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前夫失忆了 第6节(1/1)

“那倒不必劳烦母亲了。”李君屹面上神色未动,可心中却是有了波动。

昨晚他梦见那女子往乌梅汤中添了洛神花,今早不过是试探了母亲一句,没想到母亲往里面添的竟真的是洛神花。

可他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

沈九儒近日在官场上遇到了些难处。

他以前初入观文阁时犯了一些小错误,当初没人计较,如今却又重新被翻了旧账,于他的官职稳定有些不利。

而且,以往与他交好的几位同僚,最近也在疏远他,甚至还有一些同僚明里暗里地排挤他。

沈九儒知道,自己这是被人针对了。

但针对他的人是谁,他暂时不得知,是以这几日着实叫他郁闷得很。

常氏见他最近郁郁寡欢,难免多问了几句,得知他的境况,难免讽刺了两句:“你瞧,这就是你将我关在家中,不叫我出门与旁人应酬交际的后果……”

沈九儒觑她一眼:“妇人之见,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那你叫我出门试试,昨日文丞相的夫人送来了请帖,说过几日要举办一场赏花宴,邀我参加。如今咱们既然已与太尉府没了亲家关系,若能与文丞相交好,也能得些庇护……”

沈九儒听到是文丞相的夫人主动邀请,想着确也不失为一个攀交的好机会,于是便同意了:“那你便去吧。”

两日后,常氏便按时去丞相府赴宴了。

这次赴宴,常氏也明显感觉到了其他夫人对自己的疏远和冷落,只不过她也不介意,毕竟她今日是奔着丞相夫人来的。

丞相夫人对她的态度倒也还好,与她客气寒暄了几句。

这时,婢女来通传,说太尉夫人到了。

常氏面露僵硬之色:如今因为沈清月与李君屹和离的事情,沈家和太尉府的关系已经大不如从前,虽不至于结成仇家,但于两家来说关系也着实尴尬。今日太尉夫人也来赴宴,这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

于是常氏只得先从丞相夫人身边默默退开,暂时规避一下。

她于赴宴的女眷中看着太尉夫人舒氏与丞相夫人热切地攀谈着,丞相夫人对待太尉夫人的态度,明显比对待自己时热情许多。

常氏心中更是嫉妒愤恨,忍不住狠狠地瞪了太尉夫人一眼。

没想到偏偏这个时候,舒氏忽然扭过头来,视线刚好落在了她这边。

常氏忙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情绪,别过脸去看花,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过了一会儿,常氏用余光瞥见舒氏正朝自己的方向走来。

难不成方才自己瞪她的时候被她瞧见了?

她是要过来找自己的麻烦吗?

常氏心里有些慌张,欲转身往旁处走。可刚走了两步,便听见舒氏唤了自己:“沈夫人留步。”

常氏只得顿足,转回身子,等待她走到自己身前来:“太尉夫人有什么指教吗?”她语气有些生冷冰硬,周围的女眷也都有意无意地向她们这个方向看来,似乎在等待一场好戏。

没有想到舒氏却时满脸含笑,向以前对待亲家一般亲切友好:“我哪里是有什么指教,就是许久未见,想与你聊一会儿罢了。如今我们虽做不成亲家,但也还算朋友,我诚然是不想失去你这么好的朋友的……”

一席话,叫周围想要看戏的女眷都讪讪回了头。

常氏也惊讶于舒氏竟然主动同自己示好,这是想与他们沈家冰释前嫌吗?

舒氏在她疑惑之际,拉住她的手,亲昵道:“走,咱们姐妹二人找个安静的地方聊一会儿。”

片刻的功夫,便又从朋友变成姐妹了。

常氏一时闹不懂舒氏到底想要干什么,便同她一起去了一个人少僻静的地方,寻了一处凉亭,坐了下来。

丫鬟奉了茶和一些果脯点心来,舒氏客气道:“沈夫人,先喝杯茶。”

常氏依旧对她心存防备,便问她:“太尉夫人想同我聊什么?”

舒氏笑道:“沈夫人不要紧张,我是有一件事情想同你说,但却是一件好事……”

常氏狐疑道:“什么好事?”

舒氏端起茶来,优雅地抿了一口:“我记得,令公子明年就要参加科考了。”

“是啊。”

“以往科考,沈公子可都是以名落孙山告终?”

“是有如何?”常氏听到她这样说自己的儿子,难免护犊心切,“清才还小,以前略有不开窍罢了,明年的科考,他定榜上有名。”

舒氏笑笑:“可我家君屹还不及他这般大的时候,头一次参加科考便高中三甲,可能也是我儿运气好罢了。”

常氏自是知道李君屹自小聪慧过人,还曾入宫做过太子伴读,自小受的启蒙教育与沈清才有着天壤之别。舒氏这样说,无非是炫耀了自己儿子,又是嘲笑了她的儿子资质平平罢了。

常氏心中不由嫉火丛生,却也只能咬牙附和:“是,我儿愚钝,叫太尉夫人见笑了。”

“我并非这个意思,沈夫人误会我了。”舒氏见她生气了,便搁下茶杯,与她解释道,“我其实是想说,原本我家君屹是不用参加科考,只要由我夫君举荐,荫补做官即可。可那孩子心气儿傲,与他父亲赌气,硬是不肯接受荫补,自己去参加了科考,没想到运气好高中了。如此倒是为了夫君省却了一个举荐的名额,我是想着,令公子既然也想入仕途,其实并非只有参加科考一条路可以走,我夫君手里这不是有一个现成的举荐名额吗?”

常氏愣住了:若是沈清才真的能得到太尉的举荐,那便不用再如此辛苦地读书筹备科考了。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常氏也知道,自己儿子在读书上没有多少天赋,只是死读书,都快读成书呆子了。

可是,太尉真的会如此好心吗?

若是真心想举荐沈清才,为何不在先前几年举荐?

明明李君屹省下的这个名额,已经在太尉手中许久了。

如今才提起这件事,恐怕是还有旁的打算?

思及这些,常氏方才兴奋的心情又逐渐冷却了下来。她问舒氏:“若是我儿能得太尉大人的举荐,我们全家自是感激不已。只是不知这举荐的名额,是要我家用什么来回报呢?”

“沈夫人说这话便见外了,什么回报不回报的。清月与君屹和离的那件事,虽是清月主动提出来的,但她也是为了成全君屹和嘉和公主才做出的决定。她牺牲了自己的姻缘和名誉,我也是想补偿她的,所以才想着,将夫君手里的那个名额给清月的弟弟,也算是一种补偿吧……”舒氏诚恳道。

常氏听见她说这个缘由,倒也让她接受了。毕竟不管是谁主动提出的和离,沈清月都是受委屈的那一个。

如此,拿沈清月的姻缘换沈清才的仕途,倒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舒氏见常氏心动了,眸光一转,又道:“说起来,我家是还有几个侄儿也眼巴巴望着这个名额呢,夫君原本也想从这几个侄儿中挑选一个资质还不错的,将这名额给他。可我与清月做了三年的婆媳,清月这孩子秀外慧中,温婉善良,我着实喜欢的紧,这才想劝夫君把名额给你家……”

常氏一听,李家还有几个侄儿也想要这名额,不由有些着急起来:“我家清才毕竟是外人,如何能与你家的侄儿相竞争呢?”

“沈夫人不要担心,我会极力劝说夫君的,只不过……”舒氏说着,叹了一口气。

常氏愈发着急:“只不过什么?”

“唉,这话我都不晓得怎么开口?”舒氏一副为难的样子,犹豫了许久,在常氏的几番催促下,才一脸难色地说道,“只不过,可能要再委屈一下清月,让夫君心中愧疚更甚,才能愿意将这名额给令公子……”

常氏不明白她的意思:“清月和李郎君都已经和离了,还要她怎么委屈?”

“他们二人和离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想必沈夫人也听说了嘉和公主和君屹的事情。不瞒沈夫人,他们二人现在确实在一起了,嘉和公主也知道清月曾经嫁给君屹这件事,更何况清月的容貌又那与嘉和公主那般相似,所以嘉和公主挺介意清月还留在京城的……”

常氏当即明白了她前面说的那些话的真实目的:她竟是想赶沈清月离开京城。

“你们委实太欺负人了些!”常氏按捺不住怒火,吼道。

“沈夫人莫动怒,”舒氏安抚道,“其实这并不是我们太尉府的意思,你也知道,嘉和公主上面还有太后,让清月离开京城,本是太后的意思,我也是替清月委屈,才想着补偿你家,把我夫君手里的举荐名额给令公子的。你若实在不愿意清月受这个委屈,便将她留在身边,左右太后也不能真的下令赶人走。只是你家日后难免要受些磕绊,不过沈大人到底是观文阁大学士,想必也是有能力能护住全家的……”

舒氏的最后一句话,突然点醒了常氏。

难怪沈九儒最近在官场上受到为难和针对,原因竟是出自这里?竟是太后在背后让人搞的小动作?

舒氏拍拍常氏的手:“孰轻孰重,沈夫人回去好好想想。”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读者“扬”灌溉的营养液,比心!

第8章 .离开

宴会结束后,常氏满腹心事地回到家中,她反复掂量着舒氏今日的这番话:只要沈清月离开京城,儿子就能得到荫补做官的机会,沈九儒在官场上也不再会受到为难……

常氏觉得这个交易很是划算,沈清月一个人能换来父子二人的前途,委实不算亏。况且只是要她离开京城,又不是要她性命,她去别处生活也好,也能避开京城的流言蜚语。

可纵然常氏心中有了自己的选择,她又怕沈九儒不答应。毕竟沈九儒疼这个女儿,比疼儿子还多,他不一定会舍得自己女儿再受一次委屈。

可是儿子的前途也很重要啊。

于是常氏从一开始纠结要不要用沈清月去换父子二人的前途,变成了纠结要怎么劝说沈九儒让沈清月离开京城。

傍晚,沈九儒回来,见常氏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便问道:“怎么了?今日赴宴不开心?”

常氏已经在他回来之前想好了说辞,于是在他问完之后,便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今日去赴宴,总能听到旁人议论清月的事情……”

沈九儒以为她又要学些难听的话来,不由冷下脸来:“不是跟你说过了,外面人乱嚼的舌根,不要拿到家里来说。”

“我不是要说那个,”常氏一脸委屈道,“我只是听她们议论清月,心里难受罢了。”

沈九儒听她这样说,面色才缓和了许多:“你既知道难受,以后便不要在清月面前提这些事情了。”

“我以后自是不提了,只是堵不住旁人的嘴啊。”常氏循循道,“夫君你也知道人言可畏,我这般年龄大,面皮厚,听了那些话心里都难受,若是哪天清月出门,也听到了那样的话,我怕她会承受不住啊……”

“清月不是那般心思柔弱的孩子,她能承受住的。”

“夫君又不是女人,哪里能真的懂女人的心思。”常氏拉着他坐下,又同他说起一件事来,“那日你叫清才带清月去庙会散心,可那天回来之后,清月连晚饭都没吃,你可还记得?”

“清月不是说在庙会上吃得太多,晚上不饿吗?”

“哪里是不饿,我听清才说,清月在庙会上看到李君屹和嘉和公主了,所以那天晚上清月才难过得饭都吃不下……”

“竟有这事?”

“是啊,”常氏用心疼的语气说道,“清月毕竟与李君屹做过三年的夫妻,如今李君屹扭头就抛弃她与嘉和公主在一起了,她心里哪里能这么快放下?况且大家同在京城,这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地方,指不定哪天还会撞见,谁也说不准清月还要受多少次打击?”

沈九儒听着这话,不由也担忧起来。

常氏见他这般,便知道这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于是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我是想着,咱们前两年不是托大哥在青川老家买了一处山庄吗,眼下正是山清水秀的时候,不若叫清月去山庄住一段时间,暂时离开京城这烦扰的地方,回老家好好调养一番身心。等京城里这件事情淡了,她心里也彻底放下这件事了,咱们就去把她接回来……”

常氏终是说通了沈九儒,让沈清月暂时回青川老家住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常氏想着,待沈清月回了老家,她便托人在老家给沈清月说亲。凭着沈清月那般的容貌,纵使嫁过人,在老家也不难找个青年才俊,只是定然与李君屹无法相比罢了。

一旦她在老家嫁人安家,便不会再回到京城,沈九儒也不会说什么了。

而儿子仕途有望,也不必天天逼着自己苦读书了。

这般想着,常氏不由喜上眉头,第二日便去了沈清月的院子,同她说了回老家的事情。

“月儿,我和你父亲商量过了,觉得你现在心绪不稳,不若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待心情恢复好了再回来,好不好?”常氏一副替她着想的模样,语重心长道。

沈清月因为上次在画舫遇到李君屹和嘉和公主的事情,确实心里有过不平静,但也在极力地劝慰自己看开一些,她还未曾想过要离开京城,去旁处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