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6)(1/1)

说了一上午话,白夫人中午还特意留了饭,让小厨房里做了一顿家乡菜。

入赘之事谈的顺利,白夫人最后一点顾虑也放下。

白夫人笑道:绕来绕去,总归是一家人。

清河白家老爷道:是是,之前一直听九爷提起虹姑娘,做事极好,我那不中用的儿子以后跟着也可多多学习,是他高攀了。

两家都不缺钱,只单看人,彼此都非常满意。

白夫人起初生气,也只是气白明禹这臭小子张口就要求亲,一点都不正式,这段时间也听虹儿说起在地宫里的事,有些感动于几次舍身相救,心里早就已经软下来,故意抻着,无非也是想多看看白二的人品如何。

现在看过了,清河白家的态度也瞧见了,确实是好人家。

白夫人很满意,婚事也答应了下来。

不过她提了要求,要先订婚,总归是从小养大的女孩儿,舍不得她早早出嫁。

青河白家立刻点头,跟着笑道:好好,订婚也是好的,我家二小子年纪也不小了,如今也算是有个人管着,出门在外,虹姑娘里里外外一把手,做事周到又妥帖,有她在,我们就放心了!

白明禹父兄这次来,虽轻装出行,但礼金也准备的充足,白夫人没要,推辞道:既是入赘,这些一概不用,我南坊白家一力承担。

青河白家父子面面相觑,他们也是头一回送儿子,没什么经验,但白夫人说什么,他们就点头应着白二把电报快拍成了家书,信誓旦旦只娶虹姑娘一人,那架势莫说十头牛,一百头都拉不回来。

白明禹这两天在忙族学和工厂的事,等回眉山宅子的时候两边已经谈妥,把他和白虹起的婚事基本定下。

白明禹知道以后,高兴的不得了,白老爷虽舟车劳顿,但瞧着家里二儿子高兴地一个劲儿傻笑,也忍不住跟着摇头笑了。

入夜。

白明哲偷偷敲开弟弟的房门,把带来的那些钱都给了他。

数额太多,饶是白明禹也吓了一跳,连声推拒不肯要:大哥,你把这些带回去,你和父亲都要用钱的时候,家里的酒厂生意也缺不了现钱,我在这里用不了这些,不用给我留。

白明哲道:如今你跟在九爷身边,家里给你房子田地,还是铺子,都没有现钱方便,只是这两年北地有些乱,一时也凑不出太多。见弟弟还要说什么,白明哲摆摆手拦住他道:你听我说完,这钱原本就是拿来给你成婚娶媳妇儿的,爹娘准备了好久,里头我和你嫂子也凑了一份儿,你不用管家里生意如何,这钱断是不会少了你的。南坊白夫人既言明她来办婚事,我们也不好拿回去,爹说,你也大了,这些给你,以后成婚了手里也留点钱,别受难为。

哦,那行吧。白明禹接过钱袋数了数:我看看有多少。

白明哲心里那点伤感立刻被他气没影了,抬手打他后脑勺一巴掌,笑骂道:臭小子,等我走了之后你再数,当我面数礼金,丢不丢人!

白明禹:当着自己亲大哥,有什么丢人的啊,哥,你们来住多久?多待一段时间吧?

白明哲摇头道:不了,还要回去,北地终究是祖上的基业,还需有人看着。

白明禹心里难过:若是乱得狠了,你们就往南边跑,九爷在西川和眉山都置办了土地,慢慢也会有工厂,你们来这里,咱们一大家子人还跟以前一样,万事有我,大哥,你别担心。

白明哲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这些年跟在九爷身边,总算是长大了些。

他好好看了看弟弟,拍了拍他肩膀,兄弟俩如今长得一般高大,但比以前关系更好了几分。

中秋节前,白二和虹姑娘订婚。

北地一众人在眉山吃了团圆饭,再过两日,清河白家父子返回北地,陆续也有其他长辈辞行。白老留在眉山坐镇,其他人有些留下修建新工厂,有些选择返回故地,守着祖上基业,各自做了选择,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努力。

年末。

原本计划要去沪市探望,但贺东亭来信,说让他们二人留在蜀地过节,不必辛苦折返。谢璟同他打了电话,再三询问,对方依旧这般说,也就没有再坚持。

腊月之后,东院的孙福管事带了黄先生回来,黄先生抱着刚誊抄好的新书,在房间里摇头晃脑,看得沉醉,一连几日吃饭都不怎么在意。

谢璟过去看了一趟,叮嘱人照顾好黄先生,也就由着先生去了。

孙福管事回来之后,新宅里各项事宜一下就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若说以前谢璟忙里忙外还有几分吃力,老管事出手帮助,所有事情都迎刃而解,谢璟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每日走路都带风。

孙福管事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委屈。他以前曾设想过无数次九爷大婚的情形,但无论哪一种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是东院的大管事,里里外外哪里都用得到,但是从未想过这次婚事由西川谢家包揽大半,他们只是跟着忙活,连酒宴都未能插手他还埋了好些陈年佳酿,就盼着这一天呢!

老管事别扭了两三天,谢璟并未察觉,九爷倒是看出一二。

这日,九爷在书房处理完公事,又叫人来吩咐道:去跟孙福说一声,临近年关,若有伙计告假返乡,按以前旧例去办。另外今年算是第一年开宅,除了府里惯例给的,今年再加一份儿赏钱,让他看着去准备。说完之后,又问道,孙福去哪里了,怎么今日没看到?

下头人回道:老管事今天一早就去打喜钱了,他说您一准儿要用,提前准备着呢。

九爷笑了一声,点点头,让他下去了。

过了不多时,九爷听到院子里有声音,抬头去看。

隔着玻璃窗看到院子树下,谢璟正在和孙福管事说什么,离着老远听不清,但能看到他的动作。谢璟拿了自己腰间的一串钥匙给老管事看,说了一句之后,伸手也想摸一下老管事腰上挂着的那串钥匙,被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手背,谢璟背过手去,歪头还在盯着看。

九爷跟他熟悉,那句唇语倒是也读得出。

谢璟方才说的是,自己也有钥匙了。

大约之前羡慕老管事腰间叮叮当当的钥匙声响,九爷不用去看,也能猜到他说话时的语气,认真又可爱。

九爷隔窗看了片刻,唇边笑意一直未散。

院子里,一老一少还在拌嘴,一向沉稳的老管事和以往不同,对上谢璟这个从小瞧着长大的,虽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带了几分偏爱。

东院过年,赏了不少钱,全府上下喜气洋洋。九爷出手大方,一枚枚崭新铮亮的银元上贴了小小的福字,分到一众人的手上,最大的一枚贺岁喜钱有小孩巴掌大小,被老管事送到了谢璟手里。

爆竹声响,碎红遍地。

没了北地的皑皑白雪,但依旧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

谢璟一大早去给舅舅拜了年,在马车上赶回家的时候,缩在九爷大氅里,往他怀里拱了拱。

九爷亲他额头一下,低声问:可是困了?

谢璟摇摇头,抱着人没放,过了一会才小声道:好像在做梦。

九爷捏他耳垂,笑道:怎么会是做梦,一定是昨夜淘气,没好好睡觉,等会儿到家再睡一会罢。

谢璟有些不好意思,埋头躲了躲。

九爷捏他耳垂,未能将人从怀里挖出来,反倒挨挨蹭蹭,没过片刻谢璟气息就有些不稳,轻轻张嘴咬了他衣领纽扣。

九爷抬手挠了挠他下巴,轻声道:人不大,牙倒是锋利。

手指落在唇边,摩挲一下,谢璟就松开了纽扣。

九爷低头,这次吻落在唇上。

第164章 沪市探亲

过年之后,蜀地谢家连着上了月有余的报纸。

白、谢两家的合作开始有了进展,这次不再是外头穿着的小道消息,而是正儿八经登报声明。

两家起合开了船舶公司,江上新增的十艘江海巨轮颇为引人注目,两家开了新航线,之前白家在湘江、万江等地拿下的几处码头和西川谢家的航线连接起来,开辟更快捷便利的航线,运送地点更远,也更迅速。除了原本的货轮生意,还增添了客轮,用作民生之用,新船在江面上鸣响汽笛行驶的时候,还上了报纸,引起了阵热议。

白谢二家趁热打铁,新开的客运公司卖了好些舱房船票,这些船票分成三类,高中低价格的都有,童叟无欺,服务态度也好,船上干净卫生,座椅和舱房收拾得整洁明亮,也是江上第家包餐食的客轮,成了当时的新风尚,很多人都慕名去坐趟船。

大致定下来之后,九爷留了两个人在这边处理办厂事宜,自己则带谢璟回了趟沪市。

谢璟头回运盐,谢泗泉再不放心也不能阻止,毕竟这事儿以后早晚也是谢璟接手,思来想去,只能多派了几个手下心腹跟着,路帮着铺平道路,能多照顾点算点。

这次在江上行船,和以往心情又有所不同。

船行程过半,两岸风景变了许多,山崖渐缓,不再崎岖。

沪市。

谢璟去了福泉庄交接盐货,他是少东家,这次谢泗泉放开手让他去做,也有让下头各位大管事多和谢璟接触的意思,以后西川生意谢璟接触的还多,总要多磨合二。

九爷备了厚礼,先步去见了贺东亭。

贺东亭人清瘦了许多,眼窝有些凹陷下去,身边跟着位医生,九爷来的时候他也没有避讳,客气地让他等在旁,打过针之后才请客人入座。

贺东亭道:有些简陋,还勿见怪,这几日身体不适,直睡不好,也只有这个房间落地窗大,阳光好些,能睡个好觉。

白九问起病症,贺东亭也只推说是旧疾复发,并没多说什么。

白九道:去年在西川摆喜宴,璟儿还问起您,当时就十分担心,只是舅舅说不碍事也拦着没让来探望,若是知道如此,他定早就过来了。

贺东亭笑道:是我让谢泗泉别说的,我那会病得有些重,时也不知道能不能好,所幸熬过冬日,如今有了几分起色,还能多陪璟儿段时日。

白九又问:这病有多久了?

贺东亭:有段时间了。

白九:可想过其他办法?

贺东亭摇头,笑道:老毛病,治来治去,也不过就是那几句话,听得腻味了。他轻轻叹了声,环视四周,视线带了柔和暖意,在这个房间,我住得安心些,总能记起以前。

白九抬头,看到这房间里有些老物件,像是府里女主人以前留下的物品,旁衣帽架上还有顶绒线帽,若不是款式颜色都已泛白发旧,看起来仿佛女主人刚去出去喝茶,马上就要回来般。他略打量周围,心下了然,这是以前谢沅留下的东西,或许这个房间,就是贺东亭特意为夫人留下的。

睹物思人,聊作慰藉。

上次白家行入蜀地,贺东亭路同行跟随,九爷也曾和他攀谈过,虽说不上投缘,但也彼此欣赏。只是这次贺老板显然没有上次那么有精神,说话的时候有些疲乏,走神几次。

直到贺东亭听说谢璟也来了沪市,这才打起了几分精神,说要等着。

白家带来的那份礼单,贺东亭也只看过眼,没什么反应,惟独其中份让他眼前亮。那是盘残棋,白九来来找贺东亭,邀他对弈。

白九对贺老板心态把握地准,只句这是昨夜璟儿未能破解之局就让贺东亭入座,心甘情愿抬手执子。

贺东亭棋艺不错,下棋时很少说话,更多的是在观察。

观察对方,也在小心落子。

贺东亭下棋走步看三步,他落子缓慢但坚定,但很快就察觉,若他下得慢了,对面也跟着出棋慢些,若他下得快,对方也跟着加快速度。他抬头看了对面坐着的年轻人,问道:你已解了这棋局?

白九淡声道:未曾,只是从昨晚到现在多想了半日,略有所悟。

这话说得随意,若放在平时贺东亭不会多在意,但现在听了颇不是滋味。

他之前在西川城想了几天,怎么想,都是自己棋差招,何尝不是输在了时间上?他见到谢璟的时候对方已经长大,陪在身边教导的人也是白九,他早已没有资格站在旁边提什么意见了。

贺东亭叹了口气,随意放下枚棋子,缓声道:这棋局,我也破不了,璟儿下了半局,后面也只能顺着他的路子往下走。

下完棋,贺东亭对白九的态度也改变了几分,招呼人要拿些酒来对饮。

白九拦住道:换些茶来吧,璟儿嘱咐过你身体不好,不让饮酒。

贺东亭心里宽慰,点头应了,又问道:说起来今日我还未见到璟儿,他去哪里了?

去了福泉庄,舅舅如今想把家里的事交给璟儿打理,慢慢让他接手。白九代为解释道。另外还要陪黄先生跑趟,上次北平来的那些教授发现了不少古籍,黄先生代为写了注文,其中有册为游记,先生特意绘制了山川河流图,需要送去整理造册,想必书局有些忙,要再等会才能过来。

贺东亭哦了声,等茶水和小点心等送上来之后,两个人临窗坐着,边喝茶边聊天。大约是心态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贺老板现在已经彻底放下管这个字,满心只有顺着儿子的念头,坐在那和白九说话的时候,也频频问起他的家人和北地之事。

白九规规矩矩坐在对面,问什么,答什么。

另边,书局。

谢璟正陪黄明游先生在交付书稿,书局里的人起初并不重视,后来黄先生发了好大脾气,书局的总编才急匆匆赶下来,亲自接待,那个小办事员站在旁鹌鹑样,听说黄明游三字,脸瞬间就吓白了。

黄先生在书局亲自整理了上午的书册,交付印制,弄好之后才走出来,边走边锤腰侧,摇头笑道:年纪大喽,当初跟着商队走南闯北也不见这么许多毛病,现在不过是坐两日船,再忙上半天,这老腰就疼得厉害。

谢璟道:先生做事太赶了,注文本就繁琐,您又和章教授合力绘了江河图,这些图旁人绘上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出张,应该慢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