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1)

想及此,苏莹瞪了胤禛好一会儿,甩了衣袖去看新到的关于海产品养殖的新动向。

这几年,在苏家船队的大力支持下,沿海布置了好几个研究养殖海产品的。

就结果来看,海产品研究的怎么样不好说,珍珠养殖却是被他们摸出了门道来,只不过珍珠养殖这产业想要出效果需要的是时间,也只能等几年再看。

海产品养殖的投入真要说的话,投入并不多,基本都在发工资这一块,那些各种架设之类的,都是那些被挑出来研究海产品养殖的人自己动手做出来的,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古人的多才多艺,简直是一人多用的典型示范。

在这个海洋不曾被污染,人类对海洋的利用率比较低的年代里,其实在很多人眼里海产品养殖实在是没必要的,一个涨潮落潮就可以养活很多人,更别提出一次海就收获满满,那些被选出来搞研究的渔民没少被出海捕鱼的渔民嘲笑,这也是为什么最赚钱的珍珠养殖被他们率先研究出来的缘由。

苏莹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回到北京城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反应了过来,中国古人很聪明,他们传承下来了一套渔猎制度,只在特定的时间去进行渔猎,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现有的社会模式下自然是可以的,但是在两个印度公司强势崛起的时代下,世界一步一步走向全球化的趋势是绝对不会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既然来到这个时代,能做一点准备就做一点准备,海产品养殖看起来没必要,但是不要忘记了,内陆人口基本上是吃不到来自大海的馈赠的。

从经济的层面来说,海产品大有可为,从华夏民族吃货本质来说,他们也算是为人民的菜篮子增加数量了,最主要的是,海边渔民是真的穷,人们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在有一天把海产品可以运送到全国各地的时候,有充足的货源。

充足的货源绝对不可能全靠打渔,那么就只能靠成系统成规模的渔业养殖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苏莹靠着画这张大饼把那群搞研究的渔民忽悠的相信他们做的事绝对让海边的渔民们过上富足的生活。

正是靠着这张大饼,做研究的渔民们开始深入研究各类鱼虾水产品,一种一种的做实验,直到数十年后真的可以支撑已经遍布整个国家的海产品供需。

在确定了车凌三鲁普在准格尔的正统地位之后,康熙皇帝在这个地方领导地位也变得名正言顺起来,车凌三鲁普的堂兄策妄阿拉布坦在抗议几次,并几次试探性的攻击被打回去之后,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对于策妄阿拉布坦来说,那些地盘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属于过他,那么对于康熙皇帝把这地方转手给了堂弟的行为,倒也没觉得多难受,毕竟,在康熙皇帝针对他的叔叔噶尔丹的过程之中,他堪称两边倒的行为,两边的首领都是知道的,之所以没有拆穿不就是因为没必要嘛。

现在好了,康熙皇帝干掉了他叔叔噶尔丹,现在变成了他直面皇帝,策妄阿拉布坦可从来没觉得他比他叔叔这个活佛转世的还要厉害做人嘛,该怂还是要怂的。

所以在确定事情不可为之后,策妄阿拉布坦很干脆的给康熙皇帝发了“我服了,我还是尊你为老大”的文书,给小堂弟车凌三鲁普发了祝贺你接了你爹的地盘的信件,还顺带着给了提前他恭贺大婚的礼物,然后就干脆的打包回了他的老窝。

这行为,这作风,听故事的苏莹都没法不服。

不管境遇如何,生活总是要继续,悲也好喜也好,天注定也好,被人安排好的也好,时间总是一往无前的向前奔腾而去。

既然茉雅琪的前路已经被安排好了,以后的路终究是要她自己走下去的。

苏莹能做的是继续帮她提高她的武力值,胤禛所能做的是搜罗了草原上各部族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部族之间的关系,然后让茉雅琪开始背。

被赐婚之后好不容易可以自由分配大部分时间的茉雅琪,这才发现她以为的悠闲时光是噩梦的开始,练武背书充斥了她每天的生活——真不知道四哥是怎么说服皇阿玛让她住到了四贝勒府受苦受难的。

甚至她还有一门课程是由她四哥亲自教的,各种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被弄成了各种题目,然后让她来选择如果是她的话会怎么做,其它还好说,单单这个就足以把她差点逼疯,不过效果也是显著的,至少她现在已经不会像以前一样觉得车凌三鲁普就是一个需要她帮助的小可怜了。

经过洗礼的茉雅琪觉得以前的自己真是太天真了,更重要的是,她到底什么时候能脱离四哥两口子的魔爪啊!

第79章

茉雅琪盼着脱离两个闲着没事整天折腾她的魔爪, 从两人闲着没事干,盼到了她的大魔王哥哥成了雍郡王, 盼到了他开始去当差办事,也没达成愿望, 更别提每天就在她对面修改各种计划书的大魔王嫂子。

要不是中间有南巡、秋狝、避暑这些集体活动,她被兄长嫂子带着出去放了放风, 她绝对要疯了。

就在她觉得她大婚之前都要这么过的时候, 她突然被脱离苦海了。

在两个大魔王手里苦熬了五年, 现年十七明年就要大婚的茉雅琪简直要热泪盈眶了。

在知道被放过的原因是她的嫂子苏莹怀孕了之后, 茉雅琪看她嫂子的肚子都跟看宝贝似的,这可是解救她于水火之中的小天使啊!没出生就这么可爱,出生了一定是天下第一可爱的宝宝。

苏莹看着简直要把她供起来的兄妹俩很无奈。

她和胤禛是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圆的房,很老套的原因, 被长辈明着暗着催生。

苏莹倒是无所谓,可是压不住胤禛那见到小娃娃就要流口水的羡慕样, 以及家里慢慢多起来的随处可见的玩具, 说起来, 胤禛也才二十岁,却已经是大龄被催生的男青年了。

在这个古代,尤其是清朝皇室的各种规矩之下,身为福晋的她不生, 有的是人愿意生,让别人生,苏莹想了想那个景象, 确定她确实无法接受,至少她是不可能主动踏出那一步的。

那么,最后只有一条路可走,看来看去,这其实就是一条单行线,有时候想想苏莹觉得胤禛真是太狡猾了。

再说,这几年这个家里只有她和胤禛加上茉雅琪三个主子,茉雅琪还好说,那是被压迫的,尤其是胤禛,一想到妹妹嫁的那么远,而他有可能不能在妹妹需要的时候及时赶过去就恨不得把一切生存技能塞到她的脑海里,兄控在妹妹的安危之前是没道理可讲的。

胤禛从养妹妹的艰辛历程之中感悟颇多,有一次喝醉酒,拉着苏莹念叨了一晚上,都是如果他们有了女儿怎么样怎么样,最后还抱着苏莹哭的可怜兮兮的,弄的苏莹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过也正是那天晚上的胤禛打动了苏莹,让她突然觉得即使未来的生活可能很糟糕,她也可以努力一下。

想开了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的发生了,还好两个人身体素质都不错,脸皮也够厚,茉雅琪从头到尾继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什么也没发现。

对于生孩子这件事,苏莹秉持的是顺其自然的想法,相比之下,兄弟之中就连九弟十弟都已经当阿玛的胤禛自然是热切许多,没少拉着不懂拒绝的福晋去造人。

努力了一年有余,现在终于出成果了,胤禛当然宝贝的很,为此大手一挥给已经学的超出他预期的妹妹给结束了学业。

要不是第一个看出苏莹有了孩子的苏祖母说让等等再往外说,胤禛对于他要当爹的事简直恨不得昭告天下。

苏祖母这一次不用胤禛三请四请的直接就回苏家收拾了东西在郡王府住了下来。

苏莹本来对此没什么感觉,最后也被这三人弄得紧张了起来,有种做什么都不对,连走路都不敢大步往前迈了。

还好苏祖母心理素质过硬,第一个反应了过来,让大家如常,这才让生活回归了正轨。

虽然不能往外说,但是皇后娘娘和康熙皇帝不算外人,所以这两人当天就知道了胤禛要做阿玛的消息,对于四阿哥的第一个孩子,两人也算是盼望良久,可惜儿子不争气,还不要格格,他们这各有小心思的父母还不能硬给,也只能罢手不管,没想到这有一天还能得到好消息。

三个月过后,消息放出去之后,雍郡王府紧接着就闭门谢客,胤禛每天除了去户部就是回府,为了孩子连秋狝都和康熙皇帝提前说好不去了,那副顾家好男人的样子让康熙皇帝都没眼看,为此到了后宫专门去看了几个小阿哥,心气这才平了下来,心中想,谁还不是个阿玛啊!

胤禛可不知道他阿玛的老男人心态,他照旧回府和苏祖母学习孕期知识。

胤禛之所以会想要学习孕期知识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他的兄弟们家里这几年的孩子多有夭折,把他给吓着了,为了他自己安心,他在苏祖母做事的时候总会在旁边围观,仔细观察发言积极,还专门准备了个小本本记注意事项,让专门伺候人的海燕都自愧不如。

为了少一个人不分白日黑夜的看着她,苏莹觉得她很有必要给胤禛好好的上一课。

她直接找了苏培盛,让他把几个失去孩子太多的阿哥家里的基本情况调查了一下,然后将几个阿哥后院的情况列成表格。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众位阿哥的后院情况让苏莹叹为观止,也有点明白为什么胤禛被吓到。

可以说,除了大阿哥之外,胤禛已经成亲生子的兄弟们简直是没有人没有死孩子的,其中五阿哥和七阿哥算是死的少的,可是这也是一个的嫡福晋无一所出,另一个嫡福晋前年才有了一个女儿的前提之下,能保持多久是个未知数。

就这还是只计算出生之后没有存活下来的那些孩子,至于那些没有生下来的,看看阿哥们后院的数目,绝对不是没有的,其中的事情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这么一看,直郡王大阿哥胤褆到现在所有孩子都全须全尾的活的好好的简直是奇迹,不过苏莹觉得这也是因为大阿哥只有嫡福晋一个女人生孩子的缘故。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还有很多皇子阿哥们后院的小道消息,那些小道消息苏莹没见着,可能是被胤禛给截胡了,不过这样也好,免得越看越郁闷,把自己给郁闷着了可不好,苏莹还是很有要做母亲的自觉的。

苏莹把手头上的调查结果制作成表格交给苏培盛,让他带给胤禛就不再过问,后来见了胤禛提也不提,至于可能被截胡的小道消息更是直接当不存在。

虽然不知道胤禛看过了调查报告之后的想法如何,但是后来他确实不曾再对苏莹采取紧迫盯人,让苏莹轻松许多。

对家里的福晋没有那么忧心忡忡了,妹妹的学习也结束了,胤禛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关心他自己工作上的一亩三分地了,这下户部的官员们算是知道他们的监工的厉害了。

这些年,尤其是平妃去世之后,太子在后宫之中彻底没有人为之转寰说话之后,康熙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了起来。

可惜的是太子实在是被康熙皇帝养的太过骄傲了些,作为清朝立朝以来的第一位太子,其实以康熙皇帝为首的满人皇室贵族都并不怎么适应清朝立朝以前实行的是八大贝勒议政的制度,自皇太极成了皇帝,这个制度也依然存在于这个新兴王朝之中,从某方面来说,这本身就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太子胤礽和明以前的那些经过了几千年总结成熟的立储制度出来的太子完全不一样,至少明以前的太子在他的皇父在世时只有观政没有切实掌权的,说白了,在皇帝在位之时,太子就是一个摆设,军政大全依然在皇帝手中。

可惜这一点在太子胤礽身上几乎根本不存在。

康熙皇帝的太子是元后所生,太子身后有着一个前期帮了康熙皇帝大忙,后来权倾朝野的赫舍里家族,而作为赫舍里家的掌舵者索额图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他一开始都把太子的立足点定的太高了。

吃穿用度和康熙皇帝所差无几,平时的规矩礼仪也只是比着康熙皇帝差了一点点,就比如官员给康熙皇帝行礼是三拜九叩,而给太子行礼是二拜六叩,这两个里子面子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太子是被康熙皇帝亲自养大的缘故,他对于这些方面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

这样的父子相处情况,如果是在普通富豪之家,那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所在的是天家无私事,最不讲骨肉亲情的皇家,在太子还小,康熙皇帝年富力强之时,这些问题不是问题,可是一旦康熙皇帝处于虚弱之态之时,一个可以随时完全掌握朝政,取而代之的太子就不再是儿子,而是一个觊觎皇位的对手,一个随时具有威胁的敌人。

现在的康熙皇帝还是处于身体健壮,精力旺盛之时,自然没有什么虚弱的情况发生,但是这也代表着他对朝政的掌控力正处于最强的时候,都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具有这样想法的一般还真的是皇帝居多。

康熙皇帝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和鳌拜,和三藩,和明在台湾的残留势力,和沙俄,和噶尔丹作斗争,并一一战胜了他们所有,现在好了,外部的威胁没有了,老爷子突然闲了下来,注意力自然转到了内部,好了,突然发现本来很能干的太子这也太能干了。

第80章

有一个优秀的儿子, 即使这个儿子有些毛病,做父亲的也只会欣慰后继有人, 而当这个父亲是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的时候,有一个能力出众拥护众多的成年太子儿子的时候, 绝对没有一个皇帝父亲能心里舒服了。

作为一辈子都在和周围的敌人做斗争的康熙皇帝,有这样一个才干出众, 势力颇大的儿子, 他身为皇帝的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而是这是一个未来会坐上我的位置的人, 在这个人平时不懂得关心老皇帝,不懂得体恤老皇帝的其他儿子的时候,这种微妙的心理只会越加的放大,直到达到一个极限。

现在噶尔丹因为康熙皇帝得了一笔钱而打乱了部署意外的得以提前几年下场, 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来的也比历史上要早,不过身为康熙皇帝亲手养大的儿子, 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心里的地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独一无二让康熙皇帝对太子的忍耐力也是远超于其它儿子的。

作为花了几年时间把历朝历代皇帝的上位史研究了个遍的人, 胤禛早在他额娘不愿和太子二哥起冲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太子在他皇阿玛心里的特殊地位,所以,他被太子为难的那些小事也从来没想过要去告黑状,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反击了回去, 毕竟不管再怎么特殊,他这个弟弟也同样是儿子,先找麻烦的又不是他, 皇阿玛总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在太子日渐成熟,在兄弟之间懂得维护那稍显脆弱的兄弟情之后,胤禛自然也就转换了定位,那就是要做一个贤王。

对胤禛来说,自从战场之上他和皇阿玛一起经过刀枪箭雨之后,他明显感觉到皇阿玛对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说不清道不明,却不是来源于额娘,最好的证据就是他这个郡王的爵位。

胤禛非常清楚,他皇阿玛对太子二哥的重视,这种重视让皇阿玛对于他们这些儿子也是有着诸多安排,比如大哥胤褆的定位应该是太子的磨刀石,而他这个可能会对太子造成某种威胁的皇后养子本应该是会被压一压,至少爵位不会升的很快,但是他的爵位晋升虽然慢于大哥,却是和三哥几乎持平。

虽然心中有点明白皇阿玛对他有些微妙的变化缘由,但是胤禛最终还是决定低调行事,除了不掺和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外,就是做一个好哥哥——主要是茉雅琪的小弟们为了围观老大的凄惨生活,经常来郡王府,胤禛也就顺带教导弟弟妹妹以及侄女侄儿们怎么做人。

有趣的是,胤禛都觉得自己在当老师的时候挺不近人情的,作为茉雅琪小弟的弟弟妹妹侄儿侄女们偏偏还喜欢隔三差五的来他这里转一圈,和茉雅琪一起受训,过了把瘾,赶紧离开,等过几天重新再来过。

胤禛觉得他年纪大了,实在是不能理解小孩子们的想法。

其实原因也没那么复杂,主要是茉雅琪曾经说过,她能打遍书院无敌手,就是因为她经受过四哥四嫂的特训,而那一串小弟信以为真,在来体验过一次之后,又发现真的有用,但是那实在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只好隔三差五的来一次了。

因为在他这里受过特训的缘故,胤禛的一串弟弟妹妹对他的感官都很不错,统一觉得他们这四哥除了脸黑了点,很负责任,还挺照顾弟弟妹妹的,更重要的是,雍郡王府的伙食不错,他们去做特训,一天三餐都没有重样的,还尽是他们平常吃不到的菜式。

初步显露出在赚钱方面的天赋的九阿哥在见过了他四哥桌案上厚厚一沓对各行各业的猜想以及如果可以涉入应该怎么做的计划书之后,简直是恨不得把那一沓纸都给抱走,可惜啊,他都已经牺牲了咸鱼生活了,依然无法夹带一张纸出屋门,只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来和茉雅琪做了同桌,嗯,并且为了不显得自己很突兀,硬是把十弟也给拉上了,美名其曰,咸鱼都一起咸鱼了,奋进也要一起奋进。

实在是不奋进不行,他平时的功课在书院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在胤禛这个每天再忙也要坚持看书(备教案)的人看来,依然属于读书太少,没有资格和他福晋合作。

“你能理解她这份计划书里面的深层含义吗?你能看出这东西发展起来对生活会造成的影响吗?”这是胤禛曾经就羊毛生意和研究火枪的计划对九阿哥的发问。

可怜的本来只是想要赚个钱的九阿哥还真没想那么多,可是胤禛问的太义正言辞,导致了他瞬间觉得自己太无知,只能一咬牙开始了自己给自己增加课外作业。

牺牲了自己以及十弟的咸鱼生活的九阿哥收货也是巨大的,至少现在他已经和三姐茉雅琪、苏莹、十弟一起在蒙古做羊毛生意做了好几年,甚至引发了京城的布料改革,靠着他皇子的身份拉着皇室宗亲在京城附近发展出了一个完整的公交体系,甚至都开始想往四周发展一个覆盖全方位的邮递系统。

咳,可惜他这个想法被知道后果的胤禛给捅给了康熙皇帝,然后就被康熙皇帝好一通教训,这个想法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也是那以后,九阿哥才知道为什么他四哥的桌子上有那么些只增不少的计划书,实在是那里面的很多计划都是犯禁的啊!

太多人来特训,严重影响了四阿哥清净的生活的结果就是书院的功课增加了——这种增加只针对这些阿哥和格格们,甚至胤禛为了让他皇阿玛采用他用在茉雅琪身上的削弱版,那是不遗余力的开始串联几个有女儿的兄弟们,就从这几年被嫁到蒙古的姐妹和堂姐妹逐个介绍,结果很是喜人至少皇家的格格们按照这一套继续进行下去,想要弱不禁风都是挺困难的。

结果自然是好的,很快胤禛就再次回归往昔清净有序的生活,只是还是会有九阿哥十阿哥这两人隔三差五的来,不过看福晋挺欢迎的,胤禛也只能好吃好喝的养着了。

从某方面来说,胤禛也通过这个方法提高了他在兄弟之间的威望。

总而言之,胤禛这人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处理这些家庭琐事之上,对于公务只能说是合格,现在好了,家庭琐事在茉雅琪毕业之后,能被他时刻放在心上的只有福晋以及还没有出生的孩子,为了转移注意力,不给福晋太大的压力,他只能开始努力工作,结果就是让同事几年的官员们重新认识了一遍雍郡王,这真的是一挺可怕的郡王爷的。

在意识到太子二哥在皇阿玛心中的分量之后,胤禛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贤王,鉴于小时候他和太子之间的过节,两人的关系也确实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但是平常胤禛还是很注意为人臣弟的分寸的。

康熙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这几年是越来越紧张,究其原因无非是皇帝的权利和太子的势力开始起冲突打架了,更重要的是,这两人没人觉得自己哪里不对。

胤禛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太子能低下头来和皇上服软,把手中的势力权利放下,后退一步,以皇上对太子的在意程度,两人的关系绝对会恢复如初,而太子潜在的危险也直接消失。

他是这样想的,也在一个合适的机会这样和太子进言了。

太子胤礽突然听到这样中肯的分析,还是来自于和他有矛盾的老四之口,惊讶之色溢于言表,却是无奈一笑,“我还以为以你的小心眼会记我的愁,没想到啊没想到。”

胤禛微微变色,最后忍住了,只是言语上还是忍不住反驳道,“臣弟不曾小心眼。”

太子摆摆手,不打算和这个喜欢较真的弟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伸手示意胤禛坐下,为他斟了一杯酒,“你福晋有孕,你倒是有时间出来做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