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1658节(1/1)

随着百官们沮丧退朝,相关消息很快就从京城往外地流传了出去。

到了第二天的时候。

朱见深的诏令,更是随着第十期大明官报的发行,迅速传遍全国上下,并且在三四天之内,就传到了所有盐户以及其他百姓的耳中。

一时间,各地盐户那真的是比过年都开心,比孩子婚嫁生子都开心,一边大呼圣天子,一边赶紧收拾东西,把煮盐的那些工具都打包卖了,拖家带口去县衙改换户籍。

不要以为盐户多喜欢当盐户。

总体来讲,朱见深的这份诏令除了部分管理盐户的那些个盐户可能不开心,可能觉得郁闷之外,其他的普通盐户,全部都是兴奋不已并且相当乐于见成,乐于接受的。

因为他们的日子真的很苦。

虽然不需要下田干活,也不用担心没有盐吃,但是全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煮盐制盐,又何尝不辛苦,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有任务。

每年能顺利完成任务还好,还能勉强维持个温饱,饿不死,要是完成不了任务,那真的是全家都得受罪,还有可能会被责罚打骂,说是盐户,实际跟奴仆没多大区别。

在社会上也没什么地位。

普通百姓都认为他们算贱籍。

地位跟普通军户差不多。

如今能改换户籍,对他们而言几乎不亚于鸡犬升天,不亚于子孙后代都有了新的希望,以后他们也能光明正大说我们是大明百姓了。

相比较于盐户的兴奋。

其他知道了这个消息的匠户和军户,则是全都羡慕不已,别人得到了解脱,未来有了新的希望,可是他们却还得依旧过如今的日子。

这时候,他们简直恨不得万贵妃再搞一些什么事,把他们也逼得没有活路才好,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同样摆脱如今的户籍。

变成普普通通的民户。

从此拥有上升渠道和机会。

当然了,这是普通人的想法。

而那些个盐商,在收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则可以说是瞬间崩溃。

盐政部门也是如此。

这时候,聪明的盐商和不聪明的盐商就能看得出来区别了,聪明的盐商那是赶紧开始清库存,并且立刻改变原先的销售渠道,想方设法的把手里的盐运到边界,卖给草原上的那些民族,和境外的汗国。

万贵妃的盐铺目前只在大明境内开设并且售卖,想来,现在应该还不至于有人大批量的运盐前往境外售卖,所以他们往外卖的价格应该不至于太低,还能有些利润赚。

怎么都不至于卖不出去。

要是再拖一段时间,拖到有人大批量的收购万贵妃盐铺里面的盐往外卖的话,那他们质量不好的盐可就真的彻底砸手里卖不出去了。

除此之外,一些聪明的盐商还顺带着直接改了行当,或者开始收缩势力,总之,就是不敢硬碰硬。

盐业被挤兑的干不下去了。

那大不了改行就是了。

反正家底还在。

这是聪明的言商,不太聪明的盐商,还想着硬碰硬呢,还想着抢劫呢,甚至还联合起来想要找到万贵妃的盐场去劫掠,或者说弄清楚万贵妃是怎么制造出这么多盐的。

至于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因为他们才开始计划。

这是盐商们的动作,而盐政部门之所以有些崩溃,倒不是他们被开除啥的,他们崩溃的主要原因是在于过去那些盐商想要买盐引之类的东西,必须要通过他们部门走。

这油水不要太大。

他们的私下收入也很多。

如今盐业基本都被万贵妃给垄断了,打的还是皇家盐业的名号。

压根就不需要盐引啥的。

如此一来他们还能有什么油水可捞,别说油水了,恐怕内部还得裁员,所以他们只能要么想办法找人把自己从盐政部门调走,去其他部门,要么就是继续坚守,等着看有没有转机,或者继续熬日子,寄希望于就算盐政部门解散,上级领导也会把他们安排到其他的部门。

可以说乔木的一番操作。

直接改变了盐业整个行当。

而这,却仅仅只是开始。

在盐价正式稳定下来,并且再也没有许多百姓争着抢着买盐,同时还把妄图劫掠盐场的盐商,全都清扫干净后,乔木就继续开始了接下来的计划,继续扩张商业版图。

最开始,她的那些商铺当中只售卖一些日化用品,以及盐,不过随着乔木本身的商业势力扩张,并且大量购买荒地山脉,开荒开山。

其他东西也都陆续上线了。

总体来讲东西不多,但是却足以保证衣食无忧,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乔木自产自销的,完全不会受到其他人挟制,或者掐脖子。

卖的米面油粮都是自己种的。

自己榨的。

卖的丝布棉都是自己产的。

鸡鸭鹅猪也是自己养的。

不过这些东西的价格乔木并没有定的特别低,而是跟周围其他人家的东西是基本卖一个价,甚至还略微贵一点,具体原因,那当然是因为,乔木暂时并不想大量售卖。

她需要大量囤货。

准备进行第二步计划。

在取消田税和人头税之前,她必须得先把商税树立起来,并且收起来,而想要全面征收商税,同时顺带着提高商税,各地的阻挠也必然不少,甚至可能会有商人联合起来作乱,乔木现在大量的囤积能够给人提供温饱的物资,就是为了提前做准备,做好商户做乱的准备。

这一准备就准备了两年。

过程中,乔木不仅自己不断的开荒种田囤积,同时还顺带着在不影响整体物价的情况下,从各地收购了不少温饱物资,甚至于还组建了不少船队,前往南洋区域收购。

如此搞了两年,她才攒够了每家每户限量购买,足够大明所有的百姓,维持一年温饱的各种物资。

朱见深的军队也训练好了。

训练到足以镇压大部分叛乱。

直到一切准备就绪,朱见深这才在朝堂上正式提出重修商税法。

要求全面征收商税,关税。

并且提高征税额度,实行阶梯征税,以及增加个人所得税等等,

最后,他还特地点明。

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大明所有人,上至皇族,下至百姓,而处在中间的官员自然也在这个范围内。

第2317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27)

朱见深的这番言论,无疑再一次触动了朝堂所有官员的利益,再准确点讲,他的提议是触动了所有低收入百姓以外的社会阶层的利益。

这些官员平常免税免惯了。

现在想要从他们兜里掏钱。

不仅仅是在割他们的肉。

更是在削弱他们的特权。

他们读书科举为的是什么?

为的无非就是两点,为了免税见官不跪的特权,以及为了当官。

而免税是他们的核心特权。

也是他们在没有当官之前,为数不多与百姓相区分的重要特权。

因此朱见深话音刚落,现场百官便立刻一片哗然,并且纷纷准备发言阻止,如果说,他们以前最急的时候,最多也就急的跟家里祖坟被人刨了似的,那现在他们的焦急心态大概等于祖坟被刨了,并且十八辈祖宗都被拖出来,挫骨扬灰。

骨灰都扬了的程度。

不过,还没等有人说话,宫殿外就传来了一声清脆尖细的声音:

“贵妃娘娘驾到!”

被这声音一打岔,百官基本都立刻扭头看向了门口,并且看到了走进来的乔木,刚刚有几个想发言的官员,现在一时间都不知道是该先说个人所得税的事,还是先说万贵妃不应该过来想要干政的事了。

直到乔木走进来,微微行礼拜见了一下朱见深,并且立刻被他一声平身叫起来的时候,才有一个官员反应了过来,先指责起了乔木。

表示她一个贵妃。

根本就没有资格上朝。

就算是太后皇后,那也必须得是特殊情况下才能得到允许上朝。

而且还必须得垂帘听政。

“莫急,我上来是有事要干。

陛下,臣妾听闻陛下要全面征收商税,并且增加个人所得税,其中商税征收五分之一,个人所得税按阶梯征税,妾身倒也有所经商。

今年收入更是不错。

所以此次上朝,并不是为了干政,仅仅只是为了上朝缴纳税银。

妾身今年各大商铺的总收益和海外经商的总收益,扣除成本耗费之后,约莫四千万两,按照新的商税来算,妾身应该缴纳八百万两的税银,与此同时,妾身的个人收益还能剩下三千二百万两,这应该已经超过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征收阶梯,所以是按最高的二分之一缴。

具体税银妾身已经准备好了。

商税和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妾身总共应该缴纳,两千四百万两。

金票银票,我都带来了。

还请陛下下旨让他们抬进来。

正好就地交给户部入国库。”

随着乔木笑着,义正言辞说了这么一番话后,朱见深立刻相当配合的命令边上大太监传旨,并且十分开心的夸赞了一番乔木,同时还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表示乔木功劳颇大,晋升她为东宫皇后,而将现今的王皇后,改册封为西宫皇后。

其实朱见深本来是想将王皇后废掉,直接改立乔木为皇后的,不过乔木看王皇后还算可怜规矩,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并且提出了设立东西两宫皇后,把王皇后保住。

反正可以有两宫太后。

又凭什么不能有两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