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皇甫真人(1/1)

上午。

杏仁谷。

皇甫真人端坐在虫吟潭边,屁股底下是一张竹凳。

一双草鞋,一身布衣,一顶斗篷。

清瘦而安静的背影中,透着仙风道骨。

他手握鱼竿,那鱼竿有些特别,手里这端足有胳膊粗细。

阳光从山上的绿树间照射过来,在水面上晃来晃去,很快融进了潭水之中。

远处的瀑布,飞流直下,就像白虫河被人拉起来从天空悬挂下来。

那瀑布发出的轰隆声,让人兴奋又令人心生敬畏。

伴随着响声,落下的瀑布在虫吟潭水面上,化着一堆堆泡沫,像天空里朵朵白云。

皇甫真人将手中的鱼竿朝着潭水远处延伸过去。

那鱼竿小头变得越来越细,细到肉眼勉强才看得见。

鱼线原本就细若游丝,在光影晃动的水面上已辨别不出,只有漂浮在水面上的几个鱼标,才能证明它的存在和所处位置。

那是皇甫真人亲手做的象牙白鱼浮标记。

一只竹编的鱼篓,用青绿的水草系在潭边水中。

皇甫真人望着小小虫潭,表情清淡,怡然自得。

他一边垂钓,一边侧过脸来。

在他的视线里,一个女孩正在田间弯腰摘菜。

那女孩肤白肉嫩,眉若弯月,眼似清泉,唇如樱桃。

可以说,不肥不瘦,不高不矮,体型优美,线条流畅。

她那婀娜多姿的外形中,透出民国女性的柔美与神韵。

如果单从女孩的背影看过去,那就是典型的东方古典美人了。

用倾城倾国、风华绝代形容之,一点也不为过。

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不过如此。

这个女孩,正是皇甫真人的女儿皇甫慧兰。

父女俩,一个在田间摘菜,一个在潭边垂钓。

皇甫慧兰一边往篮子里摘菜,一边朝着他爹爹这边看过来。

“爹”。

皇甫慧兰脆脆地喊了一声。

“慧兰”。

皇甫真人响亮地回应着。

“鱼儿咬钩了没?”。

“咬上了钩就喊你”。

父女俩相隔数米,仿佛进行隔空对话。

原本,皇甫慧兰是蹲在爹爹身边看他钓鱼的,但那潭中鱼儿老是不咬钩,惹得皇甫慧兰没了耐心,一气之下就去田间摘菜去了。

不过,她告诉皇甫真人,等鱼儿咬钩就喊她,她要把鱼儿从钩上取下来。

潭面泛起层层水花。

皇甫真人手中鱼竿沉甸甸的,那象牙白的鱼浮也在移动。

他知道一条鱼儿咬上了钩。

皇甫真人心中一阵窃喜。

他冲着田间的皇甫慧兰,高声喊道:“慧兰,快过来,快过来”。

“爹,是不是鱼儿咬钩啦”。

“是呀,再不过来,我就要把鱼拖上来啦”。

说话间,只见那鱼线拖着鱼钩在水中来回游动。

潭水清澈如镜。

那条上钩的鲤鱼清晰可见,足有一尺长,尾巴还是红色的。

不用说,那是一条大红鲤鱼。

皇甫慧兰将手中的紫色番茄往菜篮子里一扔,蹭地就上了菜地。

她朝着虫吟潭这边跑过来,身子轻盈的像一只蝴蝶。

等皇甫慧兰站到皇甫真人身边时,那鱼线儿还在水中游动。

她定住脚,看到了那条上钩的鱼,开心地叫道:“哇,好大的红鲤鱼呀”。

皇甫真人浅浅一笑,道:“看把你乐的”。

“爹,我来,我来,看我如何将这条大鲤鱼钓上来”。

说话间,皇甫慧兰伸手就要强夺爹爹手中鱼竿。

皇甫真人笑道:“慧兰,这鱼竿你能拿得动?别连人带竿掉进潭里”。

“有什么拿不动的?让我来试试”。

皇甫慧兰说着,双手握住鱼竿。

“慧兰,你可要握紧了,我要松手啦”。

“爹,你松手吧,女儿我拿得住”。

皇甫真人一松手,皇甫慧兰虽然握住了,但那鱼竿哗啦一声落进了水中。

潭水中击起了高高的水花。

皇甫真人哈哈笑道:“你说你能握得住,逞什么能呀,鱼儿吓跑了吧”。

皇甫慧兰跺着脚,嘟咙着一张樱桃小嘴,道:“爹,你真坏,明知道我拿不住?故意放手,想笑话女儿,是吗?”。

“爹怎么会笑话女儿呢。慧兰,我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

“有目的?什么目的呀”。

“慧兰,爹只想告诉你,这世间的许多事情呀,看上去简单,等你真的做起来时,就会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

“又要来给我讲大道理啦,女儿不听。爹,你说,这天底下有像你这么钓鱼的吗?”。

“爹爹我钓鱼怎么啦”。

“人家钓鱼用长长的细竹竿,你倒好,哇,用这么粗的毛竹来钓鱼,恐怕这世上绝无仅有了,《封神傍》里有姜子牙直钩钓鱼,这民国年间,有我爹爹皇甫真人杠根毛竹来钓鱼”。

“慧兰,你就不懂了。这虫吟潭深不见底,鱼都潜在深水区里,普通的竹竿才多长,只有这长毛竹才能伸到更远处,钓到鱼儿”。

“爹爹总是有理,不跟你说啦。爹,那条鲤鱼是不是跑了?”。

皇甫真人轻轻一用力,将胳膊粗的鱼竿提起。

那条鱼儿还钩在鱼钩上,身子在潭水里扭来扭去。

皇甫慧兰一见鱼儿没跑掉,高兴的叫了起来:“哈哈,那鱼儿还在,把它提上来”。

只见皇甫真人将那根毛竹提起,足有几丈高。

那鱼儿悬浮在空中,拼命挣脱,欢蹦乱跳。

鱼儿在水中,感觉没多大,这会儿一出水面,明显大了许多。

“哇,好大的鱼。爹,快快快,别让它跑了,扔到岸上来”。

皇甫慧兰兴奋地尖叫起来。

皇甫真人手腕轻轻地一抖动,那鱼儿连同鱼线,就落在了潭边空地上。

“慧兰,把鱼取下来,放在竹篓里”。

皇甫慧兰跑过去,先用手按住那条鱼,然后小心地把鱼从鱼钩上脱下来,双手抓着。

潭边放着一个鱼篓,那鱼篓由青竹编织而成,草绿颜色,口小肚大。

皇甫慧兰将鲤鱼头部朝下,顺着篓口将鱼放了进去。

只听‘哗啦’一声,击起一阵水花,溅的皇甫慧兰满脸是水。

“哇,这条鱼真坏,扑腾的我满脸都是水”。

皇甫真人把鱼线重新抛到深潭里,望着女儿,微微一笑,道:“慧兰,这潭水是不是很凉快”。

“嗯,凉快。爹爹要不要感受一下?”。

说着,她蹲**子,用手抄起潭中清水,往皇甫真人脸上拨去,嘴里说道:“我也让爹爹你凉快凉快,哈哈”。

“别闹别闹了,爹说错话了,还不行嘛”。

皇甫慧兰停住手,道:“算爹识相,女儿就饶了你吧”。

皇甫真人用手抹了脸上的水,侧过身来,望着女儿道:“慧兰,爹爹考考你怎么样?”。

“考我什么呀,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

“都不是”。

“哪是什么,要么是《本草纲目》或者《针灸甲乙经》什么的”。

“错,错,错”。

“爹,哪是什么?你就别卖关子啦”。

“这回跟中医无关,我问你,唐宋八大家,能说出几个来?”。

“爹,这可难不到我,《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样的医书,我都能背下来,何况这八大家的名字”。

“说来听听”。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厉害了,我的女儿。我知道,这个肯定难不到你,现在,我要真正考你了,这八大家中,唐代的柳宗元写过一篇著名的《小石潭记》,你可知道?”。

“如此名篇佳作当然知道啦”。

皇甫真人一笑,道:“知道算什么,问题是,你能否一字不拉地背诵下来?”。

皇甫真人心想,看你能,这回你傻眼了吧。

哪知道,皇甫慧兰冲着他诡异一笑,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叹道:“爹呀,你这是存心为难女儿我嘛。好吧,我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