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试验田(1/1)

手里拿着刘瑜准备好的材料,以他司马光的一身正气,可以说,基本逮谁灭谁吧。

当然,也不太存在,刘瑜所说的,逮着新党,就往死里搞。

因为京兆府,本来就是旧党大本营吧,要不司马光也不会跑这里来,富弼也不会过这里。

而且刘瑜也说得分明,他这些档案,不是只给司马光一份,中枢那边也一样送上去,还有皇帝那里也送了的。司马光要真看在旧党的份上,不把这些硕鼠捉起来,那到时皇帝和中枢那边的宰执,就要来找司马光的事了。

这也是富弼为什么要把刘瑜找过去的原因。

刘瑜在永兴军路这么搞,就是在搞旧党啊。

而且还是揭开创口来,狠狠地搞。

不过刘瑜所说的,井田法对抗新法,还是成功引起了司马光的期待。

井田法是什么东西?

就是商周时代的一个法规。

最简单粗俗的说:

一块地,划个“井”字,边上是私田,中间是公田。

然后中间的公田,就由边上八户来耕作,收获作为赋税。

“这个东西,能比新法更容易达到,新法要实现的目的?”沈括在刘府里,不敢置信地望着刘瑜。

他虽不会做官,但他沈某人,说一句,这个时代,全世界第一聪明人,可能有点过份,但说他聪明绝顶,总没问题吧?他一眼就看出不对劲了,怎么可能?要是井田法能解决问题,那秦汉以来,大家折腾啥?

“存中兄也觉得不可行么?”刘瑜笑着问了一句。

沈括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行?你是要投旧党?依着我看,不太成的!”

“我压根就没打算,弄什么井田法。”刘瑜摇了摇头。

他又没有疯。

“刘子瑾压根就不打算搞井田制。”富弼一语就道破了刘瑜的打算,他向着富绍京说道。

“他要的是,名正言顺下到各县的权力。”

这的确也就是刘瑜想要的事情。

而司马光,明显就没有在意。

皇权不下乡。

到了县一级,就是封建皇朝,统治的末端了。

乡村怎么办?乡贤共治嘛,乡绅、族老,有事开祠堂,族老和乡绅都同意了,族老们认定,这是淫妇,得浸猪笼,那就浸猪笼。别说人命关天,浸猪笼了,死也死了,县里一般是不会管的。

而刘瑜提出,他要去乡下,看看能不能弄井田制,司马光当然没什么意见。

“要搞农村包围城市,首先得土改啊,就是把地主的田地收起来,分给没田的人,耕者有其田,让读书人,也要交税,存中兄,你说……”

沈括一下子跳了起来:“我不说,我什么也不说,刘子瑾,我求你杀了我吧,造反或有可活,新莽必亡啊!”

土改就是造反?不是造反是什么?

不是的,造反不过是换人坐龙椅罢了。

土改是如沈括所说的,新莽干的事,也就是王莽。得罪的,是整个地主阶层,那是没得活的事。

刘瑜有些尴尬摸了摸鼻子,他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沈括认真的了。

时代是有局限性,刘瑜做过尝试很清楚这并不可行。

“嗯,我看看,要不上个折子给官家,说是存中兄这么建议我,然后被我训斥?”

沈括真的要哭起来,拿着头拼命撞墙,刘瑜连忙一把按住他:“说笑、说笑!”

“一点也不好笑!”

刘瑜无奈,只好对他说道:“等我兄守孝期满,我必定马上,就给存中兄张罗一个差遣。”

“当真?”

“我至于骗你吗?”

“至于!”沈括这句话,几乎是怒吼出来的。

刘瑜摇了摇头,不跟他说话,对高俅说:“备马,下乡去。”

“子瑾,你没骗我吧?”沈括见刘瑜不理他,自己却就跟了上来。

“骗你的啊,你不是说至于吗?”

“不至于吧?”

刘瑜停下步子,望着沈括:“真想谋个差遣?”

“当然。”

“那跟我下乡吧,把永兴军路的情报网络搭起来了,到时再不济,帮你弄个机宜文字,还是可以的吧。”

“是、是,便依子瑾之言!”沈括就是个官迷,刘瑜这是拿捏到他的痒处了。

不能搞土改,也不具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那刘瑜下乡干什么?

“老人家,我想的是,民富而国强。”刘瑜下了乡,坐在这村里的祠堂,对着诚惶诚恐,陪坐的族老跟地主们,这么说道。

大宋此时的知县,才八品,刘瑜是七品,还是京官,还有馆职,还赐绯银鱼袋。

由着知县陪同,下到这乡里,那感觉就跟天一样的大人物吧。

“天下大同,三代之治,那是宰执们谋划的话,下官以为,在其位,谋其事。不论如何,这永兴军路的差遣落在身上,总要给百姓,给君父,一点交代。”刘瑜侃侃而谈,下面族老、地主纷纷点头。

等到刘瑜和知县走了,那族老才向族里以前也中过举,做过两任县尉的同辈兄弟问道:“六哥,这刘相公,是什么章程?”

那祠堂里的其他地主,也眼巴巴望着这位六大爷:“是啊,咱们乡里虽说大些,但他要派税摊丁的话,不太多还能支应,要是狮子大开口,那咱们也办不出来啊!”

这位六哥想了想道:“刘直阁不是来要钱要粮的。”

边上族老苦笑道:“六哥,那么大的官,下到乡里,不是要钱要粮,难道还会是给咱们钱粮?您听得明白,给咱们分说分说,不论多坏的消息,大伙心里有个底,总是好事。”

“是啊,六爷爷,您只管说便是!”那些地主也纷纷说道。

当过官的六哥,笑了起来:“他的意思,还真是要给咱们乡送钱。”

“听我说完。大家不要起哄。这位刘直阁,他要政绩,他说得很明白,要给君父一点交代,就是要政绩。大约他跟司马相公来永兴军,就是要办出一番成绩的。所以他说,民富国强。大抵,倒不是要我们出钱出粮这么简单。”

“你们不要急,我叫我家老三,去跟刘直阁手下马弁套交情,送他们回县里,看看老三回来,怎么说,就清楚了。”

众人这么一听,倒也心里安稳了一些。

老三很快就回来,他带回来的消息,就更直接:“直阁要教我们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