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219节(1/1)

刘美青不乐意地道:“小啥峰啊?你咋就改不过嘴来呢?东城东城,这名字多好听, 以前他后爷爷起的名字多土,叫东城!”

骆峰兄弟俩认祖归宗后连名带姓一起改的,现在户口本上也改成了那头的名字,学校的□□啥的也全改了。

老大叫贾东城, 老二改成了贾东林, 顺那边几个堂兄弟中间的‘东’字。

说完跟大儿子道:“东城,以后你爹再叫你小峰,甭搭理他。”

骆峰…哦不, 贾东城道:“娘, 其实叫啥都一样。”

“咋能一样?”刘美青似是憋着一口气,“咱得承你叔爷爷一家的情, 要不是人家我能进运输队吗?我不进运输队你们能跟着沾光来省城玩吗?”

刘美青现在挣着钱了, 腰杆子直了, 在家里敢说话。

她想着一家人还没来过省城,趁儿子放暑假,带他俩来玩玩,长长见识。

省的碰上以前村里那些人动不动就提她小叔子,动不动就提老二一家在省城的事。

真是,有啥稀罕的?当她来不了啊!

就着单位的车搭了个顺风车跟着来了,四五天后单位的车回去,就着再把他们捎回去。

有单位就是好!

骆常胜去了水泥厂上班,一听来省城,本来没想跟着,后来也不知咋琢磨了琢磨,咬牙请了几天假,跟着一块过来了。

“明天我往村里打个电话,咱都到这儿了,不去老二家走一趟不合适。”骆常胜点上根烟抽着,道。

刘美青才不乐意去,当然,也没说啥,她知道老二一家回村里了,都不知道回没回来,常胜注定要失望。

“娘,咱啥时候去吃饭啊,他们下头不是有饭店吗?咱去吃饭吧,我快饿死了。”骆军…也就是改名的贾东林嚷嚷着道。

“我烙的饼还有呢,咱吃点饼就行,得赶紧吃完,不然放一晚上坏了,我下去跟他们要点咸菜,刚才走错门的时候我看见人家夹出来的那咸菜不错,咱要上点吃。”刘美青忙去拿她带来的包,从里头拿出烙的饼。

又道:“省下钱给你俩一人买一身衣裳,你俩不是还想要球鞋吗?咱从省城买。”

一听要给他们买衣裳,哥俩今晚上吃不上饭店的那点郁闷都散了,一边一个跟着,道:“娘,咱不从下头吃,我们跟着下去看看。”

“对,我们光看看。”贾东林笑嘻嘻的闹着,道。

“走走走,去看看去看看,一个饭店有啥好看的!”刘美青带着俩儿子下去了。

进门后哥俩眼睛直往柜台后头的黑板上瞧,一眼就瞧见了上头写的很醒目的‘菠萝饭’。

除了菠萝饭还有果盘供应,不同的拼盘搭配也不一样,最便宜的是苹果、西瓜、甜瓜的搭配。

最贵那份里头有菠萝和荔枝。

贾东城小声跟他娘道:“不愧是省城的招待所,人家还有菠萝跟荔枝,咱那边都没见着有卖的!”

贾东林问他哥哥:“哥,菠萝啥味啊?荔枝啥味啊?”

“我哪知道?”

刘美青自觉长了见识,她都没看见荔枝长啥样,但是光看见这几个字,感觉回去都能跟邻居说上一说。

当然,她下来不是看黑板的,左右看看见服务员都忙着,就去前台那里问,道:“同志,我们在上头住着,能不能给我们夹点咸菜?”

前台正在写单子,闻言头也不抬地道:“一毛二一碟。”

刘美青惊讶:“一毛二一碟子?咸菜还要钱啊?”

要说以前能糊弄了她,现在可糊弄不了,她就是干食堂的,用的都是黄瓜把子、花菜杆子啥的下脚料,用粗盐搓一搓,再切上点芥菜疙瘩丝,夹上一筷子要啥钱?

津店那边的小饭店里都有这样搭配咸菜的,送一筷子,省城这么大的地方,连筷子咸菜也收费啊!

再说了,一毛二她都能要份菜了。

有这钱谁买咸菜啊!

真黑。

前台翻了个白眼没搭理她,那咸菜进货贵着呢。

一斤咸菜都能买瓶白酒了,卖便宜了根本回不来本。

本来都以为那咸菜放长毛了也不会有人买,谁知那天开了一张,更没想到那顾客吃着好吃,临走前跟他们要了一罐子带走。

后来又陆陆续续卖了两三份,隔天就有回头客专门过来买咸菜。

要是一直这么稳定下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骆哥回来。

前台低着头写写算算,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把刘美青娘仨完全当空气。

刘美青转头看见旁边桌子上人家放着一碟咸菜,那颜色又红又亮,比直接用粗盐搓出来的好看,应该是用了酱油!

不过卖一毛二也太黑了。

这省城就是吃人的地方。

早知道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就多带点咸菜了。

贾东城觉得丢人,拽拽他娘的衣裳,道:“娘,咱先上去。”

转身的时候有新顾客进来,一边找位置一边跟服务员道:“来瓶汽酒,要凉的!”

贾东林问她娘:“娘,啥叫汽酒啊?是不是啤酒啊?”

刘美青也不知道,道:“应该…是吧!”

咸菜收费她就不要了,菜也不打算要,在这边待好几天呢,有吃饭店的机会。

可小儿子不让,那饼没滋没味,干巴巴的咋往下咽了,他磨着刘美青:“娘,打份菜吧……”

一位服务员从旁边窗口那里端出个盘子,转过身来喊:“谁要的菠萝饭?”

旁边桌子上的人忙应了声,起身过去端。

刘美青娘仨的眼睛都朝那边看去,见盘子上放着个疙疙瘩瘩的东西,不是正经碗,但是里头装着米饭,那米饭还不是纯米饭,还搭配了菜和肉,炒的油汪汪的,看着就诱人。

娘诶,米饭还能加上菜炒?

这味闻着就香。

除了饭菜香,中间还夹着一缕甜香。

娘仨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贾东林年龄稍小点,他忍不住道:“娘,咱要份菠萝饭尝尝吧?”

刘美青道:“还想不想要衣服了?”

一份菠萝饭的钱能买两份素菜一份肉菜,太不划算。

又心疼俩儿子犯馋,道:“咱要上份菜带上去吃,就着饼吃。”

过去点菜。

点完菜回来等着,见旁边桌的一位女同志瞧着挺淳朴,就跟人家打听:“大姐,这边的百货商店咋走啊?”

人家给她指了路,拉家常似的随口问了问从哪儿的,来这边干啥。

听说是带着孩子来省城玩,刘美青又提到了要给孩子买身好点的衣裳啥的。

这女同志就热心肠的给她指路:“买衣裳去和平大街啊,那边的语言服装比百货大楼里卖的还好,样式全,贵贱都有,要是同样的衣裳比百货大楼卖的还便宜呢。”

“也卖鞋子、卖布、卖提包,人家还不给你翻白眼,里头干活的都冲你笑眯眯的,说话可好听了。”

另一桌上的人也附和着笑道:“百货大楼卖衣裳的都去语言服装店买,你就知道人家店里东西有多好了。”

刘美青觉得自己长见识了,她就听说过省城百货大楼,不知道还有个啥盐店,竟然这么有名。

忙问了问地址,又问了问齐城还有哪些好玩不花钱的地方,等她点的菜做好,端着上去了。

回到房间先嘟囔:“一个掉了漆的破缸子还得交两毛钱的押金!”

首都这边,等老丈人和俩娘歇的差不多了,一家人出来吃晚饭,东来顺火锅。

除了骆常庆和骆听雨爷俩,其他人都有些拘谨。

廖春华站那儿手脚都不知道咋放,把小孙女拽过来牵着,感觉手里攥着点东西能好点。

听着小儿子用洋腔跟人家交流。

所谓的洋腔就是普通话,廖春华弯腰跟小孙女道:“你爹啥时候学会电视上说的话了?”

骆听雨仰头用普通话回道:“奶奶,我爸爸出去跑,不会普通话跟人家不好交流。”

廖春华一听稀罕了,惊讶着笑道:“俺娘诶,你也会洋腔啊!”

骆听雨笑。

赵为家也会点,但他张不开嘴,不好意思说,就沉默的站在姥娘姥爷身后。

现在还不讲究说普通话,齐城那边的服装店接待的也都是当地人,大家就用方言交流,说着也亲切。

骆常庆跟服务员报完人数,顺着人家指的方向看了看,转头招呼着大家往里走,找了张大圆桌坐下来。

这么多人一个锅可涮不过来,要了两个锅,三十斤肉。

文喜粮道:“三十斤可吃不了。”

“大海和胜利几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敞开了吃。”骆常庆笑道。

不是有那句话嘛,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赵为家不知道还长不长,但是李大海、宋胜利还有高元平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加上农村的孩子皮实,胃口也好,三十斤都打不住。

廖春华看着旁边桌子上的羊肉,她咋觉得跟上回小儿子带回去的一样呢?

心里‘哦’了下,恍然的琢磨,上回给她带的烤鸭、虎骨酒不都是总首都买回去的吗?看来这羊肉也是。

不过人家这边的羊肉就是嫩,她包饺子吃的,没吃够,还惦记着呢。

邢爱燕则是看着人家这里的锅,一下就认出来小女婿带回去的那个就是从这儿买的,还有那羊肉,看来也是这家饭店的。

但觉得在店里跟在家里不一样,看着一桌桌热气腾腾的,闻着涮羊肉的香味儿,觉得店里的更香。

刚才还没觉得饿,这会儿肚子都开始叫唤了。

高元平跟宋胜利是小哥几个里最小的,都没吃过火锅,两人小声问李大海,李大海转头去找赵为家:“表哥,这火锅咋吃啊?”

他悄悄指指旁边桌子上的客人,又不好意思一直盯着人家看,道:“就跟人家一样,把生的现往锅里放煮熟了吃?”

赵为家也没吃过,他小声道:“照葫芦画瓢就行,一会儿看小姨夫咋吃咱咋吃,跟着小姨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