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1/1)

谢璟披着厚棉袍出去,夜里黑漆漆也瞧不见是什么人,他站在门口高声道:谁?

是我,别喊,别喊,我瞒着戏班的师傅跑出来的你能不能开开门?我身上就一件单衣,冷、冷得很!外头的人冻得来回跳,声音哆哆嗦嗦在那求他。

谢璟打开一点门,还没全敞开,就看到一个穿着白色单褂单裤的男孩急急忙忙挤进来,脸上还有未卸完的油彩妆,白一块红一块的,冷不丁夜里瞧见还有点吓人。

谢璟问道:小李子?

哎哎,是我!

谢璟盯着他看了一会,确认之后,带他去了屋里。

他认出这是之前戏班里那个经常偷溜出来找他的小李子,但对这个童年玩伴,谢璟已经没有那么熟悉了,他重来一回,很多过去的记忆已经记不真切,只模糊记得这人胆小怕事,尤其是怕挨打,戏班里的师傅远远走过来,立刻吓得兔子一样蹦起来就跑。

除此之外,就是那三枚铜板。

他年前苏醒的那个时候,被人抢了银元打伤了头,是小李子塞给了他三枚铜板,他才给寇姥姥买了那个芝麻烧饼。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谢璟(平淡):他就是寇沛丰。

白明禹(恼羞成怒):我信你个鬼!你个臭谢璟一天到晚没一句真话坏的很!!

第20章 搬家

那半大小子挤进门来,被热气一熏,在门口抖得不成样子,一边搓着手一边上牙碰下牙说不成话:谢,谢璟,我今日来求口饭吃只今天一晚上也、也行,别撵我走。

谢璟脱了自己身上披着的棉袍给他裹上,先给他暖过一口气儿来,寇姥姥听到动静从里间屋里出来,瞧见人啊呀了一声,又折回去取了一双半旧的棉鞋,怎么还光着脚,这可了不得,冬天还没过完,你一路踩着雪窝子过来当心冻掉脚趾头!

小李子两只手揪着谢璟的棉袍,脚往后躲:脏,弄脏了鞋。

谢璟道:不碍事,穿吧。

寇姥姥也劝他:孩子,先穿上吧,这是璟儿以前穿小的,我瞧着还挺好,洗洗收起来放着的。

小李子这才穿了。

他喝了一碗热姜汤,好歹是不抖了。

谢璟给他拿了热毛巾擦脸,寇姥姥得知他几天都没正儿八经吃过东西,不敢一下给他吃干饭,去煮了一锅面汤给他吃。年节里白府送来的东西多,寇姥姥之前拿一大块肥肉熬了一满罐猪油,猪油渣儿趁着酥脆拌了白糖给谢璟吃了,剩下的猪油白澄澄还有一罐,凝脂油亮。寇姥姥挖了一勺出来煎出油,又切了一把白菜丝炝锅,最后才加水下面疙瘩,做了一锅咸面汤给他。

小李子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加上又饿了几天,捧着碗埋头大口吃饭。

寇姥姥有心想劝他慢点吃,但又觉得心疼,张了张口又把话咽了下去。

等着小李子吃饱喝足,打了一个嗝儿,这才哭着给谢璟和寇姥姥跪下,求他们救命:姥姥,谢璟,求你们可怜可怜我,收留我两天,我能干活,也不怕吃苦程班主他要打死我呀!我是断不敢回戏班去了,求你们救命!他哭得伤心,脸上油彩厚,有些没擦干净,哭起来脸孔都是扭曲的。

谢璟拽他起来,沉声道:你慢点说,出什么事了?

小李子抽抽噎噎,说出了事情经过。

他是被卖进戏班子里的,原本从哪儿来的也记不清了,只模糊记得老家发了大水,闹饥荒,一路忍饥挨饿逃荒到了这里,爹娘把他卖给程班主,换了半口袋地瓜干。

他在戏班虽然挨打挨骂,但好歹是能吃上口饭了。

因为他被卖进来的那天,班主正在吃一盘李子,就随口给叫了这么一个名儿。

小李子觉得挺好,毕竟像一个姓,比什么狗蛋、豆子的好听多了。

他记不得自己爹娘,也记不得自己原来叫啥,被人一口一个小李子叫到大。

他和谢璟认识也纯属偶然。

那天他去刨榆树皮,程班主特意交代了让他去弄这些,回来好做刨花水,榆树皮粘液多,可以给登台唱戏的那几副行头定型,尤其是旦角的头发,每年必要大洗大梳一次。

谢璟就在那天出去摘榆钱儿的,东边山坡上有几棵老榆树,皮厚结的榆钱儿也多,沉甸甸、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树梢上头,谢璟转着圈找榆钱儿,一转身就瞧见了掰树皮的小李子。

两个人都没有什么玩伴,谢璟只看他一眼,又去勾榆钱儿了。

还是小李子顶着胆怯,小声先说了句:那个不好吃,你摘上头顶上的嫩,挑颜色浅些的,带甜味儿。

他经常吃。

在戏班里虽然给饭,但并不管饱,饿着肚子是常事儿,小李子最喜欢春天,偷溜出来找点野菜、野果,或者摘上两大捧榆钱儿,好歹能填饱肚子,睡个踏实觉。

他和谢璟的来往,也就是这么一点,偶尔摘个榆钱儿,或者去摘个枣子,其他就没了。

小李子是没有家的小子,在戏班容身之处,也不过就是台毯下衣箱一侧。

等到后来慢慢能跑龙套了,才吃上干饭,再后来分科,他学艺不精,是被最后挑剩下的一个,程班主是个驼背,背着手从他身边走过又停下,一双眼睛带着挑剔,十分不满道:行了,瞧着身子骨还算软,声音也细,去学旦角吧。

小李子不懂这些,只觉得分了之后就欢喜,好歹是有个着落,又回到队伍里来。

戏班分了生旦,小李子是演旦角儿的,但也是因为他一句话,差点招来杀身之祸。

年前程班主走了好运,外乡一位老太爷年岁大了喜欢热闹,连包了三天台子,让他们在家里唱上几日,热闹一下。

那老太爷八十多岁,鸡皮鹤发,走路颤巍巍的,身边却是俩二十来岁模样娇俏的大姑娘在小心搀扶。老太爷走到太师椅上就已经喘了一回,坐下歇了一会儿才张开没牙的嘴,用尖细的声音道:行了,开始演罢。

程班主混了多年,是个人精,一眼就瞧出这是一位告老还乡的公公。

这种人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身上不知道藏了多少宝贝,趁乱折返家中,藏起来做个富家翁,性子也多少古怪些,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程班主牟足了劲儿地讨好那位老太爷,大约是伺候了别人一辈子,现如今也喜欢被人捧着奉承,老太爷一高兴,赏了十几块银元。

程班主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艺,让手下的徒子徒孙们热热闹闹地演了一场,一切都很顺利,但偏偏意外就出在领赏的时候。

戏班众人排队领赏,身上戏服未卸,脸上油彩还在,一个个上前去跟那位老太爷说两句吉祥话,讨个赏赐。

老太爷挥手让身边伺候的一个大姑娘去房里捧了一个钱匣子过来,里面放着满得冒尖的一箱铜元,引得众人两眼放光,看个不住。

自己拿罢,手大的多拿些,手小的少拿些,老天爷赏饭吃,咱也不能拦着。老太爷细声细气说了一句,就摆手让他们抢。

乡下戏班哪有那么多规矩,瞧见钱都疯了,前头几个唱得好的也不顾什么体面,冲在最前头抓了一大把铜元,揣进怀里之后还要拿,另外一些也没让步,有往人群里头挤的,也有被压得跪在底下,一边跪着一边拿手捡地上的铜元的,场面一度十分胡乱。

老太爷拿手指头点点这个,又点点那个,逗得哈哈大笑,比方才看戏还高兴。

程班主站在一旁赔笑脸。

小李子人小,站在最后头,被人撞了一下好巧不巧,就撞到一个端着盘子红皮鸡蛋的小厮身上,一下碰撒了一盘鸡蛋,摔在地上落了个稀碎。

鸡蛋砸烂了

小李子刚开口,就瞧见程班主脸上变了颜色,两步走过来照着他脸上就是一巴掌:胡咧咧什么,没规矩的东西,闭上你的嘴!

可是已经晚了,坐在前头的老太爷已经听见了,脸色顿时拉下来,一双眼睛阴测测看过来,嘴上重重哼了一声,连他身边刚才趾高气昂的两个姑娘都有些怕了,一个弯腰不住小声说话,另一个却不动声色往后退了一步。

小李子年岁小,哪懂得这些规矩。

宫里的太监最不爱听的就是这两个字儿,点菜都有忌讳,少有鸡和蛋两个字,炸鸡叫炸八块,鸡蛋叫白果儿,鸭蛋叫青果儿,鸡蛋肉片炒木耳叫做木须肉,文雅些的叫木樨肉,总之不管如何,都听不得那两个字。

小李子犯了忌讳,得罪了主家。

他被狠狠打了一顿,当场差点没给程班主抽死。

他们来的时候赶了驴车,这会儿用的就是赶驴的那根鞭子,被程班主握在手里用得久了,乌黑油亮,抽在半空中都能打着旋儿地听到响亮的风声,紧跟着就是啪地一声结结实实落在他身上,皮开肉绽,骨肉生疼。

但就算这么一顿打,也没让那位老太爷动什么恻隐之心,他们年底的赏钱全没了。

小李子被打得奄奄一息,回来躺了几日,发了高烧也没人管,他命贱,居然也活了下来。

只这次他不敢在留在戏班,趁着戏班拔程,自己抹花了脸混在里头,趁夜套了一身戏服里衣一瘸一拐混了出来,来投奔谢璟,讨个活路。

小李子喝了半盏茶,捧着杯子低头掉泪:我说错了话,程班主记恨我,怕是唱不了了。一句话,差点搭上一条命,他也是头一回见识到契纸上那句生死无论的威力,他那天若是真被打死,也就是一卷草席,丢到了乱坟岗。

寇姥姥唏嘘不已,这年头谁活命都不容易,陪着叹了一声。

谢璟问:你之后想怎么办?

小李子道:怎么着都行,我想过了,我能干活,去当个饭馆跑堂的也行,我嗓子说话还清亮,可以唱菜名我有回跟程班主出去,瞧见过店小二唱菜名,站在那喊上一会,能给好几个铜板。他自己想了想,又道,或者挎个篮子去卖半空儿,一天总能混碗饭吃。

半空儿就是瘪皮的花生,里头只有一小粒花生米,一个铜板两捧。大多是被商店捡剩下的一些不太好的花生,由小贩淘换来卖,拿个竹篮子盖上块布,走街串巷的叫卖,一天运气好了能混俩铜板,运气不好就什么都没有。买这些的都是穷人,想从穷人手里赚俩钱,那可真是太难了,小孩儿就是馋坏了一年到头也不见能吃上一两捧零嘴,而富家少爷压根看都不看这瘪皮花生一眼。

要么,要么就去卖果子,我在街边瞧见过炸果子的,不难。

小李子一连说了好多自己想做的买卖,口水直吸溜。

油果子啊,光想就馋得慌。

要是能每天吃一小根,哪怕就闻闻味儿那日子该有多美。

谢璟没接话,只让他先休息。家里土炕烧得热,小李子又一路受了惊吓,谢璟让他睡在炕头最热的地方,被热气烘着,很快就睡着了。

寇姥姥在外头烧水,谢璟搬了木盆过来,打了一桶凉水兑好,祖孙俩一起洗脚。

寇姥姥还在叹气。

谢璟安抚她道:姥姥,他能跑出来,就已经是好的了。乱世还未到,等到十几年后,那才是真的要乱了,别说小李子这样的,一夜之间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北地全境被占,有的村子一夜被屠尽数千人。

谢璟微微拧眉,沉默下去。

寇姥姥在脚盆里踩了他的脚一下,姥姥是瞧见他,想起你。

我?

嗯,我瞧着他刚才喝面汤的时候又急又快,我家璟儿是猫儿舌头一般,最怕烫了,我就想啊,要是姥姥不在了,我璟儿可怎么办哪,谁给他一口热汤热饭?要是我璟儿也和他今天这般吃得急,烫坏了可怎么办。老太太说着又难过起来,自己拿衣角抹了眼泪,眼睛红红的。

谢璟轻轻把脚挪上去,把姥姥的脚虚踩在下面热水里,轻笑道:姥姥,我本事着呢,不会挨饿的。

谢璟没过得太惨过。

最惨的不过是刚开始入戏班的时候,但那会儿也没有如此艰难。

程班主拿他当摇钱树,生怕烫坏他的喉咙,吃食上分外小心。

但吃得也不怎么好就是了,勉强填饱肚子,他年纪小,刚进戏班不合群,被抢过无数次馒头,后来学会速战速决,吃饭跟打仗一样,三口就能吃掉一个馒头。这样对胃不好,后来跟九爷时间久了,才慢慢改过来。

戏班那些人很聪明,都是从小在泥里挣扎求生的孩子,有眼色的很,知道程班主宝贝他,那些人从不打他的脸,只打他身上被戏服遮盖看不见的地方。

分科的时候,谢璟分去了武生,他身条顺,动作又利落,长得模样还好,常常被程班主借出去给别的戏班子跑戏,有时候一天最多七场,从早到晚,谢璟骨头硬,硬是撑下来。

也是因为借给外头的戏班子,他才能在省府遇到九爷。

这都是后话了。

谢璟模糊记得最开始小李子也在戏班,他唱戏不行,去做了打杂,起初谢璟还能照应他一两回,后来就自顾不暇了。再后来谢璟成了角儿,俩人见面的时候更少,基本就没再有过交集。

寇姥姥今日瞧见小李子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年初的时候那场大病,她不觉得自己多苦,却为她的璟儿哭了一场。

谢璟陪着寇姥姥小声说了一会话,哄老人道:姥姥,您别担心,咱们现在不是挺好的吗,您看,我在白府之前陪着少爷的时候,不但能赚钱,还能顺便一起读书。

寇姥姥道:那能一样吗

确实不一样,学校不能赚钱。

你这小财迷。

姥姥,二少爷的钱赚得挺容易的。谢璟认真道,之前在二少爷院子里的时候没少拿赏钱,上回少爷一高兴,不是还给了我十块银元吗。我之前没跟您说,那些都是我替他写功课,他给我的。

啊?

姥姥,你不知道,府里的二少爷不写功课,先生给他布置的作业都是我替他写的,抄书什么的也简单,跟我以前学的那些差不多。

寇姥姥问了他在白府里的生活,信了大半。

别的不说,功课这些话她信,她家璟儿从小就聪明懂事,学什么都快,以前学堂里的先生还夸过他过目不忘。

谢璟撇去黑河发生的那些事儿,挑拣着近日来有趣的跟她讲了两件,把老人逗得笑起来。

寇姥姥给他顺顺头发,缓声道:璟儿,你记得啊,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总因强出头。这做人哪,和做事儿一样,千万要记得这两点,别陷在里头,这样一辈子才能活得高兴,活得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