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173节(1/1)

又岂会反悔。

你们几个毋须担心。

我既然能说出交出兵符的话。

自然不可能没任何后备手段。

兵符给出去,我手里还有其他秘密武器,这点你们不需要担心。

也不用问为什么。

你们几个若是实在担心窦家衰败,我手里头还有件事要交托给你们去办,这件事只要办好了,那就是一道护身符,刘彻日后绝对轻易不敢对你们下手,可否愿意去干?”

乔木一听窦婴话,就知道刘彻不太放心她,并且还生怕她回头反悔,所以这才特地想方设法的把他们两人的约定传出去,希望借着舆论的力量逼迫乔木准确践行约定。

可惜乔木本来就没打算反悔。

自从火器营锻炼出来后,原先兵符掌握的那些军队就彻底成为了鸡肋,乔木连给他们做特训都懒得做,如今给出去,自然是无所谓的事,不过是些普通步兵罢了,连骑兵数量都少之又少,能有什么用?

因此,乔木当然不怎么在意。

不过,如今她这几个侄子特地过来问,想来也是这段日子过的有些提心吊胆,再加上她这边杂交种子总算是出了些成果,正愁没有人帮忙推行呢,所以索性这么问道。

“姑母,不知是何事?”

一听到要做的事情能当护身符用,窦彭祖顿时变得十分感兴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现在是远虑近忧都有。

总觉得自己过的不安全,总觉得太皇太后随时可能去世,总觉得太皇太后一去世,他们就会没什么好下场,所以难免会觉得有些慌。

迫切需要一个东西定心。

“是种子,高产粮食种子。

小麦亩产十六石,水稻亩产十五石,大豆亩产十二石,高粱亩产九石,除此之外,其余作物多少都有些产量增加,这些都是最近才培育出来的新种子,若是你们能将这些种子推广出去,并且与这些种子彻底绑在一起,未来自然无忧。”

这些年,乔木虽然一直有推广一些精细种植,还有改善一些种植的工具,提高施肥效率,但是因为种子的问题,各地的亩产量增加并不是很大,只是从原来平均亩产三石增长到五石左右,当然,这成果在很多个人看来已经很夸张了,已经能让每家每户多养活几个人了。

可乔木显然不会满足于此。

因此,杂交育种一直都有在进行,只是因为这项技术困难度比较高,再加上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所以前几年的进展一直都不怎么样。

也就最近几年才有了点成果。

但为了确保成果的稳定性,乔木又花了三年时间测量最终得到的成果的平均亩产量,直到确定亩产浮动不大,这才算是正式出成果。

“姑母,这……这是真的吗?”

窦家三兄弟先是有些惊讶,但又联想到他们这姑母以前的丰功伟绩,顿时就觉得也不是难以想象的事了,所以全都兴奋非常的叫道。

这件事要是真的,并且完全交给他们去操作的话,他们家就算不能封圣,那也绝对能得万家香火。

百世流传。

毕竟,历朝皇帝最纠结,最为难,也最担心,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百姓吃饱的问题,百姓的要求真的相当简单,只要吃饱,或者说饿不死,那么绝大多数百姓都不会造反,天下自然太平,伏羲为什么能够成为共主,后人都说是因为他做易,但实际但凡有脑子的人都明白,那是因为他制作了渔网等各种有利于捕猎的工具,让大家吃饱。

神农是为何成为共主,后人都说是因为他尝百草,实际那时候的人根本无所谓会不会生病,真正让他成为共主的原因,是在于种植。

种植让人口增长到捕猎已经不足以养活的百姓再次能够活下去。

所以,吃饭永远是最重要的。

若能解决这个问题。

那便是无上大功德。

没有比这更好的护身符了。

第332章 实权在握窦太皇太后(18)

乔木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实在忍不住,给了他们当头一盆冷水:

“东西是真的,可是你们也别以为推广良种种植是多么轻松的事。

这种杂交种子有缺陷。

那就是只有第一代种子的产量比较高,第二代种子的产量会略有缩减,所以,你们要做的可不仅仅是从我这边拿种子,然后去推广。

要是真这么简单,我用得着你们干什么?我自己不会推广吗?

优良品种的培育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这些都是你们要学习钻研的问题,也是需要你们儿女一起学习的知识,只有你们哪天把这些问题学透了,了解了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我才能放心把良种推广的事交给你们,否则,一旦弄砸了,那就不是名流千古,而是遗臭万年。

你们三明白吗?”

粮食问题绝对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再谨慎也不为过,乔木就算不可能立刻将种子给他们推广,那有些事,也得提前跟他们讲清楚了。

不能说事到临头再说。

到那时就赶不上了。

听到乔木提及种子缺陷,窦婴他们非但没有担心难过,反倒更加开心了,因为一个这么好的东西要是真的完美无缺,他们反倒会觉得有些太过完美,如今有缺陷,还是他们能够掌控弥补的缺陷,这不但让他们更加确信东西是真的,同时还让他们觉得种子有缺陷,并且弥补缺陷的方法只有他们家知道,那才是更加完善,且完美的护身符。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家一直保住这个秘密,那么就绝对没有人敢动他们家,一旦动了他们家,导致弥补缺陷的秘密失传,到时全国粮食减产的罪过可没人能承担得起。

剖腹谢罪也没有用。

乔木看他们这么乐观,也懒得再去耳提面命的叮嘱他们了,反正她现在还活着,有她盯着,怎么着也不至于出事,所以,只是表示让他们每天抽时间去自己的皇庄学习几个时辰,等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就把良种推广交给他们做。

面对乔木的要求。

他们自然也是连连点头,保证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等这件事说完,窦家三兄弟稍微安心些之后,窦婴出于同属儒家的同病相怜和疑惑,又继续问道:

“姑母,我还有件事不明白。

董仲舒提议的春秋决狱我觉得蛮好的,您为什么要不惜给出兵符也要否决这项提案,如今大汉律法有些地方的确颇为严苛,有些方面也的确很不人道,比如某男子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丢弃,被养父母收养,当男子成年有所成就之后,亲生父母又过来与养父母争夺,而此时,当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争斗的时候,做养子的因为帮养父母,不小心打到亲生父母还要受二十杖刑。

这么惩罚虽然合乎律法。

可是我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因为这不合道德伦常。

如果不按律法,就让大家公正的判断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男子无罪,同时大多数人应该还会认为养恩大于生恩,男子应当主要奉养其养父母,对于亲生父母,只要稍微尽点责就可以了。

可是按律法而言,这是错的。

男子必须奉养亲生父母。

待养父母如何却无关紧要。

这律法又何其不公。

如果按春秋决狱来判决,男子所行并无错误,所以他是无罪的。

他也无需如同奉养真正亲身父母一样奉养抛弃了他的亲生父母。

这难道不好吗?”

“你只看到了好的地方。

可你没有看到这么做的危险。

而且我也没有彻底否决春秋决狱,只是不能以春秋决狱作为判断案件的主要依据,最多只能充当大汉律法的辅佐依据,既然你跟我讲例子,那我也跟你讲个例子吧。

若是甲的父亲被乙所杀,此后甲为了报复仇杀了乙和乙的妻子。

这按律法判,是死罪。

可如果按照你所谓的春秋决狱来判,此乃大复仇,君子九世之仇亦可复仇,是为正义之大复仇。

杀父之仇,当报之。

无罪。

你觉得这公平吗?

乙的妻子又何辜?

而且,若是之后乙的儿子再次报复,杀了甲和甲的儿子,那这还是大复仇,按经义判,还是无罪。

如此世代仇怨,何时是休。

莫非要将某家人杀绝了才行?

而且,这还只是浅显的问题。

一旦案子只能由经义来判,而不以律法为根基,那么律法还有什么用,律法就成了一纸空文,而经义的意思是可以扭曲的,这将彻底将国家的制度从法制改为人治。

人治就有私心。

而且比法治更容易寻找漏洞。

若是法律严苛严谨,那么就算想寻找漏洞,那也极其困难,可如果改换成人治,只要想方设法给犯罪的人安上一个好心做坏事,那就能算是无罪了,要对付某个人也可以给他安上坏心做好事,或者坏心做坏事没有做成,人心好坏全凭判案的人一张嘴,可他说的就对吗?

我现在说你要造反。

不管你造没有造反,府里面有没有兵器,但我就觉得你已经在想造反了,所以你必须要死,大臣也都觉得我说的对,那你就该死吗?”

乔木呵笑了一声。

直戳春秋决狱的弱点。

春秋决狱看着的确是好的,好像十分符合大家的道德理念,可是他将道德与法律混合到一起,道德凌驾于法律的时候,就有问题了。

最关键的是,现在经义的解释权全部都在儒生手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春秋决狱正式启动,那律法的制定权也会转移到儒生手里。

到时候,鬼知道他们为了逢迎帝王会将经义给扭曲成什么样子?

后世的文字狱,莫须有,全部都是春秋决狱的遗留,上位者的主观意愿成为判断某个人有没有罪的重要依据,我觉得你有罪,我觉得你这两个字是在讽刺我,我觉得你这段话,这首诗有不好的影响,那你就是有罪,你就该砍头流放。

窦婴听了乔木的话,不由陷入了思考,沉默思考了许久,他也不得不承认,乔木的担心是对的。

春秋决狱的初心是好的。

可是人心思变,再好的东西被人扭曲之后,也会变成坏的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