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32节(1/1)

其实泉陵侯与王齐师之间没有什么私联,当但她对建平中某些旧臣的想法把握准确,猜到那些大臣多半会调边营中的将领过去,加上边地人的生活区域离建州遥远,在中枢一带少有亲故,适合做手脚。

萧西驰在窥破此事后,泉陵侯那派就算是落了个把柄在她手中,也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对于温谨明本人来说,她也想借庆邑部人溜走一事引动骚乱,浑水摸鱼,顺便栽赃陷害,两边算是一拍即合。

*

那些先一步出发的庆邑族人在山陉中,遥遥看到了泉陵侯的队伍。

那位“罗越”统领把守住山陉入口,当然不止是为了放萧西驰离开,更多的是想让温谨明能从容进入北苑。

中间的车架中,一个俊秀的年轻人在穿着玄衣的主君身边劝道:“殿下万金之躯,其实不必亲至险地……”

温谨明安抚:“崔卿莫忧,如今麾下精锐皆在此处,那孤在这里,反倒更为安全一些。”

为了方便控制北苑局势,她带了六百多精锐甲士过来——其实温谨明并非不想多带些人马,但山陉中道路狭窄难行,阵势无法摆开,而且现在中枢势大,能被抽出来行谋反事的可信兵马并不太多,又得防着大股人马移动,被有心人窥破行踪,所以最后决定只把最精锐的那批甲士调入北苑。

人数不多,但都是培养多年的高手,可堪大用。

就在此时,有甲士过来回禀:“君侯,前方遇见了庆邑人。”

听到此事,那位年轻人反倒安心了一些——庆邑人能顺利过来,就证明“罗越”那边没有问题。

年轻人低声:“君侯……”

在看见庆邑人的这一刻,对方便已没有了作为安全信号的利用价值,年轻人这么说,是在问温谨明要不要趁机将对方灭口。

若非是忌惮庆邑部,先帝当年也不必把萧西驰软禁在建平,他们只是迫不得已跟对方合作,并非真的想要纵虎归山。

泉陵侯对于幕僚的请示不置可否,她端坐于车中,扬声:“来人可是萧将军?”

一位庆邑部人在马背上遥遥拱手:“主公如今并不在此,至于具体在何处,以君侯之明,想来不问可知。”

温谨明笑了一下,向身侧幕僚道:“萧西驰这是在提防咱们呢。”又道,“她大约就在左近旁观,若是不肯放她族人离开,此人必定回去通知北苑,跟孤玉石俱焚,她孤身一人行事,中卫那边反倒阻拦不住。”向车外的将官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就问问他们身上干粮可还充足,带了衣物不曾,要不要更换马匹,若有什么需要的,就从队伍中抽出来给他们,然后放人离开。”

庆邑部那边倒是客气,表示不必泉陵侯费心,他们只求速归族中。

温谨明不以为意,让队伍稍稍收紧一些,放来人过去,然后继续往陉口前行。

拐过弯,前方隐隐可以看到出口处火光。

年轻人提醒:“已经到了这里,该派前哨过去看看。”

温谨明本来准备点头,目光忽然一凝,语气变得急促:“不,后军改做前军,速速退出!”

她想到一件事——方才那些庆邑人状态有些不对。

正常来说,凭着双方那些表面的合作关系,那些人出于礼貌,也该随手拿点礼物,然后在口头上祝自己这边马到功成再告辞,可对方离开的态度过于紧绷急切,并透露出一股想划清界限的生疏模样……

温谨明按住了额头,再次调整了指示内容:“后军改做前军,原地留下一百人,每人打上三根火把,继续往前走,离开的人随孤摸黑撤离。”

*

温晏然又带着萧西驰回到了原来的山坡上,借着地利注视对手的动态,她看着远处还在向前移动的火光,笑道:“泉陵侯生性多疑,这么近了,却没有派前哨过来,显然是有所察觉,已然知道在这里等着她的是什么人。”

萧西驰没对皇帝说别人生性多疑的行为做出点评,拱手请命:“臣愿带兵追击。”

第49章

温晏然微微颔首,允了萧西驰所请,又看了眼身边的钟知微。

钟知微拱手:“微臣愿随在陛下身侧。”

她是内卫统领,又对天子忠心耿耿,比起通过捕捉泉陵侯来建立功业,更希望能守卫在天子身周。

一道跟着皇帝过来的池仪则上前一步,躬身行了半礼,道:“微臣愿跟萧将军一道追击泉陵侯。”

池仪并不怀疑萧西驰此刻的忠心,却有些顾虑对方行事风格过于谨慎,无法达到天子想要的效果,想要亲自跟着过去,在其他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帮着做出些手起刀落的决策。

此刻天色渐暗,池仪又是文官,温晏然虽有些忧虑对方的身体素质禁不得山上的夜战,但作为未来的权臣,池仪此人一向极有自知之明,会这么要求,必定是有些把握,便也没有打击对方的工作积极性。

萧西驰看了眼身边那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内监左丞,倒是没料到对方也会骑马。

她并不知道,天子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身侧一向以“不管陛下去哪里都跟跟着侍奉”自我要求的内官首领们,也跟着增加了一些训练项目……

兵贵神速,萧西驰、池仪还有众多禁军立刻出发,顺着山陉往深处追击,温晏然目送他们离开,忽然道:“钟卿,你说泉陵侯会过来么?”

钟知微据实以答:“此地地形不利奔波,我方军士更多,且气力充沛,泉陵侯多半无法逃脱,自然能被押往此地。”

温晏然负着手,唇角微微瞧上,目中却一片幽然之色,看着远方缓缓道:“泉陵侯自然难以脱身,但怕是也过不来了。”

*

泉陵侯撤离之时,特地留了一部分甲士在原地,既是为了迷惑陉口的敌人,也是为了阻拦追兵,那些甲士虽然对泉陵侯忠心耿耿,但主将既然已经离去,剩下的人难免士气低落,他们听到前方马声越来越响,尽数紧张了起来,但还未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就看到一道黑影飓风般急速向此席卷而至,竟是一位骑着大马的将领。

对方身披铁甲,手上提着一条长柄大刀,看见面前阵营齐整的甲士,居然并不减速,反倒加速冲入了对方的阵势当中。

来人正是萧西驰,她手中的大刀犹如一条银龙,四周的火光印在雪亮的刀刃上,左右挥舞,闪闪烁烁,几乎她每次一挥刀,对面就一定有人头落地。

因为相关装备的实验还在进行中,如今的禁军还没有配置上长镫跟马掌,用来包裹马蹄减少坐骑损伤的只是皮革,萧西驰纯粹是靠着自己骑术精绝,方才能表现得如此挥洒自如。

她一骑当千,直接冲破了敌人的防守阵型后,忽然又调转马头,回首再度连斩数刀,那些甲士本来已经溃不成军,见到这一幕,更是肝胆俱裂,不少人连站也站不稳,只得弃刀投降。

萧西驰晓得那些甲士已然没有再战之力,大笑数声,径自打马向前。

山陉两侧都是断崖一般的石壁,道路崎岖狭窄,就算泉陵侯猜到不对,想要撤离,受地形限制,其实也无法走得太快。

虽然一开始说是要摸黑前进,不过地上石块太多,凹凸不平,为了加快赶路的速度,周围到底也点起了一些火把,其中最中间的那辆木车上还打了一只灯笼。

温谨明本来一直闭目不语,听到后方忽然响起阵阵密集的惨叫声,接着又是越来越近的马声,果断道:“来得这样快,此人一定是萧西驰!”

与温谨明同在木车中的年轻人,是一位崔氏出身的幕僚,她将身体从侧面探出,往远处张望,看见萧西驰的骑速忽然变慢,反倒大惊失色,当下不顾臣子之礼,急急把温谨明推入边上的副车当中。

幕僚猜得不错,萧西驰之所以放慢马速,是为了自远处直取敌方头领首级,她先喝令前人止步,没有得到回应,当下从背上取下长弓,张弓如满月,向着前方射出了流星般的一箭,弓弦震响时,就像是密云中传来了一声雷鸣。

随在温谨明身侧的那些兵士的坐骑虽然都是战马,但听到这声巨响,居然一时间进退失据,颤栗难安。

光以骑射水平论,这位庆邑部首领堪称当世无双。

一箭后又是一箭,萧西驰手中长箭如连珠般射出,基本算是指哪打哪,泉陵侯那边的甲士想要发箭反击,但力道不及对方强劲,准头也有所不足,根本无法给萧西驰造成威胁。

她第一箭射中了车上的人,第二箭又射断了地方的旗帜,然后扬声道:“泉陵侯已被我射杀!”

由于火光不够明亮,温谨明那边的甲士无法掌握到首领的准确动向,加上被萧西驰弓箭之威所慑,不少人相信了萧西驰的话,立时开始骚动。

另一位幕僚见势不妙,扯着嗓子喊道:“殿下分明安然无恙……”

萧西驰岂容对方将话说完,立刻又是一箭,自八十丈外射穿了对方的咽喉。

温谨明敢行刺杀事,身侧自然有武艺超群之人随从,其中一个年轻将领不忿萧西驰连连呈威,从队伍中纵马而出,长刀在身前舞出一团银光。

萧西驰看到人向自己冲过来,先发一箭,可惜以她箭矢之强劲,竟无法穿透对方的刀幕。

她一向自负勇力,见状索性也把长弓背回身后,提刀应战。

两人都借着马速向彼此冲撞过去,刀刃在半空中撞于一处,发出了雷鸣般的巨响。

仅仅过了一招,两人的战马就不得不同时后退数十步,萧西驰感觉自己手臂竟然有些发麻,便重新打量了面前的将领,扬声:“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年轻将领昂然应答:“青州陈颍。”

萧西驰点头:“好身手,可惜却做了叛贼,以后史书有载,只怕令家族蒙羞。”

她在建平多年,而庆邑部又是一个中原化程度极深的部族,很清楚这些大族出身的人的痛点在何处,当下出言相激,陈颍听到之后,原本浑然一体的刀势中果然露出了一些破绽。

陈颍的武艺本就不如萧西驰,更何况如今心境已乱,两人来来回回交战了数十回合,萧西驰借着错身而过的机会,举起长刀当头劈下,陈颍横刀相隔,顿时间,一股大力从刀身上传来——他本倒是抗住了对手的攻势,然而坐下的骏马却哀鸣一声,前腿跪地,栽倒在地面上,显然是再也无法承受对方的巨力。

陈颍愤然喝骂了一句:“庆邑蛮人!”

温谨明身边除了陈颍,自然还有旁的高手,他们一面要护卫主公安全,一面也保持着士族的矜持,本来不肯与陈颍一道围攻对手,如今见同袍情势危急,无法继续坐视,立刻催马而出,自两翼牵制萧西驰,随同萧西驰一道前来的禁军都是钟知微手下的精兵,训练有素,当下也提着长矛纷纷加入混战。

陈颍失去坐骑,从马背上滚下,与萧西驰步战,他之前胜算就小过对手,如今被迫下地,更是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萧西驰居高临下,一柄长刀点戳横挑,压得陈颍无法脱身,然后觑出一个破绽,刀刃向前递出,半空中寒芒斜飞,陈颍的头颅已经从脖子上落下。

击杀强敌后,她没有加入到禁军对泉陵侯甲士的殴打,而是策马向前,继续追击敌方队伍,同时手中长箭陆续射出,箭不虚发。

温谨明感受着外头的砍杀声,闭了闭眼,语气中竟显得格外平静:“事已至此,大业已不可为,不必为孤多伤人命。”

身边的中年幕僚立刻跪请:“殿下不必沮丧,如今队伍还未曾离开陉口,阵势难以摆开,才让那庆邑蛮人得逞,等到离开之后……”

温谨明打断了对方:“莫非你以为北苑那边不曾在陉口设下埋伏么?”

中年幕僚瞳孔猛地一缩:“……难道?!”

他们敢从山陉中走,自然在陉口处留了一批人把守后方,但听泉陵侯的意思,那些负责接引的兵马,此刻也已经凶多吉少。

温谨明缓缓道:“当日建平足足派了两曲骑兵离京,事情平息后又迟迟不归,除了督促春耕之外,怕也有旁的打算。”

她现在已经彻底想明白了对手的安排,可惜却迟了一步。

从玄阳上师之事,到两郡雪灾,再到北苑春猎,自己那些虚虚实实的计谋竟都未起到半点效果,哪怕没有君臣大义的名分作为限制,温谨明自觉也不是建平那边的对手。

那位中年幕僚听见主君的话语,伏地下拜,目中流下泪来:“殿下!”又一把拉住了另一位年纪较大的文士,急切询问,“崔君,如今可还有徐徐图之的机会?”

他口中所言的徐徐图之是暂且保全性命,日后再寻合适的机会图谋大事。

被称为崔君的是崔氏的崔益,他闭上双目,迟迟不肯言语,双手紧紧攥在一起,指甲已经嵌入到了皮肉当中,渗出了鲜血。

温谨明面色平静:“不要为难崔卿,孤引甲士入京,本就犯了身死族诛之罪。此前多年谋事,崔褚两家一直全力相助,如今不能功成,是孤有负于二位。”

她在朝中虽然还有些人脉,但如今恐怕谁都不敢帮着说话,免得被当做同党。

带兵潜入北苑,是铁板钉钉的谋反行为,历朝历代,但凡中枢这边还保有一定的权威,对待此类事情都一向都是宁肯错杀也绝不放过,哪怕没有直接证据,只要皇帝稍稍起了疑心,也会遭来杀身之祸,更何况温谨明的的确确在谋划着刺杀之事,如今棋差一着,自然满盘皆输,绝无半点生机。

中年幕僚双目通红,咬牙:“崔氏不敢,褚氏愿为殿下尽力一搏!”

他有意假装温谨明只是被世家挟裹着来此,想要由自己担下主要罪责,保这位主公一命。

温谨明厉声喝止:“若当真如此,你我怕是会全数葬送在此。”

她是个能狠得下心的人,却不喜欢做无谓的牺牲。

死到临头,温谨明总算是有些摸透了建平那边的行事风格——倘若自己的幕僚真这么表态了,那么拿到话柄的禁军就会以旁人欲对泉陵侯不利为借口,将所有人射杀于此,当然幕僚们被杀是因为他们图谋不轨,而自己身死,则是禁军那边离得太远,解救不及。

中年幕僚也迟了一步猜到了其中关键,双目垂泪,呜咽出声。

温谨明笑笑:“崔新白已经为孤而死,孤难道不该为她的家人顾虑一二么?”

——崔新白是之前那位年轻幕僚的名字。

嘱咐过下属后,温谨明居然主动从车中站起,向着萧西驰遥遥道:“孤以主从之情迫人起事相随,所有罪愆,在孤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