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452节(1/1)

扈三娘83

文人即便是骂人也得讲究一个“雅”字, 露了半个字的污言秽语,那就落了下乘, 有失读书人的身份了。御史弹劾更是讲究,得写出团华锦簇的一篇文章, 虽然字字句句如刀、见血入骨飞肉,偏偏还得让听的人感觉、继而认同自己就是御史说的那般罪大恶极的模样。

才算是弹劾成功的最高境界。不过这个段数的成功很罕见。

退而求其次,是御史的弹劾能打动帝王的心, 或者让帝王却不过御史爆棚的正义感, 把被弹劾对象下旨训斥、降职、贬谪,乃至削职为民请他回家吃自己的。要是能把被弹劾的对象送进刑部的大牢、送上断头台, 更能证实御史的火眼金睛, 对朝廷的重要了。

这也是弹劾成功了。

糟糕的是帝王不仅没被打动、御史被对方反驳回来、形成朝堂上的混战,甚至旷日持久得不到、出不来任何结论。

失败嘛,就是所有的弹劾被指为污蔑、以查无证据给打回来呗。但别忘记了,御史还有一个保命的特权——可以风闻奏事呢。

气势迫人的几个御史用了快三刻钟,把为弹劾武松准备的如檄文般的文章背诵完毕。

可这一次的弹劾对象明着是武松, 他们的心思白费了不少。因为梁山这些人总体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有裴宣是进士出身的刑律孔目, 蒋敬是举子, 这俩有多年的功底在, 跟着女帝一起听懂了被骂的文章内里。

后面的文化人数秀才萧让了,他如坠入云雾里在仔细琢磨御史的遣词用典、与武松暴打钦天监官员的联系呢。而林冲和柴进虽然读书较多, 但毕竟心思不在科举上,他俩那水平平时逢着酒宴凑点诗词尚可,只略略比不第秀才吴用高些罢了。但像鲁智深这样, 站在朝堂上的顾大嫂等督察的官员,只知道他们的同僚在弹劾武松,哪里会与吴用一般想到这些御史针对之人乃五年余独/裁、独断专行的女帝。

武松事先得了鲁智深的警告,无论御史说什么都不准开口说话,不然女帝和皇夫会很难做。他也听不懂御史说的什么,只是他做过女帝的近卫首领,知道扈三娘的一些细小动作代表的潜在心里想法。此刻他与林冲一样从女帝的手部动作发现了女帝的气恼,俩人是怒发冲冠、气聚颅顶。

武松不比林冲有大局观、又能忍耐。他看不得有人激惹扈三娘,忍不住向外迈出一步。就这一步,让弹劾他的御史、和支持弹劾的朝臣都在心里露出笑意了。就怕你武松武都督不出来搭话呢。

——前宋的武将,被文臣指着鼻子骂的年代终于又回来了。

林冲赶紧拽住武松胳膊,然后立即弯腰把手里拉着的太女抱起来,塞到武松怀里。

“让叔叔抱着,听话。”

武松下意识地接过太女,俩手把小娘子抱牢,也立即明白了林冲的意思,这是与鲁智深一样在提醒自己、禁止自己去和御史打嘴仗呢。

“以己之短对人所长么?你抱好琳儿。”

扈三娘坐在上面看着林冲的动作,在心里赞了一句,自己到底没选错了林冲,梁山这些人也就是林冲才有做皇夫的能力。

武松退后一步,看林冲把太女的衣袍略拉拉,又帮自己扯了一下抱太女扭转的衣袖。他别过头深出一口气,把自己贲发的怒气压抑下来,极力平和自己,不要吓到怀里的小娘子。

武松抱着太女又退了回去,好像他那一步就是为了抱起在他前列的太女所出。这一下可是给那些胜利在望的御史及支持者,当头打上一棒了。

嚓,还带这么玩的么!你武松怀里抱着太女,指着你骂的时候是不是也指着储君了?

有人希望太女不跟武松抱、甚至被武松的气势吓哭,事情就大有可为了。

随着太女被塞到武松的怀里,大庆殿陷入诡异的沉默。

武松是有数的几个太女肯让抱着的人之一。太女看看前面高坐的母亲,学着母亲摆出不形于色的样子,再看看和自己脸对脸的父亲,她很沉静地向父亲点头。有父亲还在武松身前、拉着她的手,她就安安静静地呆在武松的怀里,不哭不闹跟武松抱。

没有与太女接触过的朝臣,都在心里想着太女是迟钝?莫不是个傻的?只有给太女上过几次课的秦桧、吕好问、徐景恒三人,都在心里赞扈琳。

这小娘子简直天生就是做帝王的材料。

聪明而不外露,稳重而不失灵慧。别人家的三岁孩子开蒙的时候,都只是意思意思,然后就是背诵一些蒙学的对子、简单的诗词,用千字文识字罢了。等到正式读书和提笔开始练字,一般要在五岁以后,因孩子骨骼稚嫩,怕伤了孩子的手骨。

到了太女这里,提早练字怕伤手骨的事情不用考虑。太女最近执迷的玩耍是把女帝给她的各种颜色的玉石边角块块,搓成般般大小、滴溜溜圆的一个个石珠,再耐心地用缝衣针钻孔。她告诉秦桧,她要给母亲串一个最漂亮的十二旒冕冠。

“阿娘说要练到力气随心意转动,完全控制住才算是小成。”

太女内敛的情绪一般只有在女帝和皇夫面前才会释放。肯对秦桧多说几句,也是因为秦桧对太女付出超过吕好问、徐景恒、武松这三人,对她的教导和关心。

这样的小娘子,这到底是怎么教出来的!

秦桧心里充满对女帝夫妻羡慕嫉妒恨。

怎么自己就没这样的孩子呢。噢,对了,秦桧无子无女。所以他对太女是拿出老父亲一般的疼爱。当然也换回来太女肯对他多说几句功课外的话,告诉他一点儿小秘密了。

朝堂上的诡异被童贯打破。

童贯在女帝身边的位置很特殊,女帝既没有像在前宋赵佶那般重用他,也没有把他当成普通的宦官对待。早些时候甚至还会抱着太女一起与他对弈,同时问他一些朝堂遗臣旧事。而童贯这人,从他被女帝从十万大军的中军帐里捉出来以后,他就怕女帝;随着时间流逝,在他看到了女帝在灭金、对契丹、对大辽余众的战绩,心里满满都是敬畏了。

童贯走到女帝身侧三步,轻轻地对女帝提醒:“陛下,今天是年前最后一次大朝会了。”

女帝秒懂,收回自己要拔剑泄愤的心思。她也不想与御史打嘴仗,赢了,在史册上留个气度小的刻薄名声。输了更是颜面无存、徒添朝臣以后对抗自己的信心。

故而她淡漠地对着刚才弹劾的欢畅、现在卡壳的御史们说:“今天是年前最后一次的大朝会,朕已知你们所奏之事,散朝后你们把折子按正常渠道呈送吧。众卿可还有什么事情?”

秦桧立即抓住机会,上前说起已经到年尾了,户部还没有把今年各道的赋税数目报上来。蒋敬心里暗骂秦桧作为副相,为了向女帝表忠心、给女帝解围,明知道最后的期限未到,竟然踩着自己上位。可这时候他有不能与秦桧争辩,只能跟着秦桧的话题走。

“陛下,户部已经收到、十几道的统计数字,正在核对中。现在尚有边远几道的几年收益数字还没有到。臣会派人去敦促。”

一边几个御史的目光盯在秦桧的身上,如果目光能化成实质的刀片,早把秦桧戳的千疮百孔、凌迟得只剩骨架了。

好你个秦桧秦会之啊,亏你还做过御史中丞,居然敢在御史弹劾的时候拆台。女帝对武松什么惩罚都没来得及说呢。还有那最可恶的童贯,原来就是宋帝跟前的奸宦、佞臣,换成女帝居然又给他混到皇帝身边去了。

秦桧也是无法不出头,文臣的序列架构基本确定了,自己虽是太女的老师,可只是启蒙。女帝明显在考核自己三人呢。要是不能争到太傅的名头,那李纲文武全才,自己这一辈子就会始终为李纲的副手了。

户部的数字都在蒋敬的脑袋里,他噼里啪啦地说起已经收到的那十几道的具体赋税,与去年的前年的横向、纵向比对。还说起工部刚刚又支去了大笔的银两给做研究的工匠,向女帝抱怨公孙胜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工部支出的太多,影响了户部年尾结余数目在帐本上的漂亮收宫。

公孙胜就出列与蒋敬一项一项掰扯、工部用银子的必须性和产生的效果。

工部拿了大笔的银子做研发,其效果如何所有人都不想在这时候管,但是蒋敬和公孙胜歪楼的成绩是很明显的。梁山的人都知道,既往在聚义厅开会的时候,要是给他俩时间,那账目能算到蒋敬初初接手梁山帐本的时候。

时间就在户部和工部的掰扯中悄悄流逝了。

有御史被户部和工部尚书的纠缠烦的无聊,不经意地扫视武松,却发现太女在武松怀里睡着了。武松把蜷缩的小娘子横抱在怀里,再用自己的大氅把太女裹个严实,岔开两腿坚实地站在林冲身侧。迎着御史看过来的眼光似乎在说,你们有本事就把太女吵醒了。

混过去大朝会,武松把太女交给林冲,眼里的感激不用赘言。林冲看得明白,只与武松说:“你先去用膳吧,我把太女送回宫中就去五军衙门。”

吴用叫住武松,“武都督,留步。” .

第648章 648、扈三娘84

吴用叫住武松, “武都督,留步。”

武松平时与吴用的关系很一般, 但前天鲁智深提醒他的话也还记得。他向吴用抱拳说道:“军师,正想找你请教呢。”

“不敢当请教, 边走边说。”

吴用哂笑。他这些年在扈三娘那里不得信重,反复想了很多年,认为扈三娘是记恨他在宋江攻打祝家庄之战出主意的缘故。他看扈三娘日渐皇权威重很不爽, 却也知道自己扒在大元的这条大船上, 不能望着这船沉,可是能让扈三娘不如意、在她希望的地方让她不痛快, 他很乐意去做的。

凭什么公孙胜是尚书、蒋敬也是尚书, 自己就是一个御史中丞,干着督察王田的活啊。那与以前大户人家的庄头有什么不同吗?

吴用边走边对武松说:“你这是撞到那些科举上来的那些清流枪头上了。御史弹劾你也不是为了弹劾你的。那是前宋遗臣对陛下蓄积了不满,捡你开刀呢。”

武松挑眉看吴用,吴用不理他的眼神,继续说:“弹劾你是因为陛下虽然独断乾坤却一直很谨慎, 那些御史找不到可以挑剔陛下的借口。我们都是梁山的, 平日里在裴督察的严苛下, 莫不谨慎行事。你问问花和尚就知道了, 没人敢行差踏错一步的。

你也看到陛下今日被那些御史气坏了的模样了。她护着你不肯惩罚你、也不肯说一句你的不是,豹子头拿太女为你抵挡御史。我们大家都是跟着陛下才有了今日的荣光, 总是要为陛下分忧才好。如今你只要与陛下说一句不想进宫了,那些御史继续对你弹劾就没了什么意思。也就解了陛下的难为局面。可惜我没有能与那些御史对抗的才学。”

吴用不想女帝才色双收。要是武松的十万大军游离在扈三娘的掌握之外,够让她们母女日夜牵肠挂肚、不得安寝了。这样既不会让前宋遗臣占了梁山的上风, 也不会让女帝占据绝对优势。

嘿嘿,在你们君臣的争持中,才有自己期待的机会。

武松沉默不语。

吴用继续下猛药。

“武二郎你是个实心人。你想想哥哥我说的对不对。陛下对你有情义不假,想让你进宫是不假。可陛下这五年与林冲可是吃住一处,情谊更是深厚了。要是林冲真想你进宫,早该在你回来之前把事情都准备好了。谁家纳侧不是主妇张罗的。哪里用得着你去钦天监催促呢。皇夫一句话过去也就够了的。你继续坚持进宫,不过就是在让陛下里外难为了。”

这话与武松所想合到了一处,武松心里难受,对吴用匆匆一拜,“谢军师指教。”扬长而去了。

武松没回五军都督衙门,他绕着皇城转了一下午,日暮西山的时候,跺跺脚下定了决心。

林冲没能在五军都督衙门见到武松,他知道武松心里不会快活,想着开导他告诉他万事有自己和女帝担着呢。

御史这样的弹劾好像应了扈三娘的猜测,他们是不满君权借机迫使她让步呢。如果她肯垂拱而治,才是前宋遗臣欢喜的。

扈三娘怎么会对别人让步,怎么会把手中的权利分给臣子。这些人可真敢想。他们是忘记了金国虎视眈眈的危险了,天下初定就忙着跳出来想分一杯羹了。

林冲心情不好,在五军衙门里坐不住,就跑去军营转了一圈,看军营的秩序井然才放下心来。踩着落日的余晖回去皇宫。冬日天短,等他到了宫门,天已经全黑了。

武松此时就跪在扈三娘书案前。脸上早没有了往日的嚣张和桀骜不驯,那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冷血和煞气也都收敛了回去,他此刻就像是一匹孤狼,无路可走却伤痕满身清冷寂寥。

“你起来说话,你知道我不喜欢你跪的。”

武松不肯起来,他仰望扈三娘的眼神里全是求而不得的不甘、委屈、固执,全是将一颗心掏出来不被扈三娘珍视的受伤。

“三娘子,你想我进宫吗?”

扈三娘皱眉,“庆寿宫收拾的差不多了,封诰我也给了你,你说呢?”

“陛下,臣不想进宫了 。”武松一字一顿,清晰无比。

扈三娘愕然,武松要是回京就这么说她可能会感到轻松,但是现在与御史杠上之后,他退下去?呵呵,这是来拆自己的台么?

这不是告诉御史自己这个做女帝的向他们屈服了吗?

“现在的事情已经由不得你说不进宫就不进了。”

扈三娘心下发冷,硬生生把自己对武松的那点儿情义逼退回心底,难道武松还没开窍吗?难道他像岳飞一样只知道抡刀舞枪吗?现在已经转变成御史出头、当臣属的挑起瓜分君权之争了。

“臣不想陛下再为难。今天在大庆殿,臣都看到陛下要摸短剑出来了。”

扈三娘眼里慢慢涌上温润的柔光,低头看着武松缓缓说道:“你也看出我今天为难了?那你更不能退却了。那些御史弹劾你是借口,目的是想分润的我手中的君权。你明白吗?”

扈三娘耐心给武松解释。

武松摇头,他在扈三娘的眼神中看出了扈三娘分明是对自己是有情义的,这就足够了。

“臣不明白。臣只知道这时候臣不入宫,那些御史再弹劾臣就没了意义。臣想回去北方,替陛下荡清大辽的余孽。若是陛下对臣能存留住此刻的这点心意在,就不枉臣为你征战沙场了。”

林冲这时候走到了紫宸殿书房的门外,恰好听到了武松这句话。他尴尬地停住脚步,站在门外不想进去了。

“爹爹。”太女看到林冲立在母亲的书房门外,高声叫着欢快地扑过来。后面跟着的宫女子根本追不上她轻捷的脚步。

林冲张开双臂把飞过来的女儿抱在怀里,摸摸她的手,暖暖的,才放下心来。抱着女儿在怀,心里那丝丝缕缕的酸味顿时抛开了。

“下午跟师傅上课了?”

林冲抱着女儿离开书房门口。

“嗯。是秦师傅上的课。”太女趴在林冲的耳边悄声说:“秦师傅讲了御史为何弹劾叔叔。”

“噢?他怎么想起来给你讲这个了?”

“我问的啊。”太女突然觉得父亲有点笨。“阿娘说了,有不明白的事情可以问爹爹,问阿娘,要是阿娘和爹爹都在忙,也可以问师傅的。师者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林冲失笑,“这句话谁告诉你的?”

“秦师傅。秦师傅会好多些,没有他不会的。他说御史弹劾叔叔是因为他们不想听阿娘的话,想让阿娘听他们的话。是吗?”

“秦师傅说的差不多。”林冲没想到秦桧会给太女讲这些。

“差在哪里啊?”太女追着问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