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1)(1/1)

这些乡民胆小,谁管着这里,他们就听谁的话。

曹云昭是当地父母官,下令让他们义务劳动,好好改造。水牛镇上缺人力,就让这些乡民铲平府衙四周,修建了一处学校房舍,除此之外还重新修建了码头、渡口等,用的材料也都是从地宫挖掘里清理出来的石料、泥土,物尽其用。

参谋长带兵在地宫里挖出了一些金银古董,那些宝物都堆放在一处,关于如何处置却有些犯难。

北平来的大教授希望他们捐出来,但参谋长哪里肯,甚至还有不少古董贩子闻风而来,大老远跑来试图收购地宫古物再高价转卖出国。蜀地这两年虽未有外界战火波及,但军阀混战也是免不了的,外强林立,一方面要警惕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外国强盗,另一边还要小心那些虎视眈眈的盗宝者。

有几个眉山的乡绅,为此还找上了曹云昭,他们偏居一隅,做地头蛇和恶霸习惯了,只当曹云昭也是那些过了混个万民伞的官老爷,想花钱买通曹公子。曹云昭对此深恶痛绝,下狠手惩办了两个,风气渐渐才开始收敛。

曹云昭看得长远,他给了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条件,全力帮扶北平那些大教授们和黄明游,护住了宝藏。

而罗司令的人马驻扎在这里,也没人敢动武。

石墓里。

老学者们正在紧张地考察挖掘。

这处墓穴墙壁上有壁画,大约是百十年前绘制,记载了一场宏大叙事。

西王掌权极短,但劫掠无数,宗庙礼器和历史名家典籍数量极多,甚至专门绘制了这样一幅巨大的壁画,来彰显并纪念自己功绩。壁画上,密集高大的楼宇庭院,还有跟随西王的车辇,庞大的仪仗,冠盖如云,有军队跟随西王身侧,而身后则是无数宫人在举行祭祀仪式,钟鼓齐鸣描画细腻生动,甚至连击鼓奏乐之人举手怒吼的神态都描绘的清清楚楚。

壁画因为时间久远,已有残缺,被后人用金粉修补。

水牛镇上的人世世代代,信奉这些,并认真崇敬着自己的祖先。

北平来的大教授们有的在认真测绘,另一些则在一边看一边小声交谈,傅教授是北平小组带队的人,他看得专注,过了片刻却叹了一声可惜。

黄明游问道:老傅,还能抢救出这么一副壁画,这是高兴的事儿,你叹气做什么呀?

傅教授苦笑道:我今日听说,罗司令那边催得紧,怕是等不及我们筹钱,要先融了上面那批金银,其余还好,只是有几件金册实在可惜。

旁边人道:何止金册,那些古董罐子,一打捞上来,瞧着还算完整的,我还不等靠近看,那个参谋长就收起来了。

黄先生听了也只能颓然叹气。

若没有参谋长带兵在这里守着,地宫早被人抢掠一空,他们一众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护不住这里。

但参谋长来这里目的明确,他要的是军饷。

老教授们心急如焚。

水牛镇确实有宝物,但在老教授们眼中,这些宝物价值远不止金银可比,尤其是最后那个石棺墓穴里,里面铺了一层甲骨、象牙笏板,还有几件极为少见的精美金册,上面书写的西王赏功字内容迹清晰,皆有名称考据,实在难得。

黄先生急得嘴上起泡,一宿宿睡不好。

两日后,九爷派人过来。

九爷听说黄先生和那些大教授们的事之后,就用自己和谢璟的名义,跟参谋长交易的时候,淘金公司里原本应该分到的三成利润,他们没要金银,只要了那些不值钱的破烂,所有带文字的甲骨、发黄的象牙笏板,还有书籍古卷、竹简白家的人把这些全部收拢起来,捐献给了国家。

就连黄先生想要的金册,也另外掏钱买下,参谋长也做了顺水人情,让白家的人带黄先生进去随意挑选,价格随意开了一点白九爷没拿那些金饼银砖,之前还给了十万大洋,他们早就知足了。

黄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喜笑颜开。

那些北平来的大教授们更是喜出望外,纷纷给他们二人写文章,赞扬他们一具,称呼他们为爱国商人。

那些文人,但凡有些名气的都有傲骨,即便是砸钱,也不会轻易写什么东西,但是这次却不约而同开始写起白九爷和谢璟的事,各种肉麻的话、歌颂的话,不要钱一般写个不停。

有位极为出名的大学者,不惜笔墨,写了好几篇,文章夸赞了蜀地众人的举动,一时之间白、谢二人的名字时常在报纸、书籍上看到。

这些孤傲的文人有各自的脾气,但也都在用不同方式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个国家。

只要爱国,就都是朋友。

就是他们素未谋面的至交。

三月,春日。

春风一过草木苏。

蜀地山林绿意盎然,树梢枝条抽了新叶,嫩生生、绿汪汪的,透着鲜活。

谢璟身体在休养了一个冬天之后,已经恢复过来。九爷和谢泗泉这一冬天都格外紧张他,一直拘着他在谢府疗养,没放他出门,等到天气暖和了,商议之后才一起带了谢璟外出,找了个踏青的名头,让他跑一跑,也散散心。

众人也没走远,选了一处半山腰上的罗汉寺。

马车晃悠,谢璟掀开车帘往外看,谢泗泉歪歪依在一旁软垫上,拿了一只果子递给他:瞧什么呢,这一路没什么好看的,等到了地方漂亮些,喏,吃个果子,我尝了,甜的。

谢璟接过来,放在嘴边啃了一口,舅舅,那是你之前跟我提过的罗汉寺吗?

谢泗泉笑道:对,就是我跟你娘小时候常去的那一处,家里长辈在的时候,我们跟着过去,后来就剩下我和阿姐,她就带我去。谢沅不在之后,他其实已经很久没去过了,想了片刻才道,那里素斋很好吃,我记得有一道豆腐酿很不错,你不是爱吃豆腐吗,中午的时候咱们就吃这个。

一旁的徐骏实在听不下去,道:璟儿不挑食。

谢泗泉挑眉:你什么意思?

徐骏:他什么都吃,倒是你,该跟着学学。

两人常为了一点小事拌嘴,谢璟已经习惯,听见也只坐在一旁笑。

外头有马蹄声靠近,谢璟掀开车帘,就看到了九爷。

九爷今日骑马,弯腰看他,问道:可累了?

谢璟摇头,弯着眼睛看他,眸子里浸满笑意。

九爷也扬起唇角,问道:要不要出来骑马,我带你。

谢泗泉听见顾不得跟徐骏拌嘴,刚想开口阻止,就见谢璟答应了一声,跳下马车去找白九去了,这二人倒是配合的好,一拉一拽,谢璟就上了白九的马背,策马远去。

谢泗泉喊了两声,也不见回来。

等一行人到了罗汉寺的时候,谢璟脸色红润,骑马吹风也不见什么影响,反而气色更好了些,谢泗泉这才放下心来。

罗汉寺的人跟谢家是旧相识,谢家供奉了香火在这里,待拜完之后,谢泗泉又跟随主持去了一处香室。

他只带了谢璟,带去拜了一块牌位,上面的字用金漆写了谢沅名字,笔迹很新。

谢泗泉看着谢璟恭恭敬敬拜过之后,有些出神。

谢璟站在一旁,也不开口,在檀香中等待片刻。

谢泗泉道:这牌位上以前是没有名字的,我总觉得,贺东亭找到的那个不是阿姐,只要我不认,再找找,或许还能找到。但是我又怕阿姐在外孤单一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才请大师供奉了长生牌。他轻轻叹了一声,眼神里放下些什么,轻笑道,现在也算了了一桩心事,阿姐提前去了那边,我们好好过日子,等以后过了三途河,见了她,也不会被笑话。

他说完,又对着牌位拜了一下,认真上香,眼神温柔。

中午。

众人吃了素斋,谢璟果然喜欢那道酿豆腐,一人吃了小半盘。谢泗泉看他喜欢,还点了豆腐包,另外还有一些糯米蒸的小点心,全是谢璟喜欢的,分量不多,种类花样极多,对外甥宠爱至极。

九爷不动声色把谢璟咬过一口的糯米点心,夹到自己碗盘中,怕他吃多不好消化,又盛了一碗粥放在他手边,低声跟他说话。

席面上人多,但九爷这里视线更多,谢璟被看的不自在,吃饭慢下来。

九爷抬头看了对面,对面几个人立刻都不敢再往这里瞧,只剩下白明禹傻愣愣的还在那盯着谢璟看稀奇。

白虹起拿胳膊碰了他一下,轻咳一声。

白明禹恍然,但也晚了,一抬头就跟九爷不悦的视线对上,心里咯噔一下。

白虹起打了圆场,她模样好,又爱笑,说话也清脆有趣:九叔,我前些日子听水牛镇那边的人说起地宫的事,原来这地宫,当真和西王沉银有关,听黄先生他们最新认出的金册人物,最初修建这地宫的应是西王义子。

西王义子名为张可旺,也是个能人。

当年接到张献忠密令以开山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修建了地宫,用来藏宝。

只是没想到大西国覆灭如此之快,这批财宝,变成了他们想要复辟的力量,只是一代代人死守这里,越来越迂腐不堪,到了水牛镇老镇长这一代,更是在县志上写道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烦辇运,不加募助,添修府衙房舍数十楹翻译过来就是,祖宗显灵,感念我心至诚,石头不用开山自己裂开,不用搬运就凭空建成了新的府衙和房屋。

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老镇长守着财宝,动了贪念。

他用了地宫里的石料,所以石头不用开采自己裂开;他用了宝藏的一部分,拿钱给自己修了活墓,所以才会添修府衙,只求棺上加官。

守着财宝的奴仆,至死也抱着宝物不肯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

他们早就把自己杀死在这个小小的水牛镇。

一梦百年。

白虹起讲完,有些唏嘘。

白明禹对水牛镇上的那些有些排斥,他觉得那帮人疯得厉害,想起当初姑姑在自己怀里虚弱的样子,心里就揪扯得疼。他给虹姑娘夹菜,小声道:别说那些了,我不爱听。姑姑,你尝尝这个,藕尖好脆,卤过挺好吃。

白虹起看他一眼,觉得自己救了个傻子。

若不是白二,她好端端讲故事做什么,就该让九叔好好罚他一顿。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关于现代版丹书铁劵叮!恭喜您获得称号爱国商人^口^

第156章 哑谜

这里素斋不错,谢泗泉见谢璟喜欢吃,特意多住了两天,没急着回去。

白明禹是个闲不住的,带着谢璟要去骑马,谢璟道:这里和北地不同,地势陡峭,山上不能骑马。

白明禹道:那去山上转转也行,我瞧见开了好些花,我们摘些来插在瓶子里。

谢璟站在那不动,抬眼看他。

白明禹推他胳膊一下,凑近了腆着脸道:摘些来,我送给姑姑,你也给九爷送些,多好。

好歹哄着带谢璟一起去了。

胡达等人不远不近地跟在后头,自从水牛镇出事之后,谢泗泉让他们看护得更紧了。

没一会,就瞧见白明禹冲他们跑过来,胡达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要被驱赶,结果这位白家二少爷兴致勃勃拽着他们过去,让他们给辨认路边的一丛野花,帮着挑了好些花,摘了好大一捧用衣裳裹起来,几乎是扛在肩上。

谢璟只摘了几支拿在手里,他跟在白明禹身后慢悠悠走,路边有一丛是金银花,他认得,以前熬中药的时候常见到,不过他这次没有采摘。

九爷现在身体好了,已经用不到了。

白明禹也没傻到真扛那么多回去,在后山认真选了一遍之后,凑了一束最好的,小心包起来准备带回去。他收拾好了,却见谢璟站在一处陡坡那在翻看什么,喊了一声也不见回应,好奇找过去:小谢,你在这瞧什么呢?

谢璟手里捡了一根树枝做棍子,挑开一处枯草藤蔓,在石壁上认真看了片刻,拧眉道:你不觉得这像什么吗?

白明禹没看出来,蜀地山石多藤蔓多,到处都是草木,辨认不出。

谢璟喊了胡达过来,让他们几个人帮着一起清理了一下石壁,露出来的是一处雕刻出来的半截石龙,鳞甲峥嵘,身形蜿蜒,石刻龙爪锐利,只是半截龙尾朝上露在外面,另半截却因石壁坍塌,拦腰截断。

谢璟在附近寻找片刻,终于在一处沟壑处找到另外半截,龙首位置那,原本有一处山泉潭水,大约是年代久远,经历了山体滑坡,小水潭干涸凝固,被半埋起来。

但仔细瞧就不难发现,龙首朝下正对小水潭,做汲水状,和水牛镇上的石龙一样。

胡达经历过地宫那一遭,一瞧见这个就头皮发麻,手不直觉去握枪。

谢璟没动这里,回去找了谢泗泉,谢泗泉常年在西川城,以前跟家里人常来这里,但并未听说过这件事,很快赶来瞧了瞧。

谢泗泉道:怪事,以前没见过,我刚才去问了主持,说是前两年这水潭里还有水有鱼,今年枯水期长,水潭里没积水,全是枯草,若非如此也瞧不见这半截石龙。

谢璟问:舅舅,我娘留给我的那个石龙,和它一样。

谢泗泉拧眉: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以前跟阿姐来上香的时候,确实也有一年水潭没水。他那时年纪小,还想捉鱼,被阿姐教训了一顿,那会儿以为谢沅是担心他在寺庙捉鱼犯戒,现在看来也并非完全因为此事。

谢泗泉拿不定主意,找了九爷商议,两人意见一致,先不声张,找了个理由把黄明游先生接过来。

黄明游来之前还挺焦虑,毕竟地宫那边还有一些书籍未整理,等到了之后听九爷说了,立刻就匆匆忙忙赶去后山瞧了石龙。

谢泗泉找了石匠,以给寺院修护石墙为理由,试着往小水潭下挖掘了一下,起初还挖到一些零碎的铜钱和金粒子,然后就是十几尊小金佛,再之后却挖不动了。

这个地方在十几年前山体滑坡过一次,地下巨石坚硬,除非用炸药强行破开山壁,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进入。

黄明游没让再动手,自己下去蹲下身细细看了半晌。

谢璟踩着石块下去,护在黄先生身边,低声问:先生,可看出什么?

黄明游道:这里百十年前应该也有一处暗河,只是斗转星移,山河变样,已经说不清当年的模样了。他看了谢璟,问道,小谢,你想把他们挖出来吗?

谢璟摇头:开山动静太大,西川剿匪之后才得了一阵安宁,不能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