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1420节(1/1)

封闭山门,静待来日。

于是,另一边一直等着好消息到来的虞帝,那是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什么叫做等待之苦,什么叫做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每天跟个望夫石似的望着北方,等玄门人。

但他怎么可能等得到呢?

直到将近一个月后,再次得到虞帝询问旨意的那些门派掌教,这才知道原来谁都没敢回金陵禀报。

这时他们也知道不能再拖了。

于是赶紧又互相飞鸽传书联系了一下,然后共同写了份奏折,表示他们不是那个高嬷嬷的对手,现在已经重伤,回本门派修养去了。

实在是无能为力。

只能请虞帝自行保重。

得到这份回复奏折的虞帝差点没当场气死,气恼之后则是恐惧。

连这么多玄门大佬联起手来都对付不了那个高嬷嬷,那他手下的那些个普通士兵,又怎么可能会是高嬷嬷的对手,要是高嬷嬷真的开始举兵造反的话,那他又该如何?

虞帝年纪本来就不小了。

先前南逃便伤了不少心神,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天又冷,又气又恼又怕又惧的,情绪波动过大,没几天就生了重病,都咳出血来了。

他如果只是单纯生病,病情期间不胡思乱想的话,在那些太医的联手之下还是能帮他治好的,但是他这一生病就觉得自己不是正常生病,就觉得是乔木在诅咒他啥的。

那是越想越怕,越想越绝望。

乔木那边啥也没做,正勤勤恳恳的在冬天搞教育呢,虞帝就在过年前十天,腊月下旬驾崩病逝了。

本来是太子理所当然的登基。

可是其他几个皇子压根就不甘心,再加上虞帝活着的时候,对他自己选定的太子一直都比较忌惮。

并且刻意压制太子的势力。

这就导致太子在朝堂上的势力一直都只能勉强跟其他皇子抗衡。

同时还几乎没有任何兵权。

如果虞帝病个一年半载的才去世,那太子说不定还有时间借着监国的机会,收拢一部分兵权回来。

但是虞帝死的太快了。

前后不到十天就彻底驾崩了。

其他皇子的势力压根就没有得到什么削弱,因此,虞帝驾崩的当天晚上,三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三人就联合起来逼宫了,大内禁军当中的不同首领也是各有依附,打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血流成河。

太子被当场一箭射死,随后便是三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三人互相残杀,幼年皇子以及后宫些许妃嫔,更是死伤惨重,最后是五皇子靠着他舅舅手里的兵权顺利获胜。

并且把其他皇子,包括刚出生没几天的皇子,全部都顺带着屠杀殆尽,推到四皇子和三皇子身上。

反正他们都死了。

也不可能诈尸给自己辩解。

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件事情就彻底的安稳了下来,皇帝的人选也彻底的定了下来,先前一直就不怎么安分的那些藩王见此情况,也都纷纷开始了动作,有的直接起兵,有的先发诏书表示五皇子谋逆弑君。

然后再起兵靖难之类的。

乔木也没干啥,他们自己内部就自己折腾了起来,乱的不得了。

这时还得幸亏乔木先前两次灭杀了大量犬戎士兵,要不是有乔木的威慑力在,估计犬戎那边早就趁着他们内部的混乱,再次攻击了。

不过不管他们那边怎么乱,乔木统领的京城附近,依旧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迅速发展并进步的。

最开始乔木的计划是,先种两三年田,然后再去攻打其他地方。

打下北方再种两三年田。

之后再去打南方。

可是随着其他地方开始变乱。

越来越多的难民,或者担心其他地方危险的人开始往京城附近搬迁,乔木的势力那是被迫增加,统治下人口也是一直不停被迫增长。

搞的乔木不得不更改计划。

加快发展进程。

第2009章 乱世嬷嬷的遗愿(完)(二合一)

不过人口一多,地盘一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就逐渐的凸显了出来。

乔木最开始的计划是利用两三年的时间种田,在种田的同时顺带着培养一批人手出来,不一定要把人培养的多么博学多才,只要懂得一些常识,并且听话爱民就行了。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乔木这边培养的人手连三千个常用字都还没有学会呢,她的地盘和人口就已经扩张了两三倍,这无疑使得乔木原本就不充足的手下变得更加紧张,有的人都快忙死了。

比如张三越,他现在每天要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要不是他的身体是僵尸,早几个月前就猝死了。

迫于无奈,乔木只能把宫里识字的宫女和太监全部召集起来,给他们挨个做了下测评,然后把勉强合格的两千多个宫女和太监都派遣了出去,派出去当官执行她命令。

至于宫女太监为啥会识字?

实际上宫女识字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但是太监识字的数量并不在少数,因为皇宫当中有专门培养太监识字的机构,大部分有点天分的太监都会在那个机构中培训一两年,合格的会提拔到司礼监之内档次比较高的太监场所任职,不合格的,就继续当撒扫太监之类的。

皇宫里的太监一直把这个机会当做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要是不能通过这个考核,就算是认大太监为干爹都很难得到提拔,因此学习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十分努力的。

即便最终考核没有成功,那他们至少也都是识字并且能看得懂一些简单文章的,所以乔木从太监当中找到一大批识字的太监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先前她之所以没用这些太监,主要是太监的名声不是很好,派出去的话,恐怕百姓不一定会听话,不过现在这不没办法吗。

也只能试一试了。

希望她的威望,足够抵消普通百姓对过去太监坏名声的不信任。

相比较于太监。

宫女识字率就真的有点低了。

因为宫女当中并没有哪个机构特别要求必须识字,很多宫女任职的机构,只要求有一技之长,会女工插花,园艺制衣之类的,所以宫女们即便要学习,学的多数也都是这类知识,识字并不做太多要求。

只有些真的感兴趣的,或者说家里有些渊源的,可能会稍微学点内容,懂的多一点,其他普通宫女大多数也就只能认得百八十个字。

堪堪勉强不算文盲罢了。

这么两千多人撒下去之后。

各地人手匮乏的情况总算是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大家的工作量也都降低了许多,不过这只是有利的一方面,弊端终究还是有一些的。

比如说乔木的名声更差了点。

这里主要说的是文人圈名声。

除此之外,最大的一个弊端则是,原本想要投靠乔木的一些文人举子,很大一部分都因为乔木大肆使用太监宫女为官,而扭头就走。

不是直接放弃投靠打算。

就是转过头来开始抨击乔木。

这些情况虽然对乔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因为乔木本来就没打算重用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文人,如果不是她自己培养知识分子速度太慢,需要时间。

她压根就不乐意用他们。

如今用他们,那也只是个过渡阶段,十几二十年后如果现在用的这些个文人没有什么改变的话,她回头肯定是要把他们都换下去的。

因此,那些文人的抨击,也只是加深乔木对他们的厌恶,并且加快乔木培养自己人才的速度罢了。

为了尽快培养人才,乔木特地改了先前的规定,直接取出数千个傀儡机器人,将他们都改造成为教育机器人,然后把他们分散出去。

命令她治下的所有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农闲和晚上不是特别晚的那两三个小时内,必须去学习。

力求尽快完成治内扫盲工作。

然后通过扫盲结果,筛选出天资不错的百姓进行更进一步培养。

这里所谓的进一步培养。

主要是先进行一年左右的基础科学人文教育,一年之后再对他们进行细分,让他们往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天分的方向发展,力求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

当然了,这种拔苗助长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暂时能使用,但后期肯定还是要他们继续学习进步的,不然迟早会跟不上时代步伐。

甚至于被时代抛弃。

不过特殊情况,特殊时代。

也得特殊对待。

况且这种拔苗助长形式并不伤根基,后期多花点时间还是能弥补上的,所以乔木还是很快就将这项计划全面推广了下去,正式执行。

并且在三年之后总算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班底,拥有了第一批完全由乔木提供教材教育出来的人手。

而这时候,南方已经出了四五个皇帝了,彼此之间正争着呢,先前那个五皇子早死了,现在完全是朝中大臣,簇拥着他的小儿子,在与其他几个叛乱的藩王,抗争着。

倒不是那些大臣有多忠心。

主要是那些大臣清楚,他们要是失败了的话,就算不会被抄家灭族,那如今地位也必然荡然无存。

为了家族,为了地位。

他们也不敢放松。

只能拥护着才七岁的小皇帝。

继续跟其他藩王抗争着。

而经过三年发展,乔木不但拥有了第一批自己教育出来的人才。

农业和工业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距离工业化还远的很,但是绝对已经超出了如今整体水准。

光是每年钢铁产量,就能堪比这个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这样的发展成果。

给了乔木足够的底气。

因此,很快她就趁着大家春耕结束,暂时事情都不是很多的时间节点上,正式开始了主动的扩张。

过去几年里,她的领土虽然翻了好几倍,人口也增长了好几倍。

但都是被动的。

都是别人来投靠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