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242节(1/1)

其他部门肯定不同意。

骆常庆很看好这边的繁荣,而且那一片都是塑料厂的地,房子不光得盖,还能拓宽。他提出合伙,拿出带来的纸笔画了两道:“你们看,空着的这块地方也是你们的吧?这位置加盖上几间街边房应该没问题吧……”

塑料厂街边多出去的那块区域位置不太好,扩建厂房扩不过去,是呈半包围结构绕着城中村延伸出去的。

盖街边房就盖了这边几间,剩下那一段就跟个豁口一样,很难看。

之前也提过盖上一排房子,不是这个部门不同意,就是那个领导觉得没必要,最后就没成。

所以骆常庆一提,他们就摇了摇头,说的很委婉,道:“厂里用不了那么多街边房。”

骆常庆道:“盖起来全租给我,用不了几年,本钱就回来了……”

塑料厂的人愣了愣,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厂可不像纺织厂那些单位效益好。

厂里每动一笔钱都得开好几次会讨论,还不一定能全部通过。

那边一直空着的确不是事儿,如果盖起来能全部租出去,用不了几年盖房子的钱不但能回来,还能给厂里带来点收益。

关键是,豁口堵起来了,不至于每次从那儿走都看着别扭。

“骆同志,我们开会讨论讨论再给你回复。”

这边开了两天会,最终全部通过。

骆常庆也松了口气,他都想实在不行自己出钱盖,算着成本免几年房租。

毕竟能找到地理位置好、大长串‘糖葫芦’式的门店房,实在不容易。

既然重新盖,他也提出了要求和建议,面积要比以前大、屋顶加高,门窗要宽敞明亮,铺木地板——后者被驳回。

最最重要的一点:要快,最晚在十一月中旬前交公,还得给他留出清理以及装修的时间来。

当然,这边盖起来可能就不是雨言服装店了。

服装店也有了眉目。

这段时间除了带着大家摆摊清理库存,还看了好几处新店面。

屈敬党也帮着他在中清区看了几处,骆常庆过去瞧了瞧,不咋合适。

店面被烧一事多轰动啊,屈敬党看报纸的时候瞧着那个熟悉的店名还懵了下,赶紧给张斌打电话确认。

张斌也是通过报纸知道的,已经过去慰问过他骆哥和嫂子了,还帮着找新店铺,握着话筒跟他姐夫聊:“就是恶意报复,最好能关他一辈子。对了,你们那边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能开店,骆哥说这回打算开个大的。”

屈敬党就帮着打听了一圈。

张金海来过之后回去也帮他问了两个地方,但是位置不太好。

看了好几家,骆常庆最中意的还是二棉厂郝荣光帮他问的经建七路上的一座独立的小二层,是第一毛纺厂的房子,今年才空出来。

本来有人看中这里想开家私人饭店,找到毛纺厂领导跟他们谈。

厂里把房子倒出来了,那头又提了不少条件,没谈拢,这事就不了了之。

郝荣光也是通过报纸知道骆常庆的店被烧了,赶紧过来慰问,知道他还打算再开,一下想到了毛纺厂那边,最终牵线成功。

具体怎么装修改造,厂里不会干涉太过;骆常庆想一签签好几年,厂里觉得还挺合他们的意,毕竟租的时间越长他们越省心。

因为这段时间小二层空出来,厂里职工就来找了,想把这房子也加入分房之列。

厂里一直压着不松口,小二层当一户分出去?擎等着扯皮闹吧,哪能同意啊!

租出去正好省心。

签好合同拿到钥匙,骆常庆带着家里人来看,骆听雨上上下下参观一圈,就开始琢磨装修的事。

这次装修,就得下大功夫了。

文霞带着丁丽莲几个摆摊。

骆听雨抽空忙闲制定了几个设计方案,画了好几张图。

爷俩敲定好最终方案后骆常庆跑装修,去穗城那边灯具厂和海城灯具厂看产品。

一家子齐上阵。

廖春华那天来了之后就没再回去,骆常庆带着她去医院做了个检查,没啥事。

她准备留在省城了,眼下先帮着邢爱燕看看孩子、做做饭,等小儿子这一步迈过去了再安排她。

作者有话说:

在尽量加快了,新店开起来,年货一条街开起来,小九也准备去学艺了……感谢在2022-01-15 23:51:46~2022-01-16 23:48: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明夏绿染 30瓶;大桐 25瓶;leilaaa 10瓶;刘 9瓶;筱鹿儿 5瓶;千斤小姐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最新评论:

【要是可以买房就好了】

【哼!!看,看在你更新的这么辛苦的份上,多给你浇些营养液!要,要加油哦!!! 喝了这瓶营养液,明日再战三万三!】

【啧,刘美青真的会那么没脑子吗?去骆常庆那撞墙?】

【好看】

【我就不信有刘美青那么没脑子的人】

【有好文兮,见之不忘,猛灌营养液,为之轻狂】

【码字没动力?来瓶营养液!写文没灵感?来瓶营养液!营养液——对作者大大最深沉的爱~】

【码字没动力?来瓶营养液!写文没灵感?来瓶营养液!营养液——对作者大大最深沉的爱~】

【开超市啊】

【。。。。对吼展示才艺之前还得先学艺。。。看女主大杀四方还得等个100章】

【撒花】

【大大加油!】

【你不更文,我怎么买文,我不买文,怎么会有营养液,你说咋办吧!】

【撒花撒花撒花】

-完-

第134章

◎不长记性◎

骆常庆选灯具的方式很粗暴, 拍照,拿着相机咔咔一通拍,加急洗出来送到果园对面。

瓷砖的花色和颜色也是如此。

新店里的柜台和衣架也不再用之前那种, 骆听雨也在努力帮老父亲回忆上辈子一家人逛街时见过的那些高档服装店里用的衣架还有人家的摆设。

问她老父亲:“你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吗?”

骆常庆直摇头:“那时候买衣服就光看衣服, 我看衣架干嘛?”

怼的明明白白, 骆听雨很服气, 只能自己刨着记忆用笔画, 画完骆常庆再描一遍, 拿着出去问。

骆听雨现在逮住时间就进果园,看看桌子上有照片没,还会在照片背面写:已阅!

爷俩经过多次商讨, 最终确定了两款穗城那边生产的水晶吊灯, 定了两套,这个整套也是骆常庆自己搭配的, 一带四,一盏大灯带四盏小吊灯,一楼二楼各一套。

还买了不少射灯。

地面装饰定的一楼铺瓷砖,二楼以鞋子为主, 铺木地板。

至于骆听雨画的那些挂衣架的, 骆常庆没找到能对上号的,他就现有的拍了照让闺女挑了几款。

就是装修的人没找到专业干这个的。

成大发还说他认识一个给穗城这边某单位装过水晶吊灯的人。

骆常庆摇摇头:“光会装水晶吊灯没用,我要的整体装修, 既得达到我要的那种美感, 速度还要快。你看看图……”

他拿出自己描的图,成大发看的一筹莫展, 抓了抓脑袋, 把图纸推回去, 道:“你慢慢找,咱先算账分钱……”

关键从这边带人过去也不方便。

还是得从本地找。

最后经过多方打听,从中清那边找了位工匠师傅,姓聂,他没干过整套的装修活,但有这方面的传承。

中清那边有几座欧式小洋楼,是洋人建的,装修的主负责人也是洋人。

但当时请了不少本地工匠帮着打杂,聂师傅的师父年轻时就跟着打过杂,见识过正儿八经的装修工程。

后来就传给了聂师傅。

只是这年头,有几个有闲钱搞装修的?

人家找他多半就是吊个顶,铺个砖,所以聂师傅这么多年了也没正儿八经的实践过。

但骆常庆觉得这已经是能找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

他拿出图纸,聂师傅眼睛一亮,这风格有点他师父说过的小洋楼风格啊。

就是有几处不合理,聂师傅依次画了出来,还耐心的给骆常庆讲不合理的原因,骆常庆虚心受着。

新店装修的事就教给了聂师傅。

塑料厂那边听说骆常庆找了新店面,厂里领导去找在和平大街上摆摊的文霞确认这事。

不是说好了租他们这边的吗?都已经开始动工了,这咋还从别的地方租了呢?

文霞笑道:“不是都签好合同交定金了吗?王主任担心啥?”

这位主任才反应过来:“你们都租啊?”

“对,这边有这边的用处,新店有新店的用处。”文霞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