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298节(1/1)

“郭大旺同志,怎么样?最近工作做的还顺利吧?”

“多谢领导关系,工作很顺利,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寒暄两句,进入正题,电话那头的张金海吸了口气,语气难掩激动,道:“你是说,骆同志的厂长明年还会扩建,穗城还开了分厂,要大量招人。”

“是的领导,这次招工数量不低。”郭大旺语气突然低沉地问道,“您那边,今年有不少同志退下来吧?”

张金海叹了口气:“各地都一样!”

大裁军,那么多人退下去,可哪有那么多岗位安排他们啊。

“常庆同志在厂里吗?”

“下车间了,对了,您还记得鲁海那小子吗?我们厂长打算安排去穗城新厂那边……”

“鲁海,刘大个儿手底下的兵,我记得他啊!那小子现在……”

郭大旺笑道:“不出意外,就是新厂的一把手。”

“好,好,好!这要是让老刘知道,他不得骄傲的翻跟头啊,哈哈哈。”

寒暄两句,张金海挂了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拿起电话想打出去,又放下,又拿起来,再放下,最后决定等先找找骆常庆,问问他那边还能不能接收一部分退伍兵再说其他。

打开抽屉,拿出一份资料浏览起来,上头都是去年和今年的退伍名单。

即便要介绍,他也不能随便指,不光考虑家庭,人也得优秀,偷奸耍滑的不行。

看着看着又失笑,骆常庆同志那边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呢。

这一等,就到了年后,骆常庆回来去给张家老两口拜年的时候两人才说上话。

今年这个年骆家这边就骆常庆自己回去的,把老丈人跟丈母娘送回去过年。

他回去上坟,大年初一出去转了一圈,当天下午就开车回了省城。

廖春华还有文霞他们都在这边过的年。

厂里初四就开工,各个铺子年前的库存都清出来了,初六店里开业都没东西摆。

等郭大旺回来,他带着鲁海去了穗城。

手里还有一份名单,是张金海给他推荐的。

穗城这边的场子,招工还是以本地人为主,他在人家的地盘上开厂子,总得给当地人谋点福利。

退伍兵也选的这边。

有几个岗位是郭大旺他那个在派出所当队长的谢晖帮着安排的。

以后在这边发展,有些人际关系也得走起来。

齐城厂子扩建,他也准备从老家那边招一批人。

宿舍没盖起来,临时租房子住,这样一来,处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就还是以男同志优先。

如果有宿舍,能方便管理,可以招一批女工,他得为人家的安全考虑。

住在外面不安全,说句不好听的,真有个什么意外,他没法跟人家家里人交代!

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就去了骆德康那边走了一趟,还去村里提了提。

先十个名额,必须手脚勤快干活麻利的。

他也说的很清楚,有试用期,一旦试用期不通过,就会把人送回来。

租的临时宿舍也有着落了。

他帮着解决了那么多退伍兵的工作名额,张金海也帮他联系了兵工厂那边一排空出来的房子,租给了骆常庆。

他这次介绍过来的人也有外地的,也得解决住宿问题。

过完正月十五,宋胜武跟骆常庆通了个电话,先把帮他挑的人的名单念了一遍。

这些人里只有一两个不熟悉的,其他的骆常庆也都知道,算是知根知底。

“让他们自己带上行李买票过来,拿着票找厂里财务报销。”

没想到第二天宋胜武和骆德康一块跟着过来了。

骆常庆接到电话有点惊讶,忙从厂里开车赶了过来。

“宋叔,大爷,你们怎么来了?”

宋胜武是觉得骆常庆是村里头一个走出去,还有这么大发展的人,他想来看看骆常庆开的厂子。

骆德康也是。

其他的全是二十左右的小伙子,有管骆常庆叫哥的,也有管他叫叔的。

“上车上车上车。”骆常庆开了一辆车,郭大旺开了一辆车,先带着他们去厂里看了一圈。

感觉宋胜武跟骆德康有点过于激动了。

厂子如今发展的规模不小,好几个车间,他们进去转一圈,里头的工人都没工夫抬头,一看就知道厂子效益好。

骆常庆带着他们参观,也道:“厂里本来打算盖宿舍,有了宿舍好管理,也能从老家那边多招点人。”

“但是现在一是空间不够,二是手续还没批下来。”

“男孩子好安排,从外头租房子住都无所谓。招女工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就得多一些……”

“常庆你有心了。”宋胜武道,“其实咱村里受你的英雄挺大,好几个人都出去做买卖了,都是从供销社那边拿货。要是没有你的渠道,咱村供销社哪能有那么好的效益,还能带带村里人啊?”

骆德康也知骆常庆的情,人家连开饭店的秘方都给了他小儿子,生意不错,都打算再盘个店了。

中午骆常庆在厂里食堂给他们接风,也是为了让宋胜武他们看看厂里的伙食。

晚上又去市委招待所整了一桌,就着他们住下,喝尽兴了才把他们送回去休息。

两人来一趟,第二就着去看了看骆常庆在这边开的几家铺子。

第三天骆常庆才把他们送上了回程的火车。

这一趟,宋胜武和骆德康都很震撼。

以前光知道骆常庆在这边发展的不错,开着店,也知道他开了厂子。

但是听说跟亲眼看见,是两种感觉。

“常庆有出息,他那对哥嫂,现在肠子得悔青了吧?”宋胜武道。

骆德康点了根烟,摇摇头,冷笑道:“也不见得,人家是双职工呢。”

有村里人去津店或者去县城的时候碰上过刘美青,话里话外都得提一提他家双职工,美着呢!

对于他们提到的骆常胜,在骆常庆这里都快成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了。

忙到飞起,哪有那个工夫去想考虑老大一家子。

总厂扩建,他申请周围的地皮,还想盖宿舍楼。

穗城那边招的人来总厂培训,还得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

到了三月份,穗城分厂正式成立。

郭大旺是齐城这边的厂长,鲁海是分厂厂长,骆常庆是总经理,文霞任副总经理。

穗城分厂剪彩的时候,全家人都去了。

张金海走不开,他一个电话打过去,这边部队上的领导过去站了站。

谢晖这位派出所的大队长也很给面子,过去走了一趟。

请了舞狮队,放了鞭炮,剪彩仪式搞的很热闹。

看着一身西装的小儿子和穿着正装裙的文霞喜气盈盈的站在那里,廖春华激动的老泪纵横,她都没想到这辈子到了这个年纪,日子还能过的这么多姿多彩。

文喜粮跟邢爱燕也很激动。

以前他们最远只是到了县里,后来沾小女婿的光,跟着来了省城,又去了首都,后来还去海城逛了一圈。

现在又跑到穗城这边,来这边还不是旅游,是家里第二家厂子开过来了。

厂里剪彩仪式结束,骆常庆这回走了张金海的关系,办了几张边防证,带着全家老小又跑到特区玩了几天,最后才回了省城那边。

家里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

今年又签了个三个省级代理商,直营店也扩充了好几家。

骆听雨升了初中,骆言进了学前班……

今年通货膨胀导致不少地方出现全民大抢购的热潮。

万嘉商店里那些几尺几尺往外卖的老蓝布成了整匹整匹的抢。

店里的东西补货不都补来不及。

文喜粮都忙懵了,忙到不知东南西北。

回家后还道:“我们可别全卖光了啊,咱得留点。”又问骆常庆,“都涨价了,咱们涨不涨?”

“咱不涨了,咱这边再涨,更能引起恐慌。”他那些货进价都不高,中间的利润很可观,不用额外涨价。

他不涨价,他那里的货就被二道贩子盯上了。

也就是说,从他这里出去的货,还会有那么一部分被人高价卖出去。

最后还是整体都提了提,提的也不高,比百货大楼卖的便宜。

但是抢购热潮给专卖店带来的影响有,但是并没有那么大,主要是万嘉商店。临时增加了两个收银台都忙不过来。

店里的干货每天都是几千斤几千斤的往外出。

布匹也是。

厂里今年新添的大货车,都开始专门用来给他倒货了。

除了留出来他提前备下的、供应给各家厂里的布匹,那些从各个棉纺厂收来的积压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减。

满满当当的果园几天功夫就缺了个大角。

好多服装厂也受到了影响,进不到货。能进到货,进价也提了,这样出厂价也得涨,各方都涨价,百姓就越恐慌,抢购热潮也就越凶猛。

还有各个百货大楼,门槛都要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