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如命[快穿] 第130节(1/1)

若非种种迹象都表明,对方是个野心勃勃,对朝廷宣召,拒不接受,朝廷在利州颁布的任令,也都阳奉阴违,俨然不是忠臣良将,他是真的很乐意和这位南少帅结交的。

毕竟对方能以女子之身,做到如此地步,可见其本事才能。

真是可惜了。

士兵摇头:“没有问题,你们可以进去了。”

萧明离接过路引和户籍贴,又道了谢,这才进城而去。

殊不知,

他们这才进城而去,方才检查他们路引的士兵,立刻对着一人点了点头。

对方立刻会意,小跑也进了城。

不过约莫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的缘故,又侧头交待一个面容有点稚气的士兵,低声说:“你回去一趟,告诉程将军,就说来了两名很可疑的人,说是南边来的富贵公子哥儿,但说话间却带着京城音,八成是朝廷派人的探子,请程将军决断。”

“是。”小兵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大事,立刻就撒腿离开。

要知道他们利州百姓,可是在少帅出现后,才慢慢的过上了好日子,他可不想再回到当初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还要被人剥削打骂的日子。

所以,不管是谁?

胆敢破坏他们如此富足平稳的生活,都是他们的敌人。

朝廷,皇帝,算什么?

……

“哦,探子?”程将军,也就是程武,在听到城门守将派人传来的话后,眯了眯眼。

士兵立刻便把队长的话说了一遍。

程武一听,心里也有数:“好,我知道了。自有安排,你先回去吧。”

“是。”

等到士兵走了后,程武略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到城主府走一趟。

其实早在小姐第一次扔了梁帝颁过来的圣旨,更是把前来宣旨的内监也一起扔出城外,梁帝还大发雷霆,叫嚷着什么违抗圣旨,其心可诛,要抄家灭族之类,不过他派来的人,直接被他们给打了回去。

此后,小姐便已经成了朝廷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那种。

也是因此,一些酸儒作一些诗文来责骂小姐,说什么她为君不忠,更是妄图以女子之身牝鸡司晨,人人得而诛之。而这几年来小姐被刺杀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可见皇帝那边也实在没其他的办法,就只能用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至于探子的话,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到如今利州已经彻底不受朝廷的调令,距离自立,也只差个名分而已。

他觉得时机已经差不多,不说利州,就是紧挨的锦州和蕲州,只要小姐一声令下,也都尽在掌控。至于朝廷,现在是越发的腐败不堪,当今梁帝更是昏聩的让人恨不能直接弑君。

“自立?这是当然的,不然的话,我奋斗十多年,是为了让昏君来糟蹋我的心血吗?”阿锦听到程武再次提起自立。额,其实就是文雅一点的说法,说白的就是造反。

程武一听这话,眼睛也亮了亮:“那小姐,我们什么时候起事?”

“还不急,在此之前,我要先确认一件事。”阿锦开口说道。

“何事?”程武有些不解,现在他们的准备可谓是充分无比,还需要确认什么?就朝廷的那个样子,有什么好确认的?

阿锦笑了笑:“不是朝廷,而是蛮族。”

“小姐,可要属下派人前去探查一番?”程武也是个机敏的,一听阿锦这话,立刻也就反应过来了,开口说道。

就梁帝的昏聩,保不齐他们这里只要一自立,他转头就会和蛮族合作,许对方一些好处,例如割让利州什么?和蛮族那边来个两面夹击,虽说他们不一定会输。

但两面对敌,始终是不利的。

他们做的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凡失败,等待他们的就是万劫不复。

他家小姐是个有大才的人,自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早在十余年前,便已经开始布局了,用的倒不是什么强硬的法子,毕竟一味的打压,代价实在太大了。他家小姐用的是阳谋,那种明知道你没怀什么好意,却还要捏着鼻子认下来的那种。

其实小姐的法子也很简单,蛮族那边之所以年年来犯,除了国力积弱,再有就是蛮族那边也真的是资源短缺,缺衣少食,冬天尤其难捱。

是以,每年开春,粮食短缺之际,都会来犯。

说穿了,也是觊觎中原的富饶。

而想要收复这么一个有着明显缺点的部族,其实很容易。

先用粮食,布匹,细盐这些草原上稀缺的资源,来掌控这个部族的贸易,并且就此长久的潜移默化,一代两代三代之后,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这个部落。到如今,虽说才十余年的时间,不过成效却已经十分明显,尤其是伴随着高产量的马铃薯和红薯被引进,别说是普通的蛮族百姓,一些喜好享乐的蛮族贵族的好战之心,也都被消磨不少。

惹得蛮族首领大骂小姐阴险狡诈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

阿锦点头:“我已经让如烟过去了。若是那边境况如我所料的话,择日就可宣战。”表示自己等着一天,真的是等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二十年里,她没有一丝懈怠,尽心竭力。

她绝对不许出任何的差错。

“是。”

……

阿锦这里也已经有了决断,而另一边,进入了利州城的萧明离的心,却越来越沉,面色也越发的不好。

不为其他,而是冲击力太大了。

利州城,

曾几何时,这里是个荒蛮之城,是人人都避而不及的地方,这里缺衣少食,不如京城的富贵繁华,但现在,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几乎不敢相信,这里是边关之城。

街道上规划的极好,一个个小摊小贩鳞次栉比,叫喊声贩卖声响成一片,各色的宝石玛瑙,珍奇的皮货,还有带着明显异域风情的珠宝首饰,颜色鲜艳的蛮族地毯,花样种类繁多,在走过了一座拱桥后,更还有表演喷火杂耍的异域人,小孩子嬉笑欢闹的声音也格外的明显。

眼前的一切一切都表明,这里富贵繁荣之处,别说是京城,哪怕是素来象征繁荣的江南之地,怕也没这里来的热闹。

“公子?”侍卫作为萧明离的贴身护卫,也是随他走了不少的地方,但没有一处的热闹能比得上这里,“这里还是利州城吗?”不少人口中的边关不毛之城。

“先找客栈。”萧明离的语气都是沉得。

在来之前,他也是叱责这个南少帅的野心勃勃,觉得她为臣不忠,野心勃勃,其心可诛,但是看着眼前的一切,让他的想法有了些动摇。

或许,他能理解对方的想法。

而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越是在利州城呆着,他就越发能明白这一点。

也能知道为什么百姓会对这么一位明显野心勃勃的人俯首帖耳,维护非常,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找到了马铃薯和番薯这两种让他们可以不用饿肚子的农作物,更是因为她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其实这些年来,他因为办案没少外出。

走的地方多了,自然也见了不少黎民百姓的苦楚,也更加明白百姓的想法。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并不是很关心坐在皇位上的帝王是谁?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过上好日子,那就是好皇帝。

至于对方是谁?是男是女?

无所谓。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萧明离的心才越来越沉。

现在南少帅对自己的野心是越发不加掩饰,对朝廷任何的调令也都拒不接受,怕是只要一个恰当的借口,对方就要反了。

而就朝廷现在的情况,怕是没有丝毫抵抗之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饶是号称足智多谋的萧明离,一时间也想不出破解的办法。

“萧公子,来者即是客,何故这般匆忙的离开?”阿锦笑盈盈的看着穿着一身宝蓝锦衣的萧明离。

她是在萧明离进城第二天,确认了对方的身份,怎么说?毕竟特征真的不要太明显。毕竟他作为男主,还是有自己的出彩之处。

萧明离看着做男装打扮的阿锦,一身竹青锦衣,手摇折扇,眉眼清隽,立如芝兰玉树,笑若朗月入怀,俨然就是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若非对方自报姓名的话,他压根就想不到,这么一个翩翩如玉的公子,居然就是那个野心勃勃的南少帅。

“我家公子可是承恩公幼子,你若是敢动我家公子一根手指头,必定要死无葬身之地。”侍卫看着周遭的甲胃兵,提刀拿枪,泛着冰冷的金属色泽,知晓不是对手,便有些色内厉荏的喊道。

阿锦笑道:“萧公子,你这侍卫的话真是有趣儿,试问,这天下间还有谁不知道本姑娘之心,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有这个本事吗?”

她这话一出口,萧明离的心是彻底沉下来。

对方敢这样光明正大说出来,可见对方已经迫不及待了,差的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头罢了。

第152章 忠臣遗孤

“公子, 如今虽已春暖花开,但夜里还是寒凉的,喝口热汤暖暖身吧。”在野外的寒风里, 侍卫用竹筒盛了热汤, 递到萧明离的跟前,轻声开口说道。

话说从出来到现在, 他都还有些不能回神。

在被那些甲胃兵围堵,四周还有□□手待命, 那个时候, 侍卫真的是以为自己死定了, 或许还不会有全尸, 那一刻他是极为后悔听从公子的话轻车简行的过来利州城探查,以至于落入险境之中。

却没想到,峰回路转, 对方竟没有杀他们, 反倒是让他们全须全尾的从利州城离开。最开始他还以为是对方的权宜之计, 还有些心惊胆战,脚步是飞速,但一直到他们离开利州的地界,来到了锦州,对方那边也毫无动静。

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位天下皆知的‘野心勃勃’的南少帅, 到底想要做什么?

难道说, 她围堵住他们,只是为了说两句话吗?

不可能,她绝对有其他阴谋。

萧明离接过竹筒,抿了一口汤水, 热乎乎的汤水下肚,让他自从知道阿锦身份后,一直都混乱的神思,也终于清明了一些。

便又想到了对方说的那句。

“南锦书,南齐之女。”

只这一句话,短短的七个字,便也让萧明离明白了一些事。

如今大梁朝是积弱,国力不如先前强盛,陛下也却非是个明君,性子糊涂了一些,做了不少错事,但做为一国之君,他却有任性的资格。再者太子是个清明有才干的,又有许相的辅佐,他日必定能还朝政一片清明。

不管怎么说,大梁都还没有风雨飘摇,要灭国的迹象。

但偏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突然就冒出一个南少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女子之身,掌控了边关的十万大军,把前来侵犯的蛮族,打的落花流水,三五年内,决计不会再来犯。

本以为是天降良才,护佑大梁。

陛下还曾在宫中称赞,谁说大梁除了南齐就没有良将,这不就是吗?

却没想到,对方竟是野心勃勃,以女子之身掌控十万大军不说,更是牝鸡司晨,妄想九五之尊,此乃大逆不道。

陛下这里还震怒,说要降罪,后一秒在接到了刘荣的头颅后,被惊吓到的同时,再也不提问罪之事,甚至下旨嘉奖。

过后的几年,就不用说了。

对方虽没有明说,但利州却已经不受朝廷调令,赋税也不再上交,俨然成了一个国中国。

朝堂中也不是没有想过打破这个情况,但对方心里压根就没有对君王的敬畏之心,如今大梁国力积弱,又不能随随便便的和对方开战,且不说能不能一举消灭,就说他们这么做,相当于给了对方一个光明正大的造反机会。

朝臣争论不休,最后却成了一副和稀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