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161节(1/1)

骆听雨就坐在小屋整理最近这批带着鱼腥味的钱,等她爹买完车票来接她。

果园里啥都有,吃的不缺,喝的也不缺,干的活也很轻松,省的去车站上挤了。

骆常庆买完票,找地方把闺女带出来,道:“走,咱去百货大楼看看有啥新的稀罕东西没,要是有就顺带买点……”

结果到门口一瞧,里头的人都快挤到门外头来了。

爷俩在门口站半天,都没找着合适的缝隙钻进去。

多好的客流量啊!

这所有的挤挤攘攘都是上好的赚钱机会呀。

就是库存清完了!

骆常庆惋惜地道:“咱明年从秋天就开始攒货。”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那果园里光留条路就行。”

“让每一家百货大楼旁边都成为咱的战场……”

闺女劝他冷静:“悠着点吧,多累呀!”

骆常庆气笑:“累着你了?”他牵着闺女转身准备走,“走吧,甭逛了。”

骆听雨赶紧抓着老父亲的手往后拽,仰脸卖萌:“爸,还有外汇券吗?来都来了,咱去逛逛友谊商店呗?”

老父亲摇头:“没了!”跟着就开始说教,“巧克力和点心不是还有吗?从海城带回来的奶糖也没吃完吧?逛啥逛?”

“爸爸、粑粑~,我敬爱滴父亲大人!”

“只能看不能买,留着给你姥娘买大彩电呢。”

没什么原则性的老父亲就妥协了,带着闺女挤了进去,直奔楼上友谊商店。

比起下头几层的人山人海,这一层那三三两两站在柜台前头的顾客就有些不够看的。

柜台里也是琳琅满目。

各种进口的电器、服装、吃食、玩具等等;还有各种国内专供的紧俏商品。

说着不让闺女买,骆常庆自己却又买了几条中华烟。

茅台酒也买了几瓶。

骆听雨则是瞧着里头的丝绸制品漂亮,还有疑似古董的瓷器和几副画。

她拽拽老爸的手,用眼神示意了下。

骆常庆把闺女抱起来,小声道:“问过,很贵,手里的外汇券不够,一件就是上万,有的要好几万。”

骆听雨装着好奇的打量,也小声叹道:“太遗憾了,能进友谊商店的肯定都是真品。”

又道:“爸,这时候的丝绸工艺品也可以多买点……”

骆常庆想了想,道:“行吧,明年多弄点外汇券。”

爷俩逛了一圈,又买了几个面包,出来回了家里。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的火车。

行礼‘托运’走了,一家人轻装上阵,光抱着孩子,拿个提包,里头装着点路上吃的。

这回去车站就不骑三轮了,三轮车放在了院子里,盖了块塑料布。

他们准备坐电车去车站。

刚要出门的时候,张斌骑着他的边三突突突到了,见他们还没走,顿时松了口气,道:“哎呀,我还以为来晚了呢。”

骆常庆笑:“你再晚五分钟我们就去车站了。”又问,“啥事啊?”

张斌从边三上拎下来两根金华火腿给了骆常庆,道:“我姐夫给的。”

前两天骆常庆忙着卖那四万斤鱼,差点把苹果的事给忘了,还是文霞往回打了个电话,他才想起来,抽空跑了趟津店,给张斌和他姐夫发过来一千三百多斤苹果。

单给两人匀了点红富士和橘子。

还给胡同这边发了三百来斤,邢爱燕在家里看着孩子就卖完了。

考虑到过年涨价和托运成本,骆常庆比之前的价格涨了一毛三分钱。

也是幸亏他之前摘了不少,要不然又得加夜班。

屈敬党离这边远,他那个单位大,事儿更多,忙得抽不开身,让张斌给骆常庆送了点东西过来。

这是他从外头给单位上采购的,自己多留了点儿。

“替我谢谢你姐夫,我就不客气了。”骆常庆笑道。

等明年再去杭城那边进货,可以去金华那边转转,看能不能多买点,如果不好出货留在手里慢慢吃也行。

毕竟这时候人们买肉更看中肥不肥,能不能炼点油出来,不知道认不认火腿。

当然,好不好进货也难说。

他在友谊商店里见过这玩意儿……

张斌知道他们要赶火车,也是放下东西就走,提前给文老两口子拜了个年,跟骆常庆约好了过完年一起喝酒,就骑上边三走了。

骆常庆道:“咱留家里一根,提一根回去就行。”

一根也吃不完,还有那块腊肉呢,也跟着‘托运’走了。

这根等回去拿斧子砍开分一分。

好吃的话以后再买。

邢爱燕没想着分的事,就道:“要不都放家里吧,我看你弄了不少肉了。”

人家送的那些票该用的也用了,她托张静帮忙捎回来的。

豆腐票用了五斤,全炸了,也一并让小女婿托运回去了,这样等到了家他们也不用再去单独置办年货。

那票回老家没法用。

骆常庆道:“拿上一根吧,初二小九她几个姨不都过去吗?正好让大家都尝尝。”

他就回去拿了个编织袋装了一根,另一根收进了果园里。

还有地窨子里那钱,在他老丈人不放心的看过最后一眼之后,也收起来了。

他心没那么大。

多一根火腿也不叫啥,也算轻装上阵。

但也挤不动。

上火车的时候是脚不沾地‘飘’进去的。

大人不怕挤,就怕挤着孩子。

等他们找到座位坐下的时候,后背上的秋衣都湿透了。

邢爱燕被这阵势吓着了,直念弥陀佛,但也挺满足:“也不错,咱好歹还买到了坐票。”

哪那么好买啊,骆常庆买得晚了,他是找某种颜色的牛牛高价换来的啊!

他是不想助长某些风气,但这些风气他一人杜绝不了,在往后的十年二十年里都依然存在着。

可他更不想让家里人一路站上几个小时站回去。

到津店下了车,骆常庆让他们先去外头等着,自己又演了回戏,出来跟老丈人他们道:“娘,还得三个多小时以后才能到呢,咱们先去逛逛这边的友谊商店,把彩电和洗衣机啥的给你们买上。”

邢爱燕早把这个忘了,她本来也没打算要,一听忙道:“过完年我跟你爹就又回去了,买这个干啥?放家里落灰啊?不要,你别花那个钱。”

“当初说好的,外汇券一直给你们留着呢。”骆常庆道。

“听你娘的,你们自己攒着,给小九攒着,等她长大了用。”文喜粮也道,“住不上几天就回去了,买那个干啥呢?”

而且小女婿还给他老两口开着工资,每人每个月三百块钱呢,这钱都觉得拿着沉手。

后来邢爱燕就说了,小女婿既然铁了心要给,那就收着吧,等将来俩孩子长大了,上学、成家的时候给他们多补点。

一辈子还早呢,攒点攒点吧。

这又提家电的事,老两口说啥都不要。

“那先给你们存着吧,这家电啥的随时想添咱都能添上。”骆常庆道,“就算不买,带您二老去逛逛也行啊。”

整天光帮着他忙活,也没空出去逛逛。

老两口也不打算去逛,还得回家收拾呢。

骆常庆的计划就又落空了。

他本来想的是找借口把收货时间延后,带着丈母娘他们去逛完友谊商店,再去趟张家,最后走的时候再接上货。

现在看着丈母娘归心似箭,只好先把二老和文霞娘仨送上汽车,给老丈人准备的年货只能等晚上送过去。

他自己去张家走一趟,还得去趟黄师傅那里,最后再去趟齐家村,忙着呢!

人情关系不能现用的时候现处,都是平时你来我往这么为下的。

给张家老两口送了点年货,苗绣花一直等着骆常庆过来,给他留了两大支香蕉、烤鸭、蜜饯、桂圆,还有一直少不了的点心。

去黄师傅那里走了一趟,找黄师傅定了套桌椅板凳,闺女那半拉江山得给她武装起来。

省得她叭叭。

黄师傅知道他家里有孩子,给他做了个小木马和小推车。

他倒是没想着年货啥的,也没想到骆常庆会来送年货。

就是觉得他上回来拿的东西有点多,就随手做了俩小玩意儿,想着哪天骆常庆来的时候给他。

看着他提来的年货,黄师傅吧嗒吧嗒抽着烟袋,问了问骆常庆家里都有啥家具,心里就有数了。

最后去齐家村看了看自己买的院子,敲开了齐忠良家的门。

齐忠良正好没在家,光他媳妇在家,骆常庆不好进去,光把东西给她了。

几条带鱼、二斤虾、一斤瓜子和一斤花生。

齐忠良家的也觉得不好意思,总认为他们也没干啥,人家还这么客气,就让骆常庆在门口稍等会儿,她回去拿了只刚杀好的鸡。

骆常庆推脱不过,只好接了过来,说了两句客气话,提前拜了个年,骑上车走了。