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如命[快穿] 第200节(1/1)

后来不知道是被人点拨过,还是自己想通了,这几年,她都安安生生,没再闹幺蛾子,而且多数时间,都是在高太后身边。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太后没少在阿锦跟前为高莹莹说话,不过阿锦都是听了就忘。

不过也正是念着她这几年老实伺奉太后,代他尽孝,虽然最一开始可能不是真心的,不过事情却做了,高太后有她陪伴,也确实得了不少欢乐。

额……章静姝身为皇后,即便是阿锦后宫没几个人,但她也不得清闲,没那么多时间在高太后跟前伺候。

念着这一点,阿锦才会封高莹莹为君郡,至于食邑的话,别看就只有五十户,但对一个外臣之女来说,已经不算少了,要知道,公主的食邑,不受宠的话,也就两百户。像是一些皇室宗亲的女儿,郡主,县主,若是府中不得用的话,她们也就只有一个爵位的名头,领着一份俸禄,并无食邑。

高莹莹这几年已经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压根不受阿锦的喜爱,即便是有姑母的帮忙,表哥待她也是不冷不热,她这几年也没能有孕,刚进东宫时候的青云志,已经被现实给打击的没剩下多少。

如今见严秋华和蒋明心已经离宫,她便也生了心思,不受宠,还没有孩子,整日里在宫中,无聊的很。

夏霜说的有点都不错。

她今年才二十二,年华大好,风华正茂,真的要一辈子困于深宫里吗?

不不,就这几年她都已经有些受不了,更何况往后的几十年,她只要一想想,就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如今既然有可以离开的机会,她想要离开,也是合乎情理的。

却没想到,她居然还有爵位,还有食邑。

当即大喜过望:“莹莹谢陛下恩典。”有了君郡的爵位,即便是她归家,不管再嫁的人是谁?也无人敢小瞧。

高太后听阿锦和高莹莹一言一句就把事情定下来,只觉得喘不过气来,捂着胸口:夭寿啊!

这个儿子真的不能要了。

……

但不管高皇后的心里如何堵心,对阿锦倒是没有多少影响。

很快,高莹莹也以德善君郡的身份离开了皇宫,这让众朝臣们更觉得堵心,虽然知道陛下不爱美色,毕竟他们几次上表说选秀的时候,都是被陛下一口拒绝,没有回旋余地的那一种。

但也没想到阿锦这么虎,不纳新人也就罢了,居然连自己为数不多的老人都给放了出去。

于是乎,

他们再三苦苦哀求上奏,阿锦光开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不过都被阿锦一句‘已有儿有女’为由,给拒绝了,等到他们再提,就无视了。

而且上奏的多了。

阿锦虽然无视,不过这种事到底烦人,便在朝堂上发了一顿火气:“你们是闲得慌是不是?放着那么多民生大计,朝堂政事不去管,只一心的盯着朕的后宫,若个个都这么清闲的话,还做什么官?都回家呆着去,管别人之前,能不能先把自个的后院给理顺清楚,一天天净想一些有的没的。谁敢再提及此事的话,就脱了身上的官服,回家去,朕不缺你们这样嘴碎的。”

朝臣们也都知道阿锦看着温和,但性子实则刚强,见他真的发了火,当即鹌鹑似的也不敢吭声了。

因为他们太清楚一点,就是阿锦既然说得出,那就做得到。

……

对朝臣们的识相,阿锦表示十二分的满意。

已经是承德公夫人的章大夫人在知道这件事后,真的是感慨万分,“到底你是个有福气的。”先前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相当洁身自好,没想到如今做了皇帝,没有广纳后宫,反倒是把仅剩的几个宫妃都给派遣出去。

虽说老爷说过,陛下大志大才,于这种事情不上心,但她却觉得还是要看人。

不见先帝也是有为明君,但在这一点上,却远远不如陛下。

又叮嘱女儿:“陛下如此爱重你,你也做好皇后的本分,不叫陛下为一些琐碎事务操心,对了,还有对昌儿和荣儿的教养,也要更上心一些,知道吗?”

章静姝自是笑着点头答应下来。

虽说陛下对自己只有妻子情意,不过她也不会辜负,因为她已经足够幸运了。

阿锦刚刚登基的时候,虽然步伐一下迈的有点大,不过先前清安帝在位时,不少事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等阿锦下令执行的时候,也不算太过冒进。而且,伴随着阿锦这一系列制度下来,大夏朝也更繁荣起来,在他继位的第七年,大夏已经成了万国来朝的现象。

这样的开放带来的是社会整体上更开明,百姓安居乐业,阿锦也成了百姓眼中的明君,已渐渐超越其父的那种。

***

昌荣十五年。

“父皇,儿臣回来了。”

一对十六、七岁,容貌生的有五分相似的少年少女走了进来,正是阿锦膝下的一对孩子,宁安荣和宁安昌。

他们是龙凤胎,姐姐宁安荣先一刻出生,是姐姐。

两人和大多数双胎一样,虽生的相似,但性情却截然相反,倒不是说对两兄妹区别对待,只是他们天性如此。

阿锦从来都没有因为宁安昌是唯一的儿子,就笃定他一定是下一任帝王。

当然了,他却是最优先的一个人选不错,同样的,作为女儿的宁安荣也一样,对阿锦来说,即便家里有皇位,这继位的也不一定要是儿子。

若是儿子平庸,女儿聪慧的话,必然是后者上位。

当然若是两人都出色,那自然是选择最为适合的一个。

当然了,若是两人都不适合的话,他也不介意从宗室里挑选继承人。

不过后来的发展却让阿锦有点猝不及防,因为他们是阿锦膝下仅存的孩子,故而,朝臣们都对他们要求严格,尤其是宁安昌,要求他足够的优秀。

但却没想到,宁安昌优秀是优秀,但他的优秀并非是表现在政治上,而是才华上,七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写出让大儒为之称赞的诗句,此后,更是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对书画的天赋。

倒是女儿宁安荣,政治天赋极佳,七岁就能给阿锦提出一些利民政策,而且言之有物的那种。

为此,

章静姝一度很是头疼,希望儿子和女儿能换一换就好。

阿锦每每听到都是笑而不语,一直到他们姐弟十岁上,阿锦安排他们进行实践课,就是去周游大夏朝,观察民生百计,给出三年的时间,并且要求他们每个月要汇报心得体会。

不过两个孩子的表现,却很不同。

宁安昌看的都是大夏的繁荣昌盛,虽然如今大夏也确实如此,做了好些诗句和画作。而宁安荣的话,上交而来的,都是补充的一些不足之处,就连边防那边也提出,该如何做才能更稳固。

虽说如今三国贸易繁荣,签订了百年盟约,不过这军防却不能松懈,套用一句话,就是我不犯人,但人若犯我,必定也要有反抗回去的能力。

两份不同的心得,窥见两个孩子完全不同的性情。

所以,

章静姝再次感叹的时候,阿锦淡淡的打断:“安荣如此就很好,不枉费对她的教导。”

章静姝愕然。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阿锦给宁安荣额外安排了不少的课程,甚至把她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导。对此,宁安昌没有反对不说,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很是高兴的在不久后又一次的周游去了。

不过这次,他的目标并非是大夏,而是大齐。

阿锦也知道他的性情,没有勉强,不过安排了不少暗卫,护卫他的人身安全。

本来朝臣还以为阿锦宠爱女儿,毕竟是唯一的女儿,多宠爱些也无妨,不过时间长了,也就看出来,阿锦这是把公主当继承人来培养。

皇太女。

还是在有儿子的情况下。

朝臣们察觉到如此,便也上奏,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为帝的,这不是乱了超纲吗?这可不是私事。

一时间,朝臣们私下里嘀嘀咕咕。

不过倒也都没有上谏,之所以不敢明说,是因为这十多年来,阿锦为帝王的威严已经到达一个顶峰,他们也都知道阿锦性情刚硬,说一不二。再说了,他这里也没明说,若是赶着上前,别是掉入陛下的圈套,让他顺水推舟起来。

阿锦的话,

则是专心的教养女儿,也把她日后要面对的困难一一的说明。

宁安荣却也不怕。

早在她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准备,她知道自己必须优秀。

再到后来,阿锦一点点的给女儿铺路,但没铺满,路上总有坑坑洼洼和凸起的石头,这都是对她的考验,女儿较男子来说,天生感性一些,需要好好的磨砺,不然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

在后世看来,大夏朝传世四百余载,这最出名的不是开国皇帝,而是被称为‘文景鸿安’盛世的四位帝王,尤其是鸿帝,作为大夏朝第一位女帝,她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个。

生平事迹广为流传。

三岁启蒙,七岁便可谏言,十岁周游写下心得体会,为她后来登基后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十七岁正式册封为皇太女,开始监国,施政有方,勤勉爱民。

十八岁,又一次巡游各地,断冤案,诛妖言惑众,建立女子学院等等。积攒累累攻击,后登基为帝,成为大夏第一任女帝。

第230章 落魄小说家1

阿锦是被饿醒的。

肚子饥肠咕咕, 难受的要命。

“什么情况?”

上辈子做了一辈子的勤勉帝王,虽然也辛苦,但同样的她的生活也是金尊玉贵, 不管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那种,尤其阿锦爱吃,一应的吃食更是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如今却生生的被饿醒。

难道说,她是来到一个比较匮乏的年代不成?

眉头轻皱, 便察觉到眼睛的异样,有些睁不开, 还疼的很, 照她的推测,应该是哭的时间太长, 才会导致眼睛又疼又肿。

抬眼四下看了看, 看到了桌子上的镜子,顺手拿过来, 一照, 果然如此。

眼睛红肿的已经不能见人。

这是感情上遇到问题了?

四下看了后, 阿锦就发现, 她现在所处的环境, 还算是精致漂亮,还看到了电脑, 不是大头的那种, 看来她应该是在很现代化的年代。既然不是年代的问题, 那么一个年轻姑娘,能折腾成如此颓废,不修边幅的样子。

多半是感情问题。

不过在联系了大白, 接受了原身所有的记忆后,发现她猜的也不错,不过更惨一些,因为原身是遭遇爱□□业双重打击。

眉头轻挑一下,阿锦觉得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考虑这些,而是先吧自己的肚子给填饱,这饿肚子的滋味,真的是太难受了。

……

她现在叫邓锦悦,二十三岁,z大历史系刚毕业的研究生。

因为自小就爱看小说,在大三的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舍友的鼓励下,以天上琉璃为名,注册成为了一名网络写手,或许她在这方面真的有天赋,再加上她大学念的是历史系,颇有些文化底蕴的缘故,她的第一本长篇言情小说《宅谋》就一炮而红。

经过网站那边的牵线,很快就和文华出版社那边签订了出版合同,又因为邓锦悦长的也算是清秀小佳人,被出版社一包装,打出新锐美女作家的名头,加上不错的文笔,让《宅谋》成为了当年言情小说的销量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