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万字章(1/1)

慈母之心

陈氏静静坐在那,一边的笸箩里一双缝得精致的小小软鞋,她捧着肚子,听着施老娘说着二女儿的亲事,一时也说不清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阿叶的亲事,她不喜卫家,闹了一场,结果两头没有落下好,婆母生气,女儿也没承她的情。

到了萁娘这,施老娘一反一意孤行独断行事,坐那好声好气与他们夫妇商议。可是,江家……除却有些不足,却是蒸蒸日上,今日还能由人挑拣,他日怕是提鞋都不配,她实在没那个底气和胆量说句不好。

江石她也是知晓的,身强力壮,生就好相貌,虽比萁娘大几岁,却也还算相当。她嗫呶半天,好像有诸多不足处,要挑又挑不出一样,待这般欢喜应下,心下又有些不足,一点连她自己都不明了的难堪。

除此,她另有一分顾虑,她娘家那边他兄长因着侄儿的婚事,心气正不顺,来家中发了好一通。陈氏一想到这,长长的秀眉绞成一团。

原先她想着将叶娘许给侄儿,谁知婆母不愿,另许了卫家,她为此有些心虚气短,好些时候不敢回娘家,怕落娘家的埋怨,待到采桑时自家没一个人去帮忙,又落一分不好。她娘亲黄氏也对她生出许多不满,听了她大嫂几耳朵不阴不阳的讥诮。

黄氏是个藏不住话的,憋了气无可发泄,提了鲜果母鸡去看大女儿时,难免抱怨几句。

陈大娘子日日手压针线,瘦肩扛着家中重担,人早衰,发早白,犹如一截枯木,也只一双眼睛还有鲜活气。她麻木地听着母亲的抱怨,抱怨两个儿媳多事,抱怨孙男孙女吵闹,抱怨陈父不理俗事,又抱怨小女儿不识自家的苦心,竟然不应和孙儿与外孙女的亲事,反许给同村孤家。

陈大娘死鱼的眼,转了一下眼珠子,看着端了茶碗进来的女儿,一捧死灰里忽然迸出点点星火,她扯着一个僵硬的笑,讨好地,卑微地,又不容拒绝地道:“我家贞娘与叶娘年岁仿佛呢,三妹妹不愿嫁女,我却是愿意同长兄家亲上加亲。”

黄氏愣怔在,心下并不愿意,自己这个外孙女也是好的,女婿家却不怎么样,大女婿人到中年还在发白日梦,家中抠抠索索,子女教得也是抠抠索索,出去都不敢拿正眼瞧人。

陈大娘子见黄氏不吭声,又道:“三妹妹的女儿是娘的外孙女儿,我生得女儿莫非不是?”

黄氏瞪她:“一样都是外孙女儿,哪里不一样,只你多心。”

陈大娘子却是个咬住不松口的,多年辛劳,好似全身上下只一双手还是灵活的,眼是的木的,舌是拙的,人也是钝的,说出的话总不中听,她道:“哪里有一样的,十个手指有长短,儿子比女儿更值钱,这个女儿又不比那个女儿值钱,那个外孙女儿又比这个招人疼爱。我家贞娘,还比叶娘大一岁呢。阿娘既有好事,怎不想想我家贞娘?”

黄氏软下声,道:“你大侄儿的婚事,又不是我说了算,叶娘也是你兄嫂先相中的。眼下不是也没成?”

陈大娘子的抬起头,手上仍自发卷着线,定定道:“既没成,那就将贞娘定给我大侄儿,娘亲不也盼着亲上加亲?我家夫郎是读书人,说起来,贞娘也是读书人家养出的小娘子,清贵着呢。”

黄氏一口侄回嗓子里,觉得和自家大女儿实在说不了话,大女婿算哪门子的读书人,还清贵,清倒有,屁个贵。

陈大娘子却不罢休,非要逼着黄氏应下,又道:“娘亲又不要亲上加亲了?我家贞娘不中你意?”

黄氏无法,动动屁股,道:“我总要问问你兄嫂。”

陈大娘子又幽幽一口气:“当初阿爹阿娘将我许人时,倒没问过我愿不愿呢。”看看昏暗的草屋,顶漏墙斜,想想米缸,空空如也,被褥床铺处处都灰扑扑的,发着霉,要坏不坏,只她的女儿是鲜活的……“愿不愿的,也半辈子多了,又如何!”

黄氏半天不敢接话,自己这个大女儿确实过得苦,长叹一口气:“大囡,纵你逼娘认下亲,你兄嫂不认,贞娘便是嫁进门,哪有好的日子过度?”

陈大娘子死鱼样的眼睛又转了一下,道:“阿娘说什么呢,我几时逼阿娘?阿娘说这话是逼我和贞娘挂房梁。”

黄氏忙安抚道:“这话怎好胡说,你且等着,我回家跟你兄嫂提。”

陈大娘子默默地点了下头,停了下,又说起家道的艰难。黄氏再也坐不去,提着屁股,寻了个借口,逃也似得回了家,等到家,便将事说给陈父听。陈父对于清贫的大女儿一家却是极为偏爱的,非但不驳,反倒点头:“倒把贞娘忘了,与茂林相配,大女婿读书人,教出女儿自然贞贤。”

黄氏目瞪口呆,眼睁睁看着陈父唤来陈大舅和徐氏,告诉儿子儿媳,要为大孙儿定下大外孙女儿的亲事。

陈大舅和徐氏双双一愣,夫妻二人心里都腾得生出一股怒气,叶娘他们夫妻都不甚满意,好在施家过得平顺,且小有积余,哪怕帮衬不上夫家,也不会拖后腿。大妹妹家的贞娘却不同,大妹夫半点本事没有,口内的清粥都要自己妻子父母一点点刨来,还要端个架子目下无尘的模样,一家人有一顿没一顿的过活,一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叶娘小家子气,贞娘更是缩头塌肩,见了人,连声都不敢出,遇着熟人也只蚊子一样哼哼几声,勤快倒是勤快,随她娘一样,一日到晚洗衣做饭,埋头绣花。只是,这样的小娘子,哪里能匹配得他们的茂林?

大妹妹家又是个无底洞,黄氏私底不知贴补了多少体己进去,得空去看女儿,不是米就是面,偶隔得久再捎只鸡去。

陈大舅和徐氏早已满腹怨言,无奈眼下还是二老当家,他们又好脸面,不愿同村夫俗妇一般,为着几捧米粮斤斤计较。

舍出去米粮也就罢了,自家还过得去,也不忍自己妹妹饿着肚子,只是大妹妹一家,没一个会做人的,得了好,不说句好话也就罢了,反一幅深受屈辱的模样。陈大舅一想起大妹夫的德行,一口牙都要倒了,这等人家如何结得亲?讨了一条米虫在米缸里,活该他俩贴补大妹妹一家一辈子。

陈大舅一向不是什么孝子贤孙,小时就能气得陈父七窍生烟,何况现在生得硬翅膀,当下便驳道:“阿爹,这门亲事不妥当,我和我娘子心中都不大愿意。”

陈父正在兴头,迎头接了这盆冷水,黑着脸喝问:“哪里不好?叶娘既许了人,换了贞娘也是一样。

徐氏要笑不笑,道:“公爹,父不同母不同,如何一样。”叶娘都还马虎,何况贞娘,这两个小姑子实在可厌,一个不识抬举,一个悄没声的,倒要咬她一口。

陈父不悦:“都是表妹,亲上加亲,你们大妹夫腹有锦绣,教的女儿更是勤勉自重,堪和茂林相配。”

陈大舅没好气,道:“阿爹,你是老糊涂了,亲上加亲图一个锦上添花。大妹夫家有个甚?你儿无能,供得家中儿郎读书已经弯了腰,哪里还能供得妹夫一家读诗书。”

陈父恼怒不已,拿砚台砸到陈大舅:“你手里积得银钱,几时白送给了你妹夫,倒夸口给自己贴得金身。”

徐氏似真似假笑道:“公爹这话错了呢,高堂在不分家,我们哪敢留私钱,夫郎挣得银钱,都充在公中。”

陈父不理这些琐事,一时没听懂,黄氏却知大儿媳指责他们二老私下将钱贴给了女儿,一拍桌案道:“你一个当儿媳,倒来指责公婆,你数数,七出里你犯几条?”

徐氏拿手帕捂住脸就哭开了,陈大舅整个都毛躁了,起身道:“阿娘是要我休妻吗?休个屁,多此一举,拿绳勒死她让茂林替他娘守孝三年如何?”

黄氏差点没被气厥过去,陈父本就是个执拗的人,上了年纪,也越发不讲理了,道:“我这个当爷爷还定不得自己孙儿的婚事?将茂林叫来,问他愿不愿娶。”

陈二舅与余氏躲一旁不吭声,强扭的瓜不甜,这样强拉硬扯的,能得什么好?夫妻二人上前劝了一句,这一劝反倒火上浇油。陈父嫌二儿也生了反骨,陈大舅徐氏嫌他们挑拨离间。气得陈二舅甩手就出了门,余氏丢下一声冷笑,昂头走了。

陈茂林是个禀性良善的,往日就同情贞表妹吃了许多苦头,自家求娶叶表妹,叶表妹却许给了别家,他心里空落落,没个依托处。想着:男大当婚,不如娶了贞表妹,也省得她为贴补家里日日操劳。自己的心意……唉,人世哪得两全事。

他只听得陈父问话,没看见陈大舅和徐氏抛眼色,犹豫一番,就应了下来。

陈父眉开眼笑,笑夸孙儿知事识礼,陈大舅和徐氏气得想打死陈茂林,怒骂逆子蠢钝。

陈大舅气不顺,哪里管陈茂林自家要娶,耍起无赖来,咬死不应这门亲。他越想越生气,连带着怨上了陈氏,要是陈氏应了叶娘的婚事,哪还有这一遭啊。他吃了几杯酒,趁着酒性,搭了一条过路船,跑到陈氏面前指责陈氏误了茂林。

陈氏在兄长面前素来小心翼翼的,又心虚,体谅兄长吃了酒,轻声赔着不是。

陈大舅酒壮人胆,忽得计上心头,道:“那不如将萁娘许给茂林。”比起叶娘,陈大舅还更喜萁娘一些,动作麻利又爱笑,不怕事。

陈氏做梦也想不到兄长说出这种糊涂话,扶住一边案几,忍着气道:“大兄吃多了酒,我煮点陈皮,你吃一碗,去去酒意……”

陈大舅越想越觉这主意大妙,笑道:“三妹妹,我虽吃了酒,一路吹着风,又发了一通脾气,酒劲早过了。你细想想,萁娘许了茂林只有好,没有不好。”

陈氏软弱没有主见,又亲近娘家,这当口却警醒过来,这门亲事不可许,道:“阿兄知道的,我三个女儿的亲事,都捏在我婆母手里,我做不得主。”

陈大舅瞄一眼她的肚子,笑起来:“三妹妹,长兄教你一个乖,这当口你婆母只有顺你的,哪里会跟你顶着撞着。”

陈氏嘴里发苦,陈大舅的话里岂有半分为她着想,她为了这一桩不三不四的亲事,拿肚子要胁婆母,纵是一时如意,过后她如何在施家立足,怕是连夫郎都要离心。

更何况萁娘……她为母,岂能不盼她好的。

陈氏咬紧牙,抖着手,强撑着泣道:“阿兄,萁娘岁小,与侄儿不相合。阿兄要怨便怨我,我,我……我……不想许这亲。”

陈大舅愣了一愣,陈氏面捏的人,极少会出口拒绝,冷哼一声:“可见三妹妹眼里是没我这兄长,也没有爹娘。我倒要看看,你家萁娘将来能许什么人家。”

陈氏垂泪,目送陈大舅扬长而去,自已回屋背着身哭了一场,隔日心里过意不去,偷偷托人捎几块皮子送去娘家赔罪。

萁娘与江石也差着好几岁呢……陈氏一想到这,浑身一个哆嗦,她拿年岁不合拒了兄长,一回头却将萁娘许给更大一岁的江石。

娘家那边,怕又是一场……

暗许亲约

陈氏吭哧了半天,才吭哧出一句:“萁娘还一团孩子气,是不是早了些?”

施老娘实在是看不惯陈氏拖着泥带着水,不爽不快的性子,忍下一口气,默念几句小金孙,才道:“要说早,在肚子里定下的都有,你们只说愿不愿许,愿意就两家私下先交换定亲的信物,等过个两三年再完婚;要是不愿意,就直说,江家大郎当龄,自然也要相看人家。”看陈氏发愣,冷声道,“好肉摆在道上,莫非没有狼狐去叼?”

陈氏扭头去看施进,施进坐那整个被雷劈了似的,一心想着自己刚许了大女儿,小半年才看卫煦合眼了一点,不曾想,一扭头,连二女儿就要许出去。他家叶娘的嫁妆他都还没有拾掇出来,怎又要为二女儿备嫁?

施进硬被剜了两块肉去,心头鲜血淋淋,喷着气道:“我家萁娘也是好肉。”

施老娘噎了一下,不冷不热道:“既你们都不乐意,那拒了如何?”

施进狠狠地抹了一把脸,要说拒了,好似又有点舍不得,江家小子人品相貌样样都是上等的,更何况,江石和他亲近,他心中也十分喜爱,平常拿他当子侄看,只没往女婿上头想,唉!再喜爱赔出一个女儿,立马也变得面目可憎。

他与陈氏是一样的心思,舍不得羊,也舍不得狼,夫妇二人面面相觑,好生为难。

施老娘相量他二人几眼,将他们心思猜得几分,叹口气道:“养女哪有不许人的?还要留到老?”

施进委屈,道:“我也没说不许,只我舍不得她进别家门。”

施老娘斥道:“儿郎才留得在家中,养了小娘子就是这个命,你再不舍也不中用,白养十几年再搭一副嫁妆好好送出门。男家娶妇四亲六眷不知多少热闹,女家嫁女,午间席散后冷冷清清。隔日天光亮,男家多一人,女家少一人。养了小娘子就是这般没个趣味。”

一席话说得施进更加不想嫁女了,陈氏也是惶惶不安,夫妇二人想着叶娘嫁人,萁娘许亲,二人要是都出了门,家中一下少了两个人,何等冷清。剩得一个豆娘还是个毛孩子,偏毛孩子也是见风长,再过几年又可以许人家了。

陈氏越想越咬牙,默念老天祖宗保佑,这一胎千万生个儿郎下来,省得以后膝下戚清。

施老娘顿了顿,又道:“这嫁女有时就是撞个运儿,许的好人家,夫妻恩爱,公婆慈爱,和和美美过日子;这嫁得不好,夫妻离心,公婆苛刻,还不知有多少的苦难和泪咽呢。你们也别说我夸口,叶娘和萁娘都有好运道,都许在村里,抬抬脚就能回娘家,卫家也好,江家也好,都没什么污糟事,卫家输在人丁少,江家输在名声差,回过头想想,自家又强几分?”

陈氏抿紧唇,想了想,这才小声道:“婆母,江家大郎是过继的,就怕以后说不清。”

施老娘不以为然,道:“江家大郎是个有本事,大凡有本事的,就不喜人拿捏他。你们看他那亲娘,哪次占了好去?”

施进赞同,道:“大郎是个有主意,不受欺的。”

施老娘笑道:“我就喜爱大郎这性子,天生属狼的,哪个敢咬他一口,他定要扯回一块肉。这样的人,才不受欺负。”

施进颓然:“可萁娘才多大……”

施老娘翻个白眼,佯装起身:“左右是你的骨肉,随你,我这把老骨头,也懒怠管这些。”

施进吓一跳,忙不迭站起身赔罪,扶着施老娘道:“阿娘,我几时说不许,我只是舍不得,我家萁娘丁丁点大。”

施老娘更没好声气,瞪他一眼:“你急慌什么,总要留萁娘到嫁龄,莫非明日定下婚约,后日就让她出门?”

施进这才醒悟过来,笑道:“我一时伤心,倒把这一番给忘了,许不许的,萁娘都还要在家两三年呢,哈哈哈。”

陈氏上次惹了施老娘生气,低声下气地讨好了这些时日,早就怕了,再者,错过江石未必能遇到更好的,只娘家兄长那,又要吃排暄。为了女儿的终身,吞吞口水,咬咬牙,道:“全凭婆母做主呢。”

施老娘见他们夫妇都应了,脸上才添了些好颜色。

过得几日,两家挑了个吉日,坐到一处,换了庚帖,又交换了信物。施家祖辈都是泥腿,哪有什么祖传的好物,只施二做商贩时,留下一块杂玉,斑杂生絮,聊充念想。

施老娘本想留给小孙儿的,想想也没甚意趣,又不值得什么钱,便当作信物并庚贴一道给了江家。江家给的却是江娘子的私物,一支嵌红珊瑚桃心簪,火红的珊瑚被打磨得圆润生晕,应是江娘子的心爱之物。

两相比较,施家的那块杂玉便拿不出手来,施老娘念了声佛,道:“侄媳,你看重我家萁娘,我心里高兴,只这簪子太过贵重。”

陈氏立一边更是没了声气,深感自家矮人一截。

江娘子却笑道:“这也是旧物,我年少时喜它颜色,常常佩戴,如今上了年纪,再不好上头。我又没有养下小娘子,不留给儿媳,又留给谁去。”

施老娘也不好再推,便笑道:“我定叮嘱萁娘好生珍藏,做个传家物,子媳相传。”

江娘子眼里多了丝丝欢喜,嘴上却道:“哪当得传家。”

施老娘笑道:“唉哟,这还当不得传家,又有哪样当得,名贵是一样,心意是另一样。”

他们坐一处换着信物,商议着亲事,说得头头是道,火热朝天,萁娘和江石这两个正主倒被撇到一边,好似不与他们相干。

阿萁托着腮与阿叶坐一处,小心抱怨道:“说得是我的亲事,里头却没我的事。”

阿叶轻点了一下她的额头,笑道:“不知羞,你在里头做什么?不在才好呢。”

阿萁叹道:“好赖是我的终身。”

阿叶一把捂住她的嘴,横她一眼:“二妹妹,你是小娘子呢,哪能将这些话挂在嘴边。”盯着阿萁见她听话地摇了摇头,这才松开手,叹道:“不曾想,妹妹这么快就有了人家。”想着早晚有一日,她们姊妹再不能在处,心中满是伤感失落。

阿萁看她忽然有些哀伤,一思量,明白过来,笑道:“阿姊只往坏处想,我却是只管往好处想,以后我们还在一个村子里呢,日日可以串门子,一道说闲话。”

阿叶一怔,想想确实如此,比之其它姊妹天各一方,她们实是有幸,当下转忧为喜。扭头看阿萁浑然如常,没羞没臊的模样,她不觉得妹妹心大,只当妹妹还不解世情,摸摸她的发鬓,道:“二妹妹还小呢,萁娘,在外可不好说这些话。”

阿萁笑道:“本就是私下许的婚事,还不一定做数呢,我哪里会说出去。”

阿叶被她的话吓得半死,握着手帕捂着心口,本想说,她并非此意。眼下要紧的是掰回阿萁的歪想,道:“既定了婚事,哪有反悔的?你哪来的怪念头?”

阿萁理所当然道:“眼下江阿兄是好的,可万一他性子歪斜了,打架闹事赌钱。”

阿叶急道:“常言道,嫁鸡随鸡,嫁……”

“那万一鸡狗不如呢?”阿萁笑驳道,抬眼看阿叶被她吓得脸都白了,忙安抚道,“阿姊,我只随口说说,江阿兄还是很好的。”

阿叶小心呼出一口气,握住阿萁的手:“萁娘,无论如何,不好生这样的念头。”心里打着鼓,小声忐忑问,“萁娘,你在江家常能见到江家阿兄,你看他品性如何?”

阿萁唇角微翘,道:“不如何,全然是个浮浪子,惹人生厌。”

阿叶不由心头一紧,再看阿萁的神色,知她言不由衷,轻拧一下阿萁的鼻子,嗔怪道:“又来胡言乱语。”

阿萁埋汰了江石,反倒羞怯起来,拎起阿叶的一方手帕,稍稍挡了挡脸,面上还是爬上了红晕,左右环顾了一下,轻咳一声:“阿豆不知跑去哪里了,我去找她回来。”说罢,丢下阿叶,逃也似得跑了。

阿豆这些时日跟着采菌蕈,常在江家往来,时不时能得一些零嘴,脆豆、梨条、枣圈儿,村中一干顽童图她的吃食,时时讨好,阿豆得了意,成日翘着尾巴在村中钻来钻去。

阿萁找了半日都没有找到她,倒有个将将说话的小儿,嘴里嚼着什么,跑过来口齿不清地道:“施家阿姊,码头那有人等你呢,阿姊,我领你去。”

阿萁挑眉,故意摇头:“不好,家中有事,我可不管码头谁在那等。”

小儿急了,一把抱住阿萁的腿,不依道:“不行,你不去,我少一块饴糖。”

阿萁吃惊,笑道:“走路不稳,倒学得无赖子模样。”她心里猜是江石使的人,又逗小儿几句,这才随他一道去村口码头。

果然,江石将小舟系在老柳树下,坐在那抱着一个小竹筐,正冲着她笑。

村中小儿又得了一小块饴糖,欢天喜地地跑远了,阿萁站在岸边,看着舟上的少年郎,想着两家已互赠信物,为他们许下了亲,她难得扭捏起来,垂着头,抿着唇,不敢拿双眼直看他。

江石笑起来,将她带上船,又递给她一个盒子,然后道:“虽然阿娘也送了信物,却不是我的份,这是我的心意。”

阿萁接过,打开一看,却是一套香具,她心下欢喜两眼晶亮,笑道:“多谢阿兄。”

江石承了她谢,伸出手:“那,小二娘拿什么回赠?”

以香为信

阿萁托着盒子怔愣不已,将江石上下左右看了好几眼,又瞪着他摊开的手,吃惊道:“哪有人生得这般厚脸皮,出口讨要信物的。”

江石笑道:“你既说信物,自是有来有往,不然如何算得信物?”

阿萁想想,倒也是这个道理,只是……她为难皱眉,道:“阿兄容我些时日,一时我也不知拿什么与阿兄互换,倒是,那些香我有了一些眉目。”

江石一怔,摇头道:“不好不好,香丸香篆,一烧就化成了灰,纵是香饼香粉,藏得时日长久,也有香味尽去的时候,没有长久的意头,不大喜庆。”

阿萁跟着一怔,清亮的双眸染上了一点失落,道:“阿兄说的也是,只是,只是……这是我偶尔想得的法子,不与寻常的香仿佛。”她边说边,计上心来,复又笑道,“烧烬了也不怕,日日续上就是,当为长日添香。”

江石虽然嫌香为信,缺了些好意头,但是看萁娘兴致勃勃,隐有炫耀之意,不忍拂她的兴,笑着追问:“什么样的香,不与别的香仿佛?”

阿萁扬起一个笑脸,道:“我也是那日在山中跟道长说话才生的念头,只是,眼下先不与阿兄说。”

江石叹气:“连我也不能说?”

阿萁笑道:“过几日再送与阿兄,到时阿兄不就知晓了,早知晚知,都是阿兄的。”

江石诱哄道:“既是送与我的,便是我的所有物,那我像是物主,既是物主,自己的事物还不能提早先听上一耳朵?”

阿萁却不上当,笑嘻嘻道:“我才不受阿兄的哄骗,送到了阿兄手上那才是阿兄的,没到阿兄的手里,照旧是我的。阿兄的事物阿兄做主,我的事物自然是我做主。”

江石被说得心痒,期盼起来,脸上摆出失落的模样,一声长叹,道:“小二娘的话,好生生份,有负你我之间的情分。”

阿萁冲他皱一下鼻子,娇声一笑,借着他的话道:“那便先与阿兄生份几日。”

江石又装可怜,道:“本想着过几日与你一道去拜访沈家主后,他家要是有船起航,想跟着去外头看看行情。”

阿萁听他竟有远出的打算,想着有一段时日不能见面,大为不舍,转念又想,外面天大地大,既不想做井底蛙,总要出去才是正理,那些若有似无的愁绪被无限的遐想冲淡。边掰着手算时日,边道:“可惜不能跟阿兄一道去,不过,我定能在阿兄出远门前将香调好。”

江石还要说什么,阿萁打断他,道:“阿兄说再多,我也不会透露半点的,嗯……阿兄真要出远门,既得将沿路各样的新鲜事一一记好,等回来再说与我听。”

江石无奈,低笑着看她跳上岸,扭身跑远了,只留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

真想把她带走,天南地北都捎在身边。

他们小儿女自有情思,只施进心下不平,隔日拉了江大和江石吃酒,顺带捎上了卫煦。

江石对上施进又是气短又是心虚,,自然一心讨好,哪里敢拒酒,江大却是个混不吝的,最爱看人倒霉凑热闹,亲家有心教训自己的儿郎,他非但不相帮,还在哪跟着摇旗壮声,直呼多上酒。倒是卫煦在旁胆战心惊,他是施老娘亲点的孙女婿,待他非比寻常,连着施进都不敢明目张胆寻他的麻烦,因此逃过一劫,不曾被老丈人拉着吃酒。没想到,好兄弟成了连襟,他跟着遭了殃。

施进几杯酒下肚,借着酒劲发牢骚,无非是对一双女婿的不满,一个一个怀着鬼胎,肖想他的女儿,江石尤为可恶,他们忘年之交,哪个想过要来做女婿的?

江石连连赔罪,忙为施进斟酒,自己舍命陪君子,跟着一杯一杯对饮,倒把施进磨得没脾气,加上江大与他站一边为难江石,倒让他无从发火。憋得他倒转枪头对上卫煦,吃一口素酒,骂酒淡如水,如同吃马尿……

卫煦好端端陪酒,被边火燎得头发焦,也只好干笑着应和,他老丈人也不知是吃醉了,还是借酒装疯,既然酒淡如水,怎又成了马尿。

施进吃得面上坨红时,见座中几人也都醉意朦胧,似真似假道:“我家叶娘和萁娘的终身就此托付给了你们,我施进是个臭种田的,没甚大的本事,白长一身的力气,你们要是待我女儿不好,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一拳打得你们开颜料铺,两拳打得你们头开花。左右离得近,我前头听得风声,后脚就寻你们的麻烦,什么人□□故的,我素来不大通。”

江石和卫煦互视一眼,二人虽醉,还是有几分清明,端碗郑重道:“岳丈放心,有一分不好,任凭岳丈教训。”

施进点点头,笑了笑,往桌案上一趴,立马打起酒鼾来。江大的吃着下酒,摇摇施进,笑道:“你们的岳丈,这是高兴得吃醉了。”

卫煦睁着醉眼,看江大睁眼说瞎话,大着舌头问江石:“阿石,岳……岳丈说得……可是醉话?”

江石看回他,喷着酒气,道:“醉不醉的,又有什么打紧,左右我会对萁娘好的。”

卫煦被说得大为生气,说得好像他会对叶娘不好似的,反唇讥笑道:“好不好的,也得几年后才知晓呢。”口气一转,喜滋滋道,“我与叶娘,早的话今岁,最迟也不过明年,就能完婚。”

一语扎心,气得江石又灌了卫煦几碗酒。

隔得一日,阿萁挎了砍刀,从村后小竹林那挑了一根老竹拖了回来,缠着施进要他帮自己劈竹签。

施进精神抖擞,半点没有宿醉得模样,打着赤膊在院中绑着弓玄,看着女儿拖回的竹子,纳闷问道:“萁娘,你劈竹签做什么用?”

阿萁敲着他的肩笑道:“阿爹先不问,我有大用处,只是成不成还不好说,先不说嘴。”

这点小事,施进哪会让女儿失望,见阿萁挥着刀清竹枝,大笑道:“你人小,力气又寻常,不利索。你去堆个火堆,阿爹来。”

阿萁依言将刀交给施进,自己去升了一堆,施进将竹子用火烤了烤,又问了阿萁竹签的长短粗细。阿萁连比带划,惹得陈氏坐在荫处笑,道:“你们父女做得什么哑戏。”

施进依言劈出几样竹签,笑道:“萁娘,你这些竹签,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真个有用处?推枣磨都嫌太长。”

阿萁却眉开眼笑地收起竹签,谢过施进后,道:“阿爹,我都多大了还推枣磨,连着阿豆都不大愿玩了。”

施进笑道:“那你拿来做什么?”

阿萁撒娇道:“阿爹先不管嘛。”

施进哈哈大笑,道:“依你依你,别扎了手。”唉,他辛苦养下的女儿,再疼也疼不得几年了。陈氏在那托着肚子嗔怪:“夫郎,你就随着她胡闹吧。”

阿萁笑着抱着竹签回屋,又将房门关紧,阿叶无奈,道:“二妹究竟做甚么?这般藏藏躲躲的的?”

阿萁从床底下拖出藏着一个瓦罐,从里面取出一个香团,凑到阿叶鼻前问道:“阿姊,你闻闻,香不香。”

阿叶闻了一闻,点头:“好闻,这个便是你前几日那香粉揉得香团?你要丸香丸?还是做香饼?”

阿萁摇头道:“我想做线香,我看江伯母家中的香谱,都是饼啊丸啊篆啊,焚香时少不得香炉,不大简便,便想着做一方简香,带在身边,不要香炉也可以焚的香。”

阿叶被勾起好奇心,过来搭手,又皱眉道:“线香是个什么模样?线圈一般?”

阿萁笑起来:“阿姊多想了,我也不谈风雅,只图个简便,自然是一个直条便好,不拘往哪一插,便好焚香。”

阿叶担忧道:“都说香通灵静心,除却拜佛祷告的,焚香的不都是些贵人?他们岂会怕麻烦?”

阿萁道:“我想即便是雅事,有时也图个快便,譬如手边没个香炉什么的,譬如扫墓时不便点香。”她边和阿叶说话,边取过一根细竹签将香泥附在上面,搓得圆滑,轻轻搁在香板上,她初做,手生,搓出的香虽不大好看,倒也有些模样。

阿叶看后,笑道:“可是留出一截签子便好?”她挽起袖子,“我来试试。”

阿萁撒开手,看阿叶搓出的香,比她做得还要好看些,一个福身,笑求道:“求阿姊搭手,帮我多做几支。”

阿叶轻点一下她的鼻间:“你我姊妹,哪当你求啊!”

阿萁看阿叶又做了几支,支支粗细仿佛,拍手连夸阿叶手巧。自己却拿出一根钻了个眼的竹筒,将香填在里面,挤出长细条的香泥,理直后去得去尾切得齐整,摆在香板上再压好木条。挤得额上冒细汗这才得二十四支香,并阿叶搓好的那十二支,一道摆在窗台上晒。

阿叶满手染着香气,不放心地问道:“萁娘,你这方法稀奇古怪,真的可用?”

阿萁看着晒着的香,宽心道:“成不成的,试过才知嘛,不试一试,怎知能不能用?阿姊,我偷偷放一边晒,你帮我瞒着豆娘,免得她好奇伸手拿捏坏了。”

阿叶笑起来:“你放在这处晒,哪里能逃过她的眼睛?不如你架竹梯,晒到柴棚顶上。”

阿萁一拍手,道:“果然好主意。”

他们姊妹二人合力将香板搁到了柴棚顶上,阿萁仰起脸,看着那些香板,心间有香残留,这些香……这些香,若是成了,定然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