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女配有空间 第119节(1/1)

李朝阳激动起来:“古城、古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每个人都有职责保护它。请你们相信我,只要规划得好,就能兼顾保护与发展,把这些古建变成促进县城发展的动力与财富。”

园林局周局长笑了笑:“李教授是学者,站的角度可能和我们不太一样。古城早就年久失修,这里掉一块那里破一块。与其留在那里挡风水,不如拆了好。”

风水?什么风水?

钱副县长见李朝阳面露疑惑之色,解释道:“我们县古城墙近乎圆形,南北城门是主出入口,东西各有两个城门。”

他示意秘书拿来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图案。举起来展示给李朝阳看:“李教授请看,古城这个形状像个什么?”

李朝阳还没开口,园林局局长哈哈一笑:“乌龟!”

钱向阳也笑了:“是啊,南门如头,北门似尾,东西两个城门是四只脚,可不就是只缩头乌龟?我们仙灵县这么些年来一直发展停滞,就是因为这城墙挡住了财路。”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是啊,当了这么久的缩头乌龟,我们也该动一动了。”

盛子越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觉得真新鲜。

仙灵县这些年发展滞后,难道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原因吗?没有龙头企业、没有产业支撑,产业结构比例严重不合理,县领导不从这些下手,却偏听偏信什么缩头乌龟理论,真是可笑!

想靠拆掉城墙来让县城经济发展,这是什么稀烂的领导班子!

偏偏他们还个个一脸的笑意与认同,似乎这就是科学,这就是道理。

李朝阳瞪大了眼睛,对当地政府的昏庸感到震惊。他咳嗽一声,道:“龟,在古代代表长寿,和麒麟、凤凰、龙并称“四灵”,是祥瑞的标志。

城墙如龟,守护仙灵县两千多年风雨,六道城门,顺达各方,城内百姓安居乐业,城外农田耕种丰收。

正是因为有城墙,仙灵县才会这么多年一直发展平稳,远离战乱。明清时期仙灵县的人只要外出经商,发达之后回乡一定会翻新城墙,就是为了感谢祖先的庇佑。

怎么到了今天,你们竟然会嫌弃它形如龟、六道门?”

钱向阳一时语塞,打了个哈哈:“李教授,时代不同了。以前是农耕时代,现在是工业化、现代化;以前仕农工商,商人地位低,现在省里都在努力招商引资。如果还用老眼光办事、看问题,社会怎么发展、如何进步?”

李朝阳看了一眼钱向阳,眼神变得郑重。这个副县长不简单,口才好、反应快、看着是个读书人。

觉察到李朝阳的目光,邵建云微微一笑:“李教授,钱副县长是s省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李朝阳点点头:“年青有为。”

冯县长开了句玩笑:“朝阳、向阳,你们两个的名字不就是一个意思吗?正好多亲近、多交流……”

“哈哈哈哈”一阵善意的笑声响起,室内一片和煦。

李朝阳没有笑。

他从真皮大椅中站起身,语气坚定而缓慢:“1982年公布实施的《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受到国家保护,故意破坏国家文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点,在座的各位一定非常清楚吧?”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公安局局长邓荣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文物保护,国家有规定。”李朝阳看了他一眼,此人一脸正气,看来还没有被同化。

李朝阳指着墙上挂着的总体规划平面图说:“城墙拆除,找省文管局报备了吗?批复了吗?可以拆吗?”

没有人吭声。

李朝阳的声音大了起来,响彻整个会议室:“文管所的郑福民所长,大家都认识吧?”

钱向阳扯了扯嘴角:“当然认得。”

李朝阳扫视全场:“昨天下午,县建筑公司拆迁队开出三台挖掘机,冒雨施工,将西段城墙挖了一个大口子,郑所长为了保护文物与他们抗争,结果被打得进了医院!我带着四个学生拼命阻拦,结果被关在公安局四个小时!这个事情,各位领导都知道吗?”

李朝阳突然发难,有理有据,逼得县领导不得不正示问题。

“叮——”冯县长将手中茶杯放下,在橡木桌面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是谁让挖掘机破坏城墙的?是谁派人把李教授关起来的?啊……胆子太大了!”

邵建云刚才汇报规划方案的时候侃侃而谈,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现在一谈到挖掘破坏城墙的问题,却打起了太极。

“报告县长,这个事情吧有点小复杂。昨天下午郑所长冒雨来找我,说我下令扒城墙,当时我就糊涂了。我怎么可能下这样的命令呢?我对郑所长说先了解一下情况就回复他,结果没等我说完,郑所长就跑了。”

邵建云望向站得笔直的李朝阳:“李教授当时也在,莫名其妙被郑所长安了个罪名,我也得认真调查一下嘛。可是……郑所长性子急,李教授和他是熟人,也就一起跑出去了。

昨天下午我都没敢按时下班,打了无数个电话,打着伞跑了趟建筑公司,没想到蒋总不在,公司里一个人都没有,也不晓得跑哪里去了。跑了几个工地,直到晚上八点才见到蒋总,了解清楚情况。

唉,搞了半天是一场乌龙!”

邵建云努力挤出个笑脸,对李朝阳解释道:“我们建委的杨科长前几天给蒋总打过一次电话,说西城墙附近的那条路得赶紧打通,没想到被对方听岔了!”

“唉……”邵建云无奈摇头,“工程队的人素质低,听成了要打通西城墙,就派了三台挖掘机去扒城墙。杨科长没有传达清楚,蒋总搞错了也不多问,工程队的人没什么法律意识,三件事凑在一起,结果就酿成昨天下午的大错。”

竟然,可以这样解释?

真是……大开眼界。

第152章 酒为剑(三合一)

李朝阳教授牙槽紧咬, 脸颊肌肉显得有些僵硬。

“道路打通、扒开城墙,这两条完全不同的指标怎么可能会搞错?邵建云主任您这个解释未免太牵强了!何况,古城墙是文物, 文管所郑所长明确制止工程队,他们依然坚持破坏,这样的违法行为必须要处理。”

冯县长伸出手指, 在桌上轻叩。

“嗒嗒嗒——”

钱副县长道:“李教授您放心, 我们会后一定认真调查, 严肃处理。郑所长被打一事,性质恶劣, 责成公安局今天立案调查。”

邓荣立刻站起来:“是!会后马上处理。”

钱副县长再看一眼坐在邓荣身边的副局长钱向军:“钱副局长, 昨晚擅自请了李教授师生去公安局,为什么不及时向县长汇报?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了?”

钱向军与副县长钱向阳是堂兄弟, 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 一听这话马上站了起来:“是是是,昨晚正好是我值班, 听到工程队的人报案,说李教授师生拔刀伤人。所以请他们到局里喝茶,顺便了解情况。”

他冲李朝阳欠了欠腰:“抱歉啊,李教授。我是个大老粗、没文化, 得罪之处请您多多包涵。”

钱向军拉长了脸:“钱副局长办事不利, 对专家、贵客无礼,责令其会后停职反省。”

说完,他转向李朝阳, 皮笑肉不笑:“李教授,您满意了吗?”

李朝阳冷着脸点了点头,在心中暗叹:老郑啊, 我能做到也就只能是这样了,至于事后仙灵县公安局能不能依法办事,我一介书生哪能监管到底?

冯县长微微一笑:“好,既然问题已经解决,那接下来还是继续请邵主任将新城规划讲解讲解,李教授也从专业角度提些意见。”

邵建云将新城规划的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什么筑巢引凤、什么开拓创新,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按照这个规划发展下去,仙灵县就能一跃成为晋省最富有的县城。

李朝阳坐回椅中,受伤的两只手腕还有些酸软,没办法使大力气,只得将笔记本摆在桌上,右手掌搁在桌上,偶尔记几个关键词。

等邵主任口若悬河、巴拉巴拉说完,一堆人开始附和。

“设计理念超前,改革步子迈得大,好!”

“到底是省规划设计院的总工设计,这‘一心六片’的规划思路很好。”

“规划图一目了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邵建云志得意满,将底下的赞美照单全收,仿佛这个规划已经审批通过,县城即将开启新的建设蓝图。

冯县长端着茶杯,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啜了两口。

架子拿足,喉咙润够了,冯县长这才望向李朝阳:“李教授,先不要着急否定这个方案嘛。抛开历史建筑保护这一点,您从规划角度谈谈?”

“我想问邵主任几个问题。”

李朝阳面上似笑非笑,将笔记本合上,钢笔插回衬衣的左上边口袋。身体略向后仰了仰,靠在真皮椅背上,尽量让自己坐得舒服点。

“仙灵县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商业街,预计商业体量大约有十万方左右,对吧?”

邵建云查了一下规划文本,点头道“对,九万多方吧。”

“好,那我请问一下,我们仙灵县城区共有人口多少?”李朝阳紧跟着抛出第二个问题。

邵建云略一沉思,钱副县长已经给出答案:“仙灵县城关镇面积近3.5平方公里,有东正街、西正街、钱家巷等15条街道,下辖1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多人。”

李朝阳笑了笑:“按照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国际标准1~1.2平方米来计算,仙灵县能够适配的最多只能三万平方米。”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嗡嗡”声,显然李教授这个数据计算,让所有人都有了新的想法。

“商流,紧跟人流。仙灵县常驻人口只有两万三,流动人口数量严重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搞商业街,将来势必会产生大而不当的空荡之感。”

邵建云抬手抹了抹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珠,辩解道:“设计院的总工也说过这个什么人均商业面积的问题,但我们仙灵会发展,未来只要招商引资到位肯定能吸引来更多的人口,规划是对未来城市空间的安排,要有前瞻思想嘛。”

李朝阳脸上的笑意愈发浓厚,只要谈到专业,他绝对自信满满:“好,那我们来谈一谈招商引资。”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仙灵县靠什么招商引资呢?我们的资源在哪里?有矿产吗?没有!有拳头产品吗?没有!有品牌企业吗?没有!”

“上没有产业支撑,下没有交通基础,坐在家里招商吗?用嘴来引资吗?”

仙灵县的领导们脸色都很不好看。任谁听说自己所管辖的县城如此不堪,都会不愉快。

即使他说的是实话。

李朝阳总结陈词:“立足现在,商业面积严重超标;放眼未来,缺乏资源挖掘、招商引资乏力。这样的规划,你们觉得很好?”

邵建云紧张地看着冯县长越来越严肃的表情,感觉眼前一阵阵发黑。这个该死的李朝阳,用他的专业水准这样碾压自己,太不道德了!

冯县长觉得李朝阳说得有道理,他思考良久,收敛了先前的漫不经心,诚恳请教:“李教授,那依你所言,我们仙灵县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发展?”

李朝阳再一次站起来,走到会议室办公桌前方挂规划图的位置,指着图纸,眼神中闪着光芒。

“其实,我们仙灵县有一项资源,一直以来都被严重低估。只要把这一项资源好好利用,就能促进县城不断发展,十年之内必定超越溪谷、芒里!”

他这一说,大家都来了精神,坐直了身体,专注看着自信的李教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传统的,才是有价值的。”只谈到历史建筑保护,李教授就双眼放光,感染力十足。

“我们仙灵虽然因为地理位置所限,这几年经济发展滞后,和省道边的溪谷、通了火车的芒里相比,的确是差了一点。

但是,正是因为落后,所以潜力巨大。正是因为发展慢,所以我们的历史建筑保护得好,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源!这也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底气!

只要保护好古城墙,修缮好历史建筑,做好宣传与广告,历史资源就能变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钱和人流不就来了吗?”

第一次听说古城墙、旧建筑是资源、底气,能够换来财富,县领导来了兴趣。

冯县长鼓励李朝阳继续向下说:“李教授说得好,很专业。”

李朝阳挺起了胸膛:“只谈保护,不讲发展,这是老一套的历史建筑保护思路。我们现在做的研究,就是如何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将历史建筑看作一项宝贵的资源,让它们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部分。

二十五年前我曾跟随导师来过仙灵县,对始建于秦代的城墙、保存完整的古城格局、明清时期的民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仙灵的这一项资源,得天独厚啊~”

邵建云与钱向阳交换了一个眼色。

钱向阳打断了李朝阳的话:“李教授,您这都是纸上谈兵。二十五年前盖的房子,老百姓都要翻新,何况明清时期的老屋,那都破得已经不能再破了。古城墙屹立两千年,早已垂垂老矣。砖墙风化严重,六个城门上的砖雕木刻也已经朽得没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