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776节(1/1)

大哥,这事你怎么不告诉我。

告诉我我也好提前囤点粮。

好在现在也不晚,看来家里这一季的粮食是不能卖了,得存着。”

温君怀倒不是想囤积称奇,只是他们家人口多,平常粮食消耗也多,再加上家里还有两个酒坊,这粮食要是涨价,那他们家酒坊的成本也得涨,这不平白多花钱了吗?

“南汇府那边一直在瞒报,据说七月份下过一场雨,然后那边的知府以为旱情能缓解,就一直压着消息没让上报,可谁知道,一场毛毛雨之后,那边是一滴雨水都没下。

结果情况越严重,那知府就越不敢报,越不报,情况就越严重。

最后便拖成了这副模样。

这下好了,估计得拿他祭天。

现在巡抚应该已经到那了,但情况能不能缓解,还得看上面赈灾款项和粮食什么时候到,这种事估计得拖一段时间,回头发生什么事真不太好说,咱还是别冒风险了。

娘,就听我的吧。

先去京城再说。”

温君思也是前两天收到邸报之后才去调查南汇府的情况,如今虽然收到的消息不多,但是也能从各方面证明那边的情况严峻程度了。

因此他自然不想让乔木冒险。

其他方面不说,万一他娘这次不小心出意外死了,那他就得丁忧三年,三年之后,鬼还记得他一个小县令,到时别说升官了,估计连这县令的位置都保不住,三年之后又是一批新的进士要选官,哪还有他这没背景的老腊肉选择的资格。

“情况应该只会比爆出来的更加严重,而不会更加轻,看来的确有风险,那就先去京城吧,反正县试每年都有,家里几个孩子的年纪也小,不着急,还是安全比较要紧。”

家里几个孩子现在都还未满十六岁呢,所以倒也不是很着急,不管做什么事,首先得人先活着,因此乔木很快就决定还是听老大的。

先去京城,再谈其他事。

在场的几个人也都知道他们大哥肯定不会撒谎,这种关系性命的事,他们自然也是不愿意冒险的。

因此这次就没人有意见了。

也没人再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大家很快爽快同意,并且各自回去跟自家孩子说了一声,同时开始准备搬家之前的最后收尾工作。

至于说有什么收尾工作?

温君思是本地县令,总不能屁股一拍就走吧,怎么着也得跟过两天过来的另一个新县令做个交接。

因此账本之类的都得提前弄好了,不能出什么漏子被人抓把柄。

温君怀这三年在这边可是置办了不少产业,这些产业虽然不能都卖了,但是怎么着也得交给妥当的人,值得信任的下人管理,还有就是在这买的土地收益,宅子之类的都得找个值得信任的人管理收缴。

老三没什么事,只是准备准备收拾收拾,就可以等着一起走了。

这还只是家里的三个男人,剩下什么家具嫁妆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衣物,粮食,路上的干粮等等等等,一大堆要操心的事,都还得家里几个女人共同协商着来。

因此又如何能不忙呢?

也就乔木年纪大辈分高,只需要把自己嫁妆内库之类的东西稍微整理一下,其他事都完全不用管。

而她那三个儿媳,个个都忙得快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其中老二家温胡氏最忙,因为她家手里乱七八糟的各类产业最多,东西也最多。

再加上还有几万块手工皂,以及手工皂作坊工人要收拾和搬迁。

她不最忙,谁最忙啊?

不过,她也算忙并快乐着吧。

毕竟东西多也意味着资产多。

资产多才会忙。

要是家里就一床被褥。

那根本就没得忙。

第1176章 我的穿越者孙子有点蠢(14)

如此这般忙碌了近小半个月,他们这一大家子才算是彻底准备好。

并且正式开始上路赶往京城。

因为有老大温君思在。

所以他们家走的是官道。

再加上本身也有带着家丁护卫啥的,因此这次就没有专门雇佣镖局的人,一路上虽然有些颠簸,但好歹还算安全,而且每隔一段路程都有驿站能够休息,故而并不算艰难,比起普通人赶路已经好多了。

普通没资格走官道的那些人。

不但路不好走,而且还需要提防拦路打劫的或者山匪,而且这一路上也没有驿站住,难得碰到个客栈店面,还不知道是不是个黑店。

总之,没个有经验的带路。

普通人出远门是很危险的。

他们这一大家子走官道,能够规避很多风险,即便路上也有遇到过一两批难民,但是那些难民根本就不敢上官道,所以他们家真的是一路顺遂的很快就到了京城附近。

在离京城最近的一个驿站这边暂时歇了下来,准备休整一下,精神饱满的进入京城去做其他事情。

然后,他们家就看到有士兵跑死了一匹马,来到他们住着的驿站要了匹马后便再次快马加鞭走了。

“嘶,是八百里加急。

看来是出事了。”

那个士兵刚走,驿站这边负责送他的驿卒就感慨了一声,周围其他见到的人,也都议论纷纷起来。

“恐怕南区府那边是真出事了。

就是不知道事情大小。

娘,幸好没让您回老家,老家那边现在就算没有遭遇兵乱,那恐怕也会有些提心吊胆,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危险,这样,我们别在这边继续歇着了,还是赶紧进京城吧。

这次述职恐怕不会很顺利。

甚至可能还得有的等。

所以也没必要在这歇着,进京之后有的是时间歇息,估计不等上面忙完南区府的事,根本就没有可能召见我们这些七品小官去述职。”

通过观察那个士兵的口音以及身上的一些除制式衣服之外的其他配件,温君思很容易就猜出那个士兵有极大的可能是来自于南区府。

同时也立刻明白,南区府那边出了事,而且是控制不住的事,如果能控制得住,过去的那巡抚怎么着也不可能派兵八百里加急求助。

因为这一求助,就意味着他这次过去非但没有功劳,甚至可能还会被贬斥,如果不是真的实在没办法控制局面,哪个官员会这么做?

出了这么大的事,整个朝堂上下恐怕都会忙着处理这件事,即便是吏部也没空管他这么个七品小官的述职,因此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在这边休整了,在南区府那边的情况没有彻底稳定之前,他能够在过年之前把述职的事处理完就不错了。

至于升职啥的。

那怎么也得等述职之后再说。

甚至他还有点怀疑,回头上面很有可能安排他去南区府当通判。

因为南区府那边从知府到通判一溜烟的官员肯定会被全部撤职查办,正好空下了位置,再然后那边百废俱兴啥的,想镀金的肯定不可能往那边跑,不让他们这些没有背景的官员填上去,找谁填官位啊?

就这么一会功夫,温君思就已经想到了许多内容,甚至就连对他未来升职的情况,都有所猜测了。

可见其精明程度。

这脑子不当官都可惜了。

“也好,那就不在这歇息了。

赶紧进京吧。

好在我已经提前递了消息给京城里的管家,现在那个院子应该收拾出来了,老大家的让人赶紧收拾收拾,尽量赶在天黑之前进京吧。”

在不在这多歇会儿,对乔木而言完全是无所谓的事,早点进京安定下来也好,反正早晚都要去,早一天安定下来,也早一天省心些。

这边乔木和他们家唯一一个当官的都同意了,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拒绝,大家很快就将昨天搬下来的东西重新搬回了车上,并且在不到一个时辰之后,便再次出发走了。

两个时辰后,天色快要擦黑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总算赶在京城关城门前赶了进去,并且半点不敢歇息的径直往他们家十几年前,为了两个儿子进京科举的事,特地在西城区买下来的那个小院子而去。

京城这边向来是东贵西富,南贫北贱,东边住的基本都是官员和勋贵,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那就算再有钱也买不到那边的院子,当时他们家买院子的时候,家里只有两个举人,因此只能斥巨资在南城区那边买了个三进大小的小院子。

至于为什么要那么急着去。

主要是因为京城这边是有宵禁的,城门口距离他们当时买的那个院子又比较远,如果不想被晚上巡查的禁军发现审问的话,自然还是抓紧时间早点回自家院子比较好。

他们这边回家安置休息了。

皇宫里却还正热闹着。

八百里加急的士兵在两个时辰之前就已经将消息传递进了皇宫。

六部尚书及所以三品以上的官京,也都在一个半时辰之前汇聚到了朝政大殿那边,开始商议此事。

但是一个半时辰过去了。

事情依旧还没什么进展。

因为问题太多了。

南汇府发生了流民造反,汇聚百万大军的事绝对不算小事,但是朝堂当中的官员并不认为那些流民能有多大本事,因此他们在最开始就争吵了好一番到底是继续赈灾安抚,还是直接派遣士兵过去镇压?

这涉及到了为君者仁不仁。

毕竟不管怎么说,那些流民都能算是官逼民反,都是活不下去。

这才起兵造反的。

所以很大一部分始终贯彻儒家仁义精神的官员,都是希望能够继续赈灾安抚,不愿意随意动兵戈。

可是还有一部分官员普遍认为赈灾无用,必须得先把他们镇压下去,然后再赈灾,这部分官员得到了很大一部分武将的支持,这太平年间又不打仗的,他们到哪找功劳升职,如今有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况且流民好对付的很。

只要他们带领大军一去。

那功劳绝对是唾手可得。

他们这边争吵了近一个时辰。

好不容易快出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