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1)

这食量把梁九功吓得差点没把太医给请过来,还好,四福晋及时让苏培盛送了消食丸。

经过这顿饭,康熙皇帝算是充分认识到了为什么四儿媳妇为什么要限制孩子的饭量了,也难为两个孩子整天这么吃也没胖到哪里去。

当然了,在亲眼见到两小只坐着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手牵手跳下马车去打了好几趟拳之后,就连他们为什么不长胖的疑问也没有了。

打了拳喝了水,公务并不繁忙的康熙皇帝就开始和两小只聊天了,在听了两个孩子吐槽了一堆四儿子四儿媳的养儿指南之后,康熙皇帝想起来一件事——

“玛法听你们先生说现在你们的成绩提高了不少,这还是弘易你的功劳?”

弘易点头。

“你是怎么想的?”这真的是一件很令康熙皇帝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弘易看了看四周,确定乌日宁贵午睡了,才凑近康熙皇帝,“我娘说了,以我的身手,书院的所有人加起来都不是我的对手,我在书院打架属于恃强凌弱,有失君子风范,最主要的是,我的身手没有任何的进步。”

康熙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所以呢?”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弘易对着一脸狐疑的康熙皇帝笑得很无辜的继续道,“我娘说如果我学有所成,就找个高手给我对阵,直到我超过那个高手!”

“——高手?”康熙皇帝一下子就回忆起十几年前刚开始就结束的一来一回。

弘易叹口气,“对啊,我娘说,我现在成绩太差,只能凑合着偶尔和我们府最厉害的阿玛过过招了,还要找我阿玛高兴的时候,唉!”

康熙皇帝怜悯的拍拍孙儿的小脑袋,“那书院是怎么回事?你用什么方法让整个书院都发奋努力了?”

康熙皇帝对这个是真好奇,要知道蒙古送来的那些小子去了书院读书几年,除了汉文说的好了,打架不再一根筋之外,无任何长进,四书五经更是一窍不通,让康熙皇帝经常头疼不已,毕竟书院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可惜对着那些孩子是不能打不能骂的,只能放任,现在好了,蒙古来的贵族小子们也开始好好读书了。

弘易愤愤,“我都这么惨了,他们还整天打来打去,我就定下了规矩,十岁以上,月试最后十名,要打扫书院、打扫茅房、给马喂食洗澡一个月,我负责监督。”

康熙皇帝都有点同情最后十名了,他回忆了一下,“你大伯家的弘昱,二伯家的弘皙好像还在书院吧?”

弘易点头,开始给康熙皇帝数他那些堂哥,“在啊,不过弘皙哥才不和我们这些小阿哥玩呢,弘昱哥他很照顾我和弟弟,弘晟哥这段时间正在沉迷话本,不过他们在书院成绩都很好,经常得到先生的夸赞,不会落到后十名哒。”

康熙皇帝没再敢问孙子,怕弄错人,“照你的规矩,弘阳以后日子可是要不好过了,以他现在最后一名的成绩,唉!”

弘易背着手漏齿得意一笑,“我和我弟商量过了,等到他十岁了,让他当老大,这规矩他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皇玛法,怎么样?这个方法好吧!”

“确实挺好的!”都好的康熙皇帝忍不住扶额,决定找个时间和胤禛探讨一下他是怎么教他孙子的了。

“皇玛法,我想去骑马。”确认皇玛法不问话了,弘易赶紧打报告。

康熙皇帝也觉得他老人家该歇一会儿平复一下复杂的心绪,“去吧,梁九功,去找匹小马驹给阿哥骑着玩会儿。”

“喳。”

弘易还想开口让换个大马,就被梁九功快一步拉出了马车。

“阿哥,咱们去挑一匹马?”梁九功弯着腰笑眯眯的询问。

弘易嘟着嘴歪着头和梁九功对视良久,确定不会更改,只好点头答应了,“小马就小马,小马的话必须好看!”

梁九功麻利的引路,态度好的不得了,“阿哥觉得哪个好看就选哪个,老奴听阿哥的。”

弘易撇撇嘴,“听我的才坏了呢,梁公公,你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在骗小孩子。”

梁九功笑眯眯,“老奴哪敢骗阿哥啊!”

弘易仔细看了会儿梁九功,“你现在笑得和我家的苏公公骗我的时候一模一样,唉,不过我娘说了,我年纪小,做事很容易不知轻重,骗我呢,也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等我什么时候做事稳重了,骗我的人才会变少,其实,我觉得我娘这话也是在骗我。”

梁九功依旧笑眯眯,“阿哥长大了就知道了,四福晋可没骗您,咱们到了,老奴给您挑一匹好看的好马去。”

第107章

身为金口玉言的皇帝, 康熙皇帝讲话非常算话,他让梁九功传了话给胤禛, 他要留两个孩子在身边几天。

胤禛点头表示知道后,很干脆利落的把两个小子的行礼打包让梁九功顺便带了回去。

本来还以为四爷会很不舍的梁九功心中一梗, “四爷,您不去看看?”

胤禛一脸莫名其妙, “为什么专门去看?他们去书院的时候我都没去看过他们, 现在皇阿玛和府里车队这么短的距离, 相信我, 他们不会想看到我的。”

梁九功再次被哽住了,“四爷,两位阿哥在皇上那里您也不担心?”

“担心?”胤禛在心里琢磨了几个来回,斩钉截铁的摇头, “没什么可担心的,就是梁公公, 你可看着点, 别让他们吃的太多, 弘易也就罢了,他从小到大都健康,弘阳可是才养了两年,你也知道他刚来时候什么样, 福晋一直担心他吃的太多对身体不好。”

行吧,四爷就是四爷,这要是其它府里的阿哥, 其他爷恐怕得千叮咛万嘱咐,就怕哪点做的不好了,惹皇上生气,这位爷倒好,撒手不管也就罢了,还提上要求了。

——偏偏皇上还吃这套!

这就是梁九功给皇上回了话之后的最终感想了。

弘易和乌日宁贵就这样在康熙皇帝那里扎了窝,同吃不同睡,每天早上起床,弘易拉着乌日宁贵一起先去给康熙皇帝请安,然后趁着那些叔伯还有阿玛没来赶紧就溜了,还给他们阿玛留了一封信。

来给康熙皇帝请安的胤禛就这样被两阿哥用一封信给打发了。

本来康熙皇帝还以为以他四儿子的小心眼会生气,没想到他见了信那叫一个淡定,看见了他皇阿玛疑惑的眼神,还把信直接递给他让他自己看。

看完了信,康熙皇帝,“…………”

胤禛对着康熙皇帝耸耸肩,“皇阿玛,儿子就当他们还在书院,等他们回去了抽查功课,现在我是威风的大老虎,要是每天见面,就要变成残暴的大老虎了,嗯,算了,我还是也给他们留封信好了。”

“行吧,免得大老虎小老虎父子相残!”康熙皇帝摆摆手让梁九功给胤禛上纸墨笔砚,然后就围观儿子给孙子的信。

然后,康熙皇帝就围观了真实版的言不由衷。

信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你们要叨扰你们皇玛法,你们皇玛法也不嫌你们烦让你们叨扰,那就注意点保持好好学的形象,别让你们皇玛法看到你们贪玩的本性,最后还随机给弘易和乌日宁贵布置了任务,比如弘易是每天读一篇史记,每篇要写读后感,限字八百,弘阳则是每天论语一篇抄三遍,回去之后抽查。

胤禛潇洒的甩甩衣袖走人,康熙皇帝对着这封信再次倍感无语,这还真是有什么阿玛就有什么儿子,再有就是,他当初对待儿子果然还是太仁慈了。

当然了,他这四儿子心眼虽然没那么小,但也果然没那么大。

弘易和乌日宁贵在旁人的看护下乐滋滋的骑了马,正高兴呢,回来就看到了他们阿玛给留的信。

兄弟俩凑在一起看了信,乌日宁贵当时就抱着康熙皇帝的大腿开始大声哭,弘易拿着信忍了忍,最后干脆也紧随其后,抱着康熙皇帝的另一条腿开始抹泪。

请原谅康熙皇帝那颗一看孙子哭就想笑的心情,实在是身为唯一的观众,看完了父子斗法之后,这俩孩子哭得越凄惨,那笑意就涌上心头,止也止不住。

康熙皇帝让梁九功把两个孩子扶起来,挨个给擦眼泪,“哭什么,不就是每天一篇什么读后感,一篇论语抄三遍嘛!”

大一点的弘易哭了这么一下情绪宣泄了出去,也就没那么伤心了,不过还是对他接下来的作业愤愤不已,伸出手比划,“八百字,还要言之有物,而且,以前每旬只需要两篇,现在就变成了一天一篇……呜呜呜……”

“……”康熙皇帝完全不觉得这是一个难事啊!不过,看弘易的表现,可能确实很难?果断转移目标,“弘阳啊,三遍,一篇也没多少字!”

乌日宁贵哭得更凄惨了,“可是、可是、可是,三遍要字迹端正的啊!”

“呃——字迹端正而已啊!?”至少康熙皇帝就没有见过他的儿子们写字不端正的。

“你们大人都这么说!呜呜……可是全家只有娘说我写得好,阿玛说我的字就跟狗爬一样……呜……”

康熙皇帝看了眼脸上还挂着泪珠的正在憋笑的弘易,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决定见识一下所谓的狗爬字到底是什么样的。

乌日宁贵撅着嘴拿着毛笔,坐得端端正正的,认认真真的写下了千字文最开头十六个字。

康熙皇帝看着这些字,心情很是沉痛,这几个字是如此的简单,可是他第一次发现这几个字写出来是如此的难看,真心实意的说,这能看出来是什么字都是他文学修养高超。

面对着乌日宁贵期盼的眼睛,康熙皇帝实在是无法违心的说出不错这样的话,但是对着也不能打击小孩子的自信心——主要是这是孙子,还是外孙,不归他教养,所以,“弘阳啊,你这字确实不怎么好,以后要努力啊,皇玛法给你个王羲之……不,颜真卿,唉,还是皇玛法亲自给你写一幅字帖,你好好照着写。”

乌日宁贵低着头咬了咬手指头,“皇玛法,要不,你把那个王羲之和那个颜真卿的字帖给我?我一定好好写。”

康熙皇帝觉得手有点痒,“皇玛法的字不好吗?”

乌日宁贵摇摇头,“皇阿玛的字当然好,不过,我娘说啦,皇玛法的收藏随便拿出一件来都是大家,虽然我不懂什么是大家,但是我娘说,那些大家的东西随便拿出来一件都可以换她的一艘大船,我娘的船是花好多好多的银子造的,能换我娘一艘大船的东西,有这个机会,当然要拿到手了。”

康熙皇帝此刻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以表述,按了按额头,“弘阳啊,你的字什么时候写的像——像你弘易哥哥那样,皇玛法的王羲之和颜真卿你可以随意挑一幅,怎么样?”

同时在心中决定一定要找四儿子问一下他这儿子是怎么教出来的?怎么和其它孙子差别这么大?

“不能两个都给我吗?”

“不能!”白送还讨价还价!胤禛教出来的好儿子!

乌日宁贵挠了挠头,最后点头,握着他的小拳头给自己打气,“那好吧,我娘说要付出才会有回报,为了我的大船我就拼搏一回。”

康熙皇帝呵呵,最后还被乌日宁贵缠着写了个字据,字据写好,又特意写了一张简单点的字帖,弘易赶紧拉着弟弟发奋努力去了。

康熙皇帝本以为这就完了,却完全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因为他忘记了弘易的八百字读后感。

《史记》这本书是汉时司马迁所著,古人写文章都讲究精炼,能用一个字概括的,就坚决不会用一句话,所以,里面的内容对于才十一岁的弘易确实是太艰深了,可以说,《史记》这种书非史学大家不能解。

弘易之所以喜欢戴名世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位戴先生会给他字斟句酌的讲解史记,更重要的是,还讲解的一点也不枯燥,让人听了还想听,可以说,就连偶尔旁听的胤禛都能从中得到一些道理。

胤禛让弘易写读后感,自然是为了让他认真读书,不过,史记有一个毛病就是每一篇都是长的可怕,所以为了让弘易没有理由拒绝,向来是他给分好段,让弘易给每段写读后感,这次自然是一样。

这一次,弘易要做的作业是《史记》中的周本纪。

康熙皇帝也看了胤禛给划好的段落,觉得还行,然后就发现自己真是太天真了。

“皇玛法,是不是古代的大人物都没爹啊,你看,只要是厉害的人,都是看到什么稀奇的事,吃了什么稀奇的东西就要生孩子了,好像咱们满人的先祖也是这样啊!是真的吗?可是额娘说,这样的大部分都是不知道亲爹是谁的,怎么会不知道亲爹是谁?”

“…………”

“皇玛法,额娘说过,很早很早以前女人很厉害的,生的孩子喜女不喜男,而且也多是随母姓,这个后稷的母亲是不是看生的孩子不是女儿所以才不喜欢他,想要扔了他?我阿玛也不喜欢弘昭,还好他没扔了他!唉,我也是个男孩子,我阿玛会不会也不喜欢我?”

“…………”

“皇玛法,这些动物都会帮小孩子是真的吧?书上的好多大人物都是小时候落难被动物保护的,我额娘说,这是因为动物天性就会照顾其它生命的幼崽,就像咱们春夏动物繁衍的时候不打猎一样的道理!是这样吗?”

“…………”

…………………………

突然发现自己所知甚少的康熙皇帝深深的觉得,他真的应该找四儿子好好聊一聊,看看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最主要的是,赶紧让四儿子把这两个糟心孙子接回去,再在他这儿待下去,他绝对会对世界产生怀疑的!

第108章

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是一个熊孩子, 即使这个孩子上一刻多么的可爱懂事,也可能会在下一刻让你明白他的破坏力是多么的强大可怕, 让你身体力行的明白什么叫怒火中烧、哭笑不得。

可惜,康熙皇帝以前没有见过熊孩子, 在他眼中,孩子就是见了他乖乖行礼, 行事永远有分寸, 不哭不闹, 懂事好学。

在近距离围观了想哭就哭, 想要什么就说,问问题总是拐到奇怪地方的弘易和乌日宁贵之前,他一直都是如此以为的。

如果说,前两天看到这样的孩子是有趣, 接下来就是……糟心,偏偏你觉得糟心的时候, 熊孩子会马上给你一个春天般的温暖, 让你根本生不起一点气来!还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懂事!这么可爱!这么贴心!

那仅有的一点怒火立马飞到了天边, 再也找不到了!

三天之后的早上,北巡车队再次开始缓慢前行,胤禛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弘昭, 也算是给一直被关在马车里的弘昭放放风,就看到对面行来一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