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1/1)

出的门来,隆科多给各位皇子阿哥打了招呼回府去了,而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就直接留在了畅春园。

只剩下了自家的这些兄弟了,十四阿哥就把来了这里就存有的疑惑问了出来,“诸位兄弟都在,怎么没见四哥?”

三阿哥作为在场的阿哥里的老大不是滋味的道,“老四这个太子现在可是个大忙人啊,这不,这么多兄弟在这里闲着,他一个人在外面忙活着呢。”

没等其它阿哥开口,十一阿哥先看不下去了,“三哥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咱们都在这里守着皇阿玛,就四哥一个人在外面冒着寒风跑来跑去,还要惦记这里,他不知道守在这里更清闲,更能展示自己的孝心吗?”

三阿哥被这个口无遮拦的弟弟一噎,也觉得没意思,“我可没说他没孝心啊,这不是咱们兄弟都在这里,这不,十三弟十四弟也回来了,就连老大家,弘昱都在呢。”

一直在一边当隐形人的弘易赶忙站出来,“三伯,侄子也在呢!还有弘昭、弘安,嗯,还有姑姑家的弘昼和明乐也在。”

弘昼是茉雅琪的龙凤胎儿子,明乐是龙凤胎妹妹。

遇到这种侄子,三阿哥有气也发不出来啊!只能气哼哼的扭头不理人了。

弘易叹口气,上前请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坐下,先给两个叔叔问安,又拉着弘昼、明乐一起问了姑姑茉雅琪安,把十三叔十四叔家来守着的堂兄弟推到跟前,看他们问了安之后。这才轻声询问北海的情况。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看亲自给他们端茶的弘易,再看看一起看过来的兄弟侄子们,也是苦笑不已,这小子也太贼了吧,为了免除他阿玛的麻烦,就让两个叔叔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想是这么想,等到开始讲自己的丰功伟绩的时候,心中就在没有一点不乐意了,十四阿哥先讲他在甘肃西藏的带兵情况,说到当时甘肃地震时的艰苦让一群没见过大事的阿哥们都睁大了眼睛。

说到后来环环相扣的让策妄阿拉不坦无路可逃,只能自尽身亡,更是得到了儿子侄子的敬佩目光,就连兄弟们看着他的目光都不无带着一股酸意。

十四阿哥讲完了自己在西北的战事历程之后,累的口干舌燥,赶紧喝口水,把十三阿哥推出去将和沙俄打的情况,他是结束了西北的战事之后,接到了皇姐的信之后才拉着军队去了北方,和老十三这个一直就和皇姐在一起的人相比,确实不怎么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

他只知道是因为一封信引起的后来的大战。

十三阿哥讲北方的战事也是从那一封信开始讲的,然后这件事就牵连到了九阿哥,因为这封信的截获靠的就是九阿哥商队里面的情报人员。

九阿哥摸着鼻子看了看天,“那个策妄什么的打仗也是要银子的嘛,我低买高卖还能打探消息,不是很好嘛,现在结果不是皆大欢喜?咱们可是有了北海那个物产丰富的大地盘,那些蒙古王公这下不会整天说什么过冬没有好地方去了吧!”

额,也不知道策妄阿拉不坦和沙俄知道他们的通信渠道是落到这么一个满脑子都是银子银子银子的人手里,有什么感想!

一群闲极无聊的阿哥就这么的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吃吃东西——反正也没人敢虐待这群皇子皇孙。

代替康熙皇帝主持完南郊大祀,胤禛马不停蹄的又带着人查勘粮仓,查完之后及时给康熙皇帝汇报,而康熙皇帝在看到了一直挂念着的北海战事完结,甚至给大清又增加了实际控制的一大片地方之后,心中不再有太多挂念,精神好了两天之后,陷入了彻底的昏迷之中,皇后娘娘赶紧让人召回诸位阿哥以及在京的诸位王公。

康熙皇帝在昏迷三天之后,在诸多儿孙的陪伴下停止了呼吸,京城内外一片恸哭,为这个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送行。

第176章

胤禛站在养心殿起居室外来回的走动, 让从皇后变成了太后的太后娘娘眼都晕了,赶紧叫住他。

“你这都是皇上了, 不要着急,”太后娘娘让人给胤禛奉了茶, “这都是你们的第四个孩子了,前三个都平平安安的生了下来,这个也会好好的。”

“太后说的是。”说话的是同样成了太后的德妃乌雅氏。

对于德妃乌雅氏的太后之位,是佟佳氏首先提出来的,本来胤禛并不同意,在他看来, 虽然额娘没生他,但是额娘也是把视若亲子辛辛苦苦的他养大的, 再说了,他可忘不了当初额娘还没插手他府里事, 德妃就想把娘家侄女指给他做格格的事。

佟佳太后在这一点上脑子清楚得很,她虽然养大了胤禛, 可是那玉蝶上可是写的清清楚楚,谁生的他, 胤禛的脾性她也清楚, 这个生母待他不亲近, 有时候还做一些让他厌烦的事,但是生了他,他就要在朝臣面前做出一个姿态来,这样方显得他这个皇帝不忘本。

说白了, 立一个以前自己的下属和自己同样被尊称为太后,佟佳氏心中也有些别扭,但是这样做确实是稳定前朝后宫最快的一个方法。

胤禛当然知道额娘的话是对的,但是他就是不甘心,任谁突然要对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拜來拜去的,都会心中不舒服的吧!

苏莹对这个倒是想的开,就劝胤禛,“其实这事可以办。”

胤禛充耳不闻,反正又不能和怀着他宝贝闺女的福晋生气。

苏莹也不在意,“这么多太妃在宫里,都是老爷子的遗孀,你哪一个不是要好好养着?这一次,十四弟在西北和北海可都是立了功的,你都把十三弟的额娘升成了皇贵妃了,对着怎么说都是生母的德妃娘娘,尊奉为太后也是很正常啊,再说了,你担心的那些事都不是事。”

胤禛否认道,“我什么也没担心!”

苏莹笑着继续,“知道了,你什么也没担心,额娘不管怎么说都是皇上承认的嫡妻,你就是把德妃娘娘立成太后,她也压不着额娘,再说了,这前朝后宫,哪件事不是面子上过得去就行的,你啊,就当是给十四弟一个脸面。”

胤禛嘀咕道,“他有什么脸面让我给的?还不是妹妹指挥的好?”

苏莹点点头,“茉雅琪指挥的再好,手下没有鼎力支持的人,也是比较难办的吧!你那么些弟弟可是都看着呢,怎么着,听话的弟弟不想要,想要一群和你对着干的?”

胤禛闻言动了动嘴,还没说什么,苏莹一拍手,“说起妹妹,我就想起来一件事,皇上,你这些立功的弟弟,都论功行赏了,茉雅琪立了这么大的功,你准备怎么办?”

胤禛说起茉雅琪就不那么愁眉苦脸的了,“茉雅琪这立功,除了赏点东西,也好办,在京城不是还有龙凤胎?我决定给两个孩子一人一个爵位,你觉得怎么样?”

苏莹挑了下眉,“我不觉得怎么样,茉雅琪立的功为什么要惠及别人?”

“福晋,龙凤胎,哪里是别人?”

“不是,茉雅琪的儿女怎么就是别人了?”

苏莹摸了摸肚子,“不是给茉雅琪本人那就是别人,要是我的女儿干了这么大的事,最后好处全给了外孙,我也高兴不到哪儿去。”

胤禛一脸慈爱的也摸了摸,“咱们的女儿哪儿用的着上战场,有我这个阿玛和哥哥呢,快快乐乐的做个公主就好了。”

苏莹听的气不打一处来,一巴掌拍开胤禛的手,“你这是想让我女儿以后做个有人管吃管喝,管嫁管埋……那样的人吗?”

胤禛脸还没冷下来呢,就看到他的皇后气性比他还大的拍桌子了,赶紧扶着皇后的肩膀,让她消消气,免得动了胎气,有些不能理解的问,“那样不好吗?”

苏莹气哼哼的坐下,“哪里好了?你们家的公主可是都填到蒙古去了,你敢保证你的女儿就是例外吗?别和我说把别人家的女儿抱来养往蒙古填,别人家的女儿就不是女儿了?我的女儿自己的命就要自己扛,不用别人来替。胤禛,你的女儿其实和你的妹妹一样,你只管的了,她在你身边的十几二十年,再往后的路,只能由她自己走,除非你决定以后都不再往蒙古填皇室的这些女孩子。”

胤禛闻言有些沉默了,在这个问题上,他确实不能保证,这样想来,他有点明白福晋为什么在知道这个孩子是女儿之后格外的暴躁了,现在孩子还没生下来呢,只要一想想自己养了那么久的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确实很不爽啊!

茉雅琪这个妹妹远嫁,他都不舒服了那么久,车凌三鲁普的时候,他也是恨得不行,即使现在,提起这个人,胤禛觉得这个人要是出现在面前,他还是会想一把刀把他给戳死。

苏莹摇摇头叹口气,“你们这些男人,对儿子女儿不要总是这么差别对待啊,儿子就要志向远大,志在四方,在平天下,在治天下,女儿呢,就要乖乖给你做开心果,让你看着她长得漂漂亮亮的,然后还要让她两眼一闭的嫁给你给选的丈夫,即使一辈子幸福美满了,你怎么知道她背后付出了多少?”

胤禛对这个就有不同的意见了,“儿子娶的人也是两眼一闭娶得啊!”

苏莹抽了抽嘴角,“嗯,娶一个,纳很多个,总会遇到一个他喜欢的,你女儿能纳很多个你再和我说这个话,不和你说了,我去散步!”

苏莹就这么离开了,独留被洗礼了一番的胤禛在那里思考人生,最后还是把要有第二位太后的消息先散了出去。

雍正朝有第二位太后是很多人心里都有数的,没想到的是,皇上登基,母后皇太后的册封还早于皇上登基,这皇后也册封了,就这皇上的生母被落在哪里。

德妃心中不是不怨,她是不敢怨,在这个皇帝的嫡母还在,还是一个除了没生他和生母没什么两样的嫡母存在的情况下,她也是心有怯怯,就怕这位懿仁太后看她不顺眼把她给害了,看皇上的态度,绝对不会因这事和他的嫡母闹翻,而她本人也没那个底气和人闹翻啊!

现在的德妃娘娘可和历史中的那个敢和本就关系不好的儿子闹翻的人不一样,这后宫,从来除了拼儿子之外,就是拼份位,而位分低人一等,那就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在前面有一个压着的时候,她也只能低调行事,就连十四来抱怨了几次都被她训了!

德妃娘娘对太后之位,即使这个太后上面还有一个太后压着,她也是不嫌弃的,可是偏偏这就是没动静,她一直疑心这是佟佳氏不愿意的缘故,还真没想过,这是皇帝不愿意——这事,佟佳太后也还不至于给儿子招生母的恨,自然是往自己身上揽了。

总算得到了确定的消息,已经确定的圣母皇太后差点没激动坏了,这太后和太妃那待遇可是天差地别,能做太后,自然是做太后更好,更别说,这就是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承认了自己这个生母的地位,十四还有女儿成了皇帝同母的弟弟妹妹……不说其他,单说固伦公主,总算不是独一份了吧!

被尊奉为圣母皇太后的那一天,各府的爷和福晋俱都来齐参拜庆贺,唯一好的一点是母后皇太后没有来掺和一把,让母后皇太后好好风风光光了一把。

仪式结束,苏莹这个现在皇宫的女主人自然是要好好招待妯娌们——太妃们就是圣母皇太后的事了,反正也是在守孝之中,不能举办宴会,好不容易有个聚一聚的机会,众人也乐得凑在一起说说话。

对于这些福晋们,在这个需要和新皇打好交道的时候,能和皇后打好交道,也是好事一桩,今时不同往日,这位新上任的皇上后宫里可就这么一根杜苗苗,以前还能说两句风凉话,现在呢也只能满嘴的夸赞,从独宠到几个皇子,那是轮番的来。

对于这个有着三个儿子,肚里还怀着一个的皇后,子嗣上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独宠,以前能说人家霸道,但是现在看看,还真是好福气啊!

本来胤禛还想在皇家搞避讳那一套,把同辈的阿哥们都把“胤”字改了,早就看不惯这一套并且脾气不怎么稳定的苏莹就直接怼他了一顿,也没拿其他说事,就拿儿子说事,“合着以后你的一个儿子也接了你的位子,我的其他儿子还不能叫弘昭弘安了?那还不如现在就改了,免得用了几十年的名字突然就不叫这个了,他们习惯不习惯,我是不知道,我这个做母亲的,可是不习惯的很!”

被这么一说,胤禛突然也觉得很没意思,干脆在下面的弟弟说的时候直接给否了,就说是,同样都是皇阿玛起的,用不着避讳,咱们都是兄弟,互相之间不用这么严格客气。

让知道这事的王爷贝勒们心里熨贴不少,很有助于兄弟之间关系的友好和谐。

一群女人坐在一起聊天,向来是漫无边际的,说着说着,话题就从后宫说道了前朝,这前朝,除了登基的皇帝之外,最风光的莫过于被封为亲王的十三阿哥十四阿哥。

第177章

说起战事, 一群女人也是说的兴奋的不行,作为十三阿哥十四阿哥的福晋, 十三福晋十四福晋也是与汝荣焉。

这个在阿哥贝勒王爷们自动给她们儿子请封爵位之后,一群嫡福晋和自己丈夫的关系就越发的和谐了起来, 毕竟后院的侧福晋也好,格格们也好,知道自己的儿子在福晋豁出去闹,即使是长子,也什么也得不到的情况下,家庭矛盾直线下降, 生孩子保以后的生活才是重点。

这几年就是如此,嫡福晋生, 她们这些侧福晋格格也生,没有了利益纷争, 存活率都上升了不少。

女人在后宅花费的精力变少,就意味着在其他事物上花费的精力变多, 在这个没网络的时代,关心完吃穿喝用, 关心完有奶娘随时注意的儿女, 关心完自己的财产, 也只能关心一下别人家的大小事,不过在这满京城后院都是一片和谐的情况下,和自己家差不多的别人家后院,关心来关心去, 除了反省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好像也没什么作用啊!

于是,只能关心一下能关心的朝堂之事了,其中给女人长脸的固伦公主茉雅琪就成了所有福晋的话题中心。

“四嫂,这十三弟十四弟都以战功封了亲王了,孝宪长公主呢?”

这话是自家阿爸也参加了北海之战的十福晋说的,想当初她听到茉雅琪的战果的时候,那是又嫉妒又羡慕,深恨自己早生了十几年,要是自己还在家里,指定就跟着阿爸上战场了。

在她看来,这孝宪公主就活成了她最想要的模样,太令人激动了!

八福晋轻哼一声,“能怎么办?咱们大清还是第一次有公主立这么大的功劳,这要是放到咱们这些爷身上,一个铁帽子那是绰绰有余,要我说,咱们女人上什么战场啊,出力不讨好,论功行赏还落不到自己身上,都给爷们了。”

十福晋作为固伦孝宪公主新晋的头号粉丝不高兴了,“八嫂你这就说的不对了,这可是固伦公主,和铁帽子王比也弱不到哪儿去啊!”

三福晋摇摇头,他们家爷可是有个亲姐姐荣宪公主,对这个公主名分知道的比较清楚,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再说,自己的女儿也是嫁到蒙古去了,对里面的道道知道的比其他人多了点,“和铁帽子王这种世袭罔替的比?弟妹你想多了。也就是咱们这位固伦公主硬气,她干出来的事可是比她有的名头大多了,再说了,这固伦公主,现在马上就不是独一份了不是!”

被三福晋引着成了众福晋焦点的十四福晋用帕子遮了下抽动的嘴角,确定表情正常了,才放下道,“你们可别看我,这种生下来就确定的事,有意见找皇上找圣母皇太后去。”

三福晋打了个哈哈,“十四弟妹,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啊,孝宪公主生下来就是固伦公主,说句对皇上不敬的话,在公主里再升也就是长公主大长公主,可是这个可不是她能控制的了的事,唉,看来这女人确实不能跑去立功,这一辈子一身荣耀全看出身,看丈夫儿子争不争气,靠自己,累死累活的,唉!”

自小就是才女的九福晋点头赞同,“就是,所以啊,女人就做好咱们自己的分内事,掺和什么国家大事,弄到最后一圈子人……都头疼,八嫂你拍我做什么?”

八福晋对着周围的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就是想问问,你们家老九凭着这次的截获情报都成了郡王了,头疼什么?”

九福晋叹口气,“就是因为我们爷因为这个小功成了郡王,这才更难办啊,大家也都知道点,我们九爷还有十弟小时候和咱们这位北海公主关系好,什么封赏到他眼里都没显出功劳来,按他的话说,要是那些封赏是封赏,他这个郡王就当的不实在。”

这话也就九福晋说说罢了,诸位福晋即使深以为然,也是不会去拆九福晋的台的,毕竟,在这次的一战之中,皇家也就这四个人有功,在这个新皇登基要封赏稳定人心的时候,真要说起来,也不算过分。

可是这一切放在升格为固伦孝宪长长公主的茉雅琪身上的时候,就显得有那么点问题了。

这段时间,和这件事有关的那些暗潮涌动把本来应该是朝野关注的圣母皇太后的册封问题都压下了几分。

可惜,身为茉雅琪生母的母后皇太后在这件事上就是摆出了不闻不问的姿态,一副任由皇上决定的态度,相对来说,她关注圣母皇太后的册封仪式都要多一些。

“说来说去,还是生错了性别,”八福晋惋惜的叹了口气,“要是孝宪长公主是个皇子,就好办了。”

其他福晋各自互相使了个颜色,小心的往上看了下一直默默不语的皇后看了眼——这要真是个皇子,这皇帝的位子落到谁身上还真不一定呢。

说完这话,八福晋也意识到说错了,拍了拍自己的嘴,转而道,“不过,生为女儿身还是厉害点的好,我家明睿要是像孝宪长公主也一样就好了,我就生了这么一个宝贝,要是以后嫁人了还被欺负,哎呦,我可怎么活啊!”

“满人好像和汉人不一样,没有公主不能封王的规矩吧?又不是做皇帝。”

诸位福晋看了看说话的十福晋,觉得这位真是勇士,什么都敢说啊!

其实别说满人,就是历朝历代也没有明确的说,公主不能封王,只是大家就那么约定俗成的认为皇帝的儿子就是王,女儿就是公主罢了。

后来只不过是因为男子立功的机会多,女子在家生孩子照顾家里比较多,结果就是男子权势越来越大,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自然也就偏向了和他们自己一样,能打能抗的男孩子。

这一点,从历史上对男女的称呼就可以知道,至少在晋以前,贵族家的父母对外不管男女都称呼为我儿,而外人称呼男女皆为公子,为了区别开来,才在女子前面加一个前缀“女”,为女公子。

至于继承权,除了不能继承皇位之外,封地食邑那是一个不缺,甚至还能养私兵,公主的儿子封侯的更是不在少数——虽然这也和当时的公主下嫁的都是有权有势的有关——看看唐以前公主的封号,那就是她们封地的名字,哪里像宋以后,就是个好听罢了,当然,宋以后除了皇帝以外的皇子也没啥权就是了。

汉武帝能成皇帝最大的助力馆陶公主就不说了,汉武帝的继承者汉昭帝刘弗幼年登基,母亲去世,兄长皆在封地,因为年幼必须有一个监护人,又害怕那些幼帝的兄长们坐了这个位子把心养大了,最后不还是把唯一得用的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迎了回去?人家位置是长公主的位置,那地位绝对是太后级别的,要不是她后来想不开挑战权臣霍光,想把他干趴下,风光一辈子绝对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