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1/1)

谢璟看了一眼,是五十块银元并一些年节送的山珍礼品。

方玉柔道:你的契纸九爷那边来人要了去,过年忙,也没能好好酬谢你,这些先拿着,等到了元宵节再加倍补给你。

谢璟应了一声,接过东西,又谢了一遍。

从方玉柔这里出来,周管家又亲自送他去了东院,一直笑着喊他小兄弟,连礼品匣子都一路帮他拿着,到了东院门口才交到谢璟手上。

谢璟倒是没有跟下头这些人结交的心思,他志不在此,东院那位才是他的归宿。

东院。

白九爷正在与人对弈,他手边放着一盏冒着热气的清茶,还有半只剥开的蜜桔,房间里暖,带了一点微涩的橘子气味和一丝茶叶的清苦。

九爷坐在那里手执白子,身上是云纹锦绣的长袍,腕口边上滚了一圈雪貂绒,袖长至手,露出修长的手指,骨节分明。他指尖是近乎于透明的白,指甲修剪整齐而润泽,落子之后听到门口响动,抬头看了一眼笑道:回来了?

谢璟应了一声,站在那看他下棋,不动声色看了对面的先生一眼。

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年纪约莫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微胖的身材,圆脸小眼,留了两撮儿鼠尾一样的胡须,说话的时候一动一动,很是引人瞩目。

谢璟看到他的时候却绷紧了脊背,不敢造次。

这是当年省府老爷子重金请来的先生黄明游,专门教导九爷功课,九爷曾说过他腹内有万卷经文这并不是夸大,黄先生背诵极为厉害,但凡看过的书都不会忘记,任你随意翻到哪一页考教,都能倒背如流。九爷对这人很尊敬,谢璟也从不敢在黄先生面前惹事,他念过书,敬重有知识的人。

黄先生坐在那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举起棋子半天不肯落下。

谢璟偷偷看过去,心知黄先生老毛病又犯了,这位大学者什么都好,就是棋艺出奇的差,而且越差越战,越战越勇,不杀个头破血流不肯罢手。

九爷显然也瞧出来了,一边下棋一边跟谢璟问话:你家里还好?

都好。

吃过饭没有?小厨房给你留了汤圆,我早上用了一碗,花生馅的味道还不错。

谢璟从善如流,去小厨房吃汤圆。

黄明游抽空看了他一眼,瞧着人走了,回过头来极为小心地问谢璟来历。

白容久在这里遇险,省府的老爷子坐不住,要不是他年岁大了不能亲自跑这一趟,只怕这会儿人已经到了青河。就算如此,也特意派了黄明游带着一队护卫前来,酒厂建成之前,他们是不会回去了。

黄明游也受惊不小,这会儿还在疑虑:但听你说,这孩子手上又稳又沉着,跟他年岁不符啊,下头哪儿能教出这样的人,会不会是别人派来的?

什么人开得起这样的价格,让他用命换?九爷笑了一声,又落下一子。不会。

黄明游想了一会,琢磨着也对,又继续下棋去了。

谢璟在小厨房里也在想黄先生,他汤圆吃得特别慢,一颗能吃上好半天,慢慢磨蹭着吃了一碗,估摸着黄先生差不多输得想走了,这才回了房内。

他小瞧了黄先生。

黄明游今日输得兴起,袖子都撸起来,没一点读书人的样子,瞧着已杀红了眼。

白容久试探道:黄先生,不如谈谈功课?

黄明游摆摆手,眼睛盯着棋盘:你的功课没什么好检查的了,老夫这辈子能有你这么一个学生足矣,我们继续下棋,我瞧着这里有三条生路,你看啊,如果我将黑子堵在这里就能杀出一小片,但如果我落在这一处黄先生比划了三处,不肯落子,已经有点玩赖了。

谢璟不敢过去,他怕和黄先生下棋。

不敢输,也不敢赢。

正好有人进来,同九爷谈酒厂机器的事儿,谢璟瞧着九爷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心里也跟着松快了一点。

黄先生抱着那盘残棋回去研究了,路过谢璟身边的时候,谢璟眼观鼻鼻观心,贴着墙边站着,生怕对方瞧见自己。

不过这会儿的黄先生只顾着那半局宝贝棋盘,压根没在意旁边的人。

带图纸来的是白家大爷白明哲,他这段日子半点没闲着,府里内外的事都由他操持,这会儿刚从酒厂那边回来,带着图纸一进来就跟九爷热烈讨论。

爷,这机器就是厉害,原本要十多个工人一天才能赶完的活儿,它这一会就做好了!白明哲夸个不住,脸上都是光,还有前两日您让人从省府运来的那两台火磨,也特别好用,磨粉加工,比往常的粉都细上好多,年后要是粮食收多了,不酿酒也可以做个磨坊,或者学洋人那样开个面包坊也不错,精粉也贵着呢,我们要不要先进一批火磨机器?

九爷道:再等等,先看看效果,那两台机器用着可还顺手?

顺手,好用着呢!

两人正聊着,又听到外头院子里有响动,有人拨开厚布帘进来了。

这次来的是白明禹,大约是从外头刚回来,头上还带着厚皮绒帽子,只在外间脱了大氅,穿了一身宝蓝长袍过来请安,肩上还有一小片雪融湿了的痕迹。

白明禹过来给九爷爷磕头:给九爷爷问好。

他脚还没好,九爷让人拦住了,给他找了椅子坐:刚才你大哥还说起,你脚伤如何了?

好了大半,现在能慢慢走两步白明禹被人扶起,答了一句忽然觉得不对,眼睛盯着九爷身边那道熟悉的身影目瞪口呆,人都结巴了,好半天才喊出声:丰、丰儿?!

作者有话要说:

谢璟: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第19章 三枚铜板

九爷抬头,看看这个傻小子,又看看谢璟:忘了同你说,我觉得他不错,跟你父亲要过来,如今在我身边伺候了。

白明禹眼都直了。

他记得过年那阵家里人确实跟他说过要调换一个人手,但是他那会儿伤心难过,完全没往心上去,现在张口结舌,半天没说出话,净顾着看谢璟了。

谢璟歪头看了一眼白明禹的腿,二少爷拄着双拐,但是一蹦一跳,瞧着还挺有劲儿。

命大,运气好。

一点没伤到根骨。

谢璟心里最后那一点挂念也彻底放下,他觉得白家二爷确实是个福大命大的主儿,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半点不用人操心。

白明禹想的完全不同,他给丰儿哭了好几场啊!尤其是刚从黑河回来那会,他满世界找人,以为丰儿被乱刀砍死了,黑河死了的伙计运回来安葬那天,下头的人拦着没让他看,白明禹也不落忍去看那样的丰儿。现如今冷不丁瞧见人就站在自己跟前,几乎是蹦起来看他,一双手按在谢璟肩膀上来回打量了,眼里都含了泪:你,你没事儿啊?

谢璟手里还拿着茶壶,站在那让他看:托少爷福,没什么事。

你,你那天你去哪儿了?我还以为再也找不着你了。白明禹红了眼圈,我找了你好久,那天太乱,我差点就死了。

谢璟道:少爷不会死。至少不是死在那。

白明禹十分感动,带着鼻音嗯了一声,努力振作:你说的对,少爷还要干一番大事。

谢璟心想,是还有好多祸没闯。白明禹以后跟着九爷去了省府,之后南下,那可真是没少闯祸,不过白家二爷善来偏财,每回都能逢凶化吉,倒是也阴差阳错帮了九爷不少忙。

谢璟看他的眼神像看吉祥物。

可有可无,最好是有。

总归是安心些。

白明禹硬是把眼泪憋了回去,直勾勾盯着谢璟,拽着他手就要走:丰儿,你跟少爷回去吧,你以前用的东西少爷给你烧了,但你放心,少爷给你买新的,全买最好的!

九爷坐在那咳了一声。

谢璟掰开他的手,道:少爷,你挡着我干活了。

白明禹不明所以,被谢璟掰开手之后,就瞧见谢璟提着茶壶就去给主座上的九爷加水去了。白明禹跟着过去,瘸着腿不肯坐下,围着谢璟转了一圈还想带他回去,一旁的大哥拼命给他使眼色都没用。

九爷喝了一口茶,缓缓开口问道:近日功课如何了?

白明禹还盯着谢璟,嘴里道:身上有伤,一直听爷的话在院子里静养,没顾得上看几页书。

白明哲脸上臊得慌,不等九爷开口,先唬着脸教训弟弟:胡说八道,你伤的是脚,碍着读书什么事!你是用脚看书的吗?!

不啊,但刚接了骨头,腿脚晚上疼得厉害,睡不好第二天可不就看不下去吗白明禹一边说着,一边又伸手去抓谢璟,大哥,九爷爷,您行行好,把我的陪读还给我行不?我跟他一起读书习惯了,俩人也有个伴儿。他说的可怜巴巴,拽着谢璟不放,看起来主仆情深。

九爷抬眼瞧了谢璟又把视线落回他身上,挑眉问道:你和他学的一样?

白明禹道:也不全是,嗨,九爷爷您问这些干吗啊,丰儿他连学徒房都没去成,大字都不识得几个,肯定伺候不了您,我回头找俩学问好的给您送来!

哦,你识字吗?九爷转头问谢璟。

谢璟:识字,少爷平日里的

哎哎哎,我承认教了他几个字,那也是平时一个人念书太没趣,随手教了他一点儿,还浅着了,不如我带回去,打一点根基,教导好了再给九爷爷您送来。白明禹接茬改了口,拿眼瞪他,丰儿,傻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跟少爷走!

谢璟站在那道:二少爷,我叫谢璟。

白明禹:

白明禹:行吧,行吧,谢璟就谢璟,你快跟我回去。

我不走,我以后就跟着九爷了。

不行!

谢璟不说话,抬头看主座上的九爷。

白容久挑眉道:我听说你之前抄的书都假借别人之手,读书不能偷懒,你回去把这些再抄一遍送来给我。

白明禹如遭雷击,难以置信地看向谢璟,脸上恨不得写了你连这都说?!几个字。

谢璟站在那装老实孩子,眼睛一点没乱看,乖得不得了。

白明禹凑过去恨得磨牙,小声道:我们不是最好吗!

也不是多好,少爷不好好读书,周围人挨了不少打。

白家小霸王在青河县纵横十余载,这辈子第一次亲身经历了什么叫背叛,心里颇不是滋味。

白明禹不敢违逆九爷,要不到人,只能走了。

等回到自己院子里,就瞧见一个小厮兴高采烈地过来道:少爷,您不是找寇沛丰吗,我打从知道就一直留意着,过年节都到处找人问,这不,还真让我给找着了!周管家给分到学徒房去了,您等着啊,我已经让人去叫寇沛丰了,马上就带到您跟前来!

说话间,就有一个学徒被带到,个子高了点,人也傻愣愣的,戴着一顶毡帽规矩站在那喊了一声二少爷。

白明禹一肚子火气正没处发,气得够呛:这是哪门子的寇沛丰?!

啊?可他就叫寇沛丰啊

滚滚滚,找个人都找不准,我要你有个什么用!都出去,都走!!

几个人连忙仓皇跑走,二少爷发起火来可是暴脾气,脚不能走路那会都用拐拖着自己往前冲,急了还能用拐杖轮人,全府的人都知道轻易不敢招惹这位小爷生气。

年后不久,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谢璟告了半天假,回家去陪寇姥姥吃了顿饭,送下了些东西。

白容久给了他一个小盒子,叮嘱他回家之后再打开瞧。

谢璟只当是什么好吃好玩儿的东西,揣在怀里带回去了。

等到了家里,吃过饭打开盒子的时候,却发现里面是一张契纸。

当初寇老三拟写的契纸本就有些苛刻,上头写着学徒三年又出师如何等等,基本是把人绑死在一处,但就这样,也是被人挤破头的好差事,毕竟能进白府,那可是需要中人作保的,寻常人压根没有门路。但现在九爷把这张契纸还给了他,盒子底下,还有一份新拟的合同,条件宽松的多,倒像是一份沪市那样大公司的雇员聘请合同,年份一年一签,按月给钱。

寇姥姥不识字,让谢璟念了一遍之后特别高兴,这下好了,我之前还担心你,现在也没什么怕的了,这白家不错,璟儿先签上一年罢。

谢璟点头应了,在合同上端端正正写了自己名字。

他写完之后,又忍不住改了一下,结果墨水变成一个黑点,倒不如刚才了。谢璟慌了一下,手伸到一半又停住,改成揉鼻尖,无奈叹了口气。他以前觉得自己字还行,但跟在九爷身边,有对比了之后就发现自己写的还差得远,他连九爷的皮毛都没学会。

不过这次时间还长,他还有几十年跟在九爷身边练字。

谢璟吹干那张合同,小心放回了盒子,按原样收好,打算回去就交给九爷。

寇姥姥给他熬了一碗酒酿端过来,让他消消食,这是老太太的绝活,自己酿的比外头卖的酒酿香甜的多,酸甜清澈的酒汤子热乎乎喝下去,身上都暖了。

谢璟把空碗放在小桌上,看了周围:姥姥,咱们现在有钱了,不如换个房子?

也行,这里离着你远,过几日我租个近些的房子,到时候去瞧你也方便。寇姥姥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谢璟的碗,问道:再喝一碗吗,我瞧着你晚上吃的也不多,饼子都没吃上俩。

谢璟点点头,笑道:姥姥做菜多,每道菜都好吃,光顾着吃菜了。

这话寇姥姥爱听,笑着去给他盛酒酿。

谢璟晚上不值夜,可以晚些回去,不耽误明天一早干活就成,因此就在家里多留下陪了寇姥姥一会,老太太知道他兜里有俩钱,回去可以花几个铜板搭马车,也就没催着他走,她也想得厉害,毕竟是从小到大亲手养大的小孩儿,一天瞧不见都挂念。

祖孙俩正在屋里说话,就听到外头院子木门那有人连喊了几声他的名字,最后一声略微高了点,声音听着跟小女孩儿似的格外尖细,急急地喊道:璟,谢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