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1)

“回父皇,此信乃蓝文道之妻在其入狱后托人递交给儿臣的,这也是蓝文道早先交代给她的。

据蓝家人所称,蓝文道表面上虽在为庶人箴办事,但实际上早与六弟暗通款曲。

此前他因受了庶人箴的牵连下狱,本指着六弟能出手搭救,最后却只得了一番虚应。

蓝家人见此事迟迟无果,便知不能再指望六弟,他们之所以会找上儿臣,则是因蓝文道知晓儿臣撞见过六弟与路思明的事儿。

他调入京城后,便一直暗中与六弟接触,在他出事前不久,六弟曾叫他利用都察院的职务之便调查过儿臣,好找出儿臣这些年来行事的不妥之处!

据蓝文道所言,因他知晓儿臣不仅一向少涉朝事,与六弟之间也素无不和,所以他应下此事之初,心中是有不解的,之后就多留意了几分。

没想到竟是发现,六弟的人早在暗中翻查起了本王三年前的行踪,而时间正好又同路思明出事儿的日子对上了,几番推测查证之下,便教他窥得了前后因果。

于是,在眼见六弟那边没了指望后,他的家人就利用这个消息想来卖儿臣一个人情。

儿臣本欲彻查清楚后再上禀父皇,没想到有人连这个机会也不给儿臣,而今,儿臣只能将一切如实禀报父皇,以求父皇查明真相,为儿臣做主!”

韩王一番慷慨陈词,直说得在场众人脸色变了又变。

要知,蓝文道此前可是被打成了废太子一党的,如果他背后当真是受了秦王指使,那秦王的用心,可就险恶了……

只是,韩王这一击能有多重的力道,还要看他呈上去的那封信里写了些什么?究竟够不够捶死秦王?

一阵沉寂后,只见元庆帝双目直直注视着秦王的方向,缓缓道:“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一旁秦王早在韩王说话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插嘴了,此时立刻接道:

“父皇,儿臣冤枉! 儿臣几年前确与蓝文道通过几封信,但那是因,他欲投东宫无门辗转求到了儿臣这里,希望儿臣为他帮忙引荐。后见其政绩官声不错,儿臣便应下了,这件事东宫也是知道的!”

“哦?只是替他引荐吗?这封信里的内容可不止如此……你拿着好好看看!”

说罢,竟是将信直接扔到了秦王脚下,一时间,账内纸页四散,分作数片落下。秦王俯身将信捡起,读着读着就变了眼神……

“怎么,这信里笔迹难道不是你的?”

“父皇,儿臣没有写过这封信! 定是有人故意模仿了儿臣的笔迹,意欲栽赃,求父皇明查! ”

“哦,原来还真不是你的……”元庆帝语气淡淡,却叫人听出了几丝讽刺的意味。

秦王愣了一下,突然就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因为以他活了二十五年的经验来看,元庆帝的发怒不是如雷霆风雨,反之,他越是生气面上就越平静。这一刻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样的元庆帝才是最可怕的,他上一次废太子时,露出的就是这样的神情??????

“传朕旨意,皇四子秦王,暂交与宗人府收押,回京后再予处置。”宗人府掌管皇族宗室内务,能进到这里的皇家子弟,都是犯了大错的,元庆帝此言一出,便意味着韩王的话他已信了大半。

秦王闻言,心下一片冰凉,再未出言半句,一旁众人则是大惊,任谁都没有想到,平日一向还算为元庆帝所喜的秦王,眨眼之间,就被以低调著称道韩王送进了宗人府!

但再一细想,却也无怪,谁叫秦王牵扯进了废太子勾结湖广大员一案??????

“都退下吧。”元庆帝的声音再次响起,似比方才多了一丝疲倦。

“是。”众皇子及唯一在场的公主城阳,纷纷异口同声地应道,陆续地撤出了营帐。

待众人离开后,天色已黑。

帐内,元庆帝闭着眼对一旁听了全程的戴九金道:“当年,朕的哥哥们一个个斗得死去活来,到头来却无一所剩,手足亲情丢了、皇位也没争到。人人只道朕是天降福星,得了天大的运气才坐到了这个位置,可他们都忘了先皇是什么人!

先皇一生,北击戎羌、对抗门阀,他的心里时刻装着的是天下!可朕的那些哥哥们,为争皇位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暗中勾连世族门阀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只有朕,既不笼络世族,亦不激进争位,众王治下,只有朕的封地是连年赋税增加、百姓生活和乐。他们都忘了,当年的大魏,需要的是能在一片乱象中找到平衡的人,而不是某一支势力的强盛!”

“先皇慧眼,陛下爱民如子,大魏能得陛下这样的君主,是百姓之幸!”

戴九金一开口,元庆帝的心立时就舒坦了几分。

这位能爬到司礼监最高位的戴大监,马屁从来不会拍到马腿上,他是元庆帝跟前的老人了,这宫里、这世上,还真没几个人比他了解元庆帝的,他深知,元庆帝每次一忆旧事,那接下来就是要动真格的了,秦王这次,怕是凶多吉少??????

“当初朕坐到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心中便想,今后定不能叫朕的儿子们如朕的兄弟们那般、不顾亲伦、不择手段!故而,老大一夭折,朕便早早定了老二做太子,可依然未能阻挡他们兄弟相杀!且一个比一个心野,竟瞒着朕做下了做下了那许多事儿,呵,真是个个都叫朕刮目相看!朕且瞧着,看看他们后面还有什么戏唱??????”

顾小楼等在帐中,却早已坐立难安,她一边急着想知道韩王的事儿是什么结果,一边担心着纳兰朝的伤??????

“公主殿下到!”

随着外面传报声响起,顾小楼立刻起身到门口相迎,城阳这次出行塞外,不方便带男子在身边,所以府中门客只带了顾小楼一个,遇事自然也是先同她商量。

“见过殿下。”

“起来罢,进去说。”

城阳脸色凝重,步伐也有些急促,先是十分惊慌。

进帐后,还未等顾小楼出言相问,城阳便像竹筒倒豆子般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本宫现在真的看不懂了,藏在幕后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六哥做的那些事儿倒是像,但幕后人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被打倒?可如果是四哥,本宫实在难以想象,他一向少涉政事,是如何一步步攒起那么大的势力?”

“殿下,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想错方向了……”

“嗯?什么意思?”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幕后人是一个人,但也许并非如此呢?”

顾小楼话音落下,城阳的心突然就跟着砰地跳了一下,随即紧张地问道:“何出此言?”

“就我们知道的,幕后人一共做了三件事,第一,在西北勾结冯炳万胡惟炎等人;第二,引导成王殿下在湖广查废太子勾结前布政使刘广一案;第三,东宫倒台后,利用崔氏侵扰百姓之事加陷成王殿下……

先从第二件事说起,就连同样与刘广勾结在一处的杜衡,都不清楚太子也参与其中,可见此事有多机密,如果秦王利用甚至引导废太子为真,那他多年来蛰伏在废太子身边,必定居心不良。有了扳倒东宫的动机,那他就是嫌疑最大的人,因为他既知悉内情、又不方便亲自出手……

至于第三件事,嫌疑者太多,秦王倒也不是没有可能,但第一件事就很难通说了!

毕竟路思明也好、蓝文道也好,三年前都是四品以下的小官,秦王能笼络到他们还可说不足为奇,但像冯炳万这样的二品封疆大员,在朝中是有自己派系的,秦王要说动他必得有人从中牵线,且牵线的人分量还不能小,这样的人怕得往内阁里去找了!

内阁之重不需多言,如果秦王真有这么大势力,那整个朝野岂不有一半儿都是他的人了?废太子权势最盛时,也都没有这么厉害,秦王一个外邦番妃所育的皇子,真能比位居嫡长的东宫太子还得人心吗?”

城阳闻言,不由自主地跟着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丽妃是高丽来的,秦王是她的儿子,就注定不可能得到太多朝臣的支持……”

“秦王之前笼络的那些人,对他也未必是真心的,不然怎么会前有路思明被伤失忆、后有蓝文道转投韩王?”

顾小楼之前也怀疑过秦王,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她总觉着以秦王的血统,是不可能积聚起这么大能量、获得这么多助力的。

说到这儿,只听城阳又道:“那叫你看,韩王有可能是幕后力量中的一支吗?他真是出于保命才揭发秦王的吗?”

“此事小楼尚不敢轻下定论,只是觉得,韩王殿下的秘密未免太多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