜衡一案乃是被人构陷,请求皇帝彻查。

元庆帝听后大怒,立时命大理寺重申此案,务必在三月内查清一切来龙去脉,给出一个交代。

大理寺如今的寺丞是刚换任的廖子真,属程党一派。前任寺丞已因废太子案被贬,如今的廖子真一个月前才上任,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展官威的时候,因而,对查此案,大理寺上下可以说没有一丝怠慢,十分尽心尽力。

周宗南是有备而来,一应人证物证早提前备好,可以说帮廖子真省了不少事,他都不用翻查,只需验证真伪便是。

如果是换做废太子倒台以前,衙门或许还会因顾忌东宫势力而点到为止,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旧太子已经被废了,宫里的兰妃可正宠冠后宫着呢,周家若确有冤屈,大理寺也乐得做一回清正廉明的青天,替他们伸这个冤。

没想到,这一查,还真查出不少事儿来……

当年,周文昌与顾忠年正分任吏户两部的侍郎一职,杜衡收了钱,负责帮湖广的布政使刘广遮掩其盗卖官粮一事,这么一来二去,逐渐被时任杜衡下属的顾忠年察觉了不对。

顾忠年不是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性格,着手暗查起了此事,就在查证的过程中,他发现吏部竟也有人参与其中,所以他找到了自己在吏部任职的至交周文昌。

之后两人开始联手密查,不仅顺着线摸到了湖广那边,甚至写了密信给在湖广的旧友望其相助。

顾周二人的性子,是出了名的较真儿,不撞南墙不回头。废太子从周宗北手里得到这一消息后,正纠结着应该如何处理,要不要出手保住杜衡之时,那头杜衡就被人告发了。

在看到元庆帝对此案的重视后,废太子下了弃车保帅的决心,果断舍弃了刘广杜衡以保全自己。

顾周二人若只在京里扑腾,手不伸到湖广倒也罢了,可他们传信的旧友,偏偏是刘广手下的一位大员。此人并非发废太子的附庸,位置虽不算核心,但一个衙门里办事的,对刘广在京中有大靠山一事不是丝毫没有察觉的。

刘广以往没将身边这些下官放在眼里,是他胆大心宽,废太子可不敢轻易放过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谁知道此人拿到信后,会不会仗着京中有人带头,想凭借此事捞笔功劳。到时万一教他从刘广身上拽出什么与东宫有关的蛛丝马迹,废太子宰了所有人的心都有了!

特别是想到,这人是顾忠年周文昌这两个人死杠派的朋友,废太子就觉得自己一刻也不能忍了,直接连夜给两人造了伪证,诬告其与杜衡案的罪.臣牵扯不清,或均涉案。

虽说二人平日为官的作风也算有目共睹,但架不住‘罪证’搁在那儿了。

彼时,元庆帝深恨自己被这些朝臣蒙蔽,正在气头上,还以为他们也同杜衡之流沦为了一丘之貉,没有细查就先将所有涉案之人,统一关进了大牢。

但所谓的‘罪证’毕竟是造假造出来的,废太子心中没有底气,就怕哪日这二人被放出来后,会继续扒着刘广查个没完,索性想了个一了百了的狠招,叫二人永远闭嘴……

他们传信的人要死,他们二人,更要死!反正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扛不住狱中刑罚的大臣死在牢里,因杜衡案被关的人那么多,死两个也不算什么,只要手脚利索点,将二人伪装成受不住刑畏罪自尽的样子便是。

那时的东宫,在朝中各个大小官衙的爪牙不少,这种事想要办成也不算太难。

能不能做的天衣无缝,主要得看,元庆帝会不会把它当回事儿去查,从结果来看,废太子当时赌对了,元庆帝显然没有。别说顾周二人,就连刘广这个罪案祸首、堂堂湖广布政使司也只是死得不明不白。

杜衡案的开始与结束,可称得上虎头蛇尾,开局大刀阔斧,结局却是戛然而止。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这许多事儿,准确的说,如果不是废太子在储位之争中输掉了底盘,这个案子今日能不能翻,还是两说……

如今虽时隔几年,但当年杀害的二人的狱卒及诬告者还在,加上元庆帝的支持,这桩冤案终于还是翻了。

忠良蒙冤值得天下人道一声叹,二人当年的事迹开始在民间流传,顾周两家的风评也在一夜之间逆转,传闻中狐媚惑主的兰妃,也一下成了忍辱负重、为父申冤的佳人,与元庆帝之间的故事也扩散出了许多版本。

此案尘埃落定后,宫里传出旨意,授予顾周二府忠义牌匾,家眷归乡后,由国库出银,充做出抚恤金供养老人孩童,男丁皆可入书院继续求学,免收学费,成年男丁原本有功名有官职的,可重新入朝。

周家早被赦免回京,此次更多是种名誉上的翻身,而顾家就不同了,顾家的家眷如今还在北境流放之地,这一旨圣意带来的,是彻底的改变。

当初顾忠年出事时,他们这一支被族中革出了族谱,如今顾忠年翻案,族中第一时间派了人随行,前去北境迎接顾忠年的家眷。顾忠年无子,只顾延庭一个侄子,但忠良岂可无后?顾家族里已经盘算起了过继之事,顾延庭血脉虽更亲近,却是不可,因其生父也只他一个儿子,这种情况是不能过继的,所以最后只能是从旁支来选。

秋阳高照,道旁照水芙蓉开得妍丽,正如诗中所言,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城阳公主府上,堂厅中顾小楼正在与城阳坦白身份。

“真是难以想象,原来你是这般身世,胆子也真不小,你可知以流放之身逃窜,一旦被官府抓住,可是死罪!”城阳一边嗟叹,一边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女子心中百转千回。

顾小楼笑了,浅声接道:“从前隐瞒殿下,实属迫不得已,还望殿下见谅,只是民女还以为,对于民女过分胆大的这个毛病,殿下应当很是熟悉了的。”

城阳笑嗔一眼道:“不,本宫虽早有准备,但还是时常能被你惊到!听闻顾家人已在回来的路上,你今后有什么打算?要回顾府做回千金大小姐吗?”

“这正是小楼前来与殿下相商的缘由,下面这些话听起来虽像极了客套话,但每一句都是小楼道真心话。这两年里,得蒙公主殿下的信赖照顾,小楼做了很多自己从前想做却不能做的事,畅快开心的瞬间有很多,如果顾家没有翻案,能这样一直留在公主府中何尝不是小楼之幸呢?

可那是小楼身无牵绊心无挂碍的时候,如今,顾家归宗,有几百双几千双眼睛在盯着顾家上下,这时候,我若继续留在公主府上,不论是对公主、还是对顾家,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而只能在此向公主殿下告罪请辞,至于今后何去何从,小楼还尚未想好??????”

“教你这一说,本宫还真有几分舍不得了!”

“殿下若不嫌烦,小楼会常回来看殿下的。”

“哎哎哎,先别说了,反正顾家还得在路上走几个月才能回来呢,这段时间你就先在本宫府上呆着。”

“好。”

这本也是应有之意,有两年的看顾之情在,顾小楼若前脚道别、后脚就告辞了,实在有些不地道,要走也不急在这几个月。况且,城阳如此说,也是给她面子,到底何时走何时留也不是一语就定死了的。

至于接下来的打算,她并不是真的没有规划。只不过,要她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这辈子是注定没可能了,公孙绩那里她日后也会坚持去的。

她之所以离开公主府,固然与顾家归来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实则是,成王在储位之争中的赢面太小了……

大魏需要的是更英明更强势的君主,崔氏对成王的影响太大了,可以想见,今后若真是成王登上了帝位,那世家绝对会卷土重来,元庆帝这一生的心血很有可能毁于一旦,作为一国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元庆帝不可能容忍将来出现这样的结果!

所以,除非成王选择造.反,否则,他是不会有机会登上大宝的,因为今上是不会选一个可能推翻自己半生成就的儿子,来做皇位继承人的,他可是育有十二位皇子,不存在别无选择。

加之成王此前去江北治水时,为搜集废太子勾结刘广的罪证,故意拖延救灾时间,实在有违元庆帝的爱民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