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206节(1/1)

不过会就行,只要原身会,那乔木就有理由使用了,至于正骨技术变好了,那不正常吗?谁活几十年,手头的技术还能越来越差了。

所以,乔木话音刚落,就已经快步走到了贾代善的面前,抬手嘎嘣一声,把他的下巴给推了回去。

当然,那一下是有点疼的。

不过也就疼那么一下子。

疼完之后,只感觉整个下巴有一些酸痛的,但嘴已经合起来了。

“娘,你这技术……”

“我技术还不错吧,当年技术不好,使得不少伤兵正骨之后还留下了些许残疾,之后我便勤加练习了许久,只可惜,后来也用不到了。

你别废话了,骨骼刚归位,还是歇歇吧,不然容易伤着骨膜,最近就别想什么开心的事了,实在憋不住,就想想你爹,哭总比笑好。

要是再脱臼。

以后就不好弄了。

容易弄出习惯性脱臼。

到时候一开心,甚至于一大笑就能把下巴给笑掉了,你不希望看到自己变成那样吧,好好歇着吧!

对了,太医还是照请。

我只会正骨,也不知道正的到底好不好,还是让太医来看看吧。

赦儿,你最近离你爹远一些。

算了,回去预习功课吧,过两天还要殿试,别在这耽误时间了。

你们也都回吧!

知道消息就行。

具体庆贺等殿试结束再说。”

乔木先解释了下自己技术好的原因,随后,便开始各项吩咐。

虽然理论上来讲,会试结束之后,只要考上的都能成进士,但是会试之后还有殿试这个环节,只有过了殿试,大家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考中了一甲、二甲还是三甲?

一甲只有三个名额。

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当然,这跟贾赦没关系。

他这名次,再怎么往上翻也翻不到状元榜眼那边去,一般状元榜眼都在会试成绩的前十名中挑选。

二甲就是进士及第。

也就是前面所谓的正统进士。

一般取一百多名。

具体数字每年都会有些差异。

主要根据官员缺口以及报考人数进行定量筛选,要是当年缺的官员不多,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的话。

那数量可能也会少上许多。

不过今年数量已经定下来了。

定了个吉利数字。

一百八十名。

所以理论上来讲,一甲二甲数量加起来应该有一百八十三位,贾赦只要运气不是太差,进士及第应该是没有意外,且十拿九稳的事。

至于三甲,那就是同进士。

又称如夫人。

什么意思呢?

等同进士,但不是进士。

各方面的收获,包括后面授官的时候,都会比进士差上一等。

一般来讲,只有一甲三人会百分百留在翰林院当中,只要日后不出差错,绝对是三品以上的大官。

二甲则需要参加考核,考核及格才能进入翰林院,考核不及格那就只能想办法某个官位,这个官位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俗话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些二甲进士想要得到官位,那怎么着也得等前面的萝卜把坑位腾出来,中途要是出现意外,运气不好能等上好几年。

当然,这是指他们想留在京城这边做官的待遇,如果是去京城外面做官的话,那自然很快就能给他们安排上,而且都是县令起步。

三甲就更惨了。

除非家里有人脉,否则基本只能去外面做县令,而且好地方还轮不到,要是运气差到没有那么多县令的位置空缺,那可能官位更低。

当然,也可以不接受。

慢慢的等。

可这一等。

就不知是啥时候了。

毕竟会试三年考一次,三年之后又会有新一批的进士等待授官。

到时候谁还记得他们?

第376章 垂死的贾母婆婆(23)

紫宸殿,理政厅

嘉和帝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间骨,问道:“具体排名还没出来吗?

让他们几个主考官快点,朕还有那么多事要处理呢,没空在这耽搁,把这次前十和贾赦的卷子拿过来,好歹把一甲和传胪定下再说。”

“是,陛下,奴这就去催。”

王忠全说着就躬身退下,转身往不远处,用来临时充当阅卷场所的偏殿而去,去催促那些阅卷官。

那些官员好歹都是三品以上的文官,随便派个小太监过去催促的话,未免显得慢待,所以,也只能他自己亲自过去了,正好顺带着把卷子拿回来,免得再过二手检查。

皇上要卷子,那些文官自然也不敢不放,原本拖拖拉拉,互相扯皮的人总算不再继续纠扯,直接将早就选定的十份卷子给了王忠全。

之后,才开始从其余一堆卷子中翻找贾赦的卷子,同时询问道:

“王总管,陛下怎么要贾赦的卷子,难不成要把贾赦点为一甲吗?”

“怎么可能,前段时间他科举舞弊的事闹得不蛮大的嘛,估计是因为这,陛下才想看看,审阅一下。

你们快点吧,陛下还等着呢。”

王忠全深知嘉和帝就不是什么徇私的人,要贾赦的卷子,估计也只是有点好奇过去儒学水平那么差的贾赦,能写出什么样的策论?

“哦,原来如此!

找到了。

原来是这份,刚刚我还跟其他几位说这个不用馆阁体,本身字体又毫无特色的卷子是谁呢,感情是贾国公家的嫡子啊,武将出身的勋贵能有这水平,的确算不错的了。”

王御史从第一份卷子开始往后数,一直数到一百七十二份,才把贾赦的卷子找出来,一看就笑了。

这份卷子他熟悉的很。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举人以上的学子进行科举的时候,都会选择使用馆阁体书写文章,这算官方御用字体,看起来很清爽,用这字体至少中规中矩,不会留下坏印象。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

有一些本身在书法方面造诣颇高,而且写出来的字体也很有自己特色,或者说很有名人特色的举人学子,他们会抛弃馆阁体,使用他们熟悉的字体,希望能够使得一些阅卷官眼前一亮,这方法用的好的确有好处,的确能加分,用不好的话,那可能就只能回家呵呵了……

贾赦这份卷子的字体,是王御史阅卷多年看到的,唯一一份还赶不上普通馆阁体的自选字体考卷。

也就他不怎么喜欢书法。

所以才不在意这。

要是换个十分在意书法,或者说本人十分喜欢书法的阅卷官,说不定就能给他评个中等或者中下。

没办法,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科举除了考知识水平,还得考运气了。

普通人到哪知道自己的阅卷官是谁?是个什么性格,喜好什么?

可是有钱有势的就能打听到。

打听到之后,投其所好的进行一定的书写,自然也能算加分项。

“哈,那应当是没错的。

上次陛下也说他字写的差。

快给我吧,我还要回去交差。”

王忠全说着就将那阅卷官手里的卷子取走,随后转身匆匆回去。

嘉和帝拿到卷子后,先是翻开了前十的卷子,但也只是随意翻看了一下,并没有什么惊喜,大多都显得中规中矩,也就两份卷子里有些言论让人耳目一心,可也的确新不到那去,只能勉强算有点意思。

一看完,他就提起朱笔,从那十份卷子当中挑出四份,分别点了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传胪。

之后,才拿起贾赦的卷子看。

好吧,贾赦这份卷子更中规中矩,很多方面和格式跟范文似的。

挑不出错处,也挑不出亮点。

这也是乔木给贾赦规划的那种学习方法的弊端,大量阅读模仿的确能够很快掌握技巧,获得还算不错的成绩,但是会磨灭创造性。

不过也无所谓了。

乔木本来也就没指望把贾赦培养成什么大儒,中进士就不错了。

嘉和帝看了两眼贾赦的卷子就放下了:“都送回去吧。

让他们快点把排名拟好。

然后就开始唱名。”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