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1/1)

“可是——”

“行了,以后这样的话就别再说了。”

月娘咬了咬柔软的唇瓣,最后只得垂头丧气道:“……是。”

梦泽重新提起搁下的湖笔,拿起一份新的奏报批了起来。书阁内寂静一片,月娘忽然极不甘地低低嘟哝了一句:“那如果……万一羲和君忘恩负义,已经背着主上有了其他姑娘,主上是否真的能释怀?”

梦泽的笔尖微微一顿。

她抬起头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月娘似是不忍,又似难以启齿,在梦泽清润的目光下憋了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道:“……您今晚,注意到他的发带了吗。”

“嗯?”

月娘深吸一口气:“主上不曾觉察也不奇怪,但奴婢是自小伺候人惯了的,素来留心主子们的衣饰佩件。羲和君今日的发带,素绡青底,无有纹饰。”

见梦泽没有反应过来,月娘终于狠心戳破了那一层窗户纸:“那是庶人才用的东西啊!”

“……”

话既然已说出口,话匣子就关不住了,月娘两眼红红的,鼓着腮帮难受道:“那一看就是个穷酸小婊·子的!公主您是不知道的,坊间女子最是心机深重,为了往上爬什么都做得出来,一定是有个特别不要脸的,卖弄风骚去招惹了羲和君,就您心宽!人家发带都给羲和君佩在发髻上了,这是得多亲密,您都看不见!我我我,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当年他危难的时候,是您救了他啊!他怎么可以如此辜负您!”

月娘一口气地委屈抱怨了那么多,梦泽一直没说话,但笔尖吸蘸了太多的墨,陡然一滴黑渍落在缣绢上,染出一大团墨迹。

未几,她低下秀美的脸庞,重新洇了洇湖笔,低声道:“……那只是一条帛带而已,许是他自己想换个新鲜,不必多想。”

月娘急道:“您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好吗?您知道他有多守规矩,他就不是这种人!”

梦泽蓦地打断了她:“够了。”

“……”

“别再说这件事了,我不想听。”

见她态度强硬,月娘也实在是拗不过她,最终只得红着眼眶不吭声了。梦泽再也没有说话,也没有接着看文书,她转头看着窗外摇曳的松竹。朦胧的灯烛中,她目光一点一点地黯淡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月娘:公主!我好气!!羲和君的发带有问题!那一定是哪个小表子的!!!

顾茫茫:啊啾!

月娘:哪个小表子一定特别不要脸!!卖弄风骚勾引男人!!

顾茫茫:啊啾!啊啾!

月娘:我去给你把那个小贱人抓过来!!!浸猪笼!!!!

顾茫茫:啊啾!啊啾!啊啾!

墨熄:……怎么了?

顾茫茫:(揉鼻子)不知道,qaq好像有人在骂我???

第110章 椁藏书

墨熄并不知道梦泽那边已经发觉了帛带的异常, 夜风细细,他出了王城, 却没有立刻返回羲和府。

除了向君上复命之外,他急着来宫城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时光镜里搜集到的线索让他亟欲重翻旧案,而关于当年的案件,他有三件事必须调查清楚:

其一, 黑衣人。

顾茫在叛变前曾与一个黑衣人接触, 那个黑衣人用重华的局势推促顾茫反叛,而顾茫对他也并无排斥。那么这个黑衣人是什么身份?

其二, 战魂山。

顾茫叛变前与黑衣人一同去了一趟战魂山,结合之前顾茫对他说过,觉得战魂山的禁地“似曾相识”,所以很有可能顾茫当时是设法突破了禁地的结界, 到里面去做了些什么事情。可是战魂山禁地里究竟有些什么?

其三,阴牢。

通过与时光镜里的陆展星接触,墨熄已确认顾茫曾在叛变之前去过阴牢, 与陆展星私下里会过面。那么顾茫当年到阴牢里和陆展星发生过怎样的对话?

只要这三件事情查清楚, 八年前的真相应当就能浮出水面。

但是这些旧事发生的极其隐蔽,知情者除了顾茫本人之外,一个身份不明,一个已成了泉下亡魂。墨熄是不指望顾茫能够松口的, 那么调查这三件事就只剩下两个途径:

一、时光溯回。

二、当年卷宗。

时光溯回需要时光镜, 但是上古神镜威力巨大,凡人之躯十年内只能进入一次, 否则必被镜子吞噬,散作齑粉。所以时光镜这一条路已是行不通了的。

那就只剩下了调取当年卷宗这个途径……

墨熄的脚步慢下来,往宫城的北面看了一眼,那里是御史殿的方向。

重华的每一殿每一阁都嵌有一块载史石,君上自登基之日起,身上也会佩戴一串由载史石串成的挂坠,非殒身之日不可摘落。这些石头忠实地记载着帝国发生的点点滴滴,每年由史官收集成册,封存在御史殿中。墨熄可以尝试着在其中寻找与顾茫叛变相关的秘密记录。

但御史殿的问题在于虚假。

虽说王室对外一直都宣称载史石所记录的情境真实可靠,但大家心里都清楚,石头不会撒谎,人却可以删毁片段。一国之主若命史官将其中某些事件灭迹,又有哪个史官敢说一个不字?

所以这条路其实也是前途渺茫。

天色越来越暗了,最后一点残存的霞光也被黑夜吞尽,天上的星斗与地上的灯烛一同摇曳着亮起。墨熄遥望着御史殿,遥远处有一行值夜的宫女提着宫灯迤逦而过,犹如一条蜿蜒的蛇,从白玉雕栏边依次穿行。

……御史殿的卷册确实可能有假,但至少尚存一线希望。今夜,君上病着,禁军的守备大都集中于寝宫附近,正是潜入御史殿的好时机,确实可以试上一试。

墨熄看着那一行宫灯游远,思忖片刻,最终向御史殿的方向行去。

御史殿一共两处入口,皆设有结界迷障,且有戍卫重重把手,但这对于帝国的第一将帅而言并不算太大的阻碍。墨熄没费太大功夫就潜入了大殿中。

与其他富丽堂皇的宫室不同,御史殿构架极为特殊,与其说它像个宫殿,不如说它更像一座墓穴。大殿入口处矗有一碑,由龙之第六子赑屃雕塑所驮,碑上书有四字,曰“昨日已死”。

这四个字是重华的第二位君上所书的,那时候重华方才立国,开国之君便因征战留下的宿疾而突然暴毙。当时遗诏未拟,正统未立,立长、立贤、兄终弟及还是子承父业都还没个定数,于是王室手足也好,权臣贵戚也罢,每个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那个空置着的宝座。

后来,夺权的血雨腥风在重华肆虐了整十四个月。在这十四个月内,无数人含冤入狱,多少魂死不瞑目,直到始君的第七个公子继位,这场风雨才渐趋平息。

在那样的朝局情况下,纵使君上登位也并不能得安宁。这第二代君王每日都活在权谋与算计之中,他的王后,子嗣,甚至他自己都遭尽了种种暗算,终日如履薄冰,以致使最后他罹患了一种心病臆症——他必须时常来御史殿翻检记录在案的过往,反反复复地查看。

譬如,某个王兄今日都去了何处?

又譬如,某个重臣昨日都见了些什么人。

只要被他抓到了一星半点的端倪,他就一定会顺藤摸瓜地查下去,把所有蛛丝马迹都牢牢把握在掌心里。

在这样的精神状况下,第二世一生过得疲乏至极,到了老,从高位上退而传子,他终得放松。他这时候才意识到昨日种种譬如那昨日死,过去的东西真就不如让它过去。于是他来到这座自己往日时常驾临,且对重华而言极为重要的宫殿门口,立下碑帖,留下这样四个字:

昨日已死。

既然昨日已死,君又何须计较,何不回头?

到了第三世,新君即位后见此碑文颇为感触,一为怀悼父王,二遵先君遗念,于是将御史殿重新修葺,建成了坟茔模样。在这座特殊的宫殿中,楼台为墓穴,往事为逝者,以告诫众人“宽仁、释怀”,无事莫追究,有事莫执求。

这么些年来,几乎没人会到御史殿里去翻查什么往事,守备虽多但精神松怠,这也是为什么墨熄能够不经通禀,轻易来到大殿内的缘由。

笃笃……

墨熄嵌着铁皮的军靴踩在砖石地面,发出空寂的回响。

御史殿很深阔,制式与真正的坟墓相同,一路修有镇墓十二石兽,往下最深可至地面以下一百五十余尺。

主步道两旁尽是“墓室”,也就是封存帝国宗卷的地方,按照年份排列,外有封石,石面篆刻着何朝何代。

墨熄很快就来到了八年前的“墓室”前,他看着上面流金闪烁的碑文,抬手虚虚感应,便感知到了一股强有力的结界术。

继而石门上阳刻着的镇墓兽发出沉闷的异响,石兽开口了:“所来者——”

轰隆威严的嗓音在墓道里不住回响。

“何——人——?”

这也是二代君上设下的一个符印,御史台记载春秋岁月,照理应当开诚布公,不过若是人人都可以随意进入探查他人往事,那王城恐怕会愈发血雨腥风。

因此,二代君上立了这样一重结界,每一个进入“墓穴”追究过往的人都必须如实报知镇墓兽真名,以便有意外时进行缉查,哪怕是君王自己也不例外。

墨熄心知此一事已大错,但为知真相,这代价并不算什么。他将手覆在镇墓兽眉心的灵石上,说道:

“羲和府,墨熄。”

镇墓兽镶嵌着的红灵石眼珠发出熠熠光芒,似乎在验证墨熄此言是否为虚,过了一会儿,华光熄灭了,巨大的封石发出沉重闷响。

那似亘古传来的声嗓念唱道:“昨——日——已——死——”

随着二世君上对于子嗣们最后的警告,门开了。

一间摆着三百六十五只棺椁的石室散发着砭骨的寒意,完完整整地展露在了墨熄的眼前。

三百六十五只棺,代表着这一年的三百六十五日,每一日重华所发生的事情都被集纳成了玉卷,分门别类地安置在棺材内。墨熄对自己需调查的那一段日子记得清晰无比,根本无需再算,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向“墓穴”深处的那几只棺材走去。

离真相越近,心跳的就越快,墨熄停在棺前,深黑的眼底流淌着明暗不定的色泽。

然后他抬手,但指尖尚未触及棺木,心就蓦地一紧——

墨熄的目光移到了棺椁的侧沿,那里的积灰有着明显的不均匀。

墨熄心中一冷!

这棺材被人开过!

他忙将那棺盖推开,一看到眼前的情形,他原本就已忐忑惶然的心脏就像一颗跌落悬崖深谷的石子,不住地下坠。

只见棺内一片狼藉,承载往事的玉简被最大程度地破坏损毁,有的简牍几乎都破碎成了粉末!

墨熄脸色骤变,接连催动法术将周围几十座棺椁全部打开——果见那里面的简牍,也尽数都碎了……

尽管来之前就已经预料到此行不会那么顺利,但亲眼见到这般情形时,墨熄仍觉得像是被迎头击了一闷棍!

他双手撑在棺边,阖上眼眸强使自己镇定下来。

棺材里的玉简乃是昆仑仙玉所制,损毁极为不易,现在它们碎了,表明一定有人知道当年的秘密,并且不希望这些秘密被抖露出来。会是谁?

深挺的眉弓之下,墨熄的眼眸紧合,眼珠在眼皮之下动着。一时间有许多个影子自他脑海中闪过——

慕容怜。

御史官。

君上。

甚至还有叛变前的顾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