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协议婚姻[古穿今] 第21节(1/1)

赵音音上辈子不知道摸了多少布、多少线,她手一搓这布条,仿佛又回到了在尚服局任职的时候。

只不过,那个时候说错一句话要掉脑袋,而这个世道不论如何,总是有她生存的余地的。

她把这年头从脑子里头清理出去,给郑科长解释。

“这样的布料,一旦下过水,缩水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听见她这句话,郑科长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是说,这布料还没下水……你考虑到后面下水的问题,所以故意在针脚上做了区分?”

赵音音道:“就算是下水了再缝,这针脚还是要稍有区分的,毕竟都是不同的料子拼起来的。都用一样的针脚,缝起来难免不那么熨帖。”

郑科长站起身来,把整条褥子铺在沙发上。

虽然是多条布条拼合在一起缝纫的,又是正反两层缝在一起,可是铺在沙发上却显得那么平顺,仿佛这拼布的图案是印上去的印花似的。

“现在床单多少钱?”

郑科长虽然是负责后勤采购,可是采购的多数是食品,床单的价格他还真不了解。

“一般的格子或者素色的五六块钱,好一点的带印花的八九块钱,”郑嫂子在旁边给他解释,“差不多也就是这么个价格了。”

“这是双层的,肯定比床单耐用多了,”郑科长想了想,给个估价,“十三块钱,行吧?这么算是稍微吃点亏,不过毕竟不如人家那印牡丹花的床单好看,也没标。”

厂子里发东西,一般都尽可能买大牌子的。这样没牌子的东西发下去,相当于郑科长用自己的信誉在帮赵音音做背书。

“成!”

赵音音对这个价格没什么不满意,她也相信郑科长的人品不会让自己吃亏。

“那这三条我也拿回去,我给上面绣个标,您看怎么样?”

郑科长点点头:“行,等你做好了,别送到这来,送到小学去。小学这会儿放假了,咱们在那清点交易,然后我使汽车拉回厂子里,看起来也是个上货的模样。你们院那个李巧在小学做后勤,她有钥匙。”

郑科长这个安排,比她送到厂子里或者厂子里去家属院拉货都要好,这事情虽说是光明正大,可能不惹眼就最好。

“难为郑科长想这么清楚,真是麻烦您了!”

许云海跟郑嫂一样,都被刚刚赵音音的表现惊艳到了,他这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跟着赵音音过来谈交易的!

郑科长点点他:“你小子好福气,娶了个好媳妇儿啊。”

“这东西好,我才收的,”郑科长道,“现在大家都困难,别说别人了,就连我的床单都是带着破洞的。这东西发下去,才真是给咱工人实惠呢!”

“咱厂子的工人为啥能比别人多那八斤半苞米面、半斤保健油?那不就是因为累吗!光吃好喝好也不行,晚上还得睡好觉,不然这一晃神不但干不好活,还容易出事故。”

他出了一口气:“小赵这事儿办得好。我听说厂子里还要给小赵安排工作,有没有兴趣来后勤干活?”

工厂的人,最敬佩、最喜欢的就是有技术的人。

而且,把这活儿做得这么漂亮,光有技术可不行,还得有脑子、够细致。他们后勤的,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人家厂子里是要给安排清闲工作,你们后勤成天忙得臭死,人家里还有仨孩子呢!”

郑嫂子替赵音音说话,“我听说厂里要给音音安排到三产的,那边轻松一点,平时不去上班也行。也都是年轻人。”

三产,也就是厂子里的劳动服务公司,主要是解决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工资都是靠厂子,自己并没有什么产业能力。

“一群年轻人?一群蛀虫!”

这些待业青年没什么具体的工作要做,成天游手好闲,让郑科长很是看不上。在他眼里,赵音音是明显强于那些人的。

“行吧,那你们先回去吧。到时候准备好了就通知我。”

两人跟郑科长道谢,离开的时候又被郑嫂子强塞了两根腊肠。

“这可不是给你俩吃的,你俩别推,这是给孩子尝尝的。”

赵音音再三谢过,准备等此间事了再过来送些回礼。

回去的路上,许云海很是沉默,赵音音一开始光顾着开心,过一会儿才意识到这点。

“怎么了?”

“其实,我不来你自己也完全能把这事处理好的。”

许云海的声音有些闷闷的,他叹口气:“我来了,还得累你推着我。”

“不是这样的,”赵音音认真跟他解释,“如果你没给我出这个主意,我自己打算一条五块钱去摆摊卖。或者,还可能因为害怕齐姐口中的‘投机倒把’卖得更低。你这个主意,可是我完全想不到的。”

“你出的主意,当然要你跟我一起来了!”

赵音音说话一如既往地熨帖,可是听在许云海耳朵里,却让他更觉羞愧。

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之前的念头是那么地高高在上,那么地不可一世。

他只考虑着,等到自己腿好了就追求对方,这个想法就隐含着:他觉得他的腿好了就一定配得上赵音音,甚至还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非常体贴。

而事实上呢?

这个女孩子,她善良又亲和,明明有那么厉害的能力,可是却从来没有因此有一丁点的高高在上。

他许云海,才是高攀的那一个。他凭什么觉得对方一定会接受他的追求呢?

赵音音开解了两句,却感觉许云海仿佛更加消沉了。

她不是个喜欢打探别人想法的人,在宫里的多年生活养成了她谨慎的性格。

“你帮我想想,”这种时候,让对方帮得上忙,或许是更好的方法,“我绣个什么样的标志呢?”

这个问题,果然把许云海从羞惭中拉了出来。他想了一路,回到家之后,又从书架上翻出一本以前学吉他时候用的乐谱。

“音,就是音乐的意思,你看看,用一个音符来做标志行不行呢?”

赵音音没见过乐谱,不过那个带着两条小蝌蚪似的符号看起来很美观又大方。

“行,就这个了!”

第25章 一更

选好了音符标志, 试绣的工作可不能现在做。

两人在郑科长家耽误的时间稍微久了些,几个孩子嘴上没抱怨,可是肚子都叫了。

还是张组长从家里头给拿了几块桃酥给垫肚子!

“张大哥, 可谢谢您了!”

桃酥这年头是个难得的玩意。中式糕点别的不说,费油是真的。连国营商店都没有多少卖的, 张组长家里这几块桃酥, 可是徒弟千里迢迢从京市送来的。

“没事, 你们做饭, 我也家去了。”

张组长年岁比许云海大不少,拿小许和小赵也当孩子似的,还给俩人也一人留了一块。赵音音尝了一嘴,味道赶不上瑞芳斋,依稀是稻香村那个味儿。

“是稻香村的, ”许云海小时候嫌弃这东西腻人, 吃得少, 现在吃着倒是美味了, “这茬孩子苦啊,我小时候虽然不见得天天吃, 但是一个星期也能买几回。”

“一个星期买好几回?”

小宝瞪大了眼睛:“叔,那你咋不给我留点啊?”

莎莎嘲笑他:“你是不是傻?叔小时候有你吗?”

许云海乐了,但也提醒莎莎:“莎莎, 不许说弟弟傻!”

放在莎莎刚来的头一个月, 许云海可不敢这么教育这孩子。但是现在眼看着仨小孩都越养越亲和,他也敢开口教育一下了。

果然,莎莎也没不高兴,就噘了噘嘴:“我知道了。下回我不说了。”

她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小宝本来就不聪明,我不说他了, 省得他将来不聪明赖我。”

这孩子!

赵音音吃了半块桃酥,剩下了留起来明天吃。这东西油太大,不敢给小孩多吃,等会儿还得吃饭呢。

她拎起郑嫂子给的腊肠,问许云海:“郑家嫂子娘家姓什么?”

“姓孟,叫孟玲。”

赵音音给几个小孩看腊肠,这腊肠不太大,大拇指粗细,闻着却极香:“你们孟婶婶给的腊肠,咱们晚上做了吃!”

她知道南方有人用腊肠做焖饭吃,可是家里头连个砂锅也没有,她也不敢贸然尝试。这年头的肉多金贵啊,万一第一次做坏了岂不可惜?

要是夏天还能切个青椒炒了,现在就只能切片蒸出来了。

腊肠跟米饭放在小锅里一起蒸,大锅炖了土豆茄子。冬天茄子也是稀罕的蔬菜,这是齐大嫂秋天里蒸熟了、加了盐腌起来的。

饭还没好,腊肠的香味儿已经满院子窜了,仨小孩都频频往厨房跑。

“婶婶,啥时候饭好啊?”

“还得一会儿,”赵音音看了看时间,“还有十分钟吧。走,婶婶看看你们俩挑的布条。”

两个女孩子一人挑了一小堆布条,小宝挑了一会儿无聊了,他决定直接让婶婶帮自己挑:“婶婶,你做啥样的,我就睡啥样的!”

莎莎鄙视地看了一眼小马屁精,招呼赵音音去看她的那一堆:“婶婶!快看我的,好不好看?!”

莎莎的审美风格非常……强烈,赵音音粗略看了一眼,估摸着她把所有颜色鲜亮的都挑出来了,一水儿的玫粉、宝蓝。

不过,因为运动才刚过一年,商店里颜色鲜亮的料子也没多少,她这一堆还是有不少褐色黑色的料子的。

“好看,回头婶婶帮你拼起来,”赵音音在心里头估摸了一下,样式拼得简单些,用黑色包边,应该也能拼缝得大方又明亮,“别着急,这几天就做出来。”

看完了莎莎的,她又去看伊伊的。

“伊伊,这些都是你自己挑出来的吗?”

伊伊有点羞涩地点了点头,她看着赵音音:“婶婶你帮我看看,这些拼出来会好看吗?”

“肯定好看!”

伊伊挑出来的布条,都是颜色非常浅淡的。灰绿色、灰粉色、浅蓝色,印花也都是浅色,布条光是堆在一起就很好看了,缝制出来肯定更好看。

赵音音自忖,自己初学女红的时候,怕是也没有这么好的眼光。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像是莎莎那样喜欢大红大绿才是正常的。

她搂住伊伊:“咱家伊伊眼光很好啊。”

当初在窗上融化霜花作画,伊伊也画得超级好!别人都只是随便画小脚印,伊伊却把脚印画得上小下大,像是有人越走越远一样。

许云海也凑过来,表扬伊伊:“好看!”

莎莎不干了,她抓着布条往她叔脸上糊:“我的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